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談淞滬抗戰:日軍準備充分所以最終佔據上海
胡宗南曾跟熊向暉說到淞滬抗戰。他說,上海之戰,打了3個多月,當時確實是拚盡了全力,也確實想打一場大勝仗,結果還是失敗了。但第1軍官兵衛國禦侮的犧牲精神,真是驚天地,泣鬼神。他說,1937年8月底,第1軍才接到開赴上海戰場的命令。8月30日,他率第1師由徐州出發,第78師由歸德上車。本來,校長命令全軍在無錫集中。
適值寶山夏楚中軍情況危急,第1師到了無錫,尚未下車,就接到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陳誠將軍的命令,部隊迅速東開,赴寶山增援。到了寶山以後,夏楚中的陣地已失,第1師遂奮勇應戰。9月2日以後,第78師各旅亦陸續投入戰爭。當時,在毫無工事掩蔽的情況下,部隊遭日軍陸炮及空軍轟炸,苦戰5晝夜,官兵雖血肉橫飛,而寸土必爭,愈戰愈勇,那真是誓死如歸。
特別是第1旅第2團團長楊傑、第4團團長李友梅,都犧牲了,營長以下官兵傷亡達80%,那真是慘。他說,第一輪打下來,第1軍從大西北帶出來的一批骨幹,差不多打光了,真可惜。後來開到昆山整補,補充了2000多個陝西兵。10月上旬,接到命令,堅守大場。當時就帶著這個殘部和新補之兵上去,原命守7天,結果守了42天。蘇州河之役,左右翼友軍都退卻了,只有第1軍兩個師的陣地,屹立未動。
胡宗南說,中國軍隊的最大劣勢,就是火器與敵人相差太多。日軍在滬戰中,以艦炮飛機日夜轟擊,有時以水陸戰車配合支援,威力十分強大。而參加滬戰的中國軍隊,都是在接到中國大本營的緊急命令後,臨時從四面八方調集上海戰場,對防空、防戰車戰術,講求未深;加上滬濱地勢低下多水,工事很難堅固,官兵全以血肉之軀,與敵搏擊,犧牲之大,不難想像。
胡宗南說,第1軍經過徐州訓練,比其它部隊要好得多,再加上上下一心,官兵無不感奮,所以打得很出色。後來,白崇禧總指揮向第三戰區何應欽司令長官報告:「桂軍10個師只打1天,只有第1軍能打。該軍兩個師陣地,始終屹立不動。」
胡宗南說,滬戰失敗,軍人的勇氣可嘉,官兵的犧牲精神可嘉,但關鍵是我們各方面都準備不足,從最高統帥部的戰略指導思想,到戰場指揮官的指揮協調,再到基層部隊的陣地戰的訓練等等,都顯得嚴重不足;而敵人為了打贏這一場戰爭,卻處心積慮,精心準備了許多年,真可謂「預則立,不預則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