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宋哲宗孟皇后:因禍得福 被迫垂簾聽政 | 陽光歷史

 

A-A+

揭秘宋哲宗孟皇后:因禍得福 被迫垂簾聽政

2016年02月24日 后宮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272 次

  宋哲宗是宋朝的第七個皇帝,父親神宗去世時,他才10歲,奶奶高太后垂簾聽政,從10歲到18歲,朝堂上意氣風發的少年皇帝只是擺設。

  宋朝的變法是一場大戲,其中牽涉到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名人,比如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蘇東坡等。高太后是堅決反對變法的保守派,她也許知道,小皇帝已經積怨很久了,或許也想到了,哲宗在親政後變本加厲的爆發,將保守黨一律踩到腳底下。

  和保守黨一起被貶的,還有他的孟皇后。

  孟皇后是奶奶高太后為他安排的。孟氏端莊賢惠、聰明多才、禮儀周到,當年16歲的孟氏怎麼會想到,她隆重的婚禮只是讓她踏進了一個影響到整個國家前途命運的巨大政治漩渦。

  她,從一開始就注定了要被她的男人冷落。

  只一年時間,高太后去世。孟皇后的安耽日子也宣告結束。哲宗專寵起容貌俏麗的宮女劉清菁。劉美人當然覬覦皇后的位置,不惜一切手段謀害孟皇后。1096年,20歲的孟皇后以「旁惑邪言,陰挾媚道」為由被廢,出居瑤華宮,成為一名女道士。

  後人經常將孟皇后的被廢怪罪於劉清菁,但如果沒有哲宗的支持,她敢?

  孟氏的女道士生涯4年後,哲宗亡,徽宗即位,孟氏被召回宮中。皇宮裡的女人一樣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只一年,孟氏又被踢出宮去,再次被發配到瑤華宮做女道士。這一次,幽居歲月長夜漫漫,一直到她51歲,這個世界才又想起她。

  也只有到這時,孟氏才真正在歷史舞台上發揮作用。

  1127年正月,金兵攻下了北宋首都,北宋亡。宋徽宗、宋欽宗及皇室成員盡被擄而北去,孟氏因不在皇室名冊中,又因瑤華宮起火避居民居家中,免遭被俘北上的命運。

  金軍撤退後,開封城留下了張邦昌為首的傀儡政府。張邦昌自忖沒有號召力,就招來孟氏撐腰,冊其為「宋太后」。也許當初高太后的眼光沒錯,此時,孟太后不但沒有對給她帶來災難的宋室反目相向,而是竭力尋找宋室遺孤,以期光復。當她知道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因執勤在外而未被擄北時,立即秘密去信勸說其稱帝。

  有了孟太后的詔書,21歲的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是為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如此,宋室王朝得以延續。

  1128年的冬天,孟太后的舟船在呼呼寒風中抵達杭州。倉促中,以鳳凰山的舊州治(北宋杭州市政府所在地)為行宮,安頓下來。

  戰爭還在繼續,臨安城裡也不安耽,苗傅、劉正彥發動「兵變」,擁立三歲的皇太子趙敷為帝,請孟太后垂簾。

  那天北風刮得很急,雙方談判不成,千鈞一髮之際,孟太后坐在竹椅上,由四位老太監抬出皇宮。她沒有來到高宗所在的樓上,而毫無畏懼地到了叛軍的面前。令趙構和大臣們大驚失色。

  面對內外交困,孟太后沉著應對。她一面曲意撫慰叛軍,答應讓宋高宗退位,一面悄悄召見韓世忠的夫人梁紅玉,密令她前往嘉興去找韓將軍火速勤王。不久,韓世忠、張浚等名將水陸並進,一舉攻破臨平防線,乘勝奪下武林門小堰壩(從此該地被叫作「德勝壩」)。叛亂平息。高宗一復位,孟太后立即撤簾。

  這以後的幾年裡,南宋小朝廷被金兵追著打,孟太后一直在浙江江西一帶流亡,也沒過上多少安定日子。直到韓世忠的「黃天蕩之役」後,局勢改變,南宋政權逐漸穩定,宋高宗立即派人到贛州去接回孟太后。宋高宗對她十分孝敬,事無鉅細都要親自過問,無奈孟太后積勞成疾,常常頭暈目眩,手腳發麻,病情越來越重。1131年,55歲的孟太后去世,安葬在紹興上皇村。

  孟太后一生,因福得禍,因禍得福,實在讓人感慨萬千。一個被北宋皇室遺棄的女人,卻一肩將宋室從北方挑到了南方。她雖在杭時間僅半年,但這是極為關鍵的半年。「苗劉兵變」使得剛剛誕生的南宋朝廷處於風雨飄搖中,是她穩掌船舵,避過了滅頂之災。

  《夢粱錄》記載:「昭慈聖獻孟太后宅,在後市街。」應是南宋定都杭州後,宋高宗為追思孟太后而建。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