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長子李弘是怎麼死的?李弘是什麼樣的人 | 陽光歷史

 

A-A+

武則天長子李弘是怎麼死的?李弘是什麼樣的人

2017年12月31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166 次

  太子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個兒子,武則天的長子,也是高宗時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後來薨逝於太子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太子。關於他是在於永徽三年時期出生於皇宮,在永徽六年時就被封為代王,一年之後被立為皇太子。他從小就孝順仁德,當上太子後更是體恤民情,還曾上書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為兩個獲罪的姐姐求情,也深得高宗寵愛。後來他隨著帝后出行洛陽,猝死於合璧宮的綺雲殿,年齡僅有二十三歲,關於他的死因也頗受爭議。而高宗也為此悲痛不已,於是破例追贈太子李弘為皇帝,謚號「孝敬」,並以天子的禮儀葬於唐恭陵。

  對於李弘,他十分重視治學。曾子661年時,命令許敬宗、許圉師、上官儀、楊思儉等人收集大量的古今文集篇編集成《瑤山玉彩》,還得到了高宗欣賞和封賜。他在做太子期間,還有「仁德」的著稱。那時朝廷需要大量徵兵,像一些逃亡或者在期限內沒有報到的士兵會被處死,關於他的家人也是要充官。李弘見了以此為由上書進諫:「臣聽說軍隊徵兵,但凡沒有及時報到的全家都會被牽連,有的甚至沒被定罪就被囚禁,人數很多。但在這些人中難免會有因為疾病而不能及時趕到的,也有可能在途中遇山賊、渡河遭難等多種情況,軍法嚴厲卻要連坐他們的親屬。我認為軍法因該兼顧實情,希望重新可以修訂法律,以免有跟多的人牽連其中,」最後得到高宗批准了請求。

2.jpg

  歷史上的李弘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內外的不少讚譽,但是身體卻是體弱多病,在675年的時候,病情突然開始惡化。沒過多長時間,死在了倚雲殿。關於他的死因也是有眾多猜測,很多人都認為是武後毒殺的他,但也有說法是他因本來就病弱所以才會早夭。根據相關歷史文獻的記載,說李弘是被母后武則天鴆殺的。原因是當時的李弘深得父皇高宗的鍾愛,在被立為太子後,仁孝謙謹,禮接士大夫,受到不少朝臣的好評,有一次高宗出訪東都,並命令李弘留京師監國。後來,高宗因為生病不能上朝,就令李弘代理朝政。從這一切表明,看得出來高宗有禪讓太子之意。而武則天眼見兒子長大成人,害怕他奪取了自己王位,於是把派人把李弘鴆殺了。還有一種猜測就是李弘與武則天之間本來就存在矛盾,日積月累造成李弘同母后娘家人的宿怨,加深了母子感情的裂痕。從此李弘開始對抗武氏家族,作為武氏的當家人武則天當然不會容忍。

  作為現代來說,很多人認為李弘並不是武則天殺害的,而是死於一種肺結核病,在古代稱之為癆瘵。裡有來自於高宗的《皇太子溢孝敬皇帝制》一書中,其中就記錄了李弘從被立為太子之後就染上癆瘵,後來又接受父君之命,帶病理政,日理萬機,從而導致操勞過度,使舊病加劇,最終病卒。所以後世人就通過這個判斷出李弘是癆瘵惡化而死。恭陵是中原地區建造的帝王陵中保存相對較為完整的一座,主要位於河南省偃師市緱氏鎮滹沱村南,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則天長子李弘的陵墓。唐恭陵也是初唐「號墓為陵」規制下一處完整實例。

  關於陵園的地理方向主要是坐北朝南,整個呈現平面正方形的形狀,關於它的長寬長度均為440米。在陵園內設有有大、小兩個塚,大塚主要位於陵園中部偏西的位置,裡面的主人公是皇帝李弘,也俗稱太子塚。而小塚在大塚東北方向的一角,主要埋葬的是哀皇后裴氏,也被俗稱為娘娘塚。

1.jpg

  關於倆個塚,都是位於陵園的正中間,同一個地方卻又不是同一個墓。形狀都是呈現長方覆斗的形狀。現在僅存的太子塚早已不是原來的樣子,關於他的這方面尺寸是:底部東西長度150米,南北寬130米。頂部東西46米,南北50米,殘高22米。由於陵塚封土是用高粘度的紅褐色生土夯築而製成,整體堅硬密實,即便是經過千年風雨剝蝕,它的高度仍僅損失5米。關於皇后塚,它距太子塚約有50米,底部呈方錐形,長和各為寬50米,上半部呈圓形,殘高約有13米。在恭陵的四周都築有圍牆,每面圍牆中部各都辟了一扇門,並以四神命名。在門外建築雙闕,四隅角築角樓。可惜如今圍牆已不復存在,只剩下了四隅角樓遺址殘存,門外雙闕之南設有御道,其兩側列置的大型石刻。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