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為何多賢臣:揭開大漢王朝的倡導廉政文化 | 陽光歷史

 

A-A+

漢朝為何多賢臣:揭開大漢王朝的倡導廉政文化

2017年04月04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61 次

  廉政文化的本質要求在於倡導人們以廉為榮,以貪為恥,從而營造一種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因此,當今我們迫切需要建設廉政的文化形式,藉以改變腐朽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漢朝文化有著極其深厚豐富的內涵,廉政文化就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廉政文化大體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反腐敗中推動制度建設。秦朝的廉政建設主要是由道德追求向制度層面轉化,到了漢朝便有了新的進步,國家圍繞如何在政權體制中反腐倡廉做出了許多精密的設計,並在法律、法規,監察、監督,行政慣例上得以體現。由此,廉政設計和建設也成為政治家的政治理念之一,這種理念既是廉政制度文化推動廉政制度建設的反映,反過來也豐富並發展了廉政制度文化的內容。在漢代的政治制度設計中,監察制度是多層次、多方位的。不僅各級行政長官有監察的職責,還有專職的御史和刺史系統負責監察。這種專職監察制度的形成並不是一種簡單的官職設置,如對監察官選任的特殊要求,將監察官的隸屬系統與行政官區別開來的做法,監察官以卑臨尊的監察方式等等,體現了制度設計者深刻的思考。不僅在監察制度上,在官吏的使用規則上,如薦舉中的連帶責任制,任職中的地域迴避制,以及道德與能力並重的考核制等等,也都體現了行政中的廉政意識。這些廉政措施所形成的政治理念上升為廉政文化,在整個中國古代廉政制度建設上始終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廉政制度的建設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終究是隨著社會事務、政治事務的不斷分化而調整;同樣,廉政文化也不是靜態的、孤立的,它不僅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豐富,而且不斷向廉政制度浸潤,有力推動著廉政制度的建設與完善。制度與制度文化呈現出現相互交融、相輔相成的格局,構成了中國漢代以來廉政文化的一個重要特色。

  在反腐敗中倡導廉政思想。漢代廉政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廉政思想的豐富多彩,漢代思想家大都對現實問題高度關注,也在廉政問題上做出了許多理論思考與總結。這其中既有通過設官分職來加強權力制約、權力監督的具體設想,也有通過理想教育來提升個人的道德情操實現其為政清廉的目的,還有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揭示腐敗對政權的危害。舉例來說,漢代大思想家董仲舒竭力反對武帝的純任刑罰舉措,他說:「今廢先王德教之官,而獨任執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與!」他認為「教化廢而奸邪並出」,「教化行而習俗美也」(《漢書·董仲舒傳》)。我們認為,除了德教思想外,歷代思想家們的憂患意識也是廉政思想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吏治清明,社會相對穩定的時期,也都是統治者憂患意識較為強烈的時期。如漢代的「文景之治」等都證明了這個問題。歷代思想家的廉政觀並不僅僅停留在思想層面,而通過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多層次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之後向現實轉化。歷代諸多有為的帝王、政治家政治行為的背後,往往都鮮明地體現著思想家的智慧。漢代廉政思想與廉政制度的緊密結合構成了中國廉政文化的又一特色。

  在反腐敗中宣揚清廉風尚。所謂廉政風尚建設應當包括三個層次:第一,統治階級通過政治宣揚在全社會倡導清廉為政的社會風氣。如被統治階級確立為正統思想的儒家思想,就對社會清廉風氣的形成有著重要意義。《漢書·儒林傳》記載元帝時的少府歐陽地余誡其子曰:「我死,官屬即送汝財物,慎毋受。汝九卿儒者子孫,以廉潔著,可以自成。」「儒者子孫」與「廉潔」的內在聯繫正是儒家文化中的廉政意識廣泛宣揚的社會結果。儒家經典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同構思想,由孝推及忠、廉的家庭倫理與政治倫理相結合的思想,使廉政文化中的若干因素普及到社會中的個人和家庭。統治階級對廉吏的旌表,對貪官的懲罰,使社會形成了廉潔光榮,腐敗可恥的社會氛圍。第二,社會大眾形成的輿論監督。這種輿論表現在社會大眾自發地對貪官污吏的鞭撻和對廉潔為政者的歌頌。如漢代的太學生奔走呼號,無情揭露東漢末年的腐敗政治,振聾發聵。第三,各種旨在懲惡揚善的藝術表現形式。漢代的民歌、民謠、詩賦、小說、繪畫、雕塑、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中,都有豐富的廉政文化內容,它們在社會中的傳播有力推動著整個社會廉政氛圍的形成。上述廉政制度、廉政思想和廉政社會風尚並不是相互孤立的,它們彼此相互推動,相互影響,構成了漢代廉政文化的豐富內涵。

  漢代廉政文化是中國古代政治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今天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廉政文化仍然可以從中吸取和借鑒有益的成分。例如從制度層面來看,漢代廉政文化中重視加強廉政制度建設的思想和多層次監察的廉政意識,官吏選拔中德才並重原則的強調,以及官僚制度中運用設官分職、加強考核的方法來防止腐敗、激勵勤政的措施及其所形成的經驗積累,不僅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產生過積極作用,對我們今天也還有啟發借鑒意義。從廉政思想層面來看,漢代思想家、政治家關於加強自身道德修養的許多經典表述,已經構成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至今仍是激勵人們樹立高尚情操的思想基礎。他們對廉政、勤政方式方法的理論探索與思考,對腐敗所造成國破家亡危害性的深刻剖析,仍對我們今天有著借鑒和警示的意義。從廉政社會風尚看,人民群眾對清官、勤政者的頌揚和對貪官、碌碌無為者的鄙視,至今也還是我們社會大眾所認可的評價廉政與否的基本文化價值觀之一。人民群眾創造的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反腐倡廉的藝術表達形式,也值得我們學習。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