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東漢最能忍的完美皇后鄧綏:鄧綏的華麗人生 | 陽光歷史

 

A-A+

揭秘東漢最能忍的完美皇后鄧綏:鄧綏的華麗人生

2016年01月09日 后宮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1,250 次

  古時候的女子大都受命運擺佈,在命運的河流上像一葉浮萍,被風吹到哪裡就到哪裡,她們無法預知自己的未來,更不知道如何計畫自己的人生,在命運面前她們渺小得像一粒塵土,命運叫她們做什麼她們就做什麼,命運叫她們享福她們就享福,叫她們遭罪她們就遭罪,她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認命了,我就是這個命。而接下來出場的這位女主角鄧綏卻是一個不認命的女人,當別人都被命運扼住咽喉的時候,她卻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讓我們驚訝的是,她成功地做到了,這個用心良苦的女人,她的愛情與事業都按照她預先設計好的步驟,一步一步地前進,從宮女到皇后再到太后,最後達到她理想中的巔峰。真是世間的一位奇女子。

  忍字頭上一把刀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形容鄧綏的性格,那就是「忍」。鄧綏比所有的女人都會忍,都能忍,也正是靠忍,她才能夠換來她所要的愛情與人生。

  其實鄧綏完全不需要忍,她出身豪門,歷史上那些出身豪門的女子都沒有忍,比如阿嬌,比如霍成君,再比如下面要出場的女配角陰孝和。她們都沒有忍,只有鄧綏忍了,所以她們都敗給了命運,只有鄧綏打敗了命運。

  鄧綏是河南新野人,她的祖父鄧禹曾經與劉秀一起打天下,後來成為東漢的開國功臣,被封為侯爵,最後以國家最崇高的地位——太傅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鄧綏的父親鄧訓做過護羌校尉,而鄧綏的母親來頭更大,是陰麗華的侄女。可見,鄧氏家族的門第是如何顯赫。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要是換作一般的女子,早就驕傲得像一隻孔雀,可鄧綏卻完全沒有養成千金小姐的脾性。有一件小事可以說明,如果這件小事不是史官們編造的話,那鄧綏的忍耐性不得不讓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

  鄧綏的奶奶很疼愛她,五歲的時候,七老八十的奶奶還要親自為孫女剪頭髮,結果頭髮沒剪好,她的額頭卻被奶奶的剪刀刺傷了。要是換作一般的女孩,早就疼得大喊大叫了,可聰明懂事的小鄧綏一聲不吭,臉上還露出高興的表情。

  頭髮剪完了,服侍她的丫鬟心疼地問小鄧綏:「難道你不怕痛嗎?」

  小鄧綏說:「怎麼不怕?只是奶奶因為疼愛我才給我剪頭髮的,我怎麼能夠傷她老人家的心?所以忍著不叫。」

  多好的孫女啊!要是小鄧綏的奶奶聽到她這樣說,肯定會一把把她抱在懷裡,老淚縱橫。

  不僅這樣,孩提時代的鄧綏還被史官們描述為一個神童。小小年紀的鄧綏對儒家經典非常感興趣,十二歲的她早已把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並能說出其中的道義,用於實際生活中。她常常和哥哥們開辯論會,每次都是她大獲全勝。母親見她這樣,有些埋怨地說:「女孩子家的,不好好學習女工,讀那麼多書幹啥?」

  鄧綏是一個聽話的孩子,母親這樣說她,她很快就學起了女工,天資聰穎的她沒學幾天,繡出的花比她母親繡的還漂亮,母親嘖嘖稱奇。但鄧綏一有空仍然鑽進書堆裡,母親也不再阻攔她,只是搖頭歎氣,說她不像個女孩子。

  事實上,書籍為鄧綏以後的為人處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她的父親就很喜歡鄧綏讀書,認為她不是一般的女孩子,將來的成就一定會超過她的哥哥們。在鄧綏稍微年長一些的時候,父親遇到什麼難題都和鄧綏商量,而不與她的哥哥們商量,鄧綏提出的建議,父親非常重視,幾乎百分百地採納。

  按照父親的想法,鄧綏一定要進宮的,因為那時候的女子要想榮華富貴,進宮是唯一一條道路。父親問鄧綏的想法,鄧綏很樂意接受父親的建議,於是就在鄧綏十二歲那年,她被選美官選中,列入了進宮的名冊中。其實像她這樣的大家閨秀是不用選的,要進宮是她父親一句話的事情。

  這一次與她同時被選進宮的還有陰孝和,閉著眼睛都可以想像得出,陰孝和背後有一個怎樣的家族,這個家族的首領就是陰麗華,而陰孝和的曾祖父就是陰麗華的哥哥。按輩分來講,陰孝和是漢和帝劉肇的表妹。

  如果鄧綏和陰孝和同時進宮,以鄧綏的才貌,在家族背景相差不大的前提下,陰孝和肯定不是鄧綏的對手,皇后的寶座非鄧綏莫屬。

  但這時候發生了一件讓鄧綏非常悲痛的事情,就在進宮的前一天,鄧綏的父親突然去世。

  也就在這時候,鄧綏開始了自己掌握自己命運的生涯。

  她其實不必守孝,因為有她哥哥在,因為她是女子,而且她馬上要進宮。

  但是,頗有主見的鄧綏卻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推遲入宮的時間,先為父親守孝三年。

  這一方面是出自她對父親刻骨銘心的愛,父親在世的時候也給過她很多的愛,另外一方面是源於鄧綏從小養成的恪守儒家孝道的秉性,她讀過的儒家經典對她的人生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百善孝為先。

  儒家孝禮的很多方面在現代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我們且看儒家禮法對守孝三年的規定:

  吃的方面:父母死後三日之內不准吃任何東西,只准喝少量的水;三日之後到百日內,只准早晚喝一些稀飯;百日之後到一年內,只准加蔬菜,蔬菜不准放任何調料;一年後可以吃水果;兩年後,菜粥可以加調料。三年之內必須絕對茹素。

  住的方面:出殯之前必須住在連狗窩都不如的茅屋裡,茅屋越破爛越好,風吹得進,雨淋得著,睡的時候只允許鋪一張薄薄的墊子,用土塊做枕頭,當然你不要枕頭更好;出殯後繼續住茅屋,但睡的條件有所改善,可以加厚墊子,也可以用蓆子做枕頭;兩年後可以回到屋裡面睡,但仍然不可以睡床;三年後才可以恢復以前的睡眠條件。

  穿就不說了,三年內只准穿白色的孝服。

  除了吃穿住,真正的孝子還得哭。哭的花樣也繁多,出殯之前時不時要號啕大哭,沒有眼淚也要擠出眼淚;出殯之後,早上、晚上各大哭一次;一年後可以在屋裡哭;兩年後,隨你怎麼哭;親友來弔唁,無論何時,你的心情怎樣,必須悲痛地哭,還要哭出眼淚。

  如此苛刻的條件,別說一個沒經日曬雨淋的剛滿十二歲的女孩,就是一個常年勞作、五大三粗的漢子也未必能夠忍受,但是,令所有的人驚訝的是,鄧綏硬是做到了。

  哥哥們都做做樣子,但鄧綏卻嚴守孝道,一是一,二是二,三年後,她面容憔悴,形如槁木,誰也不會相信她就是門第顯赫的鄧家大小姐,連她的母親都快認不出她來了。

  母親抱著女兒失聲痛哭,但此時的鄧綏卻沒有哭,她的眼淚早就哭干了。她用歡喜的口吻向母親及家人問好,隨後又憂慮地問她在守孝期間的表現他們滿不滿意。

  母親雞啄米似的連連點頭,如果這樣的守孝還不滿意,世間還有誰能夠超越鄧綏?

