女皇武則天一生之中僅有的一次失態是因為什麼? | 陽光歷史

 

A-A+

女皇武則天一生之中僅有的一次失態是因為什麼?

2015年04月23日 史海秘辛, 唐朝皇帝, 武則天 暫無評論 閱讀 1,075 次

  第一位被整飭的重臣

  貞觀元老之一的褚遂良位高權重。作為唐太宗的托孤大臣,他能輔助年少的高宗,必然有其過人之處。何如遭一個女人的打擊報復而客死他鄉呢?

  褚遂良字登善,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應該說,褚遂良前期之所以順風順水,書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唐初期書法四巨頭中,褚遂良算是後起之秀,其書法學的是王羲之、虞世南、歐陽詢諸家,並自成一系。

  公元638年,被李世民視同老師的大書法家虞世南逝世,這令李世民特別傷心,甚至歎息道:「虞世南死,無與論書者!」這時,恰好魏征將褚遂良推薦給了李世民,李世民看到他在書法上的出色才華,即刻命其為「侍書」。李世民即位後,曾不遺餘力地廣泛收集王羲之的真跡法帖,當時的人爭先恐後地送來各種作品,如何甄別真偽?唐太宗感到很頭痛。而褚遂良對王羲之的書法極為熟悉,可以絲毫不差地鑒別出真偽,因此他成為當時鑒別法帖的不二人選。褚遂良的這一才華得到了李世民的極大認可,很快就將其提升為諫議大夫,並兼任知起居事。遇到大事,唐太宗也不忘詢問褚遂良。


  至於唐太宗對褚遂良的評價如何,有憑據為證。他曾對長孫無忌說:「褚遂良鯁亮,有學術,竭誠親於朕,若飛鳥依人,自加憐愛。」由此可以看出唐太宗對褚遂良的信任和讚賞。

  公元649年(貞觀二十三年),病於床榻的太宗在彌留之際對長孫無忌和褚遂良說:「卿等忠烈,簡在朕心。昔漢武寄霍光,劉備托諸葛,朕之後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須盡誠輔佐,永保宗社。」隨後又安撫太子李治說:「無忌、遂良在,國家之事,汝無憂矣。」就這樣,褚遂良和長孫無忌成為太宗的托孤大臣。

  李治繼位後,先是提升褚遂良為河南縣公,次年又升為河南郡公,褚遂良可以說在仕途上春風得意。但是,褚遂良不知道,即將登上政治舞台的武姓女人,在後來的日子裡給他帶來了無盡的痛苦,並最終令其以淒涼的結局收場。

  公元640年左右,年幼的武曌通過選秀進入唐太宗的後宮,被封為「才人」,屬於第五等妃嬪,地位並不顯耀。沒過多久,她就憑借出眾的美貌和才情嶄露頭角,不僅得到了年老太宗的注意和喜愛,同時也得到了年輕太子李治的愛情。公元654年,已經是高宗的李治對武曌寵愛有加,封其為「昭儀」,並生出了廢皇后、立武氏的想法。由於武曌頗有手腕,因此得到了一些大臣的支持,但在這些支持者中並沒有褚遂良。

  而武昭儀為了早點得知商討結果,在四人進宮之前就已在旁邊的簾後端坐。褚遂良說的每一個字都如同一把利劍,插入了她的心裡,尤其是那句「武氏曾經侍奉過先帝」,不禁令她想起了自己在尼姑庵苦苦度日的淒慘情形。念及此,她簡直怒不可遏。高宗聽了這些話也不好受,這個傢伙倚老賣老,當眾揭自己寵幸父親舊人的老底,讓自己這個皇帝的面子往哪兒擱?

