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建立的要塞有哪些?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參謀本部制定了《日本關東軍對蘇作戰綱要》,妄圖以我國東北地區為戰略後方,侵略蘇聯。為了造成對蘇進攻勢態,做好對蘇作戰準備,關東軍在中蘇邊境劃設了東部正面、東北部正面、北部正面和西部正面4個作戰區域,並於1932年至1945年分3期在南起吉林琿春、北至內蒙古海拉爾約5000公里中蘇邊境的戰略要地,面對蘇聯依山就勢秘密修築了l4處分別為「特」、「甲」、「乙」、「丙」、「丁」5種類型的軍事要塞群。據研究人員踏查統計,要塞群相加約1000公里,共有8萬多個永備工事,由日本關東軍組建14個國境守備隊駐守。當年的要塞,大部分在今黑龍江省境內。其中大多已被發現,部分要塞也得到開發和初步研究。
(一)東寧要塞
東寧與當時蘇聯隔綏芬河相望,過境後即達烏蘇裡斯克市,從烏蘇裡斯克市均有鐵路、公路直達近在咫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是直接控制通往太平洋的交通要道。因此,日本關東軍不僅在東寧大量屯兵,還構築了堅固異常的軍事要塞。東寧要塞群北起綏陽鎮閻王殿,南至甘河子,由勳山、朝日山、丹鹿山、409高地、麻達山、三角山、甘河子、閻王殿、北天山、出丸山等地面、地下和山洞等軍事築壘組成,每個要塞的面積都在4萬平方米以上。出丸山要塞距蘇聯只有500米,幾乎修到了蘇軍的鼻子下面。2003年我們在東寧要塞考察時,站在山洞炮口位置,不遠處的俄羅斯邊防瞭望架清晰可見。整個要塞群分為作戰區、保障區和後勤支援體系三大部分。山洞裡不僅有完整的彈藥庫,還有發電室、監視所、供水、暖氣和廚房等設施。要塞群正面寬110多公里,縱深70多公里,共修建飛機場10個,軍用公路1957公里,永備鐵路400多公里,永久性工事400多處,300平方米以上的永久地下彈藥庫84個,野戰炮陣地45處,倉庫400多座,兵工廠1個、陸軍醫院4個、獸醫院6個,最多時有關東軍4個師團,1個旅團、兩個守備聯隊,總兵力達l3萬多人,軍隊將領最高為中將銜。其中勳山要塞為方陣式上中下三層的軍事工程,佔地面積5萬平方米,要塞工事和山洞炮口距蘇聯僅2000米。勝洪山要塞佔地面積7萬平方米,經探察,已知該要塞在掏空的山體裡用鋼筋水泥澆築的地下陣地有升降豎井,有監視所兩個、戰鬥指揮所1個、發電室1個、彈藥庫1個、包紮所1個、屯兵室5個、出入口4個、通氣口14個,交通甬道6000多米長。該要塞西側為日軍兵營和重炮陣地,南側為戰車壕,北與出丸山要塞相連。
(二)虎頭要塞
虎頭要塞位於虎林市虎頭鎮境內,日本關東軍以數億巨資,歷時6年築成。虎頭要塞的對面就是當時蘇聯邊境城市伊曼,從伊曼可假道西伯利亞大鐵路和與鐵路並行的公路,便捷地直抵前蘇聯遠東著名的軍港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日本關東軍曾吹噓虎頭要塞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和烏蘇裡斯克咽喉的匕首。虎頭要塞群正面寬100餘公里,縱深40至50公里,中心區佔地100多平方公里。整個要塞由猛虎山(東猛虎山、中猛虎山、西猛虎山)、虎北山、虎東山、虎西山等7座山體地上、地下聯為一體的攻防兼備陣地組合而成。