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級別最高的將領:軍長李湘 | 陽光歷史

 

A-A+

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級別最高的將領:軍長李湘

2016年01月22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69 次

  「友誼塔」下的石涵中珍藏著10本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名錄,第一本第一頁上的第一名,就是被朝鮮勞動黨和政府授予「一級國旗勳章」、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志願軍最高級別的指揮員——第67軍軍長李湘。

  只要有機會去朝鮮的中國人,都會去瞻仰和憑弔朝鮮平壤市中心的「友誼塔」。因為在這「友誼塔」下的石涵中珍藏著10本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名錄,第一本第一頁上的第一名,就是被朝鮮勞動黨和政府授予「一級國旗勳章」、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志願軍最高級別的指揮員——第67軍軍長李湘。

  戎馬生涯百煉成才

  李湘,原名李湘林,又名李秀裡,1914年4月出生於永新縣伴中鄉(今龍源口鎮)伴中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7歲時父親病逝。1930年8月,巧歲的李湘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4月加入共青團,9月轉為中共黨員。

  1934年10月,李湘任連指導員,隨紅一方面軍撤離中央蘇區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曾兩次遇敵作戰而身負重傷,部隊首長也曾兩次決定把身體虛弱的李湘留下。可李湘硬是憑著鋼鐵般的意志和無比堅強的信念,沒騎牲口,沒坐擔架,歷盡千辛萬苦,爬過了雪山,走過了草地。

  1937年7月7日,日寇發動全面侵華戰爭。8月20日,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李湘所在部隊改編為115師,挺進到山西東北部抗日前線。由於李湘在歷次戰鬥中作戰英勇,指揮才能迅速提高,由營長晉陞為副團長,到1942年1月,李湘被任命為晉察軍區三分區司令員。

  抗戰勝利後,晉察冀部隊編制為兩個野戰軍。三分區和二分區合編為第二野戰軍冀晉縱隊第一旅,李湘任旅長。1947年1月,李湘率部參加保南戰役,先後在寨西店附近全殲援敵,隨後陪同縱隊首長觀察地形,研究作戰計畫。總攻開始,李湘親率主力衝入定縣縣城內,經過激烈巷戰,共殲敵9600餘人,定縣宣告解放。

  定縣解放後,唐縣縣委書記和縣大隊長做媒,李湘和安淑靜結了婚。沒有洞房花燭,更沒有蜜月旅行,婚後第三天他們就奔赴各自的工作崗位。

  一場場戰鬥,一次次勝利,李湘從指揮一個旅又進步到指揮一個師,身上負傷18處,足跡遍及祖國的半壁江山,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1950年8月,中央軍委任命李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67軍副軍長兼參謀長,11月,又任命他為67軍軍長兼唐(山)秦(皇島)警備區司令員,成為我軍高級軍事指揮員。

  抗美援朝身捐疆場

  1950年6月,美帝國主義瘋狂地發動了侵朝戰爭,戰火燒到了祖國的東北大門。1951年春節前夕,李湘參加了20兵團在天津召開的軍以上幹部會議,接受了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任務。當時,部隊處於高度戒備狀態,他嚴格遵守保密規定和紀律,直到3月20日,在出征前兩小時,李湘才到醫院把赴朝的消息告訴剛生完孩子的夫人安淑靜。他抱著剛出生兩天的女兒,囑咐妻子一定要保重身體、帶好孩子。在醫院僅呆了巧分鐘,他便匆匆趕赴抗美援朝前線。李湘入朝後立即同政委曠伏兆到志願軍司令部請示工作,接受任務,隨即到兄弟部隊調查瞭解情況,虛心向友軍學習,填密詳盡地分析敵我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志願軍司令部下達的任務,李湘制定出周密的作戰計畫。

  李湘率67軍入朝,在金城以南地區接受了沿三八線27米的正面防禦任務。1951年9月21日,敵人以步兵、飛機、大炮、坦克同時向67軍陣地進攻,全體指戰員英勇反擊,殲敵1000餘人,67軍打了入朝後的第一個漂亮仗。

