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官談八國聯軍:用打非洲的武器打中國一樣管用 | 陽光歷史

 

A-A+

英軍官談八國聯軍:用打非洲的武器打中國一樣管用

2017年02月05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34 次

  部隊準時出發了,將軍們各司其職,帶著各自的士兵行走在隊伍的前頭。隊伍的最前頭是將軍蓋利斯和他的士兵—他的士兵大多數是印度人。緊跟其後的是查菲將軍和英勇的第十四步兵團和炮兵隊伍;往後是日本山口將軍率領的勇敢的小個子士兵隊伍。

  離開出發地,我們向西進軍,走過寬廣的平原來到華界的南門。幾天前這裡已經有中國軍隊嚴密把守。我們由南門進入城裡,再由北門出來,我們緩緩地向溪谷進軍。西摩爾海軍中將和麥卡拉上尉的隊伍已經盤踞在那裡。他們還在那裡幸運地發現了大批槍支彈藥,那些不能帶走的武器他們只能奉命銷毀。

  從隊伍的前頭向後看,你能看到一支身穿卡其色軍服,行走緩慢的狹長隊伍。彎彎曲曲的隊伍看起來像一條蜿蜒前行的蛇。隊伍的最前面是身著漂亮制服的將軍們和他們的部下,緊跟他們身後的是騎著漂亮馬兒、雄赳赳的印度士兵;然後是英勇的威爾士步兵團;接著是做好準備,一心想著要為10天前慘遭屠殺的遇難者報仇的美國第九步兵團;再往後是日本的山口將軍和他帶領的一群身穿白色制服的士兵。他們似乎很適合在其他軍隊(由於大個頭)不容易通過的地方跑步前進。尾部軍隊直到清晨的早些時候才跟了過來。「罐頭牛肉」小吃、餅乾、冰茶飲料是我們所有的晚餐。我們以大地母親為床。為了防潮,我們在地上鋪了毛毯和油布。

  第二天凌晨(星期天)2點鐘,我們奉命前進。沒有軍號聲,行進悄無聲息。隊伍分成了三支:日本軍隊左路前進,美軍居於中間,英軍在右側挨著河岸,沿著一條通向北京的老路前進。

  凌晨三點鐘,中國軍隊開始向我們射擊,槍聲不絕於耳,一直持續到上午10點鐘才停下來。對敵人發動進攻的時間遲了,這項任務托付給日本軍隊。這是一份光榮的任務,人們認為左翼部隊地理位置優越,在壓制中國軍隊這一方面至關重要。

  日本的軍隊近乎平行地向前行進,但由於隊伍人員挨得太近,很快一大批士兵被射倒了。然而,每當一個人倒下了,又有更多的人跟了上來。軍事參謀說,他們的隊伍編形存在問題,還有他們白色的戰服使他們很容易成為敵人的靶子。不過,由於攜帶著大量的武器,一旦士兵倒下,對於兵器的損失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行進途中犧牲了一百多名士兵。還好克虜伯炮保住了,對日本人來說這多少彌補了他們的損失。中國軍隊很有秩序地越過浮橋撤了回去。由於他們沒有能力銷毀掉這座橋樑,因此我們次日才能順利跨過橋樑,抵達河流的東岸。

  這裡,我引用了來自蓋斯利將軍向長官關於戰況的匯報:

  按照既定安排,5日當天,前幾個小時我們開始轉移。破曉時分,整個隊伍舉著火把來到既定地點。在得到右路軍英國方面的支持後,日本軍隊開始大膽地向中國戰壕前進。日本人確實發怒了,他們用最勇敢的行為感染和鼓舞了整支隊伍。我打心眼兒裡佩服日本人,他們是此次戰爭獲勝的功臣。他們的傷亡人數達300人,而英國方面只損失了25人。反觀中國方面,他們潰不成軍。尚未到晌午時分,中國的軍隊早已不見蹤影,他們逃到了河流的左岸。除日本、英國外,盟軍其他部隊幾乎沒有參加戰鬥。因此,實際上這些隊伍幾乎未有損失。北倉之戰獲勝後,我們沿著西岸繼續向前推進了一兩英里,但是由於洪水的阻攔,我們不得不退回到北倉。我們穿過橋樑,來到河的東岸,並在這裡露宿一宿。休息之前,預先在距宿營地兩三英里外的地方佈置了崗哨。

  遠程艦炮在戰爭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這批艦炮是曾在南非使用過的武器。當它們出現在天津的時候,艦炮上貼著標籤「萊迪史密斯運往天津方向」。運到北倉後,它們開始大顯身手,正如在天津那會兒,輕而易舉地就將中國軍隊打得潰不成軍,迫使中國軍隊節節敗退,同時嚷嚷道:「這該死的炸彈。」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