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國中劉備不願意委以重任的蜀漢名將? | 陽光歷史

 

A-A+

揭秘:三國中劉備不願意委以重任的蜀漢名將?

2016年12月23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3,759 次

  小說裡,關張趙馬黃的名號何等響亮,是劉備晉封漢中王的第一件大事。從此,「五虎上將」的名號傳遍天下,可惜,細心的朋友發現,趙雲的職務卻是低的狠。當時,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鎮守荊州;張飛為右將軍,假節,領巴西太守;馬超為左將軍,假節;黃忠為後將軍,趙雲僅得到翊軍將軍,疑為近衛軍、御林軍的統領而已。而他在許多年前第一次護救劉禪於長阪後就已封為牙門將軍,竟然多年後不及一個新的牙門將軍直升鎮遠守咽喉要塞,那人就是漢中太守魏延。所以演義中的「五虎上將」其實有著很大的水分,趙雲從來沒有受到劉備的重用。有些人或許不解,以劉備這樣愛惜人才的秉性何以對趙子龍不理不睬呢。

  其實,這樣從趙雲自身前來考慮:其一,趙雲不是一員首屈一指的大將。為將者,要通天文,曉地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即使不能上陣與敵人決一雌雄,只要熟讀兵書,演習陣法,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照樣可以功成名就,名垂青史。歷史上的韓信、宋朝的岳飛、明朝的徐達恰恰就是這樣的人才。所以三人功勞顯赫,同時也讓當時的皇帝對他們感到害怕,這就叫功高震主。反觀趙雲一生,儘管衝入敵陣,殺法驍勇,只不過是大將手下的棋子而已。別說不能與韓信岳飛等同列,即使和當時的書生將軍陸遜相比,都是遜色的狠呢。而趙雲出戰,往往牢記諸葛亮的錦囊妙計,沒有靈活的作戰技巧。

  其次,趙雲視死如歸的精神。一員大將要想建立自己的功業,就要努力創造條件,而不是逞匹夫之勇。演義裡寫了趙雲衝入敵陣殺得七進七出,連斬曹操手下將校多人。這是不合歷史的,事實上,劉備一路敗退,趙雲不過是保住劉備家小而已。史書記載: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即使演義裡所講的是真的,假如曹操亂箭齊發,別說一個趙雲,一百個趙雲也將死無葬身之地。關羽想當年多厲害,照樣被逼的土山約三誓,無可奈何的投降。

  其三,並不是自己的嫡系。關羽張飛自涿郡起兵,一直跟在自己鞍前馬後,照顧得甚為周詳。所以,劉備有事情不分兵就罷了,一旦分兵,必定要考慮關張二人。況且關張二人都有萬人敵,且對自己忠心耿耿。趙雲出道,本是袁紹手下的小卒,後來看到袁紹不是個東西,才投靠公孫瓚。漸漸發覺,公孫瓚又不是好鳥,所以才與劉備一見如故。劉備儘管欣賞趙雲的才華,可是對於趙雲經常炒老闆魷魚無疑是很反感的。

  其四,不是名門望族。常言道:將門出虎子。趙雲的父親名不見經傳,所以趙雲也很低調,默默無聞。或許有人不服,關羽不過是殺人逃犯,張飛眼見得是屠豬的莽漢,何以委以重任。那是因為關張二人跟隨較早,一起鬧革命的弟兄,自然非比常人。趙雲既與關張不同,也與出身名門的馬超不一樣,所以馬超一投降,劉備立刻視為珍寶,其實是跟別人看的,做做樣子而已。

  第五,趙雲是一個比較完美的人。他沒有壞心思,也不貪圖珠寶玉器,更不要美貌的女子。一個如此完美的人,劉備認為對他無法駕馭,這也是一個難題。想當年議者欲以成都名田宅分賜諸將。趙雲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不宜奪之以私所愛也。」備從之。不願意接受封賞,這樣的人志向不小,做皇帝的想籠絡手下,你什麼都不願意要,難道想做皇帝不成。看看宋朝的岳飛是怎樣死的。

  第六,趙雲又比較高的政治眼光。當皇帝的需要自己的手下,一定要忠心耿耿,那叫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只要皇帝坐下的決斷,對的要執行,錯的也要執行。有意見自己要保留。而趙雲並不是這樣。想當年關雲長大意失荊州,兵敗身死的消息傳到成都,劉備萬分氣憤,決議出兵討伐東吳。趙雲勸諫道:「國賊,曹操,非孫權也。若先滅魏,則權自服。今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說得多好,大義凜然。要劉備認清形勢,先打曹魏,再攻東吳。可惜劉備不聽,最後,讓趙雲留守成都。

  最後,趙雲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作為劉備的隊伍,趙雲比不上關羽張飛的親近;作為益州歸降的將軍,趙雲又顯得和劉備認識較早,關係深厚。所以為了照顧各方的利益,劉備入川,大封群臣,趙雲卻沒有撈到絲毫的好處。總之,蜀漢名將趙雲儘管英勇善戰、一條大槍神出鬼沒,而且心思縝密,卻始終在蜀漢沒有放到應有的位置上。一直到劉備逝世前夕,趙雲既不是托孤大臣,也不是大將軍。不僅不能和諸葛丞相同列,而且屈居於降將李嚴名下。讓人遺憾得很呀。反觀曹操用人不拘一格,降將張郃擊敗馬謖,奪得了街亭;降將張遼威震逍遙津,驚得孫權魂飛魄散;降將龐德與關羽大戰,不分輸贏,水淹七軍後,破口大罵而死。如此觀之,趙子龍錯投明主也。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