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軍抗戰經歷:由最初的一個團發展壯大 | 陽光歷史

 

A-A+

山西新軍抗戰經歷:由最初的一個團發展壯大

2016年11月25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60 次

  山西新軍初建的那個團,原來擬稱「青年抗日先鋒隊」。閻錫山說參加的人都要有誓死的決心,於是改稱「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簡稱「決死隊」。它是以軍政訓練班、民訓幹部教練團和國民兵軍官教導團第8團、9團各一部組成的,在1937年8月1日成立時,我任政治委員,閻錫山派舊軍官擔任軍事指揮。決死隊的發展非常迅速,在1個多月時間裡,由一個部隊發展成為4個部隊(相當於團),最初成立的決死隊改稱「第一總隊」。

  9月間,八路軍第115師、120師、129師,在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率領下,先後開赴山西戰場。9月下旬,我帶領決死隊第1總隊,在從五台往盂縣的路上,遇到朱德總司令。他是率領部隊到晉東北地區開闢抗日根據地的。突然相逢,使我喜出望外,我匯報了準備在晉東北地區建立根據地的打算。朱總司令說:晉東北地區是戰略要地,北上可以威脅北平,南下可以直趨太原,八路軍準備在這個地區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你不要在這裡了,最好得到閻錫山的許可,把決死隊開到晉東南的上黨地區(上黨,地名。秦朝設上黨郡,治所在山西省壺關。隋朝設上黨縣,上黨地區即今山西省長治市、壺關一帶地區。)去。他還告訴我,離開延安時,毛主席談論過,我們打的是持久戰,軍隊要插到敵後去,和下圍棋一樣,先做幾個活眼,準備在華北同敵人長期周旋,首先要佔據晉東北、晉西北、晉東南這3個戰略要地。我聽了中央的戰略部署,更增強了深入敵後長期堅持鬥爭的信心。

  在向朱總司令匯報的時候,我曾要求派一些八路軍的軍事幹部到決死隊來,以便把軍事指揮權切實掌握在我黨手中。朱總司令爽快地答應要多少給多少。後來陸續給新軍派過近千名紅軍軍事幹部及抗大等其他各類幹部,他們發揮了很大作用。這是八路軍對山西新軍的重大支援。

  巍巍太行,聳立在晉冀之間,與黃河互為表裡,確實是建立抗日根據地的好地方。遵照朱總司令的意見,一方面我對部隊的行動做了部署,一方面即去太和嶺口閻錫山的前線指揮所去見閻,我向閻談了新軍建立和發展的情況,談了新軍表現出的優越性之後,向他提出我想去晉東南。他問我為什麼要去那裡?我說晉東南的地理形勢好,在那裡可以建立一個抗日的落腳點。他附庸風雅地談了一番歷史,說自古都說山西是形勝之地、表裡山河,其實上黨古郡才是表裡山河的表裡山河呢。歷代都把那裡看作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得了上黨,跨過黃河就是洛陽,就可以得天下。最後。他同意我帶決死隊1總隊去,並委任我為山西第3行政區政治主任。這時正是舊軍潰敗,閻走投無路,進步傾向最為明顯,把希望主要寄托在新軍身上的時候。我即乘機向閻錫山提出再組建5到10個旅的新軍。閻錫山以第2戰區司令長官的名義,先給了5個旅的番號,由我全權負責從速組建。於是,決死隊由原來的4個總隊很快就擴充為4個縱隊(旅),我提名各縱隊的政治委員由薄一波、韓鈞、董天知和李力果擔任。在任命前,梁化之來同我商量,說政治委員都選用山西籍人是否好些,這實際上是閻的主意。我答應了。即改由我和張文昂、戎子和、雷任民同志,分別提任第1至第4縱隊政治委員。韓鈞、董天知、李力果同志分別改任第2、3、4縱隊政治主任。同時組成的工人武裝自衛隊(團),不久發展為縱隊(簡稱「工衛旅」)。當時,南京政府軍事委員會給決死隊4個縱隊和工衛旅的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1、2、3、4旅和第207旅。

