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曾東渡黃河抗日:戰士們身披麻袋露宿街道 | 陽光歷史

 

A-A+

八路軍曾東渡黃河抗日:戰士們身披麻袋露宿街道

2018年01月05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59 次

  據見證了八路軍渡河的王筠老人回憶,八路軍是由合陽的同家莊經太棗溝到韓城的,韓城沿公路各村鎮搭牌樓、寫標語,各小學教師、學生、村民夾道歡迎八路軍。過境韓城時,八路軍分住在東西范、大朋、論功、三甲村、馬陵莊、城北、城南、姚家莊、芝川鎮、西少梁、八仙鎮等地。

  驅車從京昆高速芝川出口駛出,可以在半山腰上看到一座「八路軍東渡黃河出師抗日紀念碑」,它由三片高大的豎向碑體和八個船形基座組成,寓意1937年9月揚帆東渡的八路軍和艱辛的八年抗戰。昨日,陝西抗戰遺跡尋訪團來到韓城芝川鎮的八路軍東渡黃河遺址,酒祭當年出陝抗戰的英烈。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盧溝橋事變,企圖以武力征服中國。同年9月,八路軍總部及其下轄115師、120師、129師三個師約3萬餘人,在朱德總指揮率領下,取道韓城,從芝川渡口東渡黃河前往山西,北上開展抗日鬥爭。

  「渡河後的115師在平型關設下埋伏,一舉擊敗日軍王牌部隊阪垣師團,從而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昨日,陝西抗戰遺跡尋訪團帶隊專家、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張華騰說。

  在八路軍東渡黃河出師抗日紀念碑前舉行祭拜儀式後,尋訪團來到曾經的渡河地。由於黃河改道,曾經的河岸線已向東推移,少部分的河灘地被當地人種上了莊稼。尋訪團全體成員站在河灘上面朝東方佇立遠望,緬懷當年由此渡河出陝抗日的三秦兒女。

  史海尋遺

  渡河準備

  籌集上百隻大木船 安排專人調動船工

  據韓城地方志記載,為了做好國共兩黨合作共同抗日,支援八路軍順利東渡,東渡前夕,國民黨陝西省政府令地方政府負責八路軍渡河各項事宜,中共韓城縣委配合國民黨縣政府按期籌集了100多只大木船,並派專人負責調動船工工作。

  1937年8月下旬,115師從三原縣出發,8月30日進入韓城宿營一晚,8月31日從芝川鎮東渡,首開八路軍抗日先河。9月6日,120師從富平縣莊裡鎮出發,於9月14日到達韓城。

  據見證了八路軍渡河的王筠老人回憶,八路軍是由合陽的同家莊經太棗溝到韓城的,韓城沿公路各村鎮搭牌樓、寫標語,各小學教師、學生、村民夾道歡迎八路軍。過境韓城時,八路軍分住在東西范、大朋、論功、三甲村、馬陵莊、城北、城南、姚家莊、芝川鎮、西少梁、八仙鎮等地。

  渡河前夕

  戰士不騷擾群眾 身披麻袋露宿街道

  雖然八路軍在韓城只停留了短暫的時間,但王筠老人還記得,八路軍在各村鎮駐防時非常體恤群眾,常幫助群眾擔水掃院,同時宣傳抗日救國,教唱抗戰救國歌曲。當地群眾主動給軍隊送糧送草,做鞋襪,運送渡河需用的木板。軍隊軍紀嚴明,群眾送的紅棗,軍隊堅持付錢再吃,損壞東西照價賠償。

  據其他人回憶,曾親眼看到129師一支部隊,在到達芝川準備渡河時,天氣已經變冷,為了不騷擾群眾,戰士們都身披麻袋,在街道和屋簷下宿營,等到天明再住進群眾家裡,不願給當地老百姓增加麻煩。所以,群眾處處稱讚:「八路軍是救國救民的軍隊」。

  東渡臨出發前,朱德將部隊有關領導和船工隊長召集起來開會。朱德對船工隊長說,「現在,我把渡河的一切權力交給你們,過河時部隊堅決聽從你們的指揮。」又對部隊的同志說,「軍令如山,水令比軍令嚴,我們的一切行動都要服從命令聽指揮。」

  渡河當日

  舵手們穩掌舵 艄公船樓上細觀水情

  黃河河防有幾百里長,為何要選擇芝川作為渡河點?昨日,韓城市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張濤說,「當時黃河河面寬闊,水流湍急,宛如天塹,不僅阻擋了日軍攻入陝西,我軍戰士要東渡也非易事,芝川渡口最適宜過河。即便如此,當時的芝川渡口河面也有十多里寬,而且河水深淺不一,既有淺灘,又有漩渦,加之河水暴漲,水急浪高,行船十分困難。」

  當年為八路軍戰士掌舵的船工曾經詳細地回憶東渡的情景,被韓城市的文史工作者們保留下來:「為了保證抗日將士的安全,舵手們穩掌舵,拋錨工嚴陣以待,艄公站在船樓上細觀水情,詳查風浪,不時發出『左舵』、『右舵』的水令。在船工們的共同努力下,闖過了一個個險灘,戰勝一次次惡浪,安全地把八路軍指戰員送往東岸。」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