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上宋神宗的雄心壯志何以竟被一介女流摧毀? | 陽光歷史

 

A-A+

宋史上宋神宗的雄心壯志何以竟被一介女流摧毀?

2016年11月10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70 次

  960年後周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為鞏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趙匡胤及其後代統治者們採取重文輕武、守內虛外的政策,造成「冗官、冗兵、冗費」的問題,導致北宋中期出現「積貧積弱」的局面。1067年正月宋朝第六位皇帝、宋神宗趙頊即位。宋神宗時年20歲,英姿勃發,雄心勃勃,力圖振興北宋王朝。

  為了富國強兵,緩和階級矛盾,同時挽救封建統治的危機,宋神宗於1069年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主持變法事宜,一場轟轟烈烈的社會改革運動就此拉開序幕。變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變法期間國庫積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財政支出,軍事實力也有所增強。北宋國力強盛,雄心勃勃的宋神宗決定一展身手,然而令世人想不到的是他卻被一介女流打敗,最終鬱鬱而死。這個女人就是西夏的梁太后。她原是西夏國相沒藏訛龐的兒媳,後與西夏第二任皇帝李諒祚私通,並協助李諒祚除掉自己的丈夫與公公,因而被立為皇后,此後她為李諒祚生下一子。1067年年僅21歲的李諒祚病死,梁氏與李諒祚的兒子李秉常即位,朝政由梁太后與其兄弟執掌。

  梁太后是漢人,她的執政引起了黨項上層貴族的不滿。為此她下令廢除丈夫諒祚實行的一切漢化措施,重新恢復黨項的蕃禮,以極力拉攏黨項貴族。同時不斷發動對外戰爭,以轉移國內視線。1076年李秉常親政後,為削弱梁氏勢力,與母親發生矛盾。梁太后一不做二不休,將李秉常囚禁,帝后的矛盾引發西夏國內動亂。消息傳到東京汴梁時,宋神宗非常高興,他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一舉消滅西夏的機會,連王安石也上書說:「區區夏國,何難討蕩之有?」。1081年宋神宗以夏國主被囚為由興師問罪,「與夏國軍民,共誅國仇」。此為宋神宗集結35萬大軍、民夫20萬,兵分五路,戰線東起山西西北部,西至甘肅臨洮,戰線綿延數千里。

  五路大軍齊頭並進,東西兩線直逼西夏國都興慶府。其中東路軍主將種諤在無定河與西夏軍展開大戰,宋軍大獲全勝,斬首八千級。幾路宋軍甚至一度圍攻西夏重鎮靈州城。面對危局,梁太后卻絲毫沒有慌張,她深知宋軍人數眾多,後勤補給困難,於是採取堅壁清野的策劃,同時利用宋軍兵力分散的情況,集中優勢兵力予以打擊。相比之下,宋神宗是坐鎮東京,遙控指揮;而梁太后卻披上鎧甲,率領精銳的「麻魁」女兵走上戰場。她首先派出騎兵,切斷宋軍糧道,然後集中十萬精兵,將宋軍逐出六盤山地區,取得一些列重大勝利。最終宋軍撤退,據學者考證此戰宋軍、民夫的死傷大概在二十萬左右。

  五路伐夏最終失敗,但宋軍並非出師無功,還是佔領了銀、石、夏、宥諸州和橫山北側一些軍事要點。宋神宗也改變策略,決定採取步步推進的戰略,蠶食西夏。1082年宋將徐禧、李舜建議在「銀、夏、宥之界築永樂城」,但遭到了種諤的反對,因為永樂城雖然易守難攻,但無水泉。種諤合理意見沒有被採納,宋朝發動幾十萬人修築永樂城。同年8宋朝用14天就築成了永樂城,而永樂城猶如楔子直插西夏腹地。城池築完後9天,梁太后率領西夏30萬大軍兵臨城下,徐禧登城西望,不見邊際。西夏軍渡河時,有人建議宋將徐禧,沒有採納,反而列兵城下。但宋軍一戰即潰,只得困守孤城,以待援軍。但沈括以及宦官李憲等人的救兵不敢冒進,援軍受阻。

  西夏軍兵圍永樂城,截斷流經城中的水源,永樂城中嚴重缺水,「將士晝夜血戰,城中乏水已數日,鑿井不得泉,渴死者大半」。幾十天後,天降大雨,但甘霖並沒有解救宋軍。新建的城牆浸水後被夏軍搗垮,宋軍饑疲不能拒,夏軍最終攻破永樂城。宋將徐禧、李舜舉、李稷、高永能等人戰死,「是役也,死者將校數百人,士卒、役夫二十餘萬」。經過五路伐夏、永樂城之戰,宋朝「官軍、熟羌、義保死者六十萬人,錢、粟、銀、絹以萬數者不可勝計」,王安石變法所積累的財富幾乎被戰爭耗盡。永樂城慘敗的消息傳到東京汴梁,宋神宗失眠了,「帝中夜得報,起環榻行,徹旦不寐」。次日早朝,面對群臣,宋神宗痛哭流涕,悔之不及。

  對西夏戰爭的慘敗,極大的打擊了宋神宗的雄心壯志,一個蕞爾小國竟然再次羞辱了大宋王朝,宋神宗被一介女流打敗。此後宋神宗鬱鬱寡歡,積勞成疾,病情逐漸加重。他一生都在追尋自己的理想,他希望重建強盛的國家,再造漢唐盛世。當這些夢想破滅之時,宋神宗也走到了人生的盡頭。1085年3月「不治宮室,不事遊幸,歷精圖治」的宋神宗帶著深深的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時年38歲。10月西夏的梁太后病死,年紀大致與宋神宗相仿。也許是巧合,或許是天意。1067年正月宋神宗即位,同年12月梁太后的丈夫李諒祚病死,梁太后開始掌權,他們之間的對抗貫穿了他們執政的始終。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