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揭開食草恐龍長頸之謎:直接吞嚥食物催生長頸
蜥腳類動物的藝術想像圖。大型食草恐龍就屬於蜥腳類動物。科學家如今認為,這種恐龍長長的頸部是專為不用咀嚼就將食物吞嚥而進化的
馬丁-桑德教授認為,如果大型食草恐龍停下來去咀嚼,它們進食的時間根本不夠
據國外媒體報道,德國科學家表示,直接吞嚥食物或有助於食草恐龍長成龐然大物,否則,如果停下來去咀嚼食物,它們進食的時間根本不夠,而吞嚥則可以讓食物快速進入腹中。
這或許能解釋像重達100噸的阿根廷龍這樣的恐龍頭小頸長的原因。不停咀嚼以大量進食的動物(如大象),需要大大的頭部以與鄂骨肌肉和臼齒相匹配。如果不對食物進行咀嚼,則不需要這樣的頭部結構。長長的頸部還有助於體型龐大的恐龍不必走太遠,也能獲取足夠食物。
大象需要每天18個小時不停吃東西才能吃飽,而大型恐龍若想吃飽,則需要一天30個小時吃東西,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畢竟一天只有24個小時。這向來是科學家面臨的一道難題,他們想知道,既然這樣,被稱為蜥腳類動物的大型食草恐龍為何還能長成龐然大物?德國波恩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此展開了深入研究。
在食草類哺乳動物進化過程中,它們發展了截然不同的進食方式,通過咀嚼令食物更易消化。波恩大學教授馬丁-桑德說:「咀嚼是大型食草類陸生哺乳動物所不能擺脫的特徵。」研究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生物學評論》(Biological Reviews)雜誌上。然而,食草恐龍顯然是個例外。
研究人員表示,食草恐龍的主要食物可能是馬尾草,這是一種像蕨類一樣的植物,廣泛存在於史前沼澤地,營養豐富。今天,很少有動物以馬尾草為食,因為它們含有大量硅酸鹽,不利於牙齒健康。不過,這在恐龍看來不是問題,它們將馬尾草吞入腹中,根本不去咀嚼。此外,蜥腳類動物換牙十分頻繁,有時,常常一個月換一次。
研究人員認為,恐龍超大腹部和有力的新陳代謝可能幫助它們輕鬆應對大量沒有咀嚼的食物。恐龍擁有高效的鳥類一樣的呼吸系統,大量氣囊遍佈體腔和骨骼周圍。桑德教授說:「在動物進化歷史上,今天的鳥類和大型恐龍的肺部的起源是一樣的。兩億年前,一種前所未有的組合發展了各種原始特徵,這些特徵在進化史上是全新的。這種組合使得這些龐然大物的生存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