虎頭要塞以猛虎山為主陣地,以虎東山、虎北山為兩翼前沿陣地。猛虎山陣地為虎頭要塞的中樞部,是日軍虎頭國境守備隊司令部所在地。地下工事同樣以猛虎山為中心,由山底向東、西猛虎山延伸。地下設有指揮所、通訊室、士兵休息室、伙房、浴池、糧秣庫、彈藥庫、發電所等,構築要塞地下工事時,還專門修設了通風口、排氣孔、直通山頂觀察所的升降豎井和反擊口等通道。所有工事都在山底部以鋼筋混凝土澆築,重要部位澆築的混凝土達3米之厚。地面還利用地勢構建了環山戰鬥掩體和交通壕。
(二)虎頭要塞
虎頭要塞位於虎林市虎頭鎮境內,日本關東軍以數億巨資,歷時6年築成。虎頭要塞的對面就是當時蘇聯邊境城市伊曼,從伊曼可假道西伯利亞大鐵路和與鐵路並行的公路,便捷地直抵前蘇聯遠東著名的軍港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日本關東軍曾吹噓虎頭要塞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和烏蘇裡斯克咽喉的匕首。虎頭要塞群正面寬100餘公里,縱深40至50公里,中心區佔地100多平方公里。整個要塞由猛虎山(東猛虎山、中猛虎山、西猛虎山)、虎北山、虎東山、虎西山等7座山體地上、地下聯為一體的攻防兼備陣地組合而成。虎頭要塞以猛虎山為主陣地,以虎東山、虎北山為兩翼前沿陣地。猛虎山陣地為虎頭要塞的中樞部,是日軍虎頭國境守備隊司令部所在地。地下工事同樣以猛虎山為中心,由山底向東、西猛虎山延伸。地下設有指揮所、通訊室、士兵休息室、伙房、浴池、糧秣庫、彈藥庫、發電所等,構築要塞地下工事時,還專門修設了通風口、排氣孔、直通山頂觀察所的升降豎井和反擊口等通道。所有工事都在山底部以鋼筋混凝土澆築,重要部位澆築的混凝土達3米之厚。地面還利用地勢構建了環山戰鬥掩體和交通壕。
虎頭要塞的火力配置,除30厘米、24厘米、100厘米口徑榴彈炮,l5厘米口徑加農炮,90式、38式野炮,92步兵炮,山炮,迫擊炮和高射炮以外,僅從專門配置在虎頭要塞的41厘米大口徑榴彈炮和日本從法國進口的24厘米口徑列車炮遺跡,就不難看出日本關東軍對虎頭要塞的重視程度。大口徑41厘米榴彈炮炮塔構築於西猛虎山西麓,炮塔遺跡為圓形結構,環狀基礎外徑32米,內徑17.6米,垂直高度l2米,正面鋼筋水泥厚度達4米。該炮為日本大正末期大阪工廠試制,彈底直徑41厘米,彈頭直徑40厘米,長160厘米,彈身長度為4米,裝藥量1000公斤,炮身直徑l米,炮長20餘米,最大射程20公里,操作該炮需士兵20名。這門號稱「亞洲第一炮」的炮口直指當時蘇聯境內的伊曼鐵橋和拉佐水塔。構築於虎頭鎮以西火石山西麓的24厘米加農列車炮陣地,開掘於山體底部,甬道總長73.5米,內有大房間兩個。這尊最大射程為50公里的加農列車炮原為東京灣富津要塞的備用炮,也被窮兵黷武的日本關東軍配置到虎頭要塞,用來加強對當時蘇聯境內伊曼鐵橋的威脅和打擊。
(三)愛輝要塞
偽滿時期的愛輝(現為黑河市愛輝區)和當時的黑河、孫吳與當時的蘇聯遠東最大城市阿穆爾州首府布拉戈維申斯克僅黑龍江一水之隔,均屬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日本關東軍在「黑河省」修建了大型兵工廠兩座,各類彈藥庫500多處,兵營60處,飛機場13個。現在的黑河屬於當年日本關東軍劃設的北部正面戰區,作戰區域主要集中在當時的愛輝縣和孫吳縣境內,陣地正面寬100公里,構築永久性陣地16處,鋼筋混凝土野戰陣地30多處。屬於日本關東軍第四軍作戰區域的要塞群以愛輝要塞(西崗子第6國境陣地)為中心,主要包括孫吳霍爾莫津要塞(勝山第5國境陣地)、黑河要塞(第7國境陣地)、法別拉要塞(第13國境陣地)。