  這時,早已按捺不住的武昭儀在簾後厲聲叫道:「何不殺了這個醜八怪!」


  在武則天的一生中,這是她僅有的一次失態,即便後來聽到駱賓王痛罵自己,她也是笑臉相迎,很少喜怒形於色,由此可見褚遂良當時的言語多麼尖銳。

  長孫無忌聞言當即站出來阻攔:「萬萬不可!褚遂良即使有罪,亦不得加以刑罰,此乃先帝遺命。」

  在這場立誰為後的鬥爭中,褚遂良和另一位托孤大臣長孫無忌處於同一戰線上,他們都反對廢除王皇后,立武昭儀為後。而另一方面,武昭儀頻頻給高宗施加壓力,所以,儘管遭到了大臣的反對,高宗仍然一次次地將此事提出來商討。

  一次,高宗又下詔令長孫無忌、李勣、於志寧、褚遂良等人進宮。高宗問道:「皇后久未生育,而武昭儀生有皇子。皇帝和皇后的任務在於將李氏之國家傳給子孫,因此朕準備立武昭儀為皇后,眾位卿家意下如何?」

  原來,唐太宗曾留下遺言:在他死後,褚遂良即使有罪,也不得處以極刑。有了這個保護,褚遂良應該不用擔心觸怒皇帝而大膽進諫了。

  「確實有此規定。」高宗躊躇地說。坐在簾後的武昭儀則板著臉,不置可否,褚遂良撿回了一條命。

  在來到大殿的四個人中,於志寧由始至終都保持沉默,於志寧出身名門,曾擔任過太子太師。當年,他曾當面批評過太子承乾操行不良,不過,由於太宗本來就不怎麼疼愛承乾,所以那次直諫不會有生命危險。這一次則完全不同,他似乎嗅到了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危險氣息,一旦站錯了隊伍,日後定難逃脫嚴厲的處罰。常年混跡於官場的李勣也同樣深詣明哲保身的原則,腦中快速盤算,最後決定跟於志寧一樣,沉默是金。

  這時,長孫無忌看了看褚遂良,他們早已說好相互呼應,只要有一人出頭,另一人馬上附和。於是褚遂良當即站出來奏道:「皇后系出名門,也是先帝為陛下所娶。先帝崩殂之際,曾拉著微臣的手說:朕現在將佳兒和佳婦托付給卿。當時陛下也在場,想必聽得很清楚。臣沒聽說皇后犯了什麼過錯,豈可輕言廢立之事!臣絕不會為了曲意奉承陛下而違背先帝的遺命。更何況,武氏曾經侍奉過先帝,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又怎麼能瞞得過呢?倘若後人得知此事,將會做何感想?臣的這些話已觸怒了陛下,所以臣甘願領死。」


  說完,褚遂良將笏置於階前笏是官員手執之物,將它放下表示辭職一頭向牆上撞過去,他的額頭當即就裂開了,血流如注。

  高宗見狀暴怒不已,他喝道:「閉嘴!還不快退下!」

  不過,歷史的發展從來都不會因為個人的意願而改變,儘管褚遂良以死相諫,仍然擋不住武氏登上皇后的寶座。隨著形勢的不斷變化,皇后之位慢慢演變成兩個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爭奪,不再是後宮中兩個女人之間的爭鬥了。一個集團是以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等為代表的「關隴集團」,這些顯赫家族之間的關係是以相互聯姻為紐帶建立起來的;另一個則是山東集團,他們出身低微,有些是商人,有些是通過科舉進入官場的,朝局的變化讓他們找到了機會,他們公開表示支持武昭儀做皇后。兩派之間的鬥爭沒過多久就結束了,取得勝利的是草根階級山東集團。

  公元655年,武昭儀被冊封為皇后,而被她視為眼中釘的褚遂良在第一時間就被趕出了朝廷,調到遙遠的潭州任都督。公元657年,她將褚遂良調到離京師更遠的廣西,同年,褚遂良被捲入中書令來濟、侍中韓緩的謀反案,身敗名裂。

  晚年的褚遂良在絕望之中給高宗寫了一封信,懇請他看在昔日的情分上饒恕自己,但結果仍是無濟於事。公元659年,褚遂良在流放之中死去。

  縱觀褚遂良的一生,他是貞觀元老,為大唐的興盛立過功,又是著名的書法家,博聞廣記,是一個人才。不過,他在政治上卻並不明智,思想迂腐。很多人都認為武則天整治褚遂良完全是出於私心報復,其實並不盡然。

  褚遂良並非人們想像中的那麼正直和大公無私。在太宗末期,他曾陷害前宰相劉洎,導致劉洎被冤殺;當權期間,強佔民田,百姓對此極為氣憤。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