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英烈鄧永耀:劉伯承眼裡為了民族能犧牲的英雄
抗戰英烈鄧永耀(1903—1938),吉林省延吉縣。八路軍第129師東進縱隊政治部主任。2014年9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榮譽稱號。
鄧永耀烈士簡介
鄧永耀(1912-1939),湖南茶陵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宣傳隊長、軍政治部宣傳部長、師政治部主任等職。1934年10月隨軍參加長征。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一二九師騎兵團政委,率部轉戰冀南。後調任由各種地方武裝組編的冀南五支隊政委,努力穩定部隊、整頓風紀。率隊遊擊於武邑、阜城、棗強一帶,多次粉碎日偽軍對冀南抗日根據地的「掃蕩」。1939年初,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東進縱隊政治部主任。3月3日,在武邑東南與敵作戰中犧牲。時年26歲。
鄧永耀烈士生平經歷
鄧永耀,1912年1月24日生於湖南省茶陵縣大沖村。因家庭生活貧苦,他剛讀完兩年高小,便去替一道士抄書,得點薄酬,聊補家計。後父母因病去世,妹妹也送給人家作了童養媳。家徒四壁,舉目無親,從此他一個人過著孤苦伶仃的生活,甚至他按族規可以在祠堂祭祖時入席的資格也被取消了。
暗淡渾濁的世道,貧困不幸的家境,成為孤兒的鄧永耀從小就飽受人生苦難,在社會的最底層苦苦掙扎,沒有起碼的溫飽,更沒有起碼的人格。1927年馬日事變後,15歲的鄧永耀結識了從縣城米江書院回到大沖隱蔽的共產黨員鄧有禹,經常受到鄧有禹的啟迪和教育。他第一次接觸到一種嶄新的思想,心裡湧起對革命的嚮往和追求。是年11月,工農革命軍第一團攻佔茶陵縣城後,他跟著鄧有禹來到城裡,參加了革命隊伍,從此踏上人生新的起點。1928年,他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他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共青團湘東特委委員。這年7月,茶陵一所縣立列寧高級小學在寨下坪建立,由縣委書記賀碧如兼校長,他任副校長,主持學校日常工作。只讀完兩年高小的鄧永耀深知窮人家的孩子有個唸書的機會是很難得的,他要讓這些孩子學好文化,明白道理,將來成為革命事業的接班人。他為小學書寫了校名,並同教師劉生漢一起譜寫了校歌。校歌歌詞是:「紅色世界,列寧學校多麼的快樂,我們廣大貧苦兒童,無錢無書讀。同學友愛,教師慈和,相聚在一堂。書籍新鮮,教材適合,遊戲娛樂多。喂,小朋友們,大家熱心一起來啊,莫把這寶貴時光來錯過。努力學習共產主義,創造社會主義,世界責任在我肩。」歌詞中,鄧永耀對學生諄諄教誨流露在字裡行間,對學生殷切的期望躍然紙上!
為了辦好列寧高級小學,鄧永耀嘔心瀝血,想了許多辦法。首先,他組織老師自編政治教材。如在《我們的責任》一課中,就教育學生要「時時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要「以革命為終身職業」,要「以革命群眾安危苦樂為自己的安危苦樂」。這樣,以這些有很強思想性的教學內容,在潛移默化的教導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培養和建立起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其次,在教學中,他還注意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如定期派學生攜帶學校自編的《新三字經》,下村辦農民識字班。識字內容中,有「天地間,人最靈;創造者,工農兵。男和女,都是人;一不平,大家鳴。工人們,勞不停;苦作工。晨到昏。得工錢,數百文,賺紅利,廠主吞。農民們,受剝削;可恨的,是豪紳。打土豪,分田地;殺劣紳,除禍根……想極樂,要革命!」