  可見鄧綏的忍耐力是如何了得,她完全可以當選中國歷史上第一能忍的皇后。

  幸運的是,鄧綏剛剛守孝完畢,就遇上了劉肇第二次海選宮女。

  鄧家的生活水平是不用說的,不出一個月,鄧綏又恢復了以前的花容月貌。

  這一次,鄧綏沒有放棄,如願以償地進了宮,帶著全家人的期望。

  據說,進宮之前鄧綏做了一個奇異的夢,夢見她用手撫摸天際,還抬頭吮食鐘乳。家人找到解夢的一問,是個大好的徵兆,對方說以前唐堯帝也曾經夢見自己攀著柱子登上天,如今鄧綏做這樣的夢,說明鄧綏和唐堯帝一樣必將成為人中龍鳳。

  其實不用夢來預示,鄧綏自己就可以預示她璀璨的前程。

  因為她不相信天下能夠掉餡餅,所有的榮華富貴必須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鄧綏的美

  鄧綏進宮的時候年方二八,一年前,也就是鄧綏守孝結束的時候,劉肇已經冊封陰孝和為皇后,很顯然陰孝和是憑借家族的勢力才當上皇后的。在鄧綏進宮之前,劉肇對這個有點野蠻有點任性但不失活潑可愛的小表妹倒也還滿意,小兩口打打鬧鬧,嘻嘻哈哈,小日子也過得挺滋潤。

  然而鄧綏進宮後,一切都改變了。

  首先是鄧綏的美,她的美驚動了整個皇宮,不僅男人們對鄧綏的美歎為觀止,就連自詡為後宮第一美女的陰皇后在見了鄧綏之後也自愧不如,當然作為後宮之主的陰孝和嘴上是不會誇獎鄧綏的,文人相輕,美女也相輕,但心裡面,陰孝和嫉妒得要命,要是我有她那麼高多好啊。

  鄧綏確實很高,史書上記載,她身高七尺二寸,換算下來,有一米七左右,對女人來說,一米七是她們的夢想。鄧綏的五官像是藝術家雕刻出來的一樣,搭配得天衣無縫,臉上的肌膚冰雪般潔白,讓人忍不住想去觸摸。史官們是不會輕易對一個人的外表給予溢美之詞的,但《後漢書》卻把世間最美的詞語毫無保留地給了鄧綏。可見鄧綏當之無愧地堪稱東漢和帝時期最美麗的女子。

  據說劉肇第一次見到鄧綏的時候,被她的美驚得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他以為陰孝和應該算是天下第一美女了,見了鄧綏之後,陰孝和就啥都不是了。

  不僅這樣,孩提時代的鄧綏還被史官們描述為一個神童。小小年紀的鄧綏對儒家經典非常感興趣,十二歲的她早已把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並能說出其中的道義,用於實際生活中。她常常和哥哥們開辯論會,每次都是她大獲全勝。母親見她這樣,有些埋怨地說:「女孩子家的,不好好學習女工,讀那麼多書幹啥?」

  鄧綏是一個聽話的孩子,母親這樣說她,她很快就學起了女工,天資聰穎的她沒學幾天,繡出的花比她母親繡的還漂亮,母親嘖嘖稱奇。但鄧綏一有空仍然鑽進書堆裡,母親也不再阻攔她,只是搖頭歎氣,說她不像個女孩子。

  事實上,書籍為鄧綏以後的為人處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她的父親就很喜歡鄧綏讀書,認為她不是一般的女孩子,將來的成就一定會超過她的哥哥們。在鄧綏稍微年長一些的時候,父親遇到什麼難題都和鄧綏商量,而不與她的哥哥們商量,鄧綏提出的建議,父親非常重視,幾乎百分百地採納。

  按照父親的想法,鄧綏一定要進宮的,因為那時候的女子要想榮華富貴,進宮是唯一一條道路。父親問鄧綏的想法,鄧綏很樂意接受父親的建議,於是就在鄧綏十二歲那年,她被選美官選中,列入了進宮的名冊中。其實像她這樣的大家閨秀是不用選的,要進宮是她父親一句話的事情。

  這一次與她同時被選進宮的還有陰孝和,閉著眼睛都可以想像得出,陰孝和背後有一個怎樣的家族,這個家族的首領就是陰麗華,而陰孝和的曾祖父就是陰麗華的哥哥。按輩分來講,陰孝和是漢和帝劉肇的表妹。

  如果鄧綏和陰孝和同時進宮,以鄧綏的才貌,在家族背景相差不大的前提下,陰孝和肯定不是鄧綏的對手,皇后的寶座非鄧綏莫屬。

  但這時候發生了一件讓鄧綏非常悲痛的事情,就在進宮的前一天,鄧綏的父親突然去世。

  也就在這時候,鄧綏開始了自己掌握自己命運的生涯。

  她其實不必守孝,因為有她哥哥在,因為她是女子,而且她馬上要進宮。

  但是,頗有主見的鄧綏卻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推遲入宮的時間,先為父親守孝三年。

  這一方面是出自她對父親刻骨銘心的愛,父親在世的時候也給過她很多的愛,另外一方面是源於鄧綏從小養成的恪守儒家孝道的秉性,她讀過的儒家經典對她的人生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百善孝為先。

  儒家孝禮的很多方面在現代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我們且看儒家禮法對守孝三年的規定:

  吃的方面:父母死後三日之內不准吃任何東西,只准喝少量的水;三日之後到百日內,只准早晚喝一些稀飯;百日之後到一年內,只准加蔬菜,蔬菜不准放任何調料;一年後可以吃水果;兩年後,菜粥可以加調料。三年之內必須絕對茹素。

  住的方面:出殯之前必須住在連狗窩都不如的茅屋裡,茅屋越破爛越好,風吹得進,雨淋得著,睡的時候只允許鋪一張薄薄的墊子,用土塊做枕頭,當然你不要枕頭更好;出殯後繼續住茅屋,但睡的條件有所改善,可以加厚墊子,也可以用蓆子做枕頭;兩年後可以回到屋裡面睡,但仍然不可以睡床;三年後才可以恢復以前的睡眠條件。

  穿就不說了,三年內只准穿白色的孝服。

  除了吃穿住,真正的孝子還得哭。哭的花樣也繁多,出殯之前時不時要號啕大哭,沒有眼淚也要擠出眼淚;出殯之後,早上、晚上各大哭一次;一年後可以在屋裡哭;兩年後,隨你怎麼哭;親友來弔唁,無論何時,你的心情怎樣,必須悲痛地哭,還要哭出眼淚。

  如此苛刻的條件,別說一個沒經日曬雨淋的剛滿十二歲的女孩,就是一個常年勞作、五大三粗的漢子也未必能夠忍受,但是,令所有的人驚訝的是,鄧綏硬是做到了。

  哥哥們都做做樣子,但鄧綏卻嚴守孝道,一是一,二是二,三年後,她面容憔悴,形如槁木,誰也不會相信她就是門第顯赫的鄧家大小姐,連她的母親都快認不出她來了。

  母親抱著女兒失聲痛哭,但此時的鄧綏卻沒有哭,她的眼淚早就哭干了。她用歡喜的口吻向母親及家人問好,隨後又憂慮地問她在守孝期間的表現他們滿不滿意。

  母親雞啄米似的連連點頭,如果這樣的守孝還不滿意,世間還有誰能夠超越鄧綏?

