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英烈胡一新:八路軍騎兵政委揚刀催馬戰日偽 | 陽光歷史

 

A-A+

抗戰英烈胡一新:八路軍騎兵政委揚刀催馬戰日偽

2017年06月11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67 次

  胡一新,1907年生於內蒙古豐鎮縣大莊科村一戶富裕的農民家庭。兄妹五人,他排行老三。

  胡一新自幼勤奮好學。1915年他入本村小學就讀。1923年,考入山西大同省立第三中學。1926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燕京大學。他在大學期間,受進步師生的影響,閱讀了一些進步書刊,接受了新思想的教育,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然而,就在胡一新奮發苦讀的時候,他家的經濟每況愈下,竟無法交付昂貴的學費和生活費,迫使他悒鬱輟學。1929年初,他給一家店主做了幫工。棄學為工,是胡一新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轉折點。自食其力的生活,使他初次體驗到勞動人民的疾苦。苦難的生活,使胡一新徹底地覺醒了:要掙脫被奴役被壓迫的命運,就得革命。

  1929年底,他懷著一顆美好的心願,離開北平,加入了閻錫山的部隊,當了一名看守監獄的小兵。

  胡一新剛剛踏進閻錫山的部隊不久,就很快發現這是一支維護軍閥反動統治的地方武裝,和腐敗政府、土豪惡霸同流合污,把槍口指向勞苦群眾。在這裡,士兵們終日挨罵受氣,稍不留意,就會受體罰,被打得遍體鱗傷。沉鬱的政治空氣和森嚴的等級制度,使胡一新感到壓抑和窒息。所幸的是,他在做監獄看守時,接觸到了一些被囚禁的共產黨人。從他們那裡,胡一新才懂得了當兵打仗有為誰當兵、為誰打仗之分,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才是為勞動人民謀利益求解放的。但這時的紅軍,還在那遙遠神秘的南方山區叢林,一時難以找到。後來,胡一新又聽說有個名叫馮玉祥的愛國將領,在汾陽開辦了一所以「抗日反蔣,培養革命軍官」為宗旨的軍校。於是,他毅然逃離晉軍,於1931年考入汾陽軍校。馮玉祥將軍傾向革命,共產黨人在這個部隊的活動異常活躍,並建有士兵委員會等地下秘密組織。胡一新入校不久,就積極加入了這個組織。在這裡,他不僅認真學習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馬列著作和許多進步書籍,提高了思想覺悟,而且熟練掌握了各種軍事知識。

  1932年秋,胡一新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了他人生旅途上的新生活。

  1933年初,馮玉祥在中國共產黨的支持幫助下,以國家興亡為重,高舉愛國大旗,廣泛聯合東北義勇軍、熱河抗日民軍、察哈爾自衛軍等抗日武裝,積極醞釀組建抗日同盟軍。這年4月上旬,汾陽軍校師生奉命出發,北上抗日,月底抵達張家口,被編為抗日同盟軍第二師。該校的100多名共產黨員擔任了第二師各級領導職務,胡一新任二團一個連隊的政治工作負責人。5月,他與共產黨員張民權、鄭漢等奉命前往雁北、綏東一帶擴軍。在他們的積極宣傳鼓動下,大同、陽高、懷仁等地的進步學生和愛國青年踴躍報名,爭相參加抗日同盟軍。6月下旬,第二師在吉鴻昌將軍的指揮下,征戰察北。胡一新在收復康保、寶昌、沽源等縣的戰鬥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受到好評。特別是在收復察北重鎮多倫的戰鬥中,表現得更為突出,堪稱表率。

  然而,多倫戰鬥的勝利,引起了南京政府的極大恐慌,蔣介石對抗日同盟軍更是嫉恨。他們採取軍事進攻、高官引誘、金錢收買等各種卑劣手段,明槍暗箭齊發,製造矛盾,搬弄是非,致使抗日同盟軍分化瓦解,不歡而散。第二師被宋哲元部收編。胡一新和該師未暴露身份的共產黨員奉命繼續留在軍中。不久,由於黨組織遭到破壞,他與上級失去了聯繫。

