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老抗戰老兵」付心德:113歲的抗戰活化石
2013年10月5日,91歲的抗戰老兵盛金雲在女兒陪同下,從湖南老家來到雲南龍陵縣付家老宅,為半個世紀前並肩抗日的戰友付心德上了炷香。
113歲的付心德是在雲南龍陵縣自家老宅中安然去世的。在多雨的龍陵,當天小雨連綿不斷,家人擔心雨天搭建辦理喪事的大棚會很不方便,天卻奇跡般的晴了。
在這個長期貧瘠的家庭裡,付心德的過去曾被塵封擱置,若不是被媒體發掘,他也許會在大山深處默默無聞地度過一生。這位被稱為「抗戰活化石」的原中國遠征軍71軍第二野戰醫院少校軍醫,被輿論認為是目前探訪到的最年長的抗戰老兵。在生命最後的幾年裡,他和他的諸多戰友一樣,獲得了此前從未有過的關注。
1945年抗戰勝利後,付心德離開部隊,解甲歸田,偏居滇西,和比他小20歲的龍陵姑娘李竹芝結婚,育下六男一女。
子女對付心德的記憶,更多停留在嚴格的教育上。孩子們從小就用軍規軍紀來嚴厲要求,天氣再熱衣服扣子都必須扣好。付先榮有一次下班回家,將衣服搭在肩上,付心德一見抓起一條凳子就砸了過來。平日裡,子女們不能穿拖鞋,付心德認為這不規矩,是一副亡國奴相。過於西式的衣服,老人更是不能接受。直到前幾年,他才能勉強容忍子女穿夾克。
對子女們來說,付心德的抗戰經歷,曾是家人一段不願提及的歷史。「父親有時候嘮叨點過去,我們並不願意聽。我們有時上完歷史課,跟他說國民黨如何如何,他也不想解釋。」付根林說,時間久了,曾經的那段歷史默默被塵封,誰也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
四女兒付政琴最清晰的回憶,是父親在「文革」中被批鬥,後背上的白布寫著「國民黨的殘渣餘孽」。付心德陸續被打成反革命、敵特分子,被勞教、下放,最終完全失去工作。
子女們這才開始對父親的過去有所瞭解,原來付心德曾是國民黨的軍醫,而且曾是少校醫官,是當地老兵中職位最高的人之一,因此在當地歷次政治運動中都沒能倖免。
抗戰老兵付心德和妻子
因為他的特殊經歷,子女們在那個極左時代都受到了牽連。付政琴回憶,在學校裡沒有人敢和他們講話,同學和老師時不時地冷嘲熱諷。老五付根林脾氣火爆,多次和同學因為父親的問題發生衝突,每次付心德都領著他去道歉。
入團、入黨對付家子女們來說,都成了奢望。在7個兒女中,除老六付先榮讀到了高中,其他人最多讀到初中就輟學了。子女們的婚姻也受到影響,二哥要結婚,女朋友的父親是當地農場的政委,組織上派人來給女方做工作,希望她不要嫁給付家。大哥要結婚時,女方親友輪番勸阻。
僅有老六付先榮順利讀到高中,在上世紀80年代當兵,入黨,在對越反擊戰的戰場上服役4年後退伍,分配了一份穩定工作。付家其他子女則大都沒有固定工作。
1969年,付心德被下放到他當年與日軍作戰的松山長嶺崗勞動。李竹芝剛生下老七,就因長期營養不良而造成全身癱瘓。幾個十歲上下的孩子支撐起全家。老四付政琴說,為了餬口,家裡最值錢的縫紉機也賣掉了,十一二歲的她站在板凳上為全家做飯。
因為實在難以餬口,李竹芝一度想把老七送人,甚至聯繫了人家。兄妹幾人極力反對,老七才留在家中。
兄妹幾個抬著母親從龍陵城到長嶺崗去找父親,貧困交加的一家人抱在一起哭成一團。付心德跟子女們說,比起和日本人打仗那會兒,這點苦算什麼?四年後,李竹芝身體得以康復。
政治風波逐漸過去,付心德重獲自由,還在84歲高齡拿到了「雲南省醫務人員行醫證明」。但他拒絕到醫院工作,反而到建築隊幹起粗活。業餘時間,付心德自己上山採藥、配藥,幾乎義務為鄉親們治病。
付心德的樂善好施,在龍陵縣城有口皆碑。他上街見人衣衫破爛,就脫下自己衣服給人。付根林記得,有一次父親竟將腳下鞋子脫下送人,自己光著腳回家。即便付老百歲時,見有人拉板車路過,他竟還去幫忙推車,把拉車人感動得忙放下車攙扶老人回家。
如果不是被媒體重新發現,付心德很可能就這樣安安靜靜、默默無聞地在龍陵鄉下安度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