  可見鄧綏的忍耐力是如何了得,她完全可以當選中國歷史上第一能忍的皇后。

  幸運的是,鄧綏剛剛守孝完畢,就遇上了劉肇第二次海選宮女。

  鄧家的生活水平是不用說的,不出一個月,鄧綏又恢復了以前的花容月貌。

  這一次,鄧綏沒有放棄,如願以償地進了宮,帶著全家人的期望。

  據說,進宮之前鄧綏做了一個奇異的夢,夢見她用手撫摸天際,還抬頭吮食鐘乳。家人找到解夢的一問,是個大好的徵兆,對方說以前唐堯帝也曾經夢見自己攀著柱子登上天,如今鄧綏做這樣的夢,說明鄧綏和唐堯帝一樣必將成為人中龍鳳。

  其實不用夢來預示,鄧綏自己就可以預示她璀璨的前程。

  因為她不相信天下能夠掉餡餅,所有的榮華富貴必須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鄧綏的美

  鄧綏進宮的時候年方二八,一年前,也就是鄧綏守孝結束的時候,劉肇已經冊封陰孝和為皇后,很顯然陰孝和是憑借家族的勢力才當上皇后的。在鄧綏進宮之前,劉肇對這個有點野蠻有點任性但不失活潑可愛的小表妹倒也還滿意,小兩口打打鬧鬧,嘻嘻哈哈,小日子也過得挺滋潤。

  然而鄧綏進宮後,一切都改變了。

  首先是鄧綏的美,她的美驚動了整個皇宮,不僅男人們對鄧綏的美歎為觀止,就連自詡為後宮第一美女的陰皇后在見了鄧綏之後也自愧不如,當然作為後宮之主的陰孝和嘴上是不會誇獎鄧綏的,文人相輕,美女也相輕,但心裡面,陰孝和嫉妒得要命,要是我有她那麼高多好啊。

  鄧綏確實很高,史書上記載,她身高七尺二寸,換算下來,有一米七左右,對女人來說,一米七是她們的夢想。鄧綏的五官像是藝術家雕刻出來的一樣,搭配得天衣無縫,臉上的肌膚冰雪般潔白,讓人忍不住想去觸摸。史官們是不會輕易對一個人的外表給予溢美之詞的,但《後漢書》卻把世間最美的詞語毫無保留地給了鄧綏。可見鄧綏當之無愧地堪稱東漢和帝時期最美麗的女子。

  據說劉肇第一次見到鄧綏的時候,被她的美驚得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他以為陰孝和應該算是天下第一美女了,見了鄧綏之後,陰孝和就啥都不是了。

  總之,鄧綏進了宮,其他的宮女再也不用鏡子了,因為她們知道再怎麼梳洗打扮也比不上鄧綏。

  很快,劉肇又驚喜地發現,鄧綏不僅有過人的外在美,還有無人能及的內在美,她學識淵博,有紅袖添香的優雅氣質,她端莊賢淑,謙恭有禮,尤其有一顆一般女人無法有的寬容的心,她自己很少犯錯,犯了錯一定不會原諒自己,但是她卻能原諒其他犯錯的人,包括服侍她的宮女。

  因此,宮中上下沒有人不稱讚鄧綏賢良的,劉肇更是對她的愛如潮水,就在她入宮不到一個月就迫不及待地把她冊封為僅次於皇后的「貴人」,如果現在沒有皇后的話,鄧綏當皇后是板上釘釘的事。

  沒有當上皇后,鄧綏並不失望,這不是說鄧綏不想當皇后,她想當皇后,從進宮第一天起她的目標就是當皇后,她也有當皇后的資本。所以,她不急,她有的是時間,她要慢慢來,她要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計畫。

  鄧綏不慌張,但陰孝和卻急了,鄧綏才進宮幾天啊就把劉肇對她的愛搶去了一大半。陰孝和和阿嬌一樣,她不能容忍別的女人和她共同分享一個男人,她和劉肇青梅竹馬十幾年,又是表兄妹,她不信她搞不過鄧綏。

  於是陰孝和採取緊跟策略,死死看住劉肇,他去哪裡她就跟著去哪裡,差點沒跟著他一起上朝。還時不時冷嘲熱諷,說世間的男人沒一個好東西,全是花心大蘿蔔,見一個愛一個,見兩個愛一雙。

  如果劉肇是一個普通的男人,陰孝和這樣做也無可厚非,還能說明她在乎劉肇,在乎他就是愛他。可是,劉肇不是普通的男人,他是一個皇帝,皇帝就有資格有權利享受天下美女。陰孝和和阿嬌犯了同一個錯誤,把皇帝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

  劉肇很快就受不了陰孝和的死纏爛打,他把陰孝和和鄧綏相比較,越發覺得陰孝和俗不可耐,除了稍微有點姿色之外,啥都沒有。於是,他平生第一次和陰孝和吵了一架,說再這樣纏著他,他就廢了她。

  陰孝和被氣回了娘家,劉肇巴不得,眼不見心不煩,他才有機會與鄧綏如膠似漆。

  鄧綏恰恰與陰孝和相反,她從來沒有把皇帝看做自己的私有財產,既然選擇了做皇帝的妃子,就要接受皇帝有眾多嬪妃這樣一個現實。陰孝和把劉肇看得越緊,鄧綏就把劉肇放得越松。

  鄧綏寵冠後宮,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她從來沒有把劉肇的寵愛當做炫耀的資本,她以平等友善的態度和那些沒有被寵幸的宮女交往,並主動把她們推薦給劉肇。那些宮女們對鄧綏感激涕零,簡直要把她當做再生父母。陰孝和就做不出來,鄧綏做了,她卻來質問鄧綏,向皇帝推薦宮女是皇后的職責,怎麼輪到她來做?

  陰孝和跑到劉肇那裡去告狀,說鄧綏越矩,應該受到懲罰。劉肇聽了,心裡頓覺好笑,鄧綏有沒有越矩他心裡清楚得很,如果說鄧綏越矩,那麼陰孝和就是失職。

  越矩給予警告處分,失職給予撤職處分。劉肇很想這麼對陰孝和說,但他忍住了,因為還不到時候。

  其實像鄧綏這樣謹慎的女子是不可能越矩的,她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有一件小事可以說明。

  鄧綏偶感風寒,臥病在床。劉肇特別批准,她的家人可以進宮來照顧她,直到她病好了為止。這對宮女們來說是一個天大的恩賜,一入宮門深似海,有些宮女進來了一輩子也沒出去過,更不用說讓家人來宮裡與她們見面了。

  面對這樣的恩賜,鄧綏應該歡天喜地才對,但是鄧綏的反應卻讓劉肇吃驚不小,她憂慮地說:「這樣做恐怕會給陛下帶來不好的名聲,皇宮不是一個隨便出入的地方,如果因為我而破壞了規矩,那些宮女和大臣們會怎麼說呢?他們會在背後議論,說為啥就唯獨我例外呢。這樣,他們就認為陛下有失公允,尤其是皇后,她會很生氣的。」

  誰說女人頭髮長見識短,鄧綏的見識比起劉肇來,也不見得短。

  劉肇聽了鄧綏的解釋,越發覺得鄧綏有母儀天下的風範。

  鄧綏不僅對那些沒有被皇帝寵幸過的宮女友善有加,對那些曾經被皇上寵幸過的妃子更是如同姐妹一般,她自己雖然還沒有為劉肇生下孩子,但對這些妃子的孩子視同己出,每當這些妃子的孩子生病或者夭折時,她都要親自去看望、慰問,並傷心垂淚。這些妃子們自然對鄧綏心生好感,覺得她是一個好人,比皇后好一千倍,皇后應該叫她來當才對。如果皇后也可以選舉的話,她們一定會投鄧綏的票。

  鄧綏聰明之處在於,她本來是出頭鳥,卻把槍引向了陰孝和。就拿對待宮女們的態度來說吧,陰孝和對她們頤指氣使,對她們的孩子冷漠無情,不聞不問。本來是鄧綏把皇帝對宮女們的寵愛全佔去了,宮女們反而要感激她,卻痛恨陰孝和。

