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稱殲20近期結構發生重要變化或影響服役時間 | 陽光歷史

 

A-A+

俄媒稱殲20近期結構發生重要變化或影響服役時間

2018年04月02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68 次

  據俄羅斯軍工綜合體新聞網12月9日報道,中國航空製造業努力保證向解放軍空軍供應最先進的現代化裝備,成都飛機工業公司正在研製第5代殲擊機殲-20。有關該型飛機的存在僅在幾年前才為世人所知,項目至今仍處在試驗和樣品調試階段,至於什麼時間列裝部隊還不清楚。近期飛機結構發生了一些重要變化,可能將會對戰機服役期限產生影響。

  殲-20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令專家和相關人士驚訝不已。中國設計師以酷愛仿製他國裝備、利用國外研究成果而著稱,但是殲-20在外形上和國外現代化第5代殲擊機有著重要區別。雖然在外形、結構佈局和其他主要特點上能夠找到一些使其和某種國外樣品相似的特徵,但是在整體上,中國國產殲擊機顯然是完全不同的全新產品。這說明,中國成飛的專家們不只是仿製國外研發產品,而且決定加以借鑒,自主研製完全屬於自己的項目。

  在中國最新型殲擊機研製項目的背景下,經常會提到1999年被南斯拉夫軍方擊落的美國F-117飛機。據某些消息,這架飛機的殘骸移交給了中國專家進行研究,研究數據在國產新飛機項目中得到應用。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中國並不急於證實或駁斥這個消息。

  有關中國第5代殲擊機項目開始研發的最初報道出現在十多年前。在特定時間之前,這些傳聞沒有得到證實。直到上個十年末,中國軍方才確認類似項目的存在,當時研發工作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首架飛行驗證機於2009-2010年建造,於2011年1月11日實現首飛。

  成飛殲-20在外形上並不像現有的國外飛機,但是其個別地方還是能讓人聯想到美國和俄羅斯設計師的成果。比如,殲-20的機身頭部、座艙風檔和發動機進氣道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F-22和F-35飛機相似,而氣動佈局則酷似俄羅斯米格1.44項目。


  殲-20殲擊機使用高位梯形機翼,翼展約為13-15米,機翼向機身尾部偏移,機翼後邊緣有襟翼和升降副翼機制。由於缺少尾部水平安定面,殲擊機上使用水平前翼,位於機身兩側的進氣道後面。飛機尾翼由兩個垂直安定面和兩個機腹導流片組成。飛機長約22-23米,機身採用現代戰機傳統佈局,頭部是電子設備和飛行員座艙,尾部放置發動機,中部是內部彈藥艙。成飛殲-20在研製時要求最大程度地降低雷達暴露特徵,結果對一系列外形特點產生了影響,包括放棄使用大量外掛組件,改用內部貨艙。據一些消息,殲-20淨重約17.6噸,最大起飛重量可達35噸,能夠攜帶的有效載荷的具體重量不詳。

  殲-20配備兩台渦噴發動機。根據一些渠道的消息,首批原型機使用俄制AL-31F發動機,量產型飛機應當配備國產WS-15發動機,這種加力推力不低於 150千牛的發動機應當保證飛機具有相對較高的飛行性能。此前有報道稱,殲-20最大速度應當達到2100千米/小時,能爬升到16000米的高度,航程約3400千米。由於發動機型號的變化,原型機和量產型機的性能可能會有較大區別。

  殲-20使用三點式單輪起落架,前支架可以回收,主支架輪徑較大,起落架艙門有典型的齒狀邊緣,旨在散射雷達照射波。美國現代化飛機也使用類似組件。

  出於明顯的原因,中國新型戰機電子戰設備的組成情況沒有披露。有理由認為,殲-20配備多餘度電傳控制系統和現代化瞄準導航系統。這些都是在利用中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研製而成的。可能,中國正在為殲-20製造或者將要製造有源相控天線陣機載雷達,以及其他一系列新設備。

