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不是邠州人:卻為何一直被認為邠州人 | 陽光歷史

 

A-A+

范仲淹不是邠州人:卻為何一直被認為邠州人

2016年10月15日 歷史解密 暫無評論 閱讀 156 次

  儘管各種史料記載范仲淹先祖是邠州人,後徙居蘇州,但范仲淹本人卻生於徐州,在山東省鄒平縣長山朱文翰家生活了18年,後又進入南京(今天河南商丘市)書院度過了5年的讀書生活,1015年考中進士進入仕途,宦海幾經沉浮直到1040年。可以說在宋夏戰爭未爆發前的51年裡,范仲淹和邠州沒有任何聯繫。

  宋夏戰爭爆發後,朝廷採納了韓琦的建議,決定恢復范仲淹天章閣待制,把他從風景秀麗的越州(今天紹興市)知州的任上調到陝西前線。朝廷先是任命范仲淹知永興(今西安)軍事,未至永興,改陝西都轉運使。後又受為龍圖閣直學士,改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管理都部署司事。在此之前,1040年正月,西夏元昊集中10萬兵力發起了三川口(今天陝西延川、宜川、洛川三條河流的交匯處)戰役,宋軍大敗。仁宗撤換了鎮守延州的敗軍之將范雍。8月,范仲淹主動請纓兼管延州軍政事務,來到了西北最前線。上任後,他改革了邊塞統兵弊端,主持修築了青澗城,修復了承平、永平等廢棄的營寨。實行屯墾營田,使轄區內的羌人回歸本業者達數萬戶。對缺乏糧食沒有牛具的羌人官府就給予借貸。通過這些積極的防禦措施的實施,鄜延路以後再也沒有發生大的戰事。連西夏人都相互勸誡說:「不要再打延州的主意,如今的小范老子(西夏人對知州的稱呼)胸中有數萬甲兵」。

  1041年正月,朝廷採納了韓琦的進攻策略,便下達了鄜延路與涇原路共同出師的日期。范仲淹上疏陳述正月出師的不利因素,請求先修復城寨、選擇將領、訓練軍隊,以此牽制元昊東界的軍馬,准許保留鄜延路將來留作招降收納元昊用,仁宗表示同意。與此同時,范仲淹和元昊派來議和的使臣有過接觸,寫下了《答元昊書》。二月,元昊發起了對宋的戰爭,他親率10萬大軍直奔韓琦統率駐紮於渭州(今甘肅平涼)的涇原路主力,宋軍將領任福等輕敵冒進,在好水川陷入西夏軍隊的包圍,死亡7萬人,任福以下幾十名將校全部戰死。宋廷震驚。仁宗撤去了夏竦的職務,貶韓琦為渭州知州。范仲淹也因私自與元昊互通書信被降為戶部員外郎,轉調知耀州事。僅五十天後,范仲淹又被調任為知慶州事兼管環慶路部署司事務。到環州上任後,獲准巡視邊境,採取了一系列穩定羌族人的措施。同年十月,朝廷將陝西沿邊分為四路,正式任命范仲淹負責環慶路軍事防務,兼任本路馬步軍都部署、經略安撫沿邊招討使,治所在慶州。十一月,范仲淹向朝廷上奏攻守兩個方案。當時環慶路下轄環州、慶州、寧州、邠州共4州26寨。

  1042年正月,范巡視邊防至環州,奏請為蕃官訛乞補官,管設蕃官並與之訂立約束。舉薦調種世衡任環州知州以鎮撫羌人。同月,范仲淹到邠州挑選訓練新兵。一日與韓琦、籐子京等設宴觀摩將士們射箭,以銀碟為矢的,射中者用銀碟作為獎賞。在邠州期間,范仲淹還遇上了一件民告官的糾紛。據邠州住戶王昭瑋等陳告,官府修建營房占卻住戶土地,拆除了他們的屋舍,請求折合價錢給予賠償。范仲淹實地查問得知邠州繞城附近並無空閒土地撥還住戶,於是委託定平(今屬甘肅寧縣)知縣李仲昌選擇土地賣到王昭瑋等合支的價錢,同時下發文書給邠州,要求按照有關條款逐人發給賠償金後了結此事。後來據邠州方面陳報,參照陝西轉運司的文書,修營房侵佔住戶地基,停止令兌換系官府空閒土地撥還,反而收繳了已支的價錢到軍資庫奉送。范仲淹嚴肅地指出:「各州修造營房,從來只是尋找官地,不允許毀壞住戶現有的田宅屋舍等物產。難道邠州隨便將住戶現有的田宅屋舍等物產拆毀,驅趕住戶使其無處安身。既然沒有官地兌換,就應該返還價錢買屋,承擔修營的衙門要支付錢物。那些住戶承擔房屋破壞費用,即使以轉運司指揮令為準,現在用空閒官地兌還,既然沒有官地,就應立即報告轉運司,怎麼能隨便進行催繳已支價錢,侵害住戶的利益呢?」於是捉拿到邠州原來掌管典當事務的王益等人,經審問後判決杖打一百棍遣發。對該案件所涉及的住戶土地價錢覆文邠州依條例支付。這是范仲淹路過邠州保護老百姓利益,維護群眾私有財產糾正官府錯誤的典型案件。

