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簡介 佛教禪宗祖師禪宗六祖大鑒禪師惠能生平 | 陽光歷史

 

A-A+

惠能簡介 佛教禪宗祖師禪宗六祖大鑒禪師惠能生平

2015年12月19日 人物簡介 暫無評論 閱讀 315 次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盧氏,唐代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祖籍范陽郡即今河北涿州。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唐憲宗追諡大鑒禪師。著有六祖《壇經》流傳於世。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禪師的真身,供奉在廣東韶關南華寺的靈照塔中。

  惠能,祖籍河北范陽郡即今河北保定涿州,隨父流放嶺南新州即今廣東新興縣。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唐憲宗追諡大鑒禪師。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陳寅恪稱讚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

  惠能一掃僧徒繁瑣章句之學,摧陷廓清,發聾振聵,固中國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惠能,唐鹹亨二年即671年出家到東山法門,是在舂米作坊服雜役的行者,未經剃度,可見沒有法名。[2]六祖門人法海在其著作《六祖法寶壇經略序》中記載:「專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按佛教用語「上下」即指法名,是對法號的尊稱。在當時,盧能只是家境貧窮的孩子,佛教界沒有為百姓安法名之舉,兩個異僧「專為安名」難免是神話傳說。《六祖壇經》裡記載:六祖黃梅三更得法,人盡不知,持衣缽南下,被惡黨追殺,六祖遁於前山,惡黨火燒前山,六祖隱身挨於石中得免。石頭留下六祖結跏趺坐的膝蓋痕跡,以及所穿衣服的布紋,此石因名避難石。[3]由此可見,惠能法號應是五祖秘密定下,何時公開啟用「惠能」法號又是一個謎。苦痕在《龍棘子的傳說》中有新的版本演義,或許更有道理。[4]

  其父原是小官吏,後因過失而被謫居嶺南新州即今廣東新興縣。惠能出生三歲時,父親病逝,他靠賣柴養母為生活。後因自感與佛教有緣,遂於唐鹹亨三年即672年離開廣東北上,到湖北黃梅縣東山寺拜禪宗五祖弘忍為師。後在弘忍命門徒作偈呈驗以選拔傳法繼承人時,他因作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受到弘忍首肯而授與衣缽成為傳法繼承人,世稱禪宗六祖。後為逃避爭奪繼位權的對立派追殺,惠能離寺南歸,長期輾轉流徙於嶺南四會、懷集等地,過著隱居生活。唐高宗儀鳳元年即676年正月初八到廣州法性寺。印宗法師在該寺內講《涅盤經》之際,「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爭論不休,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印宗聞之竦然若驚。知惠能得黃梅弘忍真傳,遂拜為師,並為之剃度。

  儀鳳二年即677年,韶州刺史韋璩仰其道風,率同僚入山請惠能入城,於大梵寺講堂為眾說法,兼授無相戒。僧尼道俗集者千餘人,門人法海編錄其法語。同年,他前往韶州住持寶林寺即今南華寺,並在大梵寺設壇講經說法,為其後開闢:「南宗」奠定了基礎。惠能在寶林寺30餘年,悉心傳道,弘法不輟。他以「見性成佛」為宗旨,提倡不立文字,弘揚「頓悟」,以傳統文化的精髓結合禪宗教義的秘笈,形成中國佛教禪宗的「南宗」與「北宗」相比較而迥然不同的獨特風格。由於惠能的弘法,「南宗」禪學的影響逐漸遍及全國,並取代了「北宗」在禪宗中的主導地位,而各地投奔在惠能門下治學的門徒數以千計。其後,他的弟子集錄其講經的要義,編纂成《壇經》一冊。該書反映出惠能對傳統佛教教義作重大改革的思路,是禪宗進一步「中國化」的重要標誌,從而對中國哲學與佛教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延和元年即712年惠能回至新州,命門人建報恩塔。唐玄宗先天二年即713年,圓寂於新州國恩寺,世壽七十六,唐憲宗謚號大鑒禪師。惠能圓寂後,其真身不壞,被運回韶州即今廣東韶關曹溪,其門人裹綜塗漆,保持其生前形像。其肉身像至今還保存在南華寺,供奉在六祖殿中。

  惠能禪師入寂於先天元年即712,春秋七十六。他生前的主要講法,由弟子法海整理成書,即《壇經》。在佛教史上,中土人的著述,被稱之為經的,唯惠能禪師一人。

  唐玄宗開元二年即730年,在河南滑台今滑縣的無遮大會上,惠能弟子荷澤神會辯倒了神秀門人崇遠、普寂,使得「南宗」成為中國禪宗正統。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