  在雁北戰事正緊的時候,周恩來同志來到山西。他一再開導閻錫山促使第2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簡稱「戰動總會」)在雁北13縣的淪陷區成立。由周恩來同志主持起草的工作綱領規定,這個委員會由共產黨、八路軍領導。閻不同意。我遵照黨的意見去說服閻錫山,我「站在山西的立場上」對他說:現在把收復的淪陷區交給共產黨、八路軍領導,是最大的人情,可以加強合作抗日。那些地方是八路軍從日本人手中奪回來的或者就要奪回來的。如果不讓,共產黨、八路軍一定要堅持,我們也無可奈何,連個人情也落不到。閻錫山覺得我講得有道理,只好如此,戰動總會的工作綱領略加修改即找了幾句「山西話」,也就勉強通過了。

  1937年9月,戰動總會正式成立,由共產黨、八路軍、犧盟會和各群眾團體的代表組成,日常事務由常務委員會處理,續范亭同志任主任委員。鄧小平、彭雪楓、程子華、南漢宸等同志參加了戰動總會的領導工作,對山西抗日工作的開展起了重大推動作用。戰動總會除在察南、綏遠活動外,主要在同蒲路北段長城內外的淪陷區,深入發動和武裝群眾,活動區域達50多個縣。戰動總會在晉西北組建的近萬人的13支遊擊支隊,經常破壞敵人的交通運輸線,襲擊敵人的據點。1939年,整編為陸軍暫編第1師,轄4個團又1個支隊,由續范亭同志任師長,是山西新軍的一部分。

  為了獨立自主地堅持華北敵後抗戰,黨中央和北方局十分關注在山西和華北地區由我黨領導的武裝力量的發展。在八路軍進入山西的同時,劉少奇同志向華北地區黨組織提出在3個月內擴大部隊到10萬。(劉少奇建議書中叫做「擴紅十萬」。)當時有少數同志不贊成,擔心統一戰線會破裂。那時,周恩來同志正在山西,他在給中央的電報中明確表示:「胡服提議3個月擴大到10萬,我贊成」,並且在具體部署擴大部隊時,把決死隊和犧盟會遊擊隊包括在內。「在晉東南軍區,以決死隊八千人為基礎」。這個方針得到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同意。

  犧盟會一年來在組織城鄉群眾、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和組建新軍等方面所進行的頗有成效的工作,為八路軍進入山西迎擊日軍和創建根據地提供了有利條件。而八路軍挺進敵後,又極大地振奮了山西人民和全國人民,對犧盟會工作的展開和山西新軍的壯大,對山西抗戰形勢的扭轉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以至決定性的作用。至1939年冬,山西新軍已有:(1)4個決死縱隊,各轄3個總隊和3個遊擊團,合計24個團;(2)1個工人武裝自衛縱隊,轄3個團;(3)3個政治保衛旅,每旅各轄3個團,合計9個團,還有3個遊擊支隊(團);(4)3個保安司令部,各轄兩個團。合計6個團;(5)1個暫編第1師,轄4個團又1個遊擊支隊(團)。以上共計50個團。其中46個正規團,4個遊擊支隊(團)。兵力最高時達7萬多人,超過了山西舊軍。這支抗日武裝,分別活動於晉東南,晉西北,晉西南等地區。

  在反侵略的戰火中成長

  在抗日戰爭中,山西新軍依靠軍民結合的偉大力量,在八路軍的強大支援和積極幫助下,作戰數千次,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保衛了人民,鍛煉了隊伍,提高了戰鬥力。1937年秋至1938年春,主要進行阻擊日軍進攻的戰鬥;1938年到1939年,主要進行反圍攻戰鬥;1940年參加百團大戰;以後,主要進行反「掃蕩」戰鬥,直到抗戰勝利。1942年至1943年,著名的圍困沁源鬥爭,就是決死1縱隊為主體打的。經過長期鍛煉,一些團隊逐步發展成為我軍的主力部隊。

