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八路」王恩田的抗戰記憶:跟陳賡打伏擊戰
1939年,陳賡親自為14歲的王恩田拍了一張照片。那是王恩田參軍半年第一次和日本兵打仗並取得勝利的紀念。
今年90歲的王恩田少將是河南周口人,1938年參軍時他才13歲。因為會唱戲,他被時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的陳賡選中加入「陳賡娃娃京劇團」,成為部隊文工隊的一員。
那張照片裡,王恩田穿的軍裝有兩處與當時的一般士兵不同。一是鞋子,雖然看上去與普通的草鞋無異,但因為北方缺水稻,這雙鞋其實主要是用布條紮起來的,前面還有些紅繩綁住的繡球作為裝飾。二是衣服上大大的「吊兜」,當時還是娃娃兵的他已經先穿上了團級幹部的衣服。
王恩田說,這是陳賡專門給文工隊選的演戲服裝,「當時提倡軍民合作,文工隊就是一個窗口,我們必須要穿戴整齊」。
王恩田回憶,當時很多一起日夜作戰的戰友,年齡不相上下,有的12歲就參軍了。這些小戰士,一部分是王恩田這樣的「小八路」,另一部分則是「紅小鬼」。
「紅小鬼」爬過雪山,在作戰經驗上更勝一籌。「當時為了鍛煉和教育我們快點適應戰場,我們『小八路』都跟著『紅小鬼』參加戰鬥。」王恩田至今還記得他的第一個「教員」「紅小鬼」岳如云:「他比我大3歲,個子很高,人也壯,背傷員很厲害。」打仗時,「紅小鬼」在前面衝鋒陷陣,「小八路」們就背著「紅小鬼」的背包,重複著「槍響彎腰」的動作。撤退時,「小八路」還要幫著抬傷員的腿。
1939年2月10日,香城固戰役在河北邱縣打響。這是王恩田第一次和日本兵打仗。
王恩田說:「當時我們的武器不如日本人,擺開硬打很困難,陳賡決定打一場伏擊戰。」
陳賡瞭解日軍的自大情緒,決定尋找有利的地形,誘敵出來,一舉消滅。位於平原的香城固被選為伏擊地。時值冬天,這裡望去光禿禿一片,其中有一條長近2000米的乾涸沙灘,灘底距地面兩三丈高,地勢傾斜,附近的沙壩和村莊把低處的窪地封閉成「口袋」。
陳賡率領386旅新一團、386旅補充團和344旅688團共計5000多人,連續3天引誘、襲擊作戰,日軍終於被激怒了。日軍出動汽車8輛,載著200餘名士兵,拖著4門炮,另有騎兵50餘人向香城固地區進攻。
「日軍到了香城固附近,騎兵連就開始邊打邊誘,沙漠一路上都是揚起的沙塵。」王恩田說,日軍中計緊緊尾隨騎兵,新一團在張家莊切斷日軍退路,688團負責正面攻擊。
「日軍第一輛車衝過來被打垮,就乾脆下車來沖,但是八路軍已經守住村莊。日軍又想搶沙崗,也被壓了下來,他們在空地沒辦法隱蔽。」王恩田說,戰鬥持續到第二天凌晨,八路軍共斃敵250多人,活捉8人,繳獲四一式山炮1門、九二式步兵炮兩門、迫擊炮1門,長短槍100餘支,燒燬日軍汽車8輛。
香城固戰役的第二天,日軍派出150輛汽車,載著2000多人,由5架飛機掩護,大舉反撲。由於八路軍早已轉移,日軍搜尋了7天最終無功而返。香城固一戰,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全面「掃蕩」計畫和狂妄氣焰,該戰役開創了平原殲敵戰的優秀範例,有「平原殲敵第一役」的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