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史上的薩爾滸戰役:敲響萬曆皇帝的喪鐘 | 陽光歷史

 

A-A+

明朝史上的薩爾滸戰役:敲響萬曆皇帝的喪鐘

2017年03月22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94 次

  女真的崛起給萬曆帶來了夜夜的噩夢。此時,已是萬曆四十六年,距離輝煌燦爛的萬曆三大征,已過了二十年之久了。當年張居正改革留下的中興餘暉已基本上消散淡去,當年那個充盈的國庫,已被連年的烽火燒的所剩無幾,後來再填入的,也是混雜著天下百姓痛恨咒罵的橫徵暴斂之帑,也有大部分被嵌進紫禁城富麗堂皇的重簷麗瓦、大明皇陵的磚石草木之中。當年戰鬥力還說得過去的明軍隊,此時也已腐敗不堪,軍心不齊,力量疲軟。當年縱橫漠北、遠征朝鮮、掃平川黔的驍勇戰將,或百戰殉國,或垂垂老矣。如果你留意過也會發現,此時距離明神宗的四十八年統治結束,也只剩下兩年了。女真的動盪,會給萬曆的執政生涯留下怎樣的結尾呢?

  雖然敵人很強大,但是硬氣的大明繼續保持著死不低頭的傳統,萬曆回復給努爾哈赤的,是「要錢坑物,想都不要想」的果斷,他也許還想像當年平哱拜一夥一樣,平掉這個氣焰囂張的女真部落。只是,努爾哈赤不是哱拜,萬曆也不再是萬曆了。首先,最重要的主將就是一個麻煩,三軍易得,一將難求,這麼多年過去了,泱泱大明居然沒有再走出一個像樣的將領,這次出兵遼東,萬曆苦思冥想他手裡能派出去的主帥,最後選定了曾經在抗日援朝戰場上表現……嗯……反正表現過的,原兵部侍郎,楊鎬。雖然他上次在抗日戰場上實在稱不出什麼才能,純屬因為運氣爆棚,豐臣秀吉掛掉了,他趁機追擊而成的。不過好歹算是見過真刀真槍上過戰場,再鼓勵鼓勵上吧。哪怕,這個老頭已經年逾古稀,哪怕他的水平一直很low。萬曆是慌不擇路了嗎。

  楊鎬拖著老殘之軀再次踏上沙場,看到的卻是懶懶散散的遼東軍,壓根揀不出一支像樣的先鋒部隊。於是全國調兵,從甘肅到浙江,從陝西到山西,明軍千里迢迢趕到遼東戰場,給楊鎬將軍在氣勢上補充了莫大能量。另外,從前受過大明莫大援助的朝鮮方面也派出了助明掃寇的援軍,開赴大哥的前線。萬曆皇帝還給楊老頭帶上了一把尚方寶劍,給了他「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特權安慰。安排上陣帶兵的將領也大多是熟面孔,比如血戰平壤時攻佔城西的名將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柏,比如北上抗日、南征楊應龍的大將劉綎,大明名將之後馬林等,陣容看起來很強大,只待一戰。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大明整理出的征討努爾哈赤的大軍正式誓師開拔,號稱四十七萬,實際二十萬也沒有的隊伍,直逼女真老窩。楊鎬是這麼打算的,兵分四路——北路軍隊,大約一萬五,由開原總兵馬林帶領,主攻北面。南路軍隊,大約一萬,由遼陽總兵劉綎帶領,主攻東南。中路軍左翼,也是主力軍隊,由時任山海關總兵的杜松帶領,西面進攻。中路軍右翼,由遼東總兵李如柏帶領,南面進攻。

  楊鎬拖著老殘之軀再次踏上沙場,看到的卻是懶懶散散的遼東軍,壓根揀不出一支像樣的先鋒部隊。於是全國調兵,從甘肅到浙江,從陝西到山西,明軍千里迢迢趕到遼東戰場,給楊鎬將軍在氣勢上補充了莫大能量。另外,從前受過大明莫大援助的朝鮮方面也派出了助明掃寇的援軍,開赴大哥的前線。萬曆皇帝還給楊老頭帶上了一把尚方寶劍,給了他「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特權安慰。安排上陣帶兵的將領也大多是熟面孔,比如血戰平壤時攻佔城西的名將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柏,比如北上抗日、南征楊應龍的大將劉綎,大明名將之後馬林等,陣容看起來很強大,只待一戰。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大明整理出的征討努爾哈赤的大軍正式誓師開拔,號稱四十七萬,實際二十萬也沒有的隊伍,直逼女真老窩。楊鎬是這麼打算的,兵分四路——北路軍隊,大約一萬五,由開原總兵馬林帶領,主攻北面。南路軍隊,大約一萬,由遼陽總兵劉綎帶領,主攻東南。中路軍左翼,也是主力軍隊,由時任山海關總兵的杜松帶領,西面進攻。中路軍右翼,由遼東總兵李如柏帶領,南面進攻。

