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麗的土星光環
土星光環附近隱藏著大量的微型衛星
「卡西尼」號拍攝的土星的F環
據國外媒體報道,「卡西尼」號探測器傳回的最新觀測數據顯示,土星的最外側光環F環正不斷地遭受著小型天體的撞擊。
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的卡爾·穆勒教授指出,狹窄的F環是土星三條外側光環中的一條,由於受到土衛十六的影響,其呈現出奇特的螺旋型結構,而且還經常出現波動。他認為,對這一現象的研究可能會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行星在早期階段的演化過程。
穆勒教授表示:「我們獲取的最新觀測數據顯示,分佈在土星周圍的微型衛星會不斷地穿越F環。而F環所表現出的種種反常現象也與這些微型衛星的引力存在著密切的聯繫。或許,F環是太陽系中唯一一處每天都會遭到其他天體猛烈撞擊的區域。」
據悉,針對土星F環的研究已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專家們指出,土星的F環除了外形奇特外,其內部成分也會發生頻繁地變化。此前,由於缺乏直接的證據,導致科學家們在看待F環奇異特性的成因是提出了兩種解釋方案:一種觀點認為,在F環的附近還隱藏著一顆直徑約100公里且還未被我們發現的較大衛星,其產生的引力導致F環中的物質發生了擾動;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在F環的附近分佈著大量體積較小的微型衛星,正是它們在不斷地與F環中的物質顆粒發生著碰撞,從而導致後者的成分不斷地發生改變。
穆勒教授指出:「我們現在可以確定地說,有關存在微型衛星的假說要更為可信一些。」
科學家們介紹說,在土星所有的光環中,F環無疑是最為奇特的--它不但處於最外側,而且也是最細的一條。此外,F環本身也是由多條交織在一起的細小光環組成的一個完整系統。長期的觀測顯示,F環中有時會出現一些形態類似「繩結」、「圓環」和「小球」的奇特結構,但很快它們又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F環中的這一獨特現象主要是由於土星的兩顆衛星--「普羅米修斯」(土衛十六)和「潘渡娜」(土衛十七)--所產生的強大引力造成的。「普羅米修斯」的直徑為102公里,位於F環的內側;「潘渡娜」的直徑為84公里,位於F環的外側。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F環上的部分片段時常會被擠壓到一片狹窄的區域,導致其中的子環發生交錯現象。正因為如此,「普羅米修斯」和「潘渡娜」有時也被天文學家們稱為「牧人衛星」。
「卡西尼-惠更斯」自動探測器由美國國家宇航局和歐洲空間局共同研製,於1997年發射升空,2004年抵達土星軌道。其中,「惠更斯」探測器在2005年與主探測器實施分離並成功降落在土衛六表面。而「卡西尼」號目前仍在對土星及其衛星系統進行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