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才女之上官婉兒傳:周旋於大唐高層的才女
上官婉兒:周旋於大唐權力高層的才女
回望中國五千年歷史長河,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不僅僅只有那些揮斥方遒的男兒,才華橫溢的文字,有時也出自柔弱女子的筆下。本書通過描述中國歷史上一批才女的絕世才情與悲劇命運,讓讀者感受到她們的哀傷、憂愁和美麗,從而體會到鍾靈毓秀的才女們如幽香之蘭、寒香之梅,穿越時空,依然餘香不盡。本報摘選其中講述唐代才女上官婉兒故事的一節,以饗讀者。
出眾才華得到武則天賞識
大唐盛世,是中國歷史上女人們比較有地位的一個朝代。唐朝時的公主、貴婦很多,十分大膽開放,並且參與政事,權力很大。
讓我們來看一個一生始終接近於最高權力中心,曾像神話中的文魁星一樣掌管天下文宗的美貌才女。
巍峨富麗的宮室中,奇珍美酒的盛宴前,一群人正搜盡枯腸、搔短頭發來吟詩作賦。他們可不是尋常的文人,他們或是有名的文臣,或是昭文館的飽學之士,但在這九五之尊的御宴之前,還是不免有些緊張,有些人更是「戰戰惶惶,汗出如漿」。而怡然高坐、美艷高華的那位美人居然是評判他們文章的最權威的「評委」。她,就是上官婉兒,後人稱之為上官昭容。
這昭容,本是宮中的「職稱」,據史料載:「宮中位號十有四品。昭儀、昭容、昭華、保香、保芳、保衣、安宸、安蹕、安情、修容、修媛、修娟等,秩比公卿士大夫。」而在上官婉兒那時候,還有個特殊情況,當時的女皇帝武則天當年就是昭儀,所以昭儀這個封號可能就暫時不用了,昭容可能已是宮中職位的極品。
上官婉兒家學淵源,是上官儀的孫女。這上官爺爺的詩雖然現在不是很有名,但在當時上官儀畢竟也是一代文壇人物。上官儀被唐高宗李治召來,讓他起草廢掉武後的詔書,上官儀當然心裡也是贊同此事的,但武後的耳目極多,武後突然出現了,李治嚇得魂不附體,就說全是上官儀的主意,上官儀當了冤大頭,下獄被殺。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一同被籍沒入宮為奴,當時上官婉兒只是個小小嬰兒。據說,當年鄭氏懷她的時候夢見神人送來一桿大秤,占夢的說這預示著上官婉兒將掌握大權衡量天下大事。
到了上官婉兒14歲的時候,已出落成了一個美貌如花、才華出眾的才女。上官婉兒這一年被武則天召見,讓她試作一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詞藻華麗,語言優美。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除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據說當年高宗李治大宴群臣(想必武後肯定也在),一起作賞雙頭牡丹詩,上官婉兒有一聯云:「勢如連璧友,情若臭蘭人。」應該說寫得很不錯。這裡,臭蘭其實是香味,語出《周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後來上官婉兒少年氣盛,又因違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則天又加以寬恕。此後婉兒算是活明白了,可能人生觀世界觀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上官婉兒就此精心侍奉,曲意迎合,深得武則天歡心。更被武則天提拔為貼身秘書,處理百官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
依靠政治智慧躲過兵變刀鋒
