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華夫人:陳朝亡國公主在隋朝的待遇與地位如何
開皇九年,隋文帝派五十多萬大軍碾壓了最多只有十萬兵力的南陳後,陳朝這個國號就此成為歷史。陳朝後主陳叔寶成了亡國之君,連同他的姐妹和女兒們一起被送到隋朝皇宮。而在這群亡國公主中,最有名的當屬宣華夫人。
這位大名鼎鼎的隋文帝寵妃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她的生平事跡也耳熟能詳,比如在獨孤皇后的高壓政策下居然奇跡般地得到了隋文帝的寵愛,開皇年間還與容華夫人一起在金城坊修建了開善尼寺,甚至就連晉王楊廣也要來討好這位庶母,送上各種奇珍異寶就為了請她幫自己在父親面前多吹吹枕邊風。不過宣華夫人紅顏薄命,雖然先後得到了隋文帝與隋煬帝兩位君王的無比寵愛,但年僅二十九歲便抑鬱而終,一代風流帝王隋煬帝楊廣黯然神傷之下,還專門為這位好不容易才得手的愛妃寫了一篇《神傷賦》名垂後世。
宣華夫人雖然是以沒入掖庭的亡國女身份進入隋宮的,但她的生母施姬和兩個兄弟卻因為她的得寵在隋朝都得到了相當不錯的待遇。
根據施姬的墓誌銘記載,施姬入隋後「移居戚里」,住在頒政坊,又根據《長安志》,頒政坊位於朱雀門西邊第三街西從北第三坊,雖然在皇城之外,但也屬於皇親國戚的居住地,如果不是宣華夫人得寵,作為嬪妃家屬的施姬也不會被安置在這裡。
宣華夫人
墓誌中說施姬得到了隋朝很優厚的賞賜,「優賞既隆,湯沐之資,鹹從檀捨,式營寺宇,事窮輪煥」,因為施姬平時愛好禮佛,所以捐了不少錢給這些寺廟,且頒政坊裡正好有惠雲、澄覺、建法尼、證空尼等佛寺,《長安志》也記載建法尼寺就是由施姬母子贊助修復的,這與墓誌所言正好相吻合。
宣華夫人的同胞兄弟臨賀王陳叔敖在大業初年被楊廣封為從一品的儀同三司,沅陵王陳叔興則被楊廣封為給事郎,不過陳叔興的墓誌記載他此時疾病纏身,所以並未能上任。如果宣華沒有那麼早就香消玉殞的話,想必陳家的風光還能更上一層樓,不過沒有關係,沒了宣華,還有陳婤嘛。
話說陳婤也是相當的了不起,作為陳後主的第六女,陳婤同樣是在陳朝滅亡後隨之沒入掖庭的,然後因為得到了楊廣的寵愛,史書記載為「絕愛幸」,大業二年被封為貴人,她的族人也因此被楊廣愛屋及烏。原本隋文帝在滅陳後將這些陳朝宗室都發配到了隴右及河西諸州,給點田業自給自足,但隨著陳婤的「絕愛幸」,楊廣將這一百多位陳氏子弟全部召回京城,封他們為各地長官,於是幾乎一夜之間,陳氏子弟遍及天下。
除了宣華夫人、陳婤這些得到大幸的陳朝公主,隋文帝的後宮中還有陳宣帝的第二十四女臨川長公主,封為弘政夫人;而楊廣的後宮除了陳婤外,還有一位陳後主的第四女廣德公主。不過臨川長公主與廣德公主都是後宮中的籍籍無名者,因為不得寵,所以除了封號和生母,什麼也沒在史書中留下。
宣華夫人
墓誌中說施姬得到了隋朝很優厚的賞賜,「優賞既隆,湯沐之資,鹹從檀捨,式營寺宇,事窮輪煥」,因為施姬平時愛好禮佛,所以捐了不少錢給這些寺廟,且頒政坊裡正好有惠雲、澄覺、建法尼、證空尼等佛寺,《長安志》也記載建法尼寺就是由施姬母子贊助修復的,這與墓誌所言正好相吻合。
宣華夫人的同胞兄弟臨賀王陳叔敖在大業初年被楊廣封為從一品的儀同三司,沅陵王陳叔興則被楊廣封為給事郎,不過陳叔興的墓誌記載他此時疾病纏身,所以並未能上任。如果宣華沒有那麼早就香消玉殞的話,想必陳家的風光還能更上一層樓,不過沒有關係,沒了宣華,還有陳婤嘛。