  鄧綏為平衡宮女們的心態,她也做出了努力,比如謊稱自己有病,不能陪劉肇。她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劉肇去別的宮女那裡,從而把宮女們的目光引開,避免成為眾矢之的。

  在日常生活上,鄧綏也表現出與陰孝和不同的一面。宮裡時常會舉辦一些娛樂活動,每當這時,宮女們都打扮得花枝招展,都希望憑艷麗的外表來吸引皇帝的目光。陰孝和更是如此,她的每一次化妝需要耗費幾萬錢。她的服飾是所有宮女中絕無僅有的,她從不穿其他妃子有的衣服,當然她的奢華也是其他宮女們望塵莫及的。

  而我們的鄧綏卻總是淡妝素裹,這並不是因為她沒有華麗的服飾,而是她故意做給劉肇看,她要他看到她的與眾不同,即使她穿得再樸素,天生麗質的她依然不失風采,她依然鶴立雞群。更重要的是,她還獲得一個艱苦樸素的好名聲。

  她與皇后在一起的時候,處處讓著她,不與她爭風吃醋,不與她平起平坐,即使劉肇賜予她特權,她也婉言謝絕。陰孝和沒有鄧綏高,和她在一起的時候,鄧綏就盡量彎腰駝背,不讓陰孝和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這一切的一切,不是普通的女子所能辦到的,鄧綏的忍耐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

  這一切的一切,在劉肇眼裡,成了母儀天下的表現,他總是心疼地對鄧綏說,親愛的,你可以不必那麼辛苦。

  這一切的一切,在宮女們的眼裡,成了賢良淑德、克己受禮的表現,她們把鄧綏當做自己的榜樣,當做後宮的大姐大。

  然而這一切在陰孝和眼裡,成了偽裝,成了別有用心,成了陰險狡詐。她越看鄧綏越不順眼,越看越憤怒。一個人一旦被憤怒和妒忌所控制,她的下場就可想而知矣。

  鄧綏恰恰與陰孝和相反,她從來沒有把皇帝看做自己的私有財產,既然選擇了做皇帝的妃子,就要接受皇帝有眾多嬪妃這樣一個現實。陰孝和把劉肇看得越緊,鄧綏就把劉肇放得越松。

  鄧綏寵冠後宮,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她從來沒有把劉肇的寵愛當做炫耀的資本,她以平等友善的態度和那些沒有被寵幸的宮女交往,並主動把她們推薦給劉肇。那些宮女們對鄧綏感激涕零,簡直要把她當做再生父母。陰孝和就做不出來,鄧綏做了,她卻來質問鄧綏,向皇帝推薦宮女是皇后的職責,怎麼輪到她來做?

  陰孝和跑到劉肇那裡去告狀,說鄧綏越矩,應該受到懲罰。劉肇聽了,心裡頓覺好笑,鄧綏有沒有越矩他心裡清楚得很,如果說鄧綏越矩,那麼陰孝和就是失職。

  越矩給予警告處分,失職給予撤職處分。劉肇很想這麼對陰孝和說,但他忍住了,因為還不到時候。

  其實像鄧綏這樣謹慎的女子是不可能越矩的,她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有一件小事可以說明。

  鄧綏偶感風寒,臥病在床。劉肇特別批准,她的家人可以進宮來照顧她,直到她病好了為止。這對宮女們來說是一個天大的恩賜,一入宮門深似海,有些宮女進來了一輩子也沒出去過,更不用說讓家人來宮裡與她們見面了。

  面對這樣的恩賜,鄧綏應該歡天喜地才對,但是鄧綏的反應卻讓劉肇吃驚不小,她憂慮地說:「這樣做恐怕會給陛下帶來不好的名聲,皇宮不是一個隨便出入的地方,如果因為我而破壞了規矩,那些宮女和大臣們會怎麼說呢?他們會在背後議論,說為啥就唯獨我例外呢。這樣,他們就認為陛下有失公允,尤其是皇后,她會很生氣的。」

  誰說女人頭髮長見識短,鄧綏的見識比起劉肇來,也不見得短。

  劉肇聽了鄧綏的解釋,越發覺得鄧綏有母儀天下的風範。

  鄧綏不僅對那些沒有被皇帝寵幸過的宮女友善有加,對那些曾經被皇上寵幸過的妃子更是如同姐妹一般,她自己雖然還沒有為劉肇生下孩子,但對這些妃子的孩子視同己出,每當這些妃子的孩子生病或者夭折時,她都要親自去看望、慰問,並傷心垂淚。這些妃子們自然對鄧綏心生好感,覺得她是一個好人,比皇后好一千倍,皇后應該叫她來當才對。如果皇后也可以選舉的話,她們一定會投鄧綏的票。

  鄧綏聰明之處在於,她本來是出頭鳥,卻把槍引向了陰孝和。就拿對待宮女們的態度來說吧,陰孝和對她們頤指氣使,對她們的孩子冷漠無情,不聞不問。本來是鄧綏把皇帝對宮女們的寵愛全佔去了,宮女們反而要感激她,卻痛恨陰孝和。

  鄧綏為平衡宮女們的心態,她也做出了努力,比如謊稱自己有病,不能陪劉肇。她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劉肇去別的宮女那裡,從而把宮女們的目光引開,避免成為眾矢之的。

  在日常生活上,鄧綏也表現出與陰孝和不同的一面。宮裡時常會舉辦一些娛樂活動,每當這時,宮女們都打扮得花枝招展,都希望憑艷麗的外表來吸引皇帝的目光。陰孝和更是如此,她的每一次化妝需要耗費幾萬錢。她的服飾是所有宮女中絕無僅有的,她從不穿其他妃子有的衣服,當然她的奢華也是其他宮女們望塵莫及的。

  而我們的鄧綏卻總是淡妝素裹,這並不是因為她沒有華麗的服飾,而是她故意做給劉肇看,她要他看到她的與眾不同,即使她穿得再樸素,天生麗質的她依然不失風采,她依然鶴立雞群。更重要的是,她還獲得一個艱苦樸素的好名聲。

  她與皇后在一起的時候,處處讓著她,不與她爭風吃醋,不與她平起平坐,即使劉肇賜予她特權,她也婉言謝絕。陰孝和沒有鄧綏高,和她在一起的時候,鄧綏就盡量彎腰駝背,不讓陰孝和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這一切的一切,不是普通的女子所能辦到的,鄧綏的忍耐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

  這一切的一切,在劉肇眼裡,成了母儀天下的表現,他總是心疼地對鄧綏說,親愛的,你可以不必那麼辛苦。

  這一切的一切,在宮女們的眼裡,成了賢良淑德、克己受禮的表現,她們把鄧綏當做自己的榜樣,當做後宮的大姐大。

  然而這一切在陰孝和眼裡,成了偽裝,成了別有用心,成了陰險狡詐。她越看鄧綏越不順眼,越看越憤怒。一個人一旦被憤怒和妒忌所控制,她的下場就可想而知矣。

  陰孝和下台

  劉肇對鄧綏的寵愛越來越多,對皇后陰孝和越來越冷淡,起初劉肇還覺得有些愧對青梅竹馬的小表妹,還封她的父親陰綱為侯爵,但後來陰孝和一連串的表現讓他對這個女人徹底失去了興趣,連心中的愧疚都沒有了。

  他覺得陰孝和走到這一步是她自找的,她罪有應得。

  廢後的念頭已經開始產生。

  而陰孝和除了憤怒卻想不出任何辦法,她的對手鄧綏出乎意料地強大。

  就在這時候一場大病向劉肇撲來,他虛弱的身子很快就招架不住,於是發出病危的通知。

  陰孝和不為丈夫擔心,這時候卻幸災樂禍起來,恰好這時候,她的老娘來看她,於是她忘乎所以地說:「這下好了,皇帝死了,我兒子做皇帝,我就是太后。我是太后,誰還敢跟我作對?到時候我一定要把鄧家的人全部殺掉,尤其是那個狐狸精鄧綏,不把她千刀萬剮不解我心頭之恨!」

  老娘深知隔牆有耳,趕緊摀住她的嘴,連聲說「說不得,說不得」。

  可是已經晚了,話一出口,禍之將至。

  陰孝和這個榆木腦袋哪裡想得到,她最貼身的丫鬟竟然是鄧綏的心腹。

  鄧綏給了這個丫鬟什麼好處我們不得而知,反正丫鬟覺得表現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利用上廁所的時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鄧綏。

  一向沉著冷靜、深藏不露的鄧綏聽到皇后娘娘如此狠毒的話,還是嚇了一大跳,她從來沒有想過要毒殺哪一個人,她只不過在努力追求她要當皇后的理想,這並不為過,每個人都有理想,沒有人規定皇后就不是理想,何況鄧綏用的還是正當手段。如果要使毒手,她陰孝和還能活到今天嗎?