  這四路軍隊分別從四個方向進軍努爾哈赤的老窩,分別打過去後,預計在二道關進行勝利會師,然後一舉前進,共同拿下他最後的巢穴赫圖阿拉。這個計畫看似很完美,但實際上漏洞百出。第一,四路軍隊分別進擊,人數不同,水平不一,難保路上不會遇到不一樣的情況。出臨時狀況了怎麼處理?第二,這一路各打各的,怎麼可能那麼精確地保證四路大軍可以同一時間到達二道關?第三,就算幾個人趕路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他們大搖大擺殺進努爾哈赤部的心臟地帶,難不成八旗軍還會讓他們走高速一樣能夠一路暢行?萬一路上來個全軍覆沒啥的,斷一個大口子可就是大麻煩了。不知道楊鎬怎麼想的,一個連我都能看出來的不可實行的計畫,堂堂一個總指揮想不到嗎!打仗最忌諱的分散、紙上談兵、變數多發,在這全體現出來了,明軍根本就是在拼運氣,露出了一大把軟肋似乎就是等著努爾哈赤各個擊破。說好的會師還有可能實現嗎?

  二月二十九,明軍主力出戰,杜松率領著中路軍一路趕到了二道關附近的薩爾滸,中路軍力量最強,也最自信,一心想著多多殲敵,在薩爾滸山東邊有一條河叫蘇子河,而蘇子河對面是界凡山,界凡山上就是女真的一支隊伍,在修築防禦工事。杜松見到敵人很是興奮,他決定把界凡山攻下來當營點。於是,這名勇敢的將領帶著兩萬人過了蘇子河準備攻山,剩下的士兵則駐紮在薩爾滸隨時等待調遣,支援先鋒隊伍。

  對於楊鎬的四路大隊,努爾哈赤沒怎麼理會,他反而是立刻盯上杜松帶領的中路左翼軍,瞭解到這是本次出戰的主力。當杜松帶著人去打界凡山時,努爾哈赤就派了一支精銳襲擊了他留在薩爾滸的後續基礎,不久便把明部隊打得潰不成軍,斷了杜松的後路。杜松一看很著急,加緊想把界凡山拿下來休整,卻被女真軍從後面圍攻,山上的敵人也依托有利地勢阻礙了明軍的攻擊,杜松腹背受敵,頑強撐了不到一天便全線崩潰,這個青史留名的優秀將領也在薩爾滸結束了他金戈鐵馬的傳奇。杜松已然大敗。緊接著趕到的是馬林,此時杜將軍全軍覆沒的消息估計已經傳過來了,馬林也很害怕,他決定先做一下調整,也許是想等援軍到來。可是努爾哈赤會給他時間嗎?這裡就體現出楊鎬排兵佈陣的白癡之處了,因為距離不同路況不同,幾路軍隊趕到的時間差給八旗軍留下了充裕的機會「來一個殺一個」,馬林還想著原地防守一下的事情時,努爾哈赤已帶著剛滅了杜松的人馬迅速集結到他面前,殺了他個措手不及,馬林狼狽不堪地勉強突圍,一溜煙逃回了開原老家。北路軍也直接玩兒完了。

  楊鎬坐鎮瀋陽等著勝利會師的好消息,卻是接連得到杜松、馬林戰敗的噩耗,他急忙派人傳令劉綎和李如柏停下謹慎待命,可惜當時沒有手機,連電報都沒有。劉綎沒有收到這個重要的指令,這個在朝鮮和播州都立下赫赫戰功的老將,居然千不該萬不該中了敵人的計,那還是平壤之戰時李如松曾用過的一招,很簡單,騙。努爾哈赤把打杜松時俘虜的明軍為準,把女真士兵化裝成杜松的部下,讓他們拿上杜松的令箭去見劉綎,說等他們會師,援軍就在前面。劉綎顯然不知道杜松已經戰敗殉職了,他一心想著早點會師,早點見到援軍,這一路上,他打得可是精疲力竭,雖然勇猛異常,很厲害的四貝勒皇太極都被他擊退數次。聽到杜松就在前面等他們時,劉綎一路都士氣大振,果然走了不遠就看到「杜松」的隊伍前來接應,明軍歡欣鼓舞地準備擁抱友軍之時,才發現那是女真偽裝的同志,頓時軍心大亂,臨陣脫逃者大有人在,混亂中被八旗軍全殲,劉綎也竭力拚命之後,英勇戰死,又一將星隕落,嗚呼哀哉!努爾哈赤這個老奸巨猾的頭目,他從來不嫌詐騙手段用得太多不夠光明正大,撫順城如此,薩爾滸如此,還有之後的很多戰役都如此,不過話說回來,兵不厭詐嘛,劉綎你一個多年在腥風血雨中摸爬滾打的老將領還這麼不謹慎,又怨得了誰呢。