  1934年7月,胡一新為了尋找上級黨組織,和共產黨員李啟明一起離開了宋哲元部。在身無分文、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他倆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沿途乞討,徒步數百里來到西安。他倆在舉目無親、不得溫飽的困境下,只好臨時參加了楊虎城將軍舉辦的步兵訓練班藉以棲身。在這裡,他倆又結識了共產黨員張文舟,並建立了三人臨時黨支部,還通過訓練班的地下黨組織與中共西安市委取得了聯繫。市委介紹胡一新赴陝北蘇區工作。他在奔赴陝北的路上,連續三次被國民黨軍隊抓去當兵,儘管都逃了出來,卻不幸染上了重病。他硬是咬緊牙關,忍著病痛,克服重重困難,歷經艱辛,幾經周折,終於找到了陝甘黨組織。

  1935年12月,剛剛踏上陝北這塊熱土的胡一新,很快就被任命為西北抗日救國會秘書,負責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第一次當家做主人的自豪感,使胡一新激動不已,他只覺得全身有使不完的勁兒。他走街串巷,積極地向各界人士宣傳黨的政策,喚醒民眾拿起槍桿子,奮起抗戰。他撰寫了許多有關統戰工作的文章,陸續在報刊上發表,因而被人們譽為「小秀才」。

  胡一新由於和黨組織失掉聯繫多年,加之組織手續不全,他原來的黨籍未被確認。胡一新從不計較個人得失,1936年春天,他在陝西省安定縣瓦窯堡第二次加入了黨組織。同年5月,他奉命來到三邊地區的國民黨部隊做兵運工作。不久,又轉入傅作義部隊,任某團團部文書。11月,隨傅作義部開赴綏遠抗戰前線,參加了著名的百靈廟戰役。在炮火連天的疆場上,他經受了考驗和鍛煉,增加了膽識和才幹。隨後,他因策動兵變被敵發覺,遭到嚴刑拷打,眼部和右手受到嚴重摧殘,但他堅貞不渝,寧死不屈,後來在士兵們的幫助下逃出了虎口,回到蘇區。

  1937年春天,胡一新又奉命赴雁北地區,以煤礦工人身份為掩護,在礦工和群眾中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同年10月,歸綏(今呼和浩特)淪陷前夕,他受中共北方局派遣,與張學年、石青山等人來到清水河縣境,組建了中共清水河縣委員會,並擔任書記,開始了創建清水河敵後抗日根據地的艱苦工作。12月,中共晉綏邊特委成立,胡一新任宣傳部長。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特長,排節目,作演講,廣泛宣傳群眾,教育群眾,發動群眾,使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在晉綏地區出現了有人出人,有槍出槍,有錢出錢,全民抗戰的喜人局面。為了加強黨的領導,他還親自參加了所屬各縣的抗日民主政權的組建工作,並在區、縣兩級對所轄區域的黨員幹部進行了認真的培訓,為西雁北和綏南地區培養了一大批骨幹。他還幫助各縣、區創建了地方抗日武裝遊擊隊。這些工作,為堅持敵後遊擊戰爭,創建南山等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他贏得了當地人民的信賴與尊敬。

  1938年7月,雁北地區抗日烽火愈燒愈旺,各種武裝力量如雨後春筍般地發展壯大起來。經常活躍在這一帶的抗日隊伍——第五支隊、十一支隊、平魯六支隊和右玉七支隊,也正式編為八路軍一二○師獨立第六支隊,胡一新任政治委員。

  這一年,正值抗日戰爭的最初時期,日寇的侵略氣焰十分囂張,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策。晉綏邊區的抗日遊擊戰爭更是異常殘酷,兵員少,武器差,敵我力量懸殊太大。面對這種艱苦的遊擊戰爭環境,胡一新反覆對部隊進行教育,認真組織官兵們學習毛澤東剛剛發表的光輝著作《論持久戰》,使官兵們明確地認識到,眼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抗日戰爭一定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同時,他處處以身作則,模範帶頭,每當戰鬥的緊要關頭,他總是衝殺在前,帶領部隊,奮勇殺敵,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他對幹部戰士親如兄弟,情同手足,和同志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由於他出色的政治工作和模範的帶頭作用,使第六支隊的軍政素質顯著提高,成為一支很有戰鬥力的英雄部隊,特別是他親自率領的第六支隊的騎兵營,方圓百里,享有威名。