話說陳婤也是相當的了不起,作為陳後主的第六女,陳婤同樣是在陳朝滅亡後隨之沒入掖庭的,然後因為得到了楊廣的寵愛,史書記載為「絕愛幸」,大業二年被封為貴人,她的族人也因此被楊廣愛屋及烏。原本隋文帝在滅陳後將這些陳朝宗室都發配到了隴右及河西諸州,給點田業自給自足,但隨著陳婤的「絕愛幸」,楊廣將這一百多位陳氏子弟全部召回京城,封他們為各地長官,於是幾乎一夜之間,陳氏子弟遍及天下。
除了宣華夫人、陳婤這些得到大幸的陳朝公主,隋文帝的後宮中還有陳宣帝的第二十四女臨川長公主,封為弘政夫人;而楊廣的後宮除了陳婤外,還有一位陳後主的第四女廣德公主。不過臨川長公主與廣德公主都是後宮中的籍籍無名者,因為不得寵,所以除了封號和生母,什麼也沒在史書中留下。
隋文帝的第三子秦王楊俊府中也有個陳朝公主,即陳後主的第五女臨成公主。不過楊俊的身邊本來就姬妾眾多,再加上王妃崔氏極為悍妒,就連楊俊本人最後也是被醋意大發的崔妃給毒死的,所以陳氏的不得寵完全在預料之中。
除此之外,由於陳朝公主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楊堅乾脆來了個歡樂大派送,將14個女妓和陳叔寶的妹妹樂昌公主一起賞給了楊素,又將兩部女樂和陳叔寶的另一個妹妹一併賞給了賀若弼——正所謂是落架鳳凰不如雞,這些曾經高高在上的公主一旦亡了國,也就只能淪為和女妓、女樂這些卑微的賤籍一樣的存在,任人當做物品隨意打發。
不過比起那些同樣亡國卻自詡為大一統王朝的公主們,只能算是割據政權的陳朝公主已經是風光太多了。
陳朝就算滅亡後也有好幾個公主在隋朝混出了名堂,不僅坐上了頂級寵妃的寶座,還握有掌管後宮的生殺大權。而想想西晉還沒亡國,廣平公主、武安公主就在八王之亂時失了身,西晉滅亡後就連皇后賈南風的嫡女臨海公主也被人當做奴婢買賣;再想想隋煬帝的愛女南陽公主在隋朝滅亡後不得不出家了此殘生,其他得寵公主們和嫡母蕭皇后一起淪落突厥人之手,被留在長安的無寵公主則成了唐朝的戰利品,幸運一點的因為給皇帝生育了皇子這才得以留下6個字的記載。
宣華夫人
所以別看陳朝不過是南朝一個割據的小朝廷,但亡國後公主們還能在新王朝成功立足,相比之下,某些自詡為大一統王朝的亡國公主們就只有自愧不如的份了。
關於陳朝公主的史料:
《隋書·楊素列傳》:
賜物萬段,粟萬石,加以金寶,又賜陳主妹及女妓十四人。
《隋書·賀若弼列傳》:
加以寶劍、寶帶、金甕、金盤各一,並雉尾扇、曲蓋,雜彩二千段,女樂二部,又賜陳叔寶妹為妾。
《長安志》:
(金城坊)東南隅,開善尼寺。隋開皇中宮人陳宣華、蔡容華二人所立。
《長安縣志》:
開善尼寺 在金城坊。開皇中宮人陳宣華、蔡容華二人立。
《隋書·后妃列傳》:
宣華夫人陳氏,陳宣帝之女也。性聰慧,姿貌無雙。及陳滅,配掖庭,後選入宮為嬪。時獨孤皇后性妒,後宮罕得進御,唯陳氏有寵。晉王廣之在籓也,陰有奪宗之計,規為內助,每致禮焉。進金蛇、金駝等物,以取媚於陳氏。皇太子廢立之際,頗有力焉。及文獻皇后崩,進位為貴人,專房擅寵,主斷內事,六宮莫與為比。及上大漸,遺詔拜為宣華夫人。
宣華夫人
所以別看陳朝不過是南朝一個割據的小朝廷,但亡國後公主們還能在新王朝成功立足,相比之下,某些自詡為大一統王朝的亡國公主們就只有自愧不如的份了。
關於陳朝公主的史料:
《隋書·楊素列傳》:
賜物萬段,粟萬石,加以金寶,又賜陳主妹及女妓十四人。
《隋書·賀若弼列傳》:
加以寶劍、寶帶、金甕、金盤各一,並雉尾扇、曲蓋,雜彩二千段,女樂二部,又賜陳叔寶妹為妾。
《長安志》:
(金城坊)東南隅,開善尼寺。隋開皇中宮人陳宣華、蔡容華二人所立。
《長安縣志》:
開善尼寺 在金城坊。開皇中宮人陳宣華、蔡容華二人立。
