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閹黨魏忠賢的六大功績:他真的一無是處嗎? | 陽光歷史

 

A-A+

明朝閹黨魏忠賢的六大功績:他真的一無是處嗎?

2016年01月16日 后宮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1,615 次

  長久以來,人們對魏忠賢的看法己經臉譜化了。人們認為他操弄權柄,迫害忠良,結黨營私,禍國亂政,有謀反的跡象,是宦官專權的典型。然而仔細考察這段歷史,我認為這種看法並不全面,我們現在對魏忠賢的看法,多來源於重新上台的東林黨人的說法,很顯然,這種說法不具備客觀公正的前提條件。崇禎元年接連發生了三次欠餉兵變(薊(音ji)鎮兵變 ,寧遠兵變,固原兵變)並且一次比一次鬧的大,這絕非偶然,應該說是一種必然。而欠餉最直接的原因就在於魏忠賢的倒台。

  明朝邊軍糧餉一直有拖欠的問題,有的拖欠的時間長達三四年,甚至五六年。魏忠賢在位的時候,採取的是以前歷史拖欠的糧餉先不去管它,從現在開始先保障現在的糧餉不拖欠。雖然說這按時發放的糧餉仍不足餉,有時候也會有所拖欠,但即使出現拖欠,也都在一兩個月內就補發下來了,這比以前一拖都是按年算的,可是強的太多了。但自從魏忠賢倒台死去後,這糧餉的發放又變成了老樣子了,這邊軍都四五個月沒有發糧發餉了,這也造成了這幾個月內,大明邊鎮不斷的兵變鬧餉。魏忠賢這個人,由於他和控制輿論的文官集團的矛盾,他的壞處被無限放大了。其實,魏忠賢在事關國家民族存亡的大事上,還是很講原則的。

  1.皇太極猛攻錦州時,袁崇煥與監軍紀用一起下令不許出戰,任憑趙率教在錦州苦苦支撐,在錦州破在旦夕的時刻,滿桂公然違抗袁崇煥的不抵抗命令,主動出擊,冒死以救錦州。寧錦大捷後,魏忠賢論功行賞,升了血戰有功的滿桂、趙率教的官,而罷免了畏敵避戰,不救錦州的袁崇煥。魏忠賢並沒有因為這位一心熱衷於議和的袁崇煥在寧遠城給他修生祠而放過他在寧錦之戰中的怕死避戰之罪,也沒有因為毛文龍上書力保和他作對的東林黨人而處分毛帥,這也是為什麼天啟朝後期關外局勢一直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原因。

  2.魏忠賢接連起用的兵部尚書趙南星、孫承宗及兵部左侍郎袁可立等,都是直臣、能臣,而且是和自己作對的,但魏忠賢在邊關大事上還是容忍了這些清流官員。

  3.從經濟方面來看,東林黨反對向士紳納稅,反對向商人手工業者和礦主納稅,代表了大地主和城市資產階級,礦業主的利益。但這實際上變相使帝國財政匱乏。而魏忠賢執政幾年,堅定地延續了萬曆的礦監政策,極力向中上層徵稅,使帝國不至於被財政拖垮,崇禎上台重用東林黨,撤銷了這一政策和加征三餉反而從側面肯定了這一政策的可行性。

  4.魏忠賢曾向國家捐款,用自己的私產資助遼東戰事兵器馬匹等物品。遼東巡撫袁崇煥疏稱:「廠臣魏忠賢功在社稷,海內之共見共聞,業已銘刻金石,無容職贅。至其身任邊事,誓圖恢復,梟滅逆虜,任用劉應乾、陶文、紀用等,而關內外禦敵之伏甲、軍器、馬匹、懸簾等項俱以家資置辦,日逐解來,又助軍需。臣方一意巡緝嚴警,諸營將吏不敢貪懦營私,不敢饋遺隱串,改虛為實,化賈為真;易怯而勇,以有今日。從古內臣誰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賞宜也!」——《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實錄·卷十二》

  

  5.兩浙受災,魏忠賢主張:免除為皇家輸送物品的專營戶向內庫交納的孝敬費用。明朝徵用物品入庫,須交納小費,以便驗收合格,這是明朝管庫太監創製的惡劣制度,是出了名的索賄受賄的地方。廢除這個惡例,魏公公也算多了一件德政。

  6.魏忠賢為前線籌集馬匹。遼東戰事吃緊,急需馬匹,但這個問題一直難以解決。魏忠賢為國分憂,想了個好辦法。依明朝舊例,大臣有特殊貢獻者可賜給在宮中騎馬的特權。不過,作為條件,騎馬者逢年過節要向皇帝進獻好馬一匹。魏忠賢就一下子賜給幾百名太監在宮中騎馬的特權,而後就不斷地降諭旨讓他們進獻馬匹,逼得這些太監直罵娘。

  以上是能夠明顯指出的魏忠賢有功之處。論起魏忠賢的罪過之處,最大的莫過於侵害百姓。然而,事實上沒有足夠證據表明魏忠賢在執政時有過侵害百姓,肆意殺民的行為,和劉瑾、嚴嵩等人相比貪得實在不多,就算相比權勢也沒有多大,況且執政時間也不過區區三年多,要說為禍甚烈實在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結論,魏忠賢在危亡之秋的明未,騎一匹劣馬戲劇性的出現,以過人的天才和勤懇,登上權力巔峰並大展身手,成為明朝自救的鼓手。他死後不久,明朝也土崩瓦解了。(以上觀點僅代表作者意見。)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