  還有一件事,拒絕擔任邠州觀察使。同年四月,仁宗下召令范仲淹為邠州觀察使,同時以文職轉武職的還有韓琦、王沿、龐籍等三人,薪俸由45緡升為200緡。范連上三表陳奏:「臣防守邊界數年,羌人頗親愛臣,稱呼臣為龍圖老子,西夏人將知州稱為「老子」。如今改為觀察使,與諸族首領的名號相混淆,恐怕要被賊人所輕視;而且我沒有戰功,不應再增加厚祿。」言辭懇切,朝廷同意。5月21日,恢復范仲淹、龐籍的龍圖閣直學士。

  1042年閏9月9日,范仲淹從慶州巡檢司獲悉元昊帶領八萬人馬奔往鎮戎軍葛懷敏部,於是發文書派遣寧州通判張去惑暫往邠州鎮守北門,計算檢查城防戰具及安排百姓家事。叮嚀張去惑,如果西夏兵大規模入侵邊界,就立即把鄉村的住戶遷入邠州城中。假如居民因柴草少,不願入城,就讓官府籌劃,揀損稈草支借。23日,涇原副都部署葛懷敏與元昊在定川寨交戰大敗。西夏軍隊一路搶掠至潘原(今寧夏固原),關中震驚,百姓大多逃竄到山中躲藏。范仲淹率環慶路6000人馬,從邠州出發經長武前去援救,到達涇州受到籐子京組織起來的軍民歡迎,這時元昊已撤出塞外。1042年11月12日,再次設置陝西四路都部署、經略安撫沿邊招討使,命令韓琦、范仲淹、龐籍分領此職。范與韓共同治理涇原地區,在涇州設置官署辦事。文彥博掌秦鳳路軍政,滕宗諒代替范掌環慶路軍政。12月,西夏軍隊又到原州搶掠,范仲淹諜告原州知州景泰等率領本路軍馬與鎮戎軍(今寧夏固原)會合,出奇兵伏擊西夏軍隊,收救逃難人民。他連忙又趕到邠州派人到永興軍諸州貼榜,告知戰爭形勢,安定民眾之心。十二月初三日,待一切安排就緒後,立即與都監張肇率領兵馬從邠州出發,取長武前往涇州策應。這是范仲淹擔任環慶路統帥期間,因軍事目的兩次來邠州。

  由於范仲淹在西北前線的出色表現,1043年8月被任命為參知政事,直接主持了以十項改革為內容的「慶歷新政」。改革雖然有仁宗的支持,卻遭到了腐朽官僚的反對,阻力重重。1044年11月12日,范仲淹上表請求罷免參知政事的職務,改任知邠州事,沒有得到仁宗的批准。歷史進入了1045年,新年剛過,正月28日朝廷任命范仲淹以資政殿學士兼陝西四路沿邊安撫使(負責陝西沿邊四路軍政事務的官員)的身份擔任邠州知州。短短一年多的慶歷改革宣告失敗了。范仲淹到邠後,向仁宗皇帝寫了《謝授邠州表》、《邠州謝上表》,以示謝恩。

  他上任僅三天,就去拜謁夫子廟瞭解邠州建學情況。當他看到邠州的州學規模太狹小,讀書人幾乎無所安身時,他立即作出改建州學的決策,新址選在州府的東南角。任命兵馬監押劉保、節度推官楊承用共同負責此項工程。經過一年的建設,寬敞宏偉的新州學建成了。邠州的太常博士王稷便給調任河南鄧州的范仲淹去信告知,「請為之記」。范仲淹便欣然提筆寫下了教育史上著名的《邠州建學記》。

  范仲淹鎮守邠州時,一日閒暇之餘,帶領屬下官員登上城樓準備舉行酒宴,還沒有舉起酒杯,看見數十個穿著孝服的人正在籌辦裝殮之物。他馬上派人去詢問,原來是客居在外的讀書人死在了邠州,將要埋葬在近郊。當時連入殮的衣服、棺材都沒有準備好。范仲淹聽後很傷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濟了他們,讓他們能完成裝殮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歎,甚至有感動地流下眼淚的人。

  范仲淹擔任知州期間,儘管西夏侵擾戰事頻仍,在春夏農忙季節,他深入田間地頭勉勵老百姓積極生產。有一首題寫在眉壽堂的《勸農詩》很著名,《邠州志》和《慶陽志》先後都收錄,唯獨《范仲淹全集》沒有錄入。這首詩寫道:

  烹葵剝棗古年豐,莫管時殊俗自同;

  太守勸農農勉聽,從今再願詠豳風。

  《范正公集逸文》卷有一篇51字的《眉壽堂記》。全文曰:「公劉以農開國,豳風葵棗之化流浹至今。鑿井耕田,野無惰農,歲有高廩。為此春酒,以介眉壽。斯民熙熙然躋和氣之域,因以名堂。」范仲淹一生剋已奉公,為政清廉。由於他一心報國為民,在他生前邠州的老百姓為他畫像修建祠堂,他死後老百姓把他當作神靈一樣供奉,邠州歷任官府派專人看管他的祠堂,每年到春秋兩季撥出專款舉行祭祀儀式,來緬懷他的功績。新任知州到邠州總是先祭拜范公祠,以他為榜樣。明代人重修的范公祠內的范仲淹塑像,一直保護到民國初年。

  長期的邊地生活,損害了范仲淹的健康,他身患肺咳、痔瘡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