  山西新軍一成立,就面對著日軍的瘋狂進攻。各部隊都是剛剛武裝起來的工農知識分子,他們有同仇敵愾的決心,但是沒有經過嚴格訓練,更沒有戰鬥經驗。我們黨派到新軍的絕大多數領導人,包括我自己,都沒有直接指揮過像樣的戰鬥。大部分舊軍官雖然打過仗,但許多人「內戰內行、外戰外行」,不敢接敵。我們這支戰鬥力差、在軍事上受舊軍官統治的部隊,把不願意、不接受改造的反動頑固的舊軍官撤下來,代之以有抗日決心的新軍官包括學會指揮作戰的政治工作人員,這是一場嚴酷的鬥爭,能否改造成為一支抗日新軍的關鍵所在(在1938年臨汾襲擊戰後,薄一波同志就提出所有反動舊軍官的連隊,一律把他們撤下來代之以政治指導員,其任務是:保住槍支武器,不要丟掉,在對敵戰鬥中學會打仗。),不經過實戰的鍛煉和考驗,就不能形成有較強大的戰鬥力、能戰鬥的部隊。我們只能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反侵略的戰火中成長。同時還要同頑固反動的舊軍官爭取領導權,任務艱巨。

  從太原失守到臨汾失守,即從1937年11月8日到次年2月28日,山西的主要城市和交通幹線都已被日軍佔領。閻錫山退過黃河逃到陝西省宜川縣秋林鎮。山西新軍在敵後開展遊擊戰,不斷打擊敵人。例如:1938年2月下旬,決死1縱隊1支部隊在襄垣縣夏店村附近襲擊日軍,斃敵五六十人。隨後轉至三不管嶺襲擊日軍,致敵死傷逾百,並切斷敵補給線,有力地配合了八路軍129師主力在神頭嶺進行的殲滅戰。還有一次,臨汾之敵1000餘人攜炮10門出動,決死3縱隊以1支小部隊襲擊其尾部,爾後迅速撤離,誘使敵先頭部隊與後續部隊互相射擊,死傷頗多。同年7月間,敵一運輸大隊300餘人、汽車100餘輛,由陽城開向沁水,我7、8總隊各一部,於翼城、沁水間的東塢嶺設伏,激戰竟日,將敵全殲。

  日軍進佔臨汾等地後,先後對晉西北、晉東南、晉西南進行大規模「圍攻」。在八路軍的帶領下,新軍各部積極參加了反「圍攻」戰鬥。

  1938年春,日偽軍集結1萬餘人分兩路圍攻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八路軍120師集中兵力,迎擊敵人,經過多次戰鬥,斃傷敵軍1500餘人,粉碎了這次圍攻,收復7座縣城,決死4縱隊和戰動總會、犧盟會領導的各遊擊支隊和工衛隊,參加了這次戰鬥,破襲同蒲路北段和太(原)汾(陽)公路、汾(陽)離(石)公路,配合主力部隊圍困岢嵐和追擊殘敵,勝利地完成了阻擊和襲擾任務。

  在晉西南,政衛隊從1938年2月開始,先後進行黑龍關、三關峪、古城鎮、秦王嶺、店頭村、王慶等戰鬥。政衛1支隊活動於汾水、黃河、同蒲路之間的稷王山地區,依靠群眾,打擊敵人,取得了不少勝利。活動在汾水以北、同蒲路以西的政衛2支隊,1年間作戰100餘次,斃傷俘日偽軍共500餘人。

  1938年4月,日軍分兵9路對我晉東南根據地進行大「圍攻」(即「九路圍攻」)。八路軍129師主力在遊擊隊的配合下,於武鄉縣長樂村附近殲滅敵108師團1500餘人,粉碎了圍攻。在這次戰鬥中,決死1縱隊和1總隊在安澤縣和川地區與沁源縣中峪店附近伏擊敵人6次,斃傷敵100餘人,隨後在同蒲路上伏擊修路之敵,先後斃傷敵60餘人。2總隊尾追由長治撤退之敵,先後在襄垣的之 亭和長治、高平地區進行戰鬥,收復長治縣城。4月27日,1總隊配合八路軍344旅在屯留地區的張店側擊撤退之敵,殲敵近千。

  決死3縱隊也打了不少勝仗,其中尤以4月20日夜襲沁水城一役最為激烈。9總隊分數路一舉攻入沁水城,到處與反撲之敵激戰。敵人傷亡大半,被打死近百名,不得不撤離沁水,我軍隨即收復該城。