  胡一新不僅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工作者,而且是一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為了適應山區遊擊戰爭的特點,他帶領部隊刻苦進行騎射訓練,同戰士們一起整天摸爬滾打在訓練場上。他練騎術,每次被摔下來,再爬上去,一直練到不管多性烈的戰馬,即使無鞍鐙也能駕馭,他心裡才踏實。他練射擊,一絲不苟,堅持不懈,終於成為全隊有名的神槍手。他練拚殺,一直練到把草人一個個刺倒在地時,他才跳下馬來,收刀入鞘。就憑著這一身過硬的殺敵本領和過去戎馬生涯積累的豐富的作戰經驗,他與支隊長劉華香一起,率領第六支隊轉戰在西雁北和綏南大地,先後參加了長流水、小破堡、廠漢營(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盟涼城縣南)、殺虎口(在今山西省右玉縣北)等多次戰鬥,均獲全勝。特別是夜襲殺虎口一戰,打得更是漂亮。

  那是1939年的秋天,日寇並不甘心他們的數次失敗,又兵分幾路向晉綏根據地惡狠狠地撲來,企圖消滅第六支隊於長城腳下。為了徹底挫敗敵人這次「鐵壁合圍」,保衛根據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第六支隊決定:由政委胡一新親自率領騎兵營、避實就虛,襲擊臨時駐紮在右玉縣殺虎口鎮的偽軍李守信部的騎兵連。殺虎口,是長城要口之一,明代嘉靖年築殺虎堡城,一向為山西省至內蒙古的交通要衝。10月16日夜,戰鬥準時打響了。胡一新親自帶領第一連一排戰士,以手榴彈爆炸後的煙幕作掩護,衝進了敵人的指揮所——晉泰店大院,與敵展開了白刃戰。店內的20餘名偽軍多數被殲,其餘全被活捉。僅僅用了五六分鐘時間,就結束了戰鬥。晉泰店內的勝利,打亂了敵人的陣腳。騎兵營抓住戰機,一鼓作氣,又只用了半個小時,就徹底、乾淨地殲滅了敵騎兵連。戰鬥中,胡一新揚刀催馬,一路當先,奮勇衝殺,在左腿膝關節受傷的情況下,堅持戰鬥不下火線,忍痛指揮部隊打擊敵援兵,又擊毀汽車一輛,斃敵20餘名,大獲全勝。

  殺虎口戰鬥,在幹部戰士勝利的歡呼聲中結束了。

  胡一新帶著勝利者的歡笑,拖著一條傷腿,自豪地走下了戰場。他負傷的消息傳出後,晉綏邊特委領導立即委派右山懷縣委書記李登瀛,速將胡一新轉移到朔縣五區槍風嶺隱蔽治療。由於藥物奇缺,環境險惡,半個月過去了,胡一新的傷口仍不見好轉,又被轉送到陝西省神府縣賀家川一二○師衛生部繼續治療。就在這時,組織決定讓他的愛人劉震赴延安黨校學習。胡一新聞訊後真為愛人高興,幫她打點行裝,催她早日上路。劉震卻放心不下他的傷情,不忍心離開。他力勸愛人不要因為自己負傷而放棄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在他的耐心說服下,劉震高興地踏上了奔赴延安的征途。

  1940年4月,胡一新傷口繼續惡化,黨組織對他十分關懷,又將他轉入延安柳林店的國際和平醫院治療。他在治傷期間,仍念念不忘自己的部隊,時刻關心著戰局的發展。他一遍又一遍地精讀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還根據黨校的學習課程,擬定了自學計畫,盼望早日出院,重返前線。但由於醫療條件太差,藥品奇缺,胡一新的傷口日漸惡化,流血不止,直痛得他大汗淋漓。前來探望他的戰友們見此情景,都忍不住愴然落淚,他卻強忍疼痛,安慰戰友們說:「哭啥!革命嘛,那有不流血的!我這腿很快就會好的,到那時,我還要上前線打日寇呢!」

  就在胡一新對未來充滿憧憬與希望之時,他的傷口正危及著他的生命。

  1940年11月28日,醫院為了搶救胡一新的生命,採取了最後措施,當即實施手術。儘管手術很成功,但由於胡一新體質太差,抵抗力過弱,手術剛剛結束,他的病情急劇惡化,經多方搶救無效,不幸逝世,時年33歲。

  又一位英雄的身軀,安祥地躺倒在延安柳樹店八路軍烈士陵園的鮮花叢中。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