  10月13日,美軍又聯合李承晚部隊以4個師的兵力向我金城南25公里正面陣地大舉進攻,向李湘軍所在地氣勢洶洶地發起猛烈的「秋季攻勢」。在嚴重的敵情面前,李湘沉著冷靜,下決心要爭取時間,戰勝敵人。戰鬥打響後,在敵人用飛機炸、大炮轟、坦克協同、步兵輪番攻堅的十多個日日夜夜,李湘夜以繼日的堅守在作戰室,廢寢忘食、聚精會神地指揮作戰。67軍全體官兵在他的指揮下勇猛殺敵,經過激烈戰鬥,終於徹底粉碎了敵軍的「秋季攻勢」,創造了6天殲滅敵軍17000多人的紀錄,為我軍在朝鮮戰場上寫下了輝煌的戰鬥篇章。


  1952年春,志願軍總部命令67軍在某地一線挖坑道構築工事,準備反擊美偽軍發動的「春季攻勢」。李湘受命後,立刻帶領作戰參謀及軍領導機關幹部多次深入前沿偵察地形,制定作戰方案。由於他工作深人,實事求是,認真吸取廣大官兵的智慧,使坑道和工事的構築完全符合實戰要求。在敵軍發動攻勢前夕,李湘將軍卻病倒了。這時,美軍發動的「春季攻勢」戰役己經打響,敵人投入的兵員、武器彈藥遠遠超過1951年「秋季攻勢」的規模,侵朝美軍還公然違背人道主義,實施大規模滅絕人性的細菌戰。李湘這個鐵打的硬漢沒有顧及自己的身體,依然以頑強拚搏的精神著手構築新的防禦工事和組織新的戰役。在戰鬥中,李湘不幸被細菌感染,病情迅速惡化。當時,軍政委曠伏兆幾次勸他趕快到後方醫院治療,他卻堅持在指揮室裡指揮,堅決不下火線。然而,他的病情因細菌感染,迅速轉化為敗血症和腦膜炎病,腦袋脹得水桶一樣粗大,雖經醫生設法醫治,終因搶救無效,於1952年7月8日13時去世,從發病到去世前後只有8天,時年38歲。這位黨和人民的好兒子,中國人民解放軍年輕的優秀將領,倒在了朝鮮戰場上。

  噩耗傳來,全軍將士萬分悲痛。李湘的遺體於1952年12月10日從朝鮮前線運回祖國石家莊市,12月11日舉行迎靈、公祭、公葬儀式。參加公祭的有中央軍委、華北局各界代表,李湘生前友好及家屬700餘人。公祭大會結束後,兵團參謀長楊成武,67軍政委曠伏兆等領導同志,親自為李湘軍長靈墓填土,向自己的親密戰友作最後告別。

  1987年10月,中國駐朝鮮大使館文化參贊向饒送給正在朝鮮訪問的李湘夫人安淑靜一副中堂書法,內容是一首《江城子》詞:「豐碑直矗千里外。捧涵蓋,英名在。抗美援朝,壯志何豪邁。任憑狂風與暴雨,血誼存,永代傳。」

  李湘將軍的革命歷程

  家庭的極度貧困,學徒又遭師傅的欺凌,加上不稱心的婚姻,逼使李湘不得不考慮解脫這種艱難的處境。這時恰好是毛澤東、朱德領導的井岡山鬥爭烽火遍及永新廣大農村,隨著革命鬥爭的深入,尤其是轟轟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建立地方武裝暴動隊、赤衛隊,動員群眾參軍參戰、保衛紅色政權的壯烈場面深深地感染和吸引著他。因此,李湘下定決心要投入到這場如火如荼的鬥爭中去。

  1928年底,李湘在當地先後參加了鄉兒童團和鄉少年先鋒隊。1929年初,他加入了反帝擁蘇大同盟組織,與其他少先隊員一道扛著梭鏢、木棒積極參加站崗放哨、檢查來往行人,開展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擁護蘇聯宣傳等活動,思想覺悟與階級覺悟大為提高。

  李湘在他的自傳中寫道:「當時由於紅軍遊擊隊不斷到我村附近活動,並且宣傳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動員青年參軍。我由於對舊社會的憎恨和當時的家境,下決心出來參加紅軍。」於是在1930年8月的一天,也是紅軍第八次攻打吉安的時候,他辭別年邁的母親離開永新到吉安報名參加了紅軍。李湘參軍後被分配在紅九師師部當勤務員,1931年1月調紅九師二十五團當司號員,4月加入共青團,9月轉為中共黨員。從這時候起,李湘在22年的戎馬生涯中,經歷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革命戰爭的考驗,表現了共產黨員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和卓越的指揮才能,從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我軍優秀的高級將領、忠誠的共產主義和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