  但鄧綏有非常機警的頭腦,在危機面前她沒有手忙腳亂,而是把危機變成了表現她自己的機遇。

  她開始假裝痛哭,這個時候也管不了虛偽不虛偽了,她邊哭邊說:「我用盡了所有的心力服侍皇后,可是仍然得不到她的好感,我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罪,她為什麼要說殺害我的全家。即使我犯了錯跟我家人何干?現在皇上還沒有死,皇后就敢這麼說,萬一皇上有個三長兩短,我該怎麼辦?我還不如死了算了!我願意倣傚古時候的姬旦、越姬,替皇上去死,以表達我對皇上的忠心,同時也使我的家人免除禍害,避免皇后再次製造人彘的慘案。」

  說著,鄧綏拿著毒藥就要往嘴裡灌。

  姬旦、越姬是什麼樣的人物?姬旦是周武王姬發的弟弟,他哥哥建立周朝後,害了一場大病。姬旦就向天禱告,說願意替哥哥死,因為哥哥是國王,身兼重任,不能死。結果,姬發果真沒有死。

  越姬是越王勾踐的女兒,嫁給了楚昭王。楚昭王得了不治之症,人之將死,越姬懇求佛祖讓她代替楚昭王去死,結果她上吊了,但楚昭王也沒有活過來。

  現在,鄧綏說她要當姬旦,要當越姬啦,果真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

  鄧綏當然不會傻到真把毒藥灌進嘴裡,如果她真要自殺為什麼要當著這麼多宮女的面哭天喊地?真要自殺的話,一個人偷偷地喝下鶴頂紅一了百了多好。

  很顯然,鄧綏是在演戲。

  她要演給宮裡所有的人看,更要演給劉肇看,她是多麼的無辜,皇后是多麼的狠毒,她要通過這場戲獲取輿論的支持。

  果然,在鄧綏假模假樣地要把毒藥往嘴裡送時,毒藥被眼疾手快的宮女搶了去。

  就在這時,一個叫趙玉的宮女(不知道她有沒有與鄧綏串通好)興奮地說:「娘娘,皇上的病已經好啦!」

  其實,趙玉壓根不知道皇上的病情怎麼樣,她就這麼一說,為的是讓鄧綏不要再尋死路。鄧綏死了,她們這些宮女估計都要陪葬。

  鄧綏一聽,馬上停止了哭泣。

  幸運的是,皇上果真沒有死,第二天轉危為安,趙玉的嘴巴比如來佛祖還靈。

  接下來鄧綏就等著看好戲了。

  鄧綏在自己寢宮裡所表演的那一幕被宮女口耳相傳,已經傳遍了整個後宮,當然也傳到了逃過一劫的劉肇那裡。

  可想而知,劉肇對陰孝和的表現如何憤怒,好啊,我還沒有死,你就學呂雉了,你這個狠毒的女人,算我瞎了眼,讓你做皇后!

  而對鄧綏,劉肇卻極盡安慰之能事:親愛的,不用怕,我沒有死呢。我不會讓皇后欺負你的!

  陰孝和完全沒有料到劉肇能活過來,更沒有料到,自己的密謀被鄧綏聽了去,偷雞不成蝕把米,可她依然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依然和她的老娘一起咒罵鄧綏。

  廢後已經成為定局,現在只欠一個借口。

  這個借口由誰來提供?當然不是鄧綏,史書上用了兩個字「有人」。

  有人?有啥人?誰都不知道。

  這個人也許與鄧綏有關,也許與鄧綏無關,只能由我們自己去猜想、判斷。

  反正在公元102年四月的一天,有人神秘慌張地向漢和帝劉肇報告大事不好。什麼大事不好?這個人說皇后娘娘陰孝和和她的老娘狼狽為奸,在她們的住處藏了許多木偶,每天都在拿針扎木偶,一邊扎木偶一邊詛咒皇上和鄧綏早死。

  在漢武帝劉徹的愛情故事中,我們知道,任何一個朝代都有它特別敏感的地方,這是任何人都無法觸碰的傷痛,誰碰誰遭殃。漢朝的敏感之處就是巫蠱,漢朝的帝王們特別相信鬼神,但又特別害怕鬼神。

  現在我們頭腦簡單的劉肇,聽了密報後,首先想到的不是密報人的身份有沒有可疑之處,這麼私密的事情他是如何得知,而是前一陣子他病危的時候陰孝和說出的希望他早死好毒殺鄧家人那一番話來,他很快把這番話與皇后現在實行的巫蠱聯繫起來,於是很快確定陰孝和是在報復。

  一旦皇帝認為有這回事,後果就嚴重了。劉肇馬上派出中常侍張慎、尚書陳褒嚴查此事。

  說著,鄧綏拿著毒藥就要往嘴裡灌。

  姬旦、越姬是什麼樣的人物?姬旦是周武王姬發的弟弟,他哥哥建立周朝後,害了一場大病。姬旦就向天禱告,說願意替哥哥死,因為哥哥是國王,身兼重任,不能死。結果,姬發果真沒有死。

  越姬是越王勾踐的女兒,嫁給了楚昭王。楚昭王得了不治之症,人之將死,越姬懇求佛祖讓她代替楚昭王去死,結果她上吊了,但楚昭王也沒有活過來。

  現在,鄧綏說她要當姬旦,要當越姬啦,果真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

  鄧綏當然不會傻到真把毒藥灌進嘴裡,如果她真要自殺為什麼要當著這麼多宮女的面哭天喊地?真要自殺的話,一個人偷偷地喝下鶴頂紅一了百了多好。

  很顯然,鄧綏是在演戲。

  她要演給宮裡所有的人看,更要演給劉肇看,她是多麼的無辜,皇后是多麼的狠毒,她要通過這場戲獲取輿論的支持。

  果然,在鄧綏假模假樣地要把毒藥往嘴裡送時,毒藥被眼疾手快的宮女搶了去。

  就在這時,一個叫趙玉的宮女(不知道她有沒有與鄧綏串通好)興奮地說:「娘娘,皇上的病已經好啦!」

  其實,趙玉壓根不知道皇上的病情怎麼樣,她就這麼一說,為的是讓鄧綏不要再尋死路。鄧綏死了,她們這些宮女估計都要陪葬。

  鄧綏一聽,馬上停止了哭泣。

  幸運的是,皇上果真沒有死,第二天轉危為安,趙玉的嘴巴比如來佛祖還靈。

  接下來鄧綏就等著看好戲了。

  鄧綏在自己寢宮裡所表演的那一幕被宮女口耳相傳,已經傳遍了整個後宮,當然也傳到了逃過一劫的劉肇那裡。

  可想而知,劉肇對陰孝和的表現如何憤怒,好啊,我還沒有死,你就學呂雉了,你這個狠毒的女人,算我瞎了眼,讓你做皇后!