《隋書·后妃列傳》:
宣華夫人陳氏,陳宣帝之女也。性聰慧,姿貌無雙。及陳滅,配掖庭,後選入宮為嬪。時獨孤皇后性妒,後宮罕得進御,唯陳氏有寵。晉王廣之在籓也,陰有奪宗之計,規為內助,每致禮焉。進金蛇、金駝等物,以取媚於陳氏。皇太子廢立之際,頗有力焉。及文獻皇后崩,進位為貴人,專房擅寵,主斷內事,六宮莫與為比。及上大漸,遺詔拜為宣華夫人。
初,上寢疾於仁壽宮也,夫人與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歸於上所。上怪其神色有異,問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無禮。」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獨狐誠誤我!」意謂獻皇后也。因呼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曰:「召我兒!」述等將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巖出閣為敕書訖,示左僕射楊素。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張衡入寢殿,遂令夫人及後宮同侍疾者,並出就別室。俄聞上崩,而未發喪也。夫人與諸後宮相顧曰:「事變矣!」皆色動股慄。晡後,太子遣使者繼金合子,帖紙於際,親署封字,以賜夫人。夫人見之惶懼,以為鴆毒,不敢發。使者促之,於是乃發,見合中有同心結數枚。諸宮人鹹悅,相謂曰:「得免死矣!」陳氏恚而卻坐,不肯致謝。諸宮人共逼之,乃拜使者。其夜,太子烝焉。及煬帝嗣位之後,出居仙都宮。尋召入,歲余而終,時年二十九。帝深悼之,為制《神傷賦》。
《陳臨賀王國太妃墓誌銘》:
太妃姓施氏,京兆郡長安縣人也,吳將績之後也。父績,陳始興王左常侍。太妃婉懿在懷,淑慎後質,宣皇帝聘入後宮,寵冠嬪嬙,恩隆椒掖。既而芳蘭在夢,熊羆之兆斯彰,瑞氣休符,蘋藻之勤惟潔。載誕臨賀王叔敖、沅陵王叔興、寧遠公主,並桂馥蘭芬,金鏘玉閏。公主以開皇九年金陵平彌,大隋高祖文皇帝納公主,拜為宣華夫人。踵此二橋,非關縝發,光斯二帳,無待更衣。以大業五年歲次己已八月十一日薨於頒政裡,春秋五十有九。其月十四日塋於高楊原洪固鄉。太妃以移居戚里,優賞既隆,湯沐之資,鹹從檀捨,式營寺宇,事窮輪煥。聊刊玄石,以述清徽。其詞云爾: 爰自弱齡,作嬪帝閫。貞孝表質,溫恭為本。逝川不留,過隙難駐。蘭蕙俱摧,徽猷同樹。
《南史·陳宗室列傳》:
長子君范,未襲爵而隋師至。時宗室王侯在都者百餘人,後主恐其為變,乃並召入,屯朝堂,使豫章王叔英總督之,又陰為之備。六軍敗績,相率出降,因從後主入長安。隋文帝並配隴右及河西諸州,各給田業以處之。大業二年,隋煬帝以後主第六女婤為貴人,絕愛幸,因召陳氏子弟盡還京師,隨才敘用,由是並為守宰,遍於天下。君范位溫縣令。
《吳興志》卷十六:
隋煬帝妃陳氏,統記雲陳後主第四女,母高昭儀,封廣德公主。
隋秦王嬪陳氏,統記雲陳後主第五女,長興人謝昭儀生,封臨成公主。
隋文帝夫人陳氏,統記雲長城人,宣帝第十四女,母施氏太妃,後主封寧遠長公主。
隋文帝弘政夫人陳氏,統記雲長城人,宣帝第二十四女,母曾美人,即後主之妹,封臨川長公主,按南史,隋文帝宣華夫人陳氏,陳宣帝女也,性聰慧,姿貌無雙,不言第幾女,未知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