  1934年10月21日,紅一方面軍撤離中央蘇區,實行戰略大轉移。在艱險的長征路上,李湘數次受傷,在突破湘江戰鬥中,他的腿負重傷不能行走,紅九師首長親自看望他時,見他難以堅持行軍,發給他10塊銀元,叮囑他「留在當地治病或回家當老百姓」。當時,李湘被安排在一位老百姓家。他心情十分沉重,心想:「部隊就是我的家,離開了部隊就離開了家。」李湘暗下決心一定要追上隊伍不掉隊。李湘在老百姓家只休養了3天,敷上藥包紮好傷口,用5塊銀元僱請了一副擔架,就踏上了追趕部隊的征途。經過數天「急行軍」,回到了十幾天來朝思暮想的「家」。

  1935年1月15日,黨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領導。中央紅軍在毛澤東的指揮下進行了整編,扔掉了笨重的裝備,適用高度機動靈活的運動戰方針,迅速奪取了戰略上的主動權。3月21日紅軍第4次渡赤水河時,在與敵軍激戰中,李湘的兩隻手又中彈負傷,失血過多,當時不能行動。這時,組織上考慮部隊處在高度運動戰中,勸李湘留在當地治療,可李湘認為腿沒有受傷就可以隨軍前進。組織上看他的決心很大,就安排擔架,但他以驚人的毅力,不坐擔架跟隨著部隊行軍作戰

  長征路上一直擔任連政治指導員的李湘,他先後經過強渡烏江、巧渡金沙江、大渡河大小數十次戰鬥,翻越終年積雪空氣稀薄的夾金山,走過茫茫的水草地。部隊進到哈達鋪實行整編,李湘被調任紅一軍團騎兵團黨總支書記,他認真學習騎兵技能,很快適應了戰鬥需要,他和團長一起率領騎兵團參加了直羅鎮戰鬥。騎兵團經過艱苦轉戰,終於在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北吳起鎮,勝利結束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9月,李湘奉命奔赴抗日前線,在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鄧華支隊任作戰科長,隨後,先後擔任營長、副團長兼參謀長、團長、分區司令員等職。在8年抗戰期間,他一直戰鬥在最前線,發動與依靠人民群眾,與日本侵略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1937年9月,李湘參加了平型關戰役。當時日軍佔領大同、蔚縣後,兵分兩路向南推進,其中一路由蔚縣、廣靈經靈邱向平型關方向進犯。李湘所在的部隊共3個團日夜冒雨進入平型關,在公路兩側山地設伏。25日晨,日軍板垣師團進入我伏擊地區時,我軍突然發起猛攻,迅速將敵包圍分割,展開白刃格鬥。在戰鬥中,李湘指揮一個連英勇殺敵,打得非常頑強。經一天激戰,我軍共殲滅日軍3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和軍用品,取得了全國抗戰以來的第一個大勝利。

  1938年春,宋時輪、鄧華縱隊向敵後冀東挺進。部隊沿著萬里長城進軍,途中缺糧又正遇上雨季,全體指戰員赤著腳行軍,傷病員增多,部隊極度疲勞。時任營長的李湘把自己的坐騎讓給了傷病員,自己同戰士們一起步行。他的模範行動極大地鼓舞著全營戰士的鬥志。在平北懷柔沙峪與日軍的遭遇戰鬥中,全營指戰員在後續部隊緊密配合下,個個勇猛衝殺,經過3小時的激戰,殲滅日軍一個中隊。