現已發現並得到初步開發的孫吳勝山要塞位於孫吳縣滿達鄉境內,距縣城40公里,緊靠黑龍江邊。據研究,日本侵略軍於1932年佔領孫吳之後,便開始在劃定的遜別拉河以北,東起曾家堡機場,西到平頂樹機場,北起清澄山,南至烏雲山,總面積達255平方公里的山地和平原上構築永久性軍事陣地。到1938年,以上村干男為司令官的關東軍獨立第四軍司令部進駐孫吳。該軍在北部正面作戰區域配置了4個師團,1個獨立機關鎗大隊,兩個輕裝甲車中隊,有戰車聯隊、野戰重炮旅團、重炮兵聯隊、炮兵情報班,8個高射炮部隊,還有獨立航空隊、工兵大隊、野戰通信隊、無線情報隊、氣象隊、測量隊、架橋與渡河材料隊、信鴿隊,馱運師團、照空部隊、飛機中隊、裝甲中隊等。有資料顯示,要塞的日軍兵捨每室可住百人左右,勝山要塞已發現同樣規模的兵捨4處,均以高強度水泥澆築在大山腹部,洞口偽裝得與山體一樣,兵捨水泥厚度可抗禦50噸級的坦克和重炮的轟擊。1990年秋,孫吳縣曾接待過一個由當年關東軍士兵組成的旅遊團,該團人員帶有一份《123師團史》附圖,附圖標明,孫吳北向的山地就築有曾作為123師團秘密指揮部的「特倉」,並註明「特倉」前能通過輕重炮車,道路不寬但很堅固。「特倉」陣地的入口在草原下面數十米的地方,有南北兩個隧道口。「特倉」內有師團長室、參謀部、作戰室、通訊室等。經孫吳縣有關部門的探察,已經找到了「特倉」的部分遺地。要塞亞雷高地的炮台比較集中,每隔20米便有4個炮台遺址。當年在孫吳要塞服役的原日軍上等兵北原茂衛在回憶錄中描述說:「亞雷高地的炮台,只要一按電鈕,其炮身就可以自由上升下降……」
黑河要塞北門鎮地下工事遺址為當年日軍在黑龍江中蘇邊境按作戰區域劃分l4個國境陣地中的第7國境陣地,是日本關東軍北部正面陣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規模與虎林、東寧要塞一樣,均為「特」類和「甲」類。北門鎮地下工程遺址是當年日軍的一個地下炮兵指揮所,由地下通道、發電機室、豎井、工作間、休息室、通風機和兩個各約600平方米的地下彈藥庫等組成。工事分上下兩層,底層為工作室,分別以文字明確標注,如「浸透槽」、「炊事場」、「將校室」等。上層有直通炮陣地的專用地下通道,還修有單兵出入,構築了5個半地下式的炮陣地和縱橫交錯的戰壕、交通壕,外圍是一道沿高地呈半月形的反坦克壕。
四)綏芬河要塞
綏芬河是西起滿洲裡,經海拉爾、齊齊哈爾、哈爾濱、牡丹江直抵原蘇聯的中東鐵路最東端重要邊境城市。鐵路線從綏芬河出境後,即於烏蘇裡斯克(雙城子)與西伯利亞太鐵路相會合,沿鐵路可北上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等重要城市,南下即是面對大彼得灣和日本海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和納霍德卡。日本關東軍在綏芬河修築了綏芬河要塞群。要塞群正面寬40公里,縱深20至30公里,主要由綏芬河、鹿鳴台、觀月台三大要塞群、野戰陣地和15處地下要塞組成。目前,綏芬河市正在籌備開發前山、地久山、天長山等要塞陣地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