  而對鄧綏,劉肇卻極盡安慰之能事:親愛的,不用怕,我沒有死呢。我不會讓皇后欺負你的!

  陰孝和完全沒有料到劉肇能活過來,更沒有料到,自己的密謀被鄧綏聽了去,偷雞不成蝕把米,可她依然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依然和她的老娘一起咒罵鄧綏。

  廢後已經成為定局,現在只欠一個借口。

  這個借口由誰來提供?當然不是鄧綏,史書上用了兩個字「有人」。

  有人?有啥人?誰都不知道。

  這個人也許與鄧綏有關,也許與鄧綏無關,只能由我們自己去猜想、判斷。

  反正在公元102年四月的一天,有人神秘慌張地向漢和帝劉肇報告大事不好。什麼大事不好?這個人說皇后娘娘陰孝和和她的老娘狼狽為奸,在她們的住處藏了許多木偶,每天都在拿針扎木偶,一邊扎木偶一邊詛咒皇上和鄧綏早死。

  在漢武帝劉徹的愛情故事中,我們知道,任何一個朝代都有它特別敏感的地方,這是任何人都無法觸碰的傷痛,誰碰誰遭殃。漢朝的敏感之處就是巫蠱,漢朝的帝王們特別相信鬼神,但又特別害怕鬼神。

  現在我們頭腦簡單的劉肇,聽了密報後,首先想到的不是密報人的身份有沒有可疑之處,這麼私密的事情他是如何得知,而是前一陣子他病危的時候陰孝和說出的希望他早死好毒殺鄧家人那一番話來,他很快把這番話與皇后現在實行的巫蠱聯繫起來,於是很快確定陰孝和是在報復。

  一旦皇帝認為有這回事,後果就嚴重了。劉肇馬上派出中常侍張慎、尚書陳褒嚴查此事。

  嗚呼,中國又一樁由巫蠱導致的冤案誕生了,這不是司法系統,這是詔獄系統,司法系統可以秉公處理,審案注重過程,而詔獄系統卻秉私處理,他們要的只是結果,而且是承認的結果,因為只有這樣的結果才可以顯示他們的能幹,他們唯一的手段就是嚴刑拷打。沒罪都會把你打成有罪。

  追查的結果是,不問青紅皂白,先把疑犯逮捕再說。於是,鄧硃的兒子鄧奉、鄧毅被打入天牢。陰孝和的弟弟陰軼、陰輔、陰敞被打入天牢!接下來就是皮鞭加烙鐵,只要是人,誰都無法忍受這樣的酷刑,而且這些都是細皮嫩肉的金枝玉葉。

  承認不承認?不承認就打死你!

  好了,好了,別打了,我承認還不行嗎?

  於是,這些金枝玉葉一律「坦白從寬」:陰孝和確實和她的老娘一起搞巫蠱,詛咒皇上和鄧綏早死。

  有了這樣的結果,酷吏們歡天喜地地去向劉肇報告,他們陞官發財的時候又到了。

  而在這樣的結果出來之前,他們已經把鄧硃的兒子鄧奉、鄧毅,陰皇后的弟弟陰輔活活拷打至死。

  酷吏們的報告正是劉肇期待的結果,現在他終於有充分的理由把陰孝和廢掉了。劉肇立即派宰相拿著他一揮而就的廢後詔書,到陰孝和的寢宮逮捕陰孝和,並把她軟禁在一間寒冷潮濕昏暗的小屋裡,這間小屋被稱為「桐宮」。

  陰孝和直到死的那一天,她都不會明白,這飛來橫禍為什麼就砸在她的頭上了。

  她歇斯底里地呼喊,我犯了什麼錯,為什麼要抓我?我是冤枉的!

  可是,她呼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

  而就在這時,陰孝和的父親陰綱因受不了如此大的變故和恥辱,喝下毒酒,自殺了。

  不久,陰氏家族被劉肇全部流放到南方遙遠的蠻荒之地日南郡,也就是現在的越南河內地區,可以想像那時候的河內是怎樣一個地方。陰家的人很多在流放途中就死去,餘下的到了河內也因適應不了那裡艱苦的環境,相繼死去。

  而我們可憐又可歎的陰孝和自從被囚禁起來後,再無音信,不久官方文件宣稱她憂死桐宮,她是怎麼憂死的沒有人知道。中國后妃群中,憂死的妃子太多太多,這或許對女人來說是最淒美的死法。

  陰氏家族在陰麗華辛辛苦苦維持下,風光無限八十多年,沒有想到卻毀在了陰孝和的手中,雖然她也是受害者,但她脫不了干係。假使陰麗華泉下有知的話,她會作何感想?陰家的冤魂見了她後又作何申訴?

  這起轟轟烈烈的巫蠱案,從開始到結束,整個過程中,我們的鄧綏像消失了一般,史書上沒有記載她在這期間的任何言行,她對巫蠱案怎麼看?她到底是不是這起巫蠱案的謀劃者?直到現在這依然是一個謎。

  不過,我們還是希望,希望鄧綏不是謀劃者,最多只是一個旁觀者。

  最適合的皇后人選

  陰孝和既死,接下來應該冊封新的皇后。

  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投向鄧綏,除了她,還有誰能夠挑起後宮之主的重擔?

  劉肇自然百分之一百地願意冊封鄧綏為皇后,他閣下還假惺惺地搞了一個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宮中上下對鄧綏好評如潮,竟沒有一個人說鄧綏的壞話。

  人無完人,鄧綏在別人眼中卻成了一個完美的人,這似乎有點不正常。由此可見,鄧綏的交際手腕是如何高明。

  當劉肇把要立她為後的意願告訴鄧綏時,她委婉地拒絕了。

  她說,發生這麼大的事情,她也有責任,她要閉門思過,整天燒香拜佛,為陰孝和的亡靈禱告,為大漢天子祈福,為天下老百姓祈福。

  也不知道她真有責任還是沒有責任,如果真有責任,那責任可就不是一般地大,也不是燒點香拜點佛就能夠彌補的。如果沒有責任,此舉無疑又會為她贏得好名聲。

  她並不是真的拒絕皇后的位置,她是覺得現在不是時候,她要採取以退為進的策略。皇后遲早是她的,早當晚當有什麼關係呢?在這關鍵時刻,她一定要表現出對皇后的位置毫無半點覬覦之心。一切都在她控制之中,她要把表面文章做足。

  果真,一連三個月,鄧綏說到做到,閉門不出,在她的私人佛堂裡,燒香拜佛,粗茶淡飯,一天的睡眠時間也大大縮減。

  鄧綏的所作所為被她的貼身宮女看在眼裡,並很快傳播了出去。

  宮裡上下幾乎要把鄧綏當做活菩薩了。

  三個月後,鄧綏去拜見劉肇,劉肇大喜曰:「這回你可以當皇后了吧?」

  不料鄧綏又拒絕了,不過這一次拒絕與上一次有所不同,這一次只是說,陰孝和沒死多久,她就當皇后,說出去名聲不好聽。

  當一個男人被一個女人迷住的時候,她說的任何一句話在他看來都是金玉良言。劉肇頻頻點頭,稱讚鄧綏想得周全。

  猶抱琵琶半遮面,一切呼之欲出,當劉肇第三次提出要冊封她為皇后的時候,鄧綏再也沒有理由拒絕了,再拒絕就是明顯的虛偽了。

  就在鄧綏二十一歲那年,她如願以償地當上了皇后,實現了她多年以來的理想。

  做皇后,這就是鄧綏的理想,與任何一個人的理想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她沒有把它當做夢想,只把它當做理想。夢想很多時候是無法實現的,而理想是不需要靠奇跡,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的。

  鄧綏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心機的皇后之一,不要誤會,這裡的心機不是貶義詞,鄧綏的心機不是呂雉那樣的心機,鄧綏的心機是採用正當手段,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審時度勢,一步一步地達成自己的目標,說得好聽一點,鄧綏的心機就是智慧。

  我們慶幸鄧綏沒有讓我們失望,她沒有成為像呂雉那樣的人,從後面的表現來看,她確實比陰孝和更適合當皇后。

  這起轟轟烈烈的巫蠱案,從開始到結束,整個過程中,我們的鄧綏像消失了一般,史書上沒有記載她在這期間的任何言行,她對巫蠱案怎麼看?她到底是不是這起巫蠱案的謀劃者?直到現在這依然是一個謎。

  不過,我們還是希望,希望鄧綏不是謀劃者,最多只是一個旁觀者。

  最適合的皇后人選

  陰孝和既死,接下來應該冊封新的皇后。

  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投向鄧綏,除了她,還有誰能夠挑起後宮之主的重擔?