  最後一路李如柏倒是和劉綎相反,他很謹慎,很小心,謹慎到比預計會師的時間晚了三四天,磨磨蹭蹭一路當然適時地接到了楊鎬停止進軍的指令,很軟蛋地回頭就撤,總算是保住一絲餘力。關於李如柏在薩爾滸的表現,很多人都懷疑他的初心,因為李家世代駐守遼東,很可能與努爾哈赤一部建立了很深的友誼,更有人說其父李成梁就在遼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放任努爾哈赤髮展,雖然一開始也沒想著他會去顛覆明主子的江山,但著實為女真的做大做強做了貢獻,李如柏這次也是專門慢騰騰給努爾哈赤創造時間,沒有給到同僚友軍及時的增援。到底真相是怎樣的,我們只能憑猜想,猜的人多了,越來越離譜,人言可畏,李如柏最終被逼迫得於兩年後含恨自殺。無論刻意助敵這事兒是真是假,作為一代忠心耿耿、父兄為國一生的將門之後,突然被扣上通敵叛國的黑鍋,怎麼也受不了吧。

  再回到戰爭,現在我們看到了,楊鎬殺氣騰騰的四路大軍已全部潰散,兩個主將戰死。薩爾滸之戰其實只持續了不到一周,傷亡損失卻極其慘重。《三朝遼事實錄》中記載:「……除麗兵(朝鮮軍隊)外,主客出塞官軍共八萬八千五百五十餘名,陣亡道鎮副協參遊都司通判守備中軍千把忌等官共三百一十餘名,並印信一顆,陣亡軍丁四萬五千八百七十餘名……」這個數字相當可怕,因為來幫忙的朝鮮軍和葉赫女真部就是充大頭蒜的,明軍本部傷亡過半,元氣大損。短短幾天,就釀成了大明手足無措的失利局面,薩爾滸一戰使努爾哈赤一舉成就,卻也開啟了大明對戰滿洲決定興衰存亡的對立狀態。

  萬曆三大征輝煌背後的創傷,明帝國沒有在意,導致在此時的遼東戰場上全面顯露,還有財政上,也已捉襟見肘,萬曆再也沒辦法繼續陶醉在曾經的成就中不能自已,他和他的官僚隊伍、他的龐大帝國上下一片震驚,在女真手裡敗得如此慘烈,而潰軍的總指揮楊鎬瞬間被扔進監獄,這個七十多歲的老人最終因敗走薩爾滸而晚節不保,青史留得一筆恥辱的痕跡。無數研究者都很想不通,楊鎬真的就那麼傻,讓四路軍隊帶著幾乎不可能的賭注去會什麼師?也有的學者推測過他可能是故意把這個計畫透露出去,實際是打算讓杜松和馬林一路向二道關,而李如柏和劉綎直接偷襲夾擊赫圖阿拉去的。不過哪怕他的計畫是這樣,能證明的最多就是他沒有表象顯示的那麼白癡,薩爾滸的不可挽回的痛是歷史無法改寫的事實。

  努爾哈赤的八旗軍和日暮沉沉的大明政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帶著「七大恨」鼓舞的無限勇氣,上下一心,也沒有什麼後顧之憂,所謂甩開膀子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讓女真軍隊在戰爭中有著巨大的優勢。回頭再看看咱們的大明政府,一群之乎者也的言官捻斷了鬍鬚也想不出什麼對敵招數,只會患得患失地拚命開會,薩爾滸戰役之前,他們商議、討論的會議有百次之多,卻只商量出啟用楊鎬的餿主意,恐怕連「楊鎬老矣,尚能飯否」都沒有問過吧。更可笑的是,當明軍剛開到遼東戰場,中央就一直在催促楊鎬趕緊開戰,是急著擺平這塊禍患嗎?難道不知道用兵不能急,要等待合適時機嗎?這樣的後方實在起不了好的作用啊。

  薩爾滸一戰的大敗,已是萬曆四十七年,這之後努爾哈赤更加肆無忌憚,橫掃遼東如入無人之地,他為以後大明王朝的覆滅拉開了帷幕,也為眼前的明神宗萬曆皇帝敲響了晏駕的喪鐘。這位在位長達四十八年的皇帝,已經走進他生命的尾聲了,薩爾滸是他看到的最後一場著名的大戰,從東南到西北,從東北到西南,從戚繼光抗倭到李如松戰韃,從抗日援朝到播州鎮亂,萬曆一朝經歷了這麼多烽火煙塵血雨干戈,他成就過雍容神聖的中華威嚴,也收穫過無上光榮的帝王驕傲,卻在生命的盡頭,被女真努爾哈赤的八旗鐵蹄踐踏了常勝的尊嚴。在這個平凡而特殊的山頭,留下了這個皇帝抹殺不去的失望遺憾,不久之後他將撒手西去,再也看不到他朱明旗下大軍重振雄風的英姿了。燭殘的夜晚,他曾為此泣下嗎?薩爾滸,成了萬曆帶不走的淚水。大明永恆的箴言。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