  1940年8月20日,李湘指揮全團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在北棵峪、阜平東莊地段對日軍實施反擊戰,取得了破襲鐵路截斷敵運輸線60餘公里、拔除日偽據點15個、消滅敵軍1800多人的輝煌戰果。1941年8月底,當時平漢路保定、易縣、滿城之敵8000餘人合擊易縣西南我第一軍分區部隊;涿縣、淶水、易縣之敵15000餘人向我平西根據地進攻;又以2萬兵力封鎖平漢、正太路及淶源至易縣公路。強敵壓境,形勢極為嚴峻。李湘率領全團1200多人擔負迎擊從保定和易縣、滿城出動之敵的任務,在敵開始向我分進合擊時,他指揮所部避敵鋒芒,轉移到外線作戰,與敵周旋,進行遊擊活動,使敵撲空。在敵軍被我拖得精疲力盡時,他選擇敵弱點部位進行反擊,在兄弟部隊和民兵的有力配合下,對敵發起猛攻,殲敵800多人。此次戰鬥後,團長李湘被譽為「堅定頑強,機智靈活的優秀指揮員」。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軍宣佈無條件投降,而蔣介石卻喪心病狂地發動了全面內戰。人民解放軍奉命走上了解放戰爭的征途。這年的9月,中央軍委任命李湘為冀晉縱隊第一旅旅長。隨後,他先後擔任晉察冀教導旅旅長兼政治委員、十九兵團六十四軍一九一師師長、華北軍政大學高幹隊隊長等職務。他率部在華北戰場上參加了石家莊、清風店、正太清倉、平津等戰役。這支部隊能攻善戰,英勇殺敵,屢立戰功。

  全國解放後,1950年8月,中央軍委任命李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六十七軍副軍長兼參謀長,11月,又被任命為六十七軍軍長兼唐(山)、秦(皇島)警備區司令員,成為我軍高級軍事指揮員。

    粉碎夏秋季攻勢

  七月二六日,當朝鮮停戰談判開始計論確定雙方軍事分界線問題時,美方代表拒絕中方提出的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的合理建議,無理要求將軍事分界線劃在志願軍和人民軍陣地後方,妄圖不戰而攫取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一無理要求遭到朝中雙方拒絕後,美方公然揚言:「讓炸彈、大炮和機關鎗去辯論吧!」八月十八日,美軍在東線發起夏季攻勢,集中約3個師的兵力,在楊口西北的金岳裡(北漢江以東)至東海岸約80公里的地段上,向人民軍發起進攻,企圖奪取人民軍防守的東線突出部陣地。人民軍英勇奮戰一個多月,予敵以沉重打擊,守住了陣地。志願軍為配合東線人民軍粉碎美軍的夏季攻勢,以位於北漢江經西的二十七、二十六、四十二、四十七、六十四軍各一部,對當面之敵實施戰術反擊。美軍和南朝鮮軍雖然在東線推進了幾公里,攻佔了部分土地,卻付出了死傷7.8萬餘人的代價。

  九月二十九日,美軍為了得到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戰略要地開城及其以北大片土地,在西線發起了秋季攻勢。十月三日,美軍騎一師、三師2個團和英聯邦師(由英軍二十八旅、二十九旅和加拿大軍二十五旅組成),在200多輛坦克、300多門火炮和大批飛機的支援下,從鐵原西南地區向朔寧以南的高旺山、馬良山和朔寧以東的天德山、夜月山等地猛烈進攻。志願軍六十四、四十七軍進行了頑強抗擊。經過半個多月的反覆爭奪,美軍雖前進了三、四公里,但作亡慘重。至十月十八日,志願軍粉碎了美軍在西線的進攻,殲敵2.2萬餘人。十月八口,美軍在東線也發起秋季攻勢,向金城方向進攻。

     剛接替北漢江以東人民軍防務的志願軍六十八軍二0四師,在沒有工事依托、兵力火炮不足和對敵情地形不熟的情況下,與美軍二師、南朝鮮軍八師激戰十三晝夜,粉碎了敵人奪占北漢江文登裡的企圖,殲其7600餘人。十月十三日,美軍又集中七、二十四師和南朝鮮軍二、六師共4個師、200餘輛坦克,在250門火炮和大批飛機的支援下,向金城進攻,防守金城以南地區的六十七軍奮勇抗擊,激戰三晝夜,使敵人前進不到2公里、傷亡1.7萬餘人。在這次戰鬥中,許多陣地遭到敵人炮兵和航空兵的毀滅性轟擊,防禦工事幾乎全部被毀。一九九、二00師指戰員白天利用彈坑抗擊,夜間實施反衝擊和搶修工事。吃不上飯,喝不上水,仍堅持戰鬥。防守金城以南梨船洞陣地的一九九師2個連,在美軍1-3個團及坦克、飛機的攻擊下。連續激戰四晝夜,擊退美軍25次衝擊,斃傷其4000餘人。為增強防禦力量,二十兵團預備隊六十八軍二0三師,適時投入防禦作戰。經十晝夜激戰,將敵阻擊在金城以南地區,粉碎了了進攻的企圖。自九月二十九日至十月二十二日,志願軍粉碎了美軍、南朝鮮軍在東西兩面三刀線發動的秋季攻勢,共殲敵7.9萬餘人,擊毀擊傷敵坦克75輛,取得了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重大勝利,有利地配合了停戰談判。

