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山之戰是怎麼回事?揭開崤山之戰的戰爭經過 | 陽光歷史

 

A-A+

崤山之戰是怎麼回事?揭開崤山之戰的戰爭經過

2018年04月05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35 次

  公元前629年,晉國、秦國聯軍兵圍鄭國,鄭國有亡國之患。鄭大臣燭之武出城面見秦穆公,告訴他,秦國離鄭國遠,而晉國離鄭國近,若鄭國滅亡,有利於晉,於秦國無益處。秦穆公認為燭之武言之有理,於是與鄭國結盟,命秦國大將杞子、逢孫、楊孫等戍守鄭國。秦軍退去,晉軍也無奈而退去。

  公元前627年,晉文公去世,晉襄公即位。鄭國使杞子守北門,杞子使人密報秦穆公說:「若派軍前來偷襲鄭國,必取之。」秦穆公就此事徵求大臣蹇叔的意見,蹇叔說:「千里行軍,其誰不知?勞師以襲遠,此事聞所未聞。師勞力竭,鄭國必有所備,此事斷然不可。」秦穆公不聽,命百里奚之子孟明視、蹇叔之子西乞術、白乙丙帶軍遠征。蹇叔哭而送之,告訴其兩子:「晉軍必設伏於崤山。崤山有二陵,其南嶺,為夏王的陵墓所在;北嶺,周文公在此避過風雨,秦軍必葬身於此處。」秦師大舉東進,次年春,秦師過周都王城的北門,兵車衛都脫去頭盔,下車步行,但立即又上車,戰車有三百乘。周朝貴族王孫滿當時還是個幼童,與周王一起在北門觀看,王孫滿告訴周王:「秦師輕慢無禮,必將失敗。」

  鄭國大商人弦高要到洛邑從事商務活動,在滑國遇見秦師。弦高大驚,派人火速奔告鄭國,自己詐稱鄭國使臣,獻四張熟牛皮和十二頭牛犒勞秦師。弦高詐傳鄭君之命,告訴三位秦帥:「我們的國君聽說三位將軍率軍而來,特使下臣前來犒勞。」三帥誤以為鄭國已有防備,不敢東進,於是滅掉滑國,率軍西歸。在鄭國的杞子等秦人知道陰謀敗露,又恐回秦國獲罪,倉皇出逃到齊、宋兩國。

  再說晉國正處於大喪之中,聞秦師千里襲鄭,滅滑而還,君臣商議如何應對。晉大臣原軫主張討伐秦師。大臣欒枝說:「秦國對晉文公有恩,未報其恩而伐其師,如何面對先君?」原軫說:「先君之喪,秦國不加哀憫,卻滅我同姓甚為無禮。並且今日縱敵,必為數世之患。」晉襄公聽從原軫的意見,發佈詔令,討伐秦師。同時,聯合姜戎,欲共同破秦。

  晉襄公帶兵親征。當年四月,秦晉兩軍大戰於崤山。秦軍千里奔襲,無功而返,士氣低落,人疲馬乏。而晉軍以逸待勞,士氣旺盛。並且秦軍不曾預料到晉軍來襲,一旦遇敵,驚慌失措,晉軍輕鬆獲勝,孟明視等三帥被生擒,其餘將卒,皆被斬殺。晉襄公嫡母為三帥請命,三帥歸秦。崤之戰後,秦晉又有彭衙之戰,秦師戰敗。公元前623年,秦以孟明視為帥,大舉攻晉,晉軍堅守不出,秦師至崤山,埋葬崤之戰秦軍屍骨而還。崤之戰遏制了秦東進的勢頭。秦穆公轉而向西發展,討伐西戎。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

  崤山之戰是春秋史上的一次重要戰役。它的爆發不是偶然的,而是秦、晉兩國根本戰略利益矛盾衝突的結果。秦在餚之戰中輕啟兵端,孤軍深入,千里遠襲,遭到前所未有的失敗。從此秦國東進中原之路被晉國扼制,穆公不得不向西用兵,"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 ,餚之戰標誌晉、秦關係由友好轉為世仇。此後秦採取聯楚制晉之策,成為晉在西方的心腹大患。而晉國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對付秦、楚兩大國的挑戰。所以,楚雖未參加郩之戰,但卻是餚之戰的最大受益者。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