當然,武則天是什麼樣的人物,權柄也不會全由上官婉兒把持。上官婉兒在武則天面前地位還是很低的,有一次,武則天、婉兒及武則天的「男妃子」張昌宗、張易之一起飲宴。要說二張也是經過全國選美挑出來的超級男生,當然也是極品帥哥,武則天不是讚過「蓮花似六郎」(六郎指張昌宗)嘛,婉兒也是個有情有欲的女兒身,不禁多看了幾眼,武則天瞧見婉兒的這種神情當場大怒,拔下一枚玉簪就擲向婉兒,正中婉兒天目穴,婉兒不敢怒不敢言,眉間落下了個傷疤,婉兒就剪了花瓣貼住,後來反而成為宮中的一種時髦打扮,有的宮妃眉間沒有傷痕,也貼上個花。
也許是壓抑得太厲害,等到武則天死後,上官婉兒大大地「性解放」了一番。她先是和唐中宗有了關係,又與武三思淫亂(也有記載說武三思是武則天指配的)。說起來,上官婉兒的情形也很特殊,原來其身份就是宮中嬪妃,但當時武則天稱帝,她不是男人,這嬪妃當得徒有虛名。中宗即位後,宮裡的女人像婉兒等就照單全收了,而且上一任皇帝是他的老媽並非老爹,也不存在子占父妾的問題。而且讓人驚奇的是,唐中宗的皇后韋後也和武三思不清不楚。韋後的女兒安樂公主當然也是個有名的「小太妹」,本來她嫁的是武三思之子武崇訓,但安樂公主不喜歡他,倒泡上了他那堂弟———漂亮的小白臉武延秀。有記載甚至說安樂公主有時還把武延秀「孝敬」給她母親韋後玩玩。
這時候,依靠上官婉兒、韋後、安樂公主這些當時權力金字塔尖上的女人們,武家人自然是權勢熏天,勢力比武則天在位時恐怕也不遜色。但這時候,並非韋後所生的太子李重俊忍無可忍,他想武則天在世時,武家人欺負李家人也罷了,現在武後不在了,武家人還這樣牛,這天下還是李家的嗎?太子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於是就發動了兵變,殺了武三思、武崇訓等武家人,但上官婉兒、安樂公主都沒有在武家住,因而倖免。
李重俊來到宮前,扣打宮門,指名索取上官婉兒,要她的性命。這時候上官婉兒表現出極高的政治鬥爭才能,在這危急的情況下,要是一般人恐怕早就嚇得痛哭流涕,跪在了地上拉著皇帝的腳哀求。而婉兒鎮定自若,對中宗和韋後說:「如此看來,太子是先要我死,然後再依次弒殺皇后和陛下,要讓我們同死於他的刀下。」巧妙地將自己的命運和中宗韋後綁在一起。中宗韋後一聽,想想自己和上官婉兒的關係也是親密得如同一體,唇亡齒寒,再加上韋後這當後娘的一挑唆,於是中宗李顯大怒,帶上婉兒和他的妻女們匆匆登上了玄武門,以避兵鋒;又派右羽林軍大將劉景仁速調兩千羽林兵士屯於太極殿前,閉門而守。當叛軍來到玄武門下,中宗便依照婉兒的指令,向門下的叛軍高聲勸降。叛亂的羽林軍見皇帝親自發話了,當場倒戈,太子等反而被殺,一時間玄武門下血流成河。
經此一役,武氏算是被消滅了。但韋後、安樂公主、上官婉兒這三個女人的勢力更大了,當然另一個有勢力的女人是武後的女兒,也就是中宗的妹妹太平公主。這時候上官婉兒勸皇帝設置昭文館,廣召當朝飽學之士,賜宴遊樂,賦詩唱和。這也算是對文化事業的一種推動和貢獻吧。於是本文開頭的那一幕就出現了,上官婉兒登上高高的綵樓,宣佈規則:奉詔評詩,只選其中最佳的一篇進呈御覽並譜曲,不中選者即刻下樓,當場退稿。
內侍拿過詩來剛念過詩題和開頭兩句,詩稿便紛紛飄落,只剩沈佺期和宋之問(這兩人是當時宮廷詩人中頂尖級的人物,但現在對其評價是遠不及「王楊盧駱」等人的)兩人的詩稿還沒有給丟下來。沈佺期悄悄對宋之問說,咱倆一向不分高低,我看就以今日定高下,以後不必再爭了,宋點頭同意。
隔了好一會兒,樓上又飄下一張,原來是沈佺期的詩,宋之問的詩則被呈給皇帝。婉兒的評價是:「二詩文筆相當,但沈詩結句『微臣雕朽質,差睹豫章才』辭氣已竭,而宋詩《奉和晦日昆明池應制》結句『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陡然健舉,若飛鳥奮翼直上,氣勢猶在。」婉兒的評判讓沈、宋都心悅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