  根據殲-20試驗樣機的首批照片,可以看到,機翼下缺少武器掛架。另外,飛機上和機腹下發現了艙門,這表明中國新型戰機將和國外最新型殲擊機一樣,使用內部隔艙掛載武器,從而減少飛機面對敵方雷達的暴露特徵,提高隱身性能和戰鬥生存能力。可能,量產型殲-20將有能力使用外掛武器,執行各種作戰任務。內置自動機關炮的存在暫時只是一個爭議話題,從現有圖片上來看,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殲-20會得到或失去航炮。

  成飛殲-20首架驗證機於2011年1月首飛。隨後幾個月,中國專家研究機載系統工作情況,進行調試和改進。2012年春,第二架驗證機開始進行試驗。到目前為止,已經製造了4架各不相同的飛機。關於第4架驗證機的存在,直到幾個月前才為公眾所知。從公開的照片上來看,與此前幾架飛機相比,新飛機具有一系列明顯的重大區別,可能是根據加工改進後的方案建造而成的。

  第4架驗證機與此前飛機的突出區別體現在一系列部件、組件的佈局和一些零件上。在起落架主支架區域,機身有明顯的收縮,但是發動機之間的距離稍微擴大,兩個尾梁之間的長度有所增加,起落架艙門也進行了重大改進。總體氣動佈局保持不變,但是機翼和尾翼進行了改進,機翼根邊條和進氣道上門形狀發生變化。另外,垂直安定面和水平前翼也進行了適當的改進。顯然,所有這些修正都是為了改善飛機的氣動性能,提高飛行數據。

  還有明顯的變動表明機載電子設備構成也發生了變化,或者飛機試驗已經進入使用全套航電設備的新階段。機身頭部下面有某個系統突出來的整流罩,可能安裝了光電系統。從飛機尾部的新部件,可以推測,第4架驗證機裝備了飛彈發射探測系統。

  第5架試驗樣機於11月底進行首飛,機身編號2013。根據現有圖片來看,沒有某些典型的細節能夠將其與第4架驗證機區分開來。或許,第5架飛機用於進一步驗證第4架試驗樣機的創意和技術方案。

  現在能夠自由接觸的殲-20項目官方信息極少。根據老傳統,中國並不急於分享自己這種最新研發項目的情報,因此產生了各種可能遠離真相的估測。比如,有觀點認為,殲-20的主要武器將是幾種型號的空空飛彈。能對地面目標實施攻擊的武器很少,說明殲-20的類似能力較為有限。能夠支持這種推測的論據是機身側部貨艙的尺寸,表明武器艙根本無法容納大型飛彈和空面炸彈。也就是說,中國新型殲擊機可能會被視為和美國F-22類似的產品,在攻擊地面目標上的能力同樣有限。當然,這是為了提高空中格鬥能力而做出的犧牲。不過,殲-20和F-22這兩種飛機只是在用途上相似,由於中國殲-20的具體性能至今不詳,因此無法做出任何重要結論。

  雖然新一代殲擊機殲-20的試驗和調試已經持續了將近4年之久,但是暫時仍舊沒有傳出試驗即將結束的任何情報,因此經常有推測稱,殲-20新型飛機開始批量生產的時間不會早於2016-2017年。如此漫長的試驗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同時證明了有關該項目命運的兩種說法:一是可能很快完成驗證和調試,之後將會投入量產;二是證明項目較為複雜,可能會曠日持久。

  應當說,殲-20研製工作難度較大。在殲-20項目框架內,中航工業研製第5代殲擊機面臨許多困難。甚至就連世界主流航空製造公司,研製類似項目也都需要大量時間。因此目前殲-20研製工作現狀並不顯得奇怪或者非同尋常。相信中國完全有能力順利完成為本國空軍研製新型殲擊機的任務,但是新飛機的具體數據較少,無法說明其真實性能和效能。或許完全有可能,量產型殲-20的性能明顯不如與其競爭的外國同類產品。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