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艱難時期:法國曾切斷援華武器運輸通道 | 陽光歷史

 

A-A+

二戰的艱難時期:法國曾切斷援華武器運輸通道

2017年05月06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93 次

  1943年11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在開羅會議上表示,戰後法屬印度支那決不交給法國;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時,盟軍總部明確規定,法屬印度支那北緯16度線以南由英國受降,16度線以北由中國受降。1945年9月28日,盟軍在河內舉行受降儀式時,不掛法國國旗,法國代表僅被允許以個人名義出席觀禮。這主要是因為法國曾向德國投降,在亞洲戰場,法國曾切斷中越之間的武器運輸通道,使中國在抗日戰爭中蒙受了巨大損失。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政府為增強抗戰實力,決定從外國大量進口武器裝備和兵器製造材料。然而,此時日軍已全面封鎖了上海、廣州等城市,中國沿海已沒有可以登陸的港口,運送外購物資進入中國最便利的登陸地點只有越南的海防。按照戰前中國與法國(當時,法國對越南進行殖民統治)達成的協議,中國有權使用越南境內的鐵路運送物資。1937年8月,國民黨政府照會法國政府,提出開闢中越運輸線問題,法方勉強同意。國民黨政府立即派出兵工署官員入越,勘察道路情況。當時,由海防通往中國境內的鐵路主要有兩條:一條是從海防到昆明的滇越線,另一條是從海防到廣西邊境的桂越線,兩條道路都充滿艱險。

  1938年初,蘇聯為支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決定提供一批武器給國民黨政府。這批武器在黑海的一個軍港裝船,秘密開赴遠東,目的地是海防。為使這批武器快速裝備中國部隊,蘇方在運輸過程中沒有將戰車、火炮等大件武器裝箱,結果在海防港口裝卸時被日本間諜發現,日本政府隨即向法國殖民當局提出抗議,要求禁止將這些武器運入中國。法國殖民當局很害怕日本,接受了這一無理要求。當法國作出停運決定時,大多數戰車、火炮和彈藥已經裝上火車並開始起運。按原計畫,這批武器要走桂越線。當中國運輸人員得知法國與日本妥協的消息後,立即改變計畫,讓火車走滇越線,以防法國軍隊中途攔截。由於措施得當,當停運命令到達時,火車已越過中越邊境,進入雲南。

  儘管大件武器已安全運抵中國,但還有大量小件武器堆積在海防港口,遭到法國殖民當局的扣留。國民黨政府向法國提出嚴正交涉,但法國政府仍置之不理。在國民黨政府一再施壓下,法國政府提出了解決辦法:對這批武器表面上繼續扣留,暗地裡讓中方以走私的方式,在海防裝小船,沿海岸運至芒街,然後轉入中國廣西邊境的東興上岸。國民黨政府迫不得已,接受了這個辦法。儘管這次武器運輸費盡周折終獲成功,但自此以後法國作出規定,除法國製造的武器外,任何國家的武器都不能從越南運入中國,而法國提供給中國的武器極其有限,這實際上等於斷絕了中國通過中越運輸線獲得援華武器的途徑,國民黨政府不得不將主要精力轉到輸入兵工機械上。

  1940年6月,法國向德國投降。日本隨即要求法國殖民當局派軍隊封鎖中越邊境。至此,中越運輸線完全斷絕,十餘萬噸中國公私物資滯留海防。此時,惟一的希望是轉道滇緬公路運回中國,但英國殖民當局應日本要求,封鎖了滇緬公路,援華物資運輸徹底中斷。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滇緬公路重新開通,這批物資的一部分才陸續運到中國。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