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四大將之一曹彬:平滅後蜀南唐的開國重臣 | 陽光歷史

 

A-A+

宋朝四大將之一曹彬:平滅後蜀南唐的開國重臣

2016年03月28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365 次

  曹彬(931年-999年),字國華,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北宋開國名將,在北宋統一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

  曹彬是郭威妃子郭氏的外甥,後周顯德五年,奉詔出使吳越,累官至引進使;嚴於治軍,尤重軍紀。乾德二年率軍滅後蜀,以不濫殺著稱,升宣徽南院使。開寶七年率水陸軍10萬攻滅南唐,次年克金陵,又決策伐北漢和攻遼,以功擢樞密使。雍熙三年,宋分兵三路攻契丹,他為東路軍主將,因孤軍冒進、兵疲糧乏撤軍,至岐溝關被契丹軍擊敗,致宋軍全線潰退,降右驍衛上將軍。後復起為侍中、武寧軍節度使。宋真宗即位復任樞密使。死後謚號武惠

  唐朝滅亡後,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戰亂不斷。那時候,曹彬跟隨宋太祖趙匡胤南北征戰,後來遷居太丘,落戶永城。趙匡胤命令大將曹彬率領重兵駐紮太丘,主要是把守商丘東南睢河要塞,控制汴河至淮北一線的中心地帶,形成對江淮的進攻之勢。曹彬屯兵太丘後,和幾個兒子在太丘城裡居住。

  曹彬經常在太丘城裡召開軍事會議,研究軍事部署。睢河南岸是部隊演習的操場,曹彬親自操練軍士,針對江淮河流眾多的特點,曹彬專門成立一支水軍,每天在睢河上操練,水軍進步很大,鬥志高昂,得到了趙匡胤的贊成和表彰。

  北宋開寶七年,曹彬率軍征伐江南,在長江北岸關於如何渡江,存在很大爭議。曹彬認為可以在江上搭載浮橋過江,但有不少大將表示反對,認為長江江闊水深,自古無搭浮橋渡江成功之事。曹彬力排眾議,認為浮橋切實可行,於是便在長江採石磯上搭浮橋,大部隊一舉通過了長江天塹,打敗了南唐軍隊,曹彬得到一致稱讚。曹彬率領的宋軍主力在開寶八年(974年)圍攻南唐國都金陵,採用長時間圍而不擊的策略,使城內人心渙散,軍心瓦解。南唐大將朱令贊順長江來救都城,曹彬命令避實擊虛,虛張聲勢,用障眼法將長江沿岸樹立長木偽裝成帆檣桅桿,布成疑兵,以迷惑敵人。果然朱令贊中計,遲疑不決,徘徊不前,曹彬趁機發起攻擊,大敗敵人。

  在進攻南京城的前夕,曹彬突然得病了,諸位將領前去探望。曹彬說:「你們向我做一個保證,我的病就好了。」大將們說:「做什麼保證呢?」曹彬說:「你們攻打金陵,必須向我保證,不准無辜殺人,不准掠奪財物。」將領們紛紛做出莊重的承諾,於是曹彬的病很快就好了。攻克金陵後,將領們都嚴守紀律,遵守承諾。宋太祖表揚曹彬說:「你屢用奇謀,而又不妄殺一人,真良相也。」給予重獎。

  北宋乾德年間,曹彬向宋太祖趙匡胤建議用假途滅虢之計,進攻後蜀。趙匡胤依計而行,命令宋軍兵分兩路征伐四川。曹彬率領的部隊所向披靡,首先攻破後蜀的三峽防線,然後與另一隻宋軍會師成都,後蜀滅亡。曹彬平定蜀國後,凱旋而歸,有些將領攜帶金銀財寶和美女,而曹彬卻攜帶了幾箱圖書,軍中閒暇,曹彬經常手不釋卷,勤奮讀書。

  公元999年曹彬病逝,葬於太丘睢河南岸。明代嘉靖年間的《永城縣志》記載:「宋武惠王曹彬墓在太丘集西北,其塋方一里許。」明清永城縣城的鄉賢祠裡,刻有祭祀曹彬的名字。曹彬的後代在永城子孫繁衍,民間有「十三門曹」之說,皆是曹彬後代。時間雖已過去千年,但崢嶸的歷史依然閃耀著餘暉。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