  志願軍在防禦作戰中,構築的野戰防禦工事經常被美軍炮兵、航空兵火力摧毀。為堅守陣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志願軍指戰員從構築防炮洞,發展到構築馬蹄形坑道工事。司令員彭德懷等深入前線陣地,發現這一創造後,立即指示在全志願軍中推廣。志願軍司令部於一九五一年九、十月間,指示全軍將重要陣地構築成坑道式工事,使整個戰線形成了以坑道為骨幹、與野戰工事相結合、有生活設備的支撐點式的陣地防禦體系,成為堅不可摧的地下長城。有了坑道工事之後,志願軍不僅在防禦中可抗住美軍強大火力的襲擊,增強防禦的穩定性;而且在進攻中能以坑道為依托集結兵力,減少傷亡,增加進攻的突然性。

  金城反擊戰

  發起金城戰役

  金城以南地區,從金化東北上所裡至金城川與北漢江匯合處,是「聯合國軍」防線的突出部。東北部山高坡陡,易守難攻;北部、西北部山勢較低;金城西南地形開闊,不易隱蔽。突出部以東有北漢江,水深達5米;以西有南大川,位於雙方陣地之間;金城川從金城以西折向東南與北漢江匯合,平時水深不足1米,但雨季水漲時,大部不能徒涉,成為縱深戰鬥的較大障礙。在這一突出部擔任防禦的是偽軍首都師和第6、第8、第3師。其基本陣地普遍構築了坑道、半坑道工事和大量的明暗火力點、地堡群,並以塹壕、交通壕相連接;在陣地前還設置了3一15道鐵絲網,並在其間埋設有各種地雷,縱深達150—300米,是比較完整的、支撐點式的堅固環形防禦體系。但其縱深陣地工事較薄弱。

  志願軍集中第20兵團第67、第68、第60、第54、第21軍和第9兵團第24軍擔負金城進攻戰役任務。第20兵團5個軍,編成西、中、東3個作戰集團。除東集團位於北漢江以東的1個軍就地鉗制當面的偽軍不使其西調,保障主力左翼安全外,其餘部隊在牙沈裡至北漢江一線,採取正面突擊和翼側迂迴包圍相結合的戰術,從幾個方向向梨船洞地區實施主要突擊。第9兵團1個軍由上所裡、杏亭一線向注字洞南山、新木洞方向實施輔助突擊,保障第20兵團右翼安全。各參戰部隊於6月下旬開始調整部署。為有效地摧毀堅固築城地域,保障步兵的順利突破和戰役的勝利,志願軍集中了火炮約1100門,搶運了各種炮彈70餘萬發,炸藥12萬多公斤和各種渡河器材以及充足的糧食。同時還集中約6個工兵營和先後使用13個步兵團的兵力搶修或加寬戰役縱深內的道路。在前沿,除利用坑道和秘密構築屯兵洞外,在地形開闊的中間地帶,還選擇了潛伏區和秘密修築了接敵道路。經過充分準備,志願軍於7月13日21時發起金城戰役。整個戰役分為三個階段。


  突破防禦

  第一階段,突破防禦,攻佔金城以南突出部地區。13日21時,第20兵團各部及第9兵團第24軍,在1000餘門火炮支援下,向對方防禦陣地展開猛烈突擊,一小時內即全部突破其前沿陣地。

