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歷史上的歷代帝王為何獨尊少林禪宗? | 陽光歷史

 

A-A+

揭秘:中國歷史上的歷代帝王為何獨尊少林禪宗?

2017年01月04日 野史秘聞 暫無評論 閱讀 236 次

  導讀:地在天中,四海名山為第一;山傳言外,十方法教是祖元。這是少林寺山門前石坊上的一幅對聯,說的是少林寺在佛教寺廟中的歷史地位和影響。「四海第一」,「十方祖元」,在佛教聖地林立的華夏大地,位於中原中岳嵩山的少林寺為何能敢稱第一,少林禪宗又為何能在中國佛教的十大宗派中獨樹一幟呢?追本溯源,不難看出,這與歷代帝王獨尊少林禪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少林寺是具有一千四百多年悠久的歷史的禪宗祖庭,由於「少林武功甲天下」的少林僧人以聞名於世的武功留下了許多仗義救人、扶危濟困的動人傳說,寫下了「十三和尚救駕唐王」和英勇抵禦倭寇、保家衛國等歷史輝煌篇章,因此使少林寺成為歷朝歷代的帝王最為重視、關注和護佑的寺廟。

  根據史料記載,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為印度一位名叫佛陀,也稱跋陀的高僧修行而建造的。孝文帝篤信佛教,太和二十年,即公元496年,印度僧人佛陀來洛陽傳法,很受朝廷尊祟。孝文帝就敕令在少室山北麓為他們修建寺廟,供給衣食。因寺廟建於少室山密林深處,遂命名為「少林寺」。佛陀在少林寺專心翻譯佛經,收徒子數百人,傳授小乘佛教。高足弟子有慧光、道房和僧稠等人。

  少林寺第二位高僧是具有傳奇色彩的菩提達摩。他是南天竺,即古印度國秀玉王之子,經歷三年寒暑來到金陵,當時中國正值南北朝時期,政治分裂,佛教上南方重視義理,北方重視禪學。達摩與梁武帝蕭衍話不相投,就來到北魏洛陽,深得北魏朝廷的青睞,後長住少林寺傳授禪法。達摩主張的坐禪壁觀,修佛教「大乘空宗」。達摩被尊為禪宗鼻祖,少林寺也成為禪宗的祖庭。

  隋朝為鞏固王朝統治,大力提倡佛教。開皇年間,隋文帝楊堅賜少林寺柏谷塢屯田一百頃,使少林寺成為了擁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佛家莊園。

  大唐帝國的建立因為得到少林寺僧人的幫助,朝廷更是不斷賜給少林寺大量財物,還經常大興土木,修築佛塔寶殿,皇帝、皇后也常遊幸嵩山和少林寺,尊為佛門寶地。當時的少林寺擁有土地多達一萬四千多畝,寺基五百四十多畝,寺廟建築五千四百一十八間,僧人二千多名。正如《少林寺碑》所記:「妙樓高閣,俯瞰為林,金剎寶鈴,上搖清漢」。天冊萬歲元年,即695年,武則天封把嵩山,改年號為「萬歲登封」元年。登封縣名,由此而得。開元十年,即公元723年,唐玄宗李隆基命天文學家僧一行到少林寺修建玉殿,僧一行精心設計建造了一座「梵天宮殿」,雕工極其精湛,「使之懸日月光華,建佛地園林,動煙雲氣色 」。少林寺面貌煥然一新。

  宋代理學興起,佛、道、儒三教合流。理學家的思想深受禪宗的影響,禪宗及禪宗祖庭少林寺得到史無前例的發展。宋雍熙年問少林寺所藏佛經達到九千五百餘卷,少林寺被稱為「天下第—名剎」。

  到了元朝,少林寺更是興盛於一時,元世祖忽必烈欽命福裕和尚前住持少林寺。在此期間,福裕創建了少林寺的鐘樓、鼓樓,「興什起廢,訓徒說法,施者如岳,來者如歸市」。當時有僧人兩千多名。元朝時,少林寺對外開放,日本僧人邵元「久居少林」,擔任執事僧、「當山首座」和尚等職務,並屢有建樹。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曾做過和尚,對佛家寺廟的重視程度可想而知,因此明朝的歷代皇帝對少林寺也是呵護有加,經常加以整修,使金碧輝煌的殿宇常修常新。由於少林僧人在抗擊倭寇戰鬥中為明王朝拚死效力,朝廷不僅免除少林寺的糧差,還為少林寺新修了千佛殿。明朝歷代帝王的皇子中,先後有八人到少林寺出家。

  清朝對少林寺的重視程度到了空前的地步,康熙皇帝親筆御書「少林寺」三字,使千年古剎更是風光無限。在大規模的整修重建中,以雍正十三年的工程規模最為浩大。雍正皇帝親覽寺圖,審定方案,把雍正十二年漕運節省米價和河南省的積存公款全部花光,寺周圍成材柏樹砍伐殆盡,創建了少林寺山門,重修了千佛殿、寮房等寺院建築。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親臨少林寺,夜宿方丈室,並親筆題詩立碑。現在少林寺御碑亭內還保存著《乾隆御制詩碑》,碑上錄上乾隆書寫的唐代詩人沈佳期韻《宿少林寺》五律詩。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千四百多年來,儘管少林寺屢遭戰火焚燒,但是由於受到歷代朝廷的重視和關護,也是屢燒屢建,才使少林寺這一千年古剎光彩不滅,輝煌永存;才使「十方法教是祖元」的少林禪宗佛光普照,法輪長轉;才使《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的天籟之音擁有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