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愷之簡介 中國傳統繪畫的奠基人顧愷之生平
顧愷之(348—409)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今江蘇焦溪)人。顧愷之博學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癡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顧愷之(約345-406)東晉畫家,出身士族家庭,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
顧愷之。曾為醒溫及殷仲堪參軍,義熙(405-418)初任通直散騎常侍。劉裕北伐南燕,愷之為作《祭牙(旗)文》。多才藝,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嘗有才絕、畫絕、癡絕之稱。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獸、山水等。畫人注重點睛,自雲傳神寫照,盡在阿堵(即這個,指眼珠)中。嘗為裴楷畫像,頰上添三毛,而益覺有神。在建康瓦棺寺繪《維摩詰像》壁畫,光彩耀目,轟動一時。後人論述他作畫,意存筆先,畫盡意在;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把他和師法他的南朝宋畫家陸探微並稱顧陸,號為密體,以區別於南朝梁張僧繇、唐吳道子的疏體。著有《論畫》、《魏晉勝流畫贊》、《畫雲台山記》,其中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對中國畫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存世的《女史箴圖》傳是早期的摹本,內容繪寫西晉張華所撰約束宮廷嬪妃的教誡。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被英軍從清宮劫去,現藏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所傳顧的另一作品《女史箴圖》,乃宋人所作。
顧愷之的作品,據唐宋人的記載,除了一些政治上的名人肖像以外,也畫有一些佛教的圖像,這是當時流行的一部分題材。另外還有飛禽走獸,這種題材和漢代的繪畫有聯繫。他也畫了一些神仙的圖像,因為那也是當時流行的信仰。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畫了不少名士們的肖像。這就改變了漢代以宣揚禮教為主的風氣,而反映了觀察人物的新的方法和藝術表現的新的目的,即:離開禮教和政治而重視人物的言論丰采和才華。這表示繪畫藝術視野的擴大;從而為人物畫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現人的性格和精神特點。在顧愷之的著作言論中,我們見到他反覆強調描寫人的神情和精神狀態。顧愷之和陸探微、張僧繇是南北朝時期三個最重要的畫家,代表了漢代美術得到迅速發展和成熟的人物畫藝術。唐代張懷瓘對其畫評價甚高,云:"張僧繇得其肉,陸探微得其骨,顧愷之得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