等句,深刻的內容寓於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中,既受到農民歡迎,也加強了學生同群眾的聯繫,並提高了宣傳的效果。此外,為了減輕蘇維埃政府辦學的負擔,他還帶領學生從事打柴、種地等勞動,並參加支前鬥爭,給學生以多方面的鍛煉和提高。由於鄧永耀對學校,對學生傾注了關心、愛心,明確的政治方向加上科學的教學方法,列寧高級小學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全面發展的的高質量學生,為紅軍部隊和地方黨、團機關輸送了許多骨幹。
鄧永耀在辦學期間,還擔任過共青團茶陵縣第一次代表大會的秘書長和茶陵縣蘇維埃政府總務處長。到了1933年下半年,當中共湘贛省委號召地方各級黨組織動員青年入伍時,他又帶頭報名當了紅軍,被調到紅六軍團政治部任技術書記(相當於現在的文書)。
1934年8月,他隨紅六軍團西征。9月,部隊到達貴州黃平時,他又被調至紅四十九團任技術書記。在長征途中,他除積極參加外,總是抓緊時間學習。身邊常帶著一個藏書的小木匣子,一有餘暇,他就拿出書來看。10月,紅三軍、紅六軍團會師後,他被調到紅二軍團政治部任總務處長,後又調任紅六軍團參謀長。1936年7月,紅二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合,他隨蕭克調到紅四方面軍工作。
抗日戰爭爆發後,鄧永耀調任八路軍一二九師騎兵團政委。1938年10月,鄧永耀部與日寇在冀南激戰。結果,鄧永耀以400名新兵擊退了40輛大車運載的日軍。從此,鄧永耀以驍勇善戰著稱。不久,他又調任一二九師東進縱隊政治部主任兼東縱二團政委。他在率東縱二團(又稱一支隊)進入冀南永年縣境時,非常注意執行八路軍的紀律,如野外宿營、公平買賣等,以打消群眾見兵就躲的顧慮,爭取廣大群眾的支持。同時,他還對當地的土匪頭子蕭孝成展開政治攻勢,活捉蕭孝成,並收編其部下千餘人,為當地除了一害。群眾拍手稱快,他和他的部隊也因此受到了群眾的信賴。接著,他在群眾歡迎部隊入城的大會上,宣傳中共中央《抗日救國十大綱領》,號召各階層人民團結抗日,很快打開了當地的工作局面,並著手成立了中共永年縣委和縣抗民主政府、縣民族戰爭戰地委員會、縣農民抗日救國、縣婦女抗日救國會、縣大隊等抗日組織。他還非常注意組織好群眾的經濟生活,如發展工商業,恢復集市貿易和組織農民大種高梁,發展農業生產等。鄧永耀放手發動群眾,把抗日救國和根據地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使自己工作的展開得心應手,局面大開。不久,他還把工作經驗推廣到肥鄉、曲周、邱縣、雞澤、廣平、成安等縣,加快了冀南抗日根據地的建設步伐。
隨著抗日形勢的發展,鄧永耀將武邑地區的抗日遊擊武裝編成東進縱隊第五支隊,並兼任這個支隊的政委。1939年初,日寇集中五個師團分多路「掃蕩」冀南抗日根據地。這時,他來到東縱二團,參加冀南五分區的反「掃蕩」,轉戰於武邑、景縣、阜城一帶。3月3日晨,盤踞武邑縣城的日寇來到西屯一帶「掃蕩」,因東進縱隊二團的兩名偵察員一死一傷,使他沒能及早得到日寇前來「掃蕩」的情報,被迫倉卒應戰。他命令一部分戰士掩護群眾轉移;一部分撤向鄧莊村南,構成伏擊圈;一部分(30多名)則由他帶領奔向西屯村西搶佔有利地形,擔負阻擊並將敵人引入了伏擊圈的任務。在激戰中,在打退了敵人的第一次衝鋒後,他正準備向伏擊地段轉移時,不幸頭部和腿部中彈昏倒在地,兩名戰士連忙將他抬到一個小土坑邊。他在片刻的甦醒中,唯一牽掛的是戰鬥進程,敦促戰士趕快將敵人引入伏擊圈。最後,他因流血過多,當即犧牲,時年27歲。
鄧永耀犧牲後,《新華日報》(華北版)於1939年4月11日刊載了《紀念鄧永耀同志》一文,對他的光輝業績給予了崇高評價。武邑縣軍政民各界在他的墓前立了一塊碑,碑文述道:「鄧公永耀先生,江南有志之士也……領導東縱駐軍來武,以身作則,英勇殺敵,先後數十役……武邑群眾相見最切,相感最深。」這段話表達了人民對他這位抗日烈士最好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