  西集團突破後,迅速向縱深發展。其右翼第203師迅速殲滅522.1高地守軍1個營,繼之。師主力向芳通裡方向發展進攻。該師滲透迂迴支隊於14日2時襲殲偽首都師第1團(白虎團)團部,為該師迅速完成第一步任務起了重大作用。爾後,迂迴支隊乘夜暗堵截潰逃之偽軍,又殲滅了美第555榴炮營大部和偽首都師機甲團第2營大部。至14日6時,該師佔領了芳通裡、梨實洞、北亭嶺、下榛峴一線以北地區。左翼第204師突破後,迅速殲滅552.8高地守軍1個營,於14日4時30分進抵月峰山下。第130師一部攻佔424.2高地後,因未能肅清坑道內守軍,延緩了向烽火山的攻擊。

  中集團突破後,左翼第199師因遭對方頑強抵抗,進展遲緩,右翼第200師於23時殲滅官岱裡西南高地守軍1個營後向縱深發展,於14日6時佔領了龍淵裡、東山裡,割裂了偽第6師防禦,使轎巖山和烽火山偽守軍側後受到威脅,發生動搖。東集團(2個軍另1個團)因準備時間不足,進攻正面狹窄,又是橫越山脊進攻,突破後發展緩慢,14日6時僅佔領北漢江以西汝文裡至472.3高地一線,未能迅速進至細峴裡和控制金城通華川公路。

  第9兵團第24軍於14日零時殲滅了注字洞南山、杏亭西山守軍2個營、4個連另1個營大部,繼之向橋田里、432.8高地發展進攻。至14日拂曉,志願軍在進攻正面的西段、中段突破了偽首都師和偽第6師左翼的基本陣地。第20兵團為擴大戰果,遂以西集團向月峰山進攻;中集團迅速攻下轎巖山;東集團迅速佔領585.2高地和細峴裡。中集團第200師向南疾進,8時,由龍淵裡、東山裡分路涉過金城川,於18時佔領梨船洞。第199師於10時25分全部佔領轎巖山,將守軍大部殲滅。東集團於12時佔領了585.2高地,17時,一部西渡金城川,在梨船洞與中集團會合,另一部攻佔了461.9高地。西集團於17時40分先後佔領了烽火山、月峰山。第9兵團第24軍於13時30分佔領了432.8高地及楊谷以北地區,控制了上、下九井間公路。至此,第20兵團在第9兵團一部配合下,經21小時激戰,佔領了偽軍3個多師的防禦地帶,殲偽美軍1.4萬餘人,拉直了金城以南戰線,完成了戰役第一階段任務。

  志願軍第68軍203師607團偵察班,在副排長楊育才率領下,化裝插入敵縱深,將南朝鮮軍首都師「白虎團」團部全部殲滅,斃傷俘敵230餘人,繳獲吉普車27輛,卡車11輛,火箭炮1門,各種槍支15支,電台5部,擊斃機甲團團長陸根洙,繳獲白虎團團旗(現收藏於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其他部隊趁亂殲滅了美軍第555炮兵營和南朝鮮軍首都師機甲團第2營大部。

  轉入防禦

  第二階段,志願軍主力轉入防禦,一部向對方防禦縱深擴張戰果。14日17時,志願軍首長鑒於戰役第一步發展順利,為貫徹「穩紮穩打」的指導方針,鞏固既得陣地,電令第20兵團以主力控制現佔領線,準備粉碎敵之反撲,而以若干有力支隊,乘敵混亂之際,分別向南發展。東集團以第二梯隊第180師2個團南渡金城川,迅速向南發展。至16日,相繼佔領了黑雲吐嶺、白巖山至北漢江一線陣地,又向南推進了約8公里,對偽第2軍團防區南北交通幹線金城至華川公路構成嚴重威脅。中集團以第135師1個團另1個營繼續發展進攻,15日晨佔領了602.2高地以南無名高地及後洞裡。西集團和第9兵團第24軍在擊退偽軍一部兵力反撲後,亦將陣地推至新木洞、北亭嶺、間榛峴公路北側。16日,第9兵團第24軍則攻佔了金化以北537.7高地、葛洞北山和597.9高地。這時,第20兵團鑒於進攻任務已經完成,連日下雨河水未落,金城川上的橋樑全部被敵機炸毀,而敵正糾集兵力準備大規模反撲等情況,遂停止了戰役第二階段的進攻行動。