  7月,敵越過滏河向我3縱隊8總隊防地秦崗進攻。敵我力量懸殊,8總隊2大隊陣地被突破,3大隊被包圍。幹部戰士奮戰終日,斃傷敵四五百人。在這次戰鬥中,我軍傷亡400餘人,3大隊大隊長李蔭漢同志和2大隊副大隊長王鴻獻同志英勇犧牲。

  同年10月,日軍對晉西地區發動大「掃蕩」。我2縱隊5總隊在靈石縣羅漢村,夜襲敵清水旅團混合大隊,殲敵300多人,受到縱隊的通報嘉獎,被譽為「首創反'掃蕩』殺敵之壯舉」。截止1939年8月底的兩年中,決死2縱隊作戰328次,斃傷俘日偽軍共5000餘人。

  在晉西地區活動的戰動總會遊擊隊,1938年進行戰鬥100餘次,斃傷日偽軍近2000人,改編為保安2區隊後,又進行了多次戰鬥。

  1939年的麥收季節,日軍的1個聯隊2000多人南下向我們進攻。我們按照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原則,派1個團從正面阻敵,兩個團側擊,在太岳山區韓洪鎮展開戰鬥。部隊打得很英勇,但是由於缺乏大規模作戰的經驗,這一仗沒有打好,損失重大。這是決死隊受到的一次嚴峻考驗。

  在抗擊日軍的嚴酷戰鬥中,山西新軍不少幹部、戰士表現了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方面的事例是相當多的。

  李林烈士就是一位英勇獻身的女英雄。她是抗戰前隨父母從印度尼西亞回國的華僑,後由上海經北平到山西。193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曾任犧盟會特派員和專署秘書主任。在創建晉綏邊區根據地的鬥爭中,她組建和領導的遊擊支隊,屢建功績,威震敵偽。1940年初,日軍對晉綏邊區進行大「掃蕩」。我行署機關幹部和工、農、青、婦訓練班學員以及1個騎兵連共1000餘人被敵包圍,形勢十分危急,騎兵連的指揮員又被隔在包圍圈外。李林同志便一馬當先,帶領騎兵連向突圍的相反方向衝殺,將敵人火力吸引過去,幹部和學員們乘機突出了包圍圈。可是李林同志為掩護戰友們脫離險境,自己陷入重圍,身負重傷,寧死不降。犧牲時,年僅24歲。黨中央婦委特為此發出唁電,表彰李林同志「不僅是我女共產黨員的光榮模範,而且是全國同胞敬愛的婦女英雄」。

  在夜襲沁水的戰鬥中,重傷被俘英勇就義的決死3縱隊7戰士也堪稱楷模。這7名戰士,在夜襲沁水的戰鬥中,勇敢攻入城內,白刃相搏,身負重傷,敵人用各種手段脅迫他們投降,都被嚴詞拒絕。臨刑前,他們怒視敵人,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壯烈犧牲。守敵頭目黑田大佐為「教育」其部下替日本軍閥繼續賣命,特將我7烈士遺體合葬祭奠,立了「支那勇士之墓」的墓碑。

  1939年12月3日,國民黨軍第6集團軍總司令陳長捷部奉閻錫山密令,突然以重兵圍攻晉西南新軍決死第2縱隊、政衛第209旅和八路軍晉西支隊。同時摧毀晉西南各抗日縣政府和抗日救亡團體。大肆屠殺縣政府和犧盟會幹部及八路軍傷病員。面對閻軍的進攻,晉西南新軍於12月6日組成「擁閻抗日討逆總指揮部」,在八路軍晉西支隊協同下進行自衛反擊作戰,苦戰10多天,擊潰陳部兩個旅,突圍到達晉西北。閻錫山又令其第7集團軍等部進行攔阻,並對晉西北新軍和八路軍實行圍攻,均被擊退。閻錫山在晉西南、晉西北挑起武裝衝突的同時,還令其第8集團軍在晉東南進攻新軍決死第1、第3縱隊。1940年1月中旬,閻軍又襲擾晉中地區,進攻決死第1縱隊。在八路軍第386旅主力和總部特務團的支援下,決死第1縱隊奮起反擊,閻軍暫2旅和新2師大部被殲。閻錫山發動「十二月事變」,企圖壓制新軍、排擠八路軍的目的未能達到。相反,其自身力量卻被削弱,使蔣介石的勢力乘隙而入。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