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曼烈士犧牲前曾留遺書:21年後才被人發現 | 陽光歷史

 

A-A+

趙一曼烈士犧牲前曾留遺書:21年後才被人發現

2018年01月03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58 次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七十多年前,一封封家書成為抗戰戰場和家鄉親人之間唯一的連繫。如今,戰爭遠去,家書仍在,成為歷史永遠的見證。

  一封家書,一段歷史。重讀這些書信,依然能讀到那時的硝煙和苦難、戰士的思念和牽掛,更能讀到熱血青年以死殉國的毅然決然。

  家書故事
  趙一曼 犧牲前留遺書 21年後才被發現

  寧兒:

  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遠沒有再見的機會了。

  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

  (摘錄)

  趙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賓一個富裕家庭。21歲時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進入黃埔軍校學習,成為該校唯一一屆女學員中的一員。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黨組織派往東北進行抗戰工作。1935年11月,在與日軍作戰中,趙一曼負傷被俘,1936年8月犧牲。

  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黨組織派往東北進行抗戰工作。趙一曼毅然拋下了還在襁褓中的幼子,奔赴東北抗日前線。她深知此一別,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見。臨行前,母子二人留下了一張僅存的合影。

  1936年,趙一曼在與日軍作戰時身負重傷,被俘犧牲。在犧牲前,趙一曼給兒子寫下了這封遺書。但在唯一能留下的遺囑中,趙一曼也沒有洩露自己的真實姓名。而這份存在日軍審訊檔案中的遺囑,直到1957年才被發現。

  新中國成立後,趙一曼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成為家喻戶曉的抗日女傑,女英雄的故事也被拍成電影,搬上大螢幕。

  此時,她的丈夫與21歲的寧兒觀看了這部電影。但他們哪裡想得到,這螢幕上的抗日女傑趙一曼就是他們朝思暮念的妻子和母親。

  1957年,當原東北抗聯組織部的工作人員到趙一曼的家鄉四川宜賓進行烈士身份核實時,寧兒才第一次知道了母親的身份。

  趙一曼的孫女陳紅在《重讀抗戰家書》節目中回憶說,父親知道以後,很傷心的大哭了一場。他覺得他的母親是很偉大的母親,但是他心裡很難受。這也是為什麼父親後來連烈士證和撫恤金都沒有去領,因為他覺得那是用自己母親的鮮血換來的,他不敢去碰那個證。

  知道趙一曼就是自己的母親之後,寧兒曾專程前往東北,在東北烈士紀念館,他用筆抄下了這封被翻譯成中文的遺書。

  陳紅說,父親抄完後用鋼筆在自己手上刺了趙一曼三個字,直到父親去世,那三個字都仍留在他手上。

  如今,家書傳到了陳紅的手上。陳紅說,自己後來也做了母親,對這封家書的感慨就越來越多。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