  鞏固陣地

  第三階段,堅決抗擊「聯合國軍」的反撲,鞏固既得陣地。志願軍金城以南進攻戰役的發展,對「聯合國軍」極為不利。侵朝軍總司令克拉克和美第8集團軍司令泰勒飛抵前線,召開高級軍官會議,聲言要發動最大反攻,奪回失地。並於當日糾集偽軍4個師,美軍第3師和偽軍3個師的殘部,全力展開反撲。17日,美偽軍集中6個團的兵力,在100多架飛機和大量炮兵支援下,向志願軍東集團黑雲吐嶺、白巖山至867高地一線猛攻。東集團與其激戰競日,殲其3000餘人,僅失守867高地。西集團和第9兵團第24軍,也擊退了美偽軍1個團和1個營的反撲。18日,美偽軍的反撲重點轉向中集團正面之602.2高地、巨裡室北山一線陣地,先後展開1—3個團的兵力,在480餘架飛機、30多輛坦克和大量炮兵掩護下,進行連續猛攻。中集團各部頑強防禦,陣地屹立未動。在東集團正面,美偽軍以營以下兵力反撲,企圖奪占461.9高地,未能得逞。在西集團和第9兵團第24軍正面,雙方僅有小的接觸。至7月27日,各集團共擊退美偽軍反撲1000餘次,美偽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僅佔去巨裡室北山一個陣地。27日,停戰協定簽字,金城戰役勝利結束。


      抗美援朝的意義

  在這場戰爭中,美國將其陸軍的三分之一、空軍的五分之一、海軍近半數的兵力投入到朝鮮戰場,使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的現代化武器,然而卻遭到失敗。志願軍斃、傷、俘、敵72萬餘人。美軍在朝鮮戰爭中消耗各種作戰物資7300餘萬噸,用於戰爭的經費達830億美元。志願軍傷亡、失蹤36萬餘人,消耗各種作戰物資560餘萬噸,用於戰爭的經費為62億元人民幣。

  這場戰爭的突出特點是:(1)它是一場規模較大的國際性局部戰爭,政治鬥爭、軍事鬥爭交織進行,複雜尖銳,兩軍較量異常激烈。在一個幅員狹小的戰場上,戰爭雙方投入大量兵力、兵器,到戰爭結束時,雙方兵力總共達300多萬人。噴氣式飛機廣泛使用於戰場。戰場上的兵力密度、某些戰役戰鬥的炮火密度、美國空軍轟炸密度都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2)戰爭雙方武器裝備優劣相差懸殊。美國是資本主義世界最大的工業強國,美軍具有第一流的現代化技術裝備,掌握著制空權和制海權,實行現代化諸軍、兵種聯合作戰,但進行的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失道寡助,內部矛盾重重。中國經濟落後,志願軍武器裝備處於明顯劣勢,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坦克部隊作戰。後期雖有少量空軍,也只能掩護主要交通運輸線。但中朝人民軍隊所進行的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得到了中朝人民的全力支持和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支持,有巨大的政治優勢。(3)戰爭的主要戰場是在東西瀕海、地幅狹長、山高林密的朝鮮半島北半部,便於實施登陸作戰和利用山地隱蔽軍隊、組織防禦,但不便於發揮現代化技術裝備的效能和大兵團實施廣泛機動。(4)志願軍出國作戰,就地補給或取之於敵都較困難,一切作戰物資基本上靠國內供應,而且交通工具落後,加之美國空軍的封鎖破壞,供應困難,作戰行動受到很大影響。「聯合國軍」依賴其現代化裝備,能迅速完成補給,保障作戰。這些特點,都制約著戰爭雙方的戰爭指導,影響著戰爭的進程和結局。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主席領導下,堅持按照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導戰爭,以高度的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以頑強的意志、無比的勇敢和智慧,戰勝了許多困難,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具有重大歷史意義:(1)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一起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保衛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安全,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人民反帝鬥爭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人民志願軍打出了軍威、國威,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威望。(2)這場戰爭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精神,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力地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3)這場戰爭由於雙方都面對新的戰場、新的作戰對象,因而作戰樣式、戰略戰術的運用,都有別於過去進行的戰爭。噴氣式飛機的大量使用、直升機直接用於作戰、以坑道為骨幹支撐點式防禦陣地體系的形成,給以後的戰爭提供了新經驗,促進了軍事學術的發展。(4)中國人民志願軍不僅圓滿地完成了祖國人民賦予的光榮使命,而且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取得了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寶貴經驗,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軍事思想,促進了中國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建設。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