  劉肇自然百分之一百地願意冊封鄧綏為皇后,他閣下還假惺惺地搞了一個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宮中上下對鄧綏好評如潮,竟沒有一個人說鄧綏的壞話。

  人無完人,鄧綏在別人眼中卻成了一個完美的人,這似乎有點不正常。由此可見,鄧綏的交際手腕是如何高明。

  當劉肇把要立她為後的意願告訴鄧綏時,她委婉地拒絕了。

  她說,發生這麼大的事情,她也有責任,她要閉門思過,整天燒香拜佛,為陰孝和的亡靈禱告,為大漢天子祈福,為天下老百姓祈福。

  也不知道她真有責任還是沒有責任,如果真有責任,那責任可就不是一般地大,也不是燒點香拜點佛就能夠彌補的。如果沒有責任,此舉無疑又會為她贏得好名聲。

  她並不是真的拒絕皇后的位置,她是覺得現在不是時候,她要採取以退為進的策略。皇后遲早是她的,早當晚當有什麼關係呢?在這關鍵時刻,她一定要表現出對皇后的位置毫無半點覬覦之心。一切都在她控制之中,她要把表面文章做足。

  果真,一連三個月,鄧綏說到做到,閉門不出,在她的私人佛堂裡,燒香拜佛,粗茶淡飯,一天的睡眠時間也大大縮減。

  鄧綏的所作所為被她的貼身宮女看在眼裡,並很快傳播了出去。

  宮裡上下幾乎要把鄧綏當做活菩薩了。

  三個月後,鄧綏去拜見劉肇,劉肇大喜曰:「這回你可以當皇后了吧?」

  不料鄧綏又拒絕了,不過這一次拒絕與上一次有所不同,這一次只是說,陰孝和沒死多久,她就當皇后,說出去名聲不好聽。

  當一個男人被一個女人迷住的時候,她說的任何一句話在他看來都是金玉良言。劉肇頻頻點頭,稱讚鄧綏想得周全。

  猶抱琵琶半遮面,一切呼之欲出,當劉肇第三次提出要冊封她為皇后的時候,鄧綏再也沒有理由拒絕了,再拒絕就是明顯的虛偽了。

  就在鄧綏二十一歲那年,她如願以償地當上了皇后,實現了她多年以來的理想。

  做皇后,這就是鄧綏的理想,與任何一個人的理想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她沒有把它當做夢想,只把它當做理想。夢想很多時候是無法實現的,而理想是不需要靠奇跡,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的。

  鄧綏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心機的皇后之一,不要誤會,這裡的心機不是貶義詞,鄧綏的心機不是呂雉那樣的心機,鄧綏的心機是採用正當手段,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審時度勢,一步一步地達成自己的目標,說得好聽一點,鄧綏的心機就是智慧。

  我們慶幸鄧綏沒有讓我們失望,她沒有成為像呂雉那樣的人,從後面的表現來看,她確實比陰孝和更適合當皇后。

  陰孝和在位的時候,後宮崇尚奢靡之風,從全國各地運來的貢品源源不斷,倉庫裡堆得像小山一樣,有些來不及用的就腐爛了,而陰孝和完全不管這些,她來者不拒,多多益善。反正又不用她掏錢,不要白不要,浪費也不關她的事。

  而鄧綏主動削減地方 政府對後宮的歲貢,她下令歲貢只收一些有用的東西,比如筆墨紙硯,奢侈品比如珠寶一律不得入宮。

  此舉深得人心,地方 政府再也不用為了討好皇后,而相互攀比,看誰送的珠寶多,看誰送的珠寶貴。地方 政府也省下一筆數目可觀的財政支出,用來發展當地的生產,因此無不拍手稱快,稱讚鄧綏的功德。

  按照規定,鄧綏晉陞皇后,她的親人都應該得到封賞,加官的加官,晉爵的晉爵。當年陰麗華沒有做皇后的時候,劉秀要封她的親人侯爵,被她拒絕了。現在鄧綏已經是一國之母,劉肇要封她的親人官爵,同樣也被她拒絕了。鄧綏只讓她的哥哥鄧騭當了個小小的虎賁中郎將,這還是哥哥靠自己的本事爬上去的。可見鄧綏從不以公謀私,以身作則,堪為歷代皇妃的表率。

  鄧綏同時還是一位賢妻,劉肇雖然大病不死,但是身體一直都很虛弱,不得不臥病在床,加以調養。

  鄧綏天天都去劉肇的身邊侍候他,親自為他煎藥,親自餵給他喝。他睡覺的時候,她也不離開,就在一旁守候,生怕丈夫隨時醒來有什麼要求。其實這些事情都有人做,但她堅持要自己來,因為她知道病人最需要的其實不是醫生,也不是侍候他的人,而是親人、愛人,在他身邊,陪著他,給他打氣,給他溫暖,給他信心。這樣病人才會好得快。

  每次回到自己的寢宮,鄧綏都累得直不起腰,但是她沒有怨言。如果硬要說鄧綏這樣做是有目的的,那麼即使她有目的又有何妨?誰能做到像她這樣?哪個人做任何事沒有目的呢?

  可是鄧綏的悉心照料並沒有使丈夫身體康復,劉肇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彷彿上一次的大病不死專門是為了冊封鄧綏為皇后的,現在鄧綏已經當上了皇后,他可以放心地走了。

  公元105年的冬天,也就是鄧綏當上皇后的第三年,劉肇握著鄧綏的手閉上了眼睛。

  鄧綏淚如泉湧。

  現在她只想做一個女人,只想做一個深愛丈夫的妻子,痛痛快快地為死去的丈夫哭一場。

  這個女人,為什麼眼淚那麼多?曾經為父親守孝三年,眼淚還沒有流乾嗎?如果哭泣也能偽裝,那麼如果活到現在,鄧綏絕對是奧斯卡影后。

  太后生涯

  劉肇死了,鄧綏和劉肇的愛情故事也將要告一段落,為了故事的完整性,我們把鄧綏的故事講完。

  現在,鄧綏二十一歲,成了太后,像她這麼年輕的太后歷史上有很多。

  人無完人,鄧綏在她的太后生涯做了一件不那麼光明的事,這也是她這一輩子最大的遺憾。

  都是權力惹的禍。鄧綏嘗到了權力的滋味,一旦沾上,就難以割捨,為了使自己的權力更大一些,鄧綏做了一件違背良心的事情。

  那就是她違背祖宗流傳下來的制度,擁立幼子為皇帝,而不是長子。

  當時的過程是這樣的:劉肇死的時候,當時皇宮裡並沒有皇子,更別說太子。劉肇沒有子嗣嗎?不是。那他的兒子去哪裡了呢?原來,劉肇以前生下的幾個孩子都不明不白地夭折,劉肇查了很久也查不出結果,於是就懷疑宮中有人故意害他的子嗣。為避免將來的孩子再遭毒手,他們一生下來就被悄悄地抱到民間撫養。

  現在,劉肇死了,鄧綏把兩位皇子接進了宮,這兩位皇子都不是她所生。如果都是她的親生兒子,就不會有後面的故事發生。

  一位是八歲的劉勝,一位是嗷嗷待哺才三個月的劉隆。

  按照嫡長子繼位的原則,劉勝應該繼承皇位。但是劉勝已經八歲,已經懂事了,再過幾年就是小大人了。劉勝做了皇帝,肯定不會聽自己的話。於是她決定立劉隆為皇帝。劉隆當皇帝,實質上就是她當皇帝。

  這讓大臣們大吃一驚,但是生米已經煮成熟飯,大臣們也沒有多少反抗的力量,因此只好妥協。

  為安全起見,鄧綏又提拔她的親戚:大哥鄧騭從虎賁中郎將升為上蔡侯、車騎將軍,位比三公,更重要的是還掌管了兵權;弟弟鄧悝從黃門侍郎升為虎賁中郎將,與大哥遙相呼應;另兩位兄弟鄧弘、鄧閶都晉陞為侍中,成為文官中的大腕級人物。

  有了這樣的保障,鄧綏似乎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她還不放心,她考慮得更長遠,萬一劉隆很快夭折怎麼辦?還不是要立劉勝為皇帝?

  太后生涯

  劉肇死了,鄧綏和劉肇的愛情故事也將要告一段落,為了故事的完整性,我們把鄧綏的故事講完。

  現在,鄧綏二十一歲,成了太后,像她這麼年輕的太后歷史上有很多。

  人無完人,鄧綏在她的太后生涯做了一件不那麼光明的事,這也是她這一輩子最大的遺憾。

  都是權力惹的禍。鄧綏嘗到了權力的滋味,一旦沾上,就難以割捨,為了使自己的權力更大一些,鄧綏做了一件違背良心的事情。

  那就是她違背祖宗流傳下來的制度,擁立幼子為皇帝,而不是長子。

  當時的過程是這樣的:劉肇死的時候,當時皇宮裡並沒有皇子,更別說太子。劉肇沒有子嗣嗎?不是。那他的兒子去哪裡了呢?原來,劉肇以前生下的幾個孩子都不明不白地夭折,劉肇查了很久也查不出結果,於是就懷疑宮中有人故意害他的子嗣。為避免將來的孩子再遭毒手,他們一生下來就被悄悄地抱到民間撫養。

  現在,劉肇死了,鄧綏把兩位皇子接進了宮,這兩位皇子都不是她所生。如果都是她的親生兒子,就不會有後面的故事發生。

  一位是八歲的劉勝,一位是嗷嗷待哺才三個月的劉隆。

  按照嫡長子繼位的原則,劉勝應該繼承皇位。但是劉勝已經八歲,已經懂事了,再過幾年就是小大人了。劉勝做了皇帝,肯定不會聽自己的話。於是她決定立劉隆為皇帝。劉隆當皇帝,實質上就是她當皇帝。

  這讓大臣們大吃一驚,但是生米已經煮成熟飯,大臣們也沒有多少反抗的力量,因此只好妥協。

  為安全起見,鄧綏又提拔她的親戚:大哥鄧騭從虎賁中郎將升為上蔡侯、車騎將軍,位比三公,更重要的是還掌管了兵權;弟弟鄧悝從黃門侍郎升為虎賁中郎將,與大哥遙相呼應;另兩位兄弟鄧弘、鄧閶都晉陞為侍中,成為文官中的大腕級人物。

  有了這樣的保障,鄧綏似乎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她還不放心,她考慮得更長遠,萬一劉隆很快夭折怎麼辦?還不是要立劉勝為皇帝?

  於是,鄧綏又採取了一個補救措施:劉肇的葬禮結束後,他的兄弟們都要前往各自的封國,這時候,鄧綏把劉慶的兒子劉祜留了下來。奇怪,劉祜也不是鄧綏的兒子,而且還比劉勝大五歲,為什麼要留下劉祜作後備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劉勝與她沒有一點血緣關係,而劉祜卻是她的侄兒,雖然不是嫡親,但好歹是親戚,而且劉祜的年齡也還小,他做皇帝,掌握大權的一樣是鄧綏。如果劉勝做了皇帝,有什麼樣的後果就不知道了,因為在立劉隆為皇帝的時候,就得罪了劉勝以及支持劉勝的一批大臣。

  鄧綏的目光確實長遠。

  更讓人叫絕的是,正如她所憂慮的那樣,劉隆不到一歲就夭折了,他成為中國歷史上繼位年齡最小、駕崩年齡也最小的皇帝。

  劉隆一死,鄧綏就馬上迎立劉祜做皇帝,其速度之快讓人咋舌!

  這就是多面女郎鄧綏,她的政治手腕估計比那些男性君主都高出一大截。

  除了政治手腕,鄧綏的勤政愛民也是歷史上很多皇帝都無法比的。

  有一年,全國各地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水災。鄧綏憂心忡忡,迅速下令,削減太官、尚方、內署等高級官員的各種御用車馬、珍餚、服飾以及各種奢侈品。同時下令除了祭祀祖宗祠廟以外,朝廷官員不得吃精米白面。鄧綏以身作則,每天只吃兩頓飯,而且都是小米加蔬菜。

  另外,鄧綏還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削減宮女的數量,允許宮女自由選擇,離開或者留守,離開的發放路費,成為自由民。我們知道由於宮女數量龐大,要消耗國家很多的財力。這一筆由削減宮女而節省下來的開支非常可觀。

  所有這一切節省下來的財力全部用於賑災,任何人不得貪污,否則嚴懲不貸!

  在鄧綏的努力下,那一年的水災很快就成為過去時,老百姓很快又吃上了大米白面。但鄧綏立下來的儉樸制度卻沒有取消。

  鄧綏親眼看到過了巫蠱案所帶來的慘劇,於是她掌權的時候,對巫蠱案的處理尤其謹慎,下令沒有足夠的證據時不能抓人,也不得嚴刑拷打,即使定罪後也要適當處罰,不能一律死刑。

  一次宮中丟失一筐珠寶,司法人員隨便抓住幾個宮女就對她們嚴刑拷打,宮女們忍受不了痛苦,只好招認。但是在處決的那一天,幾個宮女連哭帶喊「冤枉」。此事傳到鄧綏的耳朵裡,她起了疑心。命人先把宮女們放了,徹查此事。結果,真正的竊賊是一個監守自盜的傢伙,一個侍衛負責看守珠寶,結果自己偷了,並用少量的珠寶買通了司法人員。一樁冤案就此真相大白。鄧綏嚴懲了侍衛,對徇情枉法的司法官也處以撤職並永世不得做官的處罰。至此,司法人員再也不敢隨便處理案件,再也不敢隨便拷打犯人。

  以上只是展現鄧綏勤政愛民的幾件小事而已,如果真要羅列鄧綏的政績,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她做皇后的時候是一個好皇后,她做太后的時候也是一個好太后。在她執政的日子,天下太平,皇宮也沒有出現什麼冤案,一切井然有序。公元121年,垂簾聽政達十六年之久的鄧綏咯血身亡,臨死之前,還做了一件好事,頒布詔書,大赦天下。在她的要求下,她死後,把她與劉肇合葬在了一起。

  就是這樣一個奇女子,仍然具有很大的爭議性,也有人把陰鷙、兩面派這樣的帽子扣在鄧綏的頭上,千古風流人物,雨打風吹,孰是孰非,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秤。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鄧綏做到了。

  就憑這一點,我們不得不佩服她。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