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將達奚長儒:歷經三朝 打得南陳不敢北伐
(?~585?),字富仁,代郡人(今山西大同)。祖父達奚俟,任定州刺史;父親達奚慶,曾任飄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爵封樂安公。
達奚長儒從小勤勉,膽識過人,十五歲時繼承了他父親的爵位,曾在西魏任奉平都尉。西魏宇文泰執政權時期,對達奚長儒頗為賞識,任為大都督,因戰功卓著,累遷持節輔軍將軍,通值散騎常侍,平蜀之役,建功尤大。
北周武帝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發兵討之反叛的益州總管,達奚長儒任先鋒,奮勇出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因功封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北週三次征討北齊,達奚長儒均隨同出征,遷上府,進爵成安公,食邑一千二百戶,蔭一子為縣公。
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公元578年)的呂梁之役,尤為長儒的一次傑出勝利。因北周與北齊之間屢起戰端,南朝的陳乘機北伐:第一次是在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由華皎發動,破周師;第二次是北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吳明徹為主將,大破齊兵,奪回江北至淮南的地區;第三次仍由吳明徹為主將,進攻彭城,軍次呂梁(今山東商澤縣西南)。當時北周已經統一黃河流域,以烏丸軌與達奚長儒率軍迎戰。達奚長儒堵塞水道,突襲陳朝後援部隊,大破之,俘虜達數千人之多,隨後還擊陳軍主力吳明徹軍,大獲全勝並俘吳明徹,陳自此不敢北出。達奚長儒因功進位大將軍,授行軍總管。在巡防北塞過程中與突厥相遇,又大破之,自此聲名大著。
楊堅秉周政時,王謙舉兵反於蜀,上柱國楊永安煽動利興、沙龍、武文等六州響應王謙。楊堅命達奚長儒討之,大破其眾。王謙二子自京逃回,也被達奚長儒截獲而斬之。隋朝建立後,擢任上大將軍,封蘄春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戶。
開皇二年(公元582年),突厥沙缽略可汗與其弟葉護及潘那可汗等,率兵十餘萬南下,隋文帝令內史監兼吏部尚書虞慶則為行軍元帥,以達奚長儒為行軍總管,率騎兵二千為別路,以與虞慶則相犄角。時值隆冬,北塞氣候嚴寒,隋軍戰鬥力大減,長儒所部,亦被敵包圍,慶則不能救。達奚長儒軍與突厥戰於周盤,眾寡懸殊,但是達奚長儒神色自若,士氣因而復振,與敵作殊死戰。戰鬥三日,接戰十四次,至徒手與敵搏鬥,敵人被殺傷者以萬計,達奚長儒身被五創,中通者二,戰士死傷者十達八九。突厥遭痛擊,焚燬其死傷者的屍體,慟哭而去。達奚長儒在此役抱必死之心,因敵人自退之,得以生還。
隋文帝對於達奚長儒在這一戰役中所表現的視死如歸的奮勇精神,大為歎賞,下詔褒揚:「突厥猖狂,輒犯邊塞,犬羊之眾,彌更山原;而長儒受任北都,式遏寇賊,所部之內,少將百倍,以盡通宵,四面抗敵,凡十有四戰,所向必摧,兇徒就戮,過半不反,鋒刃之餘,亡魂竄跡。自非英雄奮發,奉國情深,撫御有方,士卒用命,豈能以少勝眾,若斯之偉,言念勳庸,宜隆名器,可上柱國,余勳回授一子,其戰亡將士,皆贈官三轉,子孫襲之。」隨即授寧州刺史,旋轉鄜州刺史。不久,因母喪丁憂去職。達奚長儒父喪甚早,賴母氏之教養,得以成人成才,故以不得奉母終養,痛徹肺腑。隋文帝也很感歎,復任為夏州總管,三州六鎮軍事,都歸他全權指揮。北方胡人,聞達奚長儒復任邊事,畏其威嚴,不敢犯邊,但達奚長儒卒以母憂而哀傷過度,因病求免。但不久又起用他,任為襄州總管,在職不過兩年,又轉任蘭州總管。隋文帝恐其兵力單薄,乃命涼州總管獨孤羅、原州總管元褒、靈州總管賀若誼等,發卒增援,由其統一指揮。胡人聞達奚長儒總鎮西北邊區,不敢來犯。達奚長儒也克盡厥職,親自率部巡視祁連山北,西至蒲類海(今新疆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並無胡人蹤跡而還,其威名之盛,由此可知。
後隋文帝又任達奚長儒為荊州總管,這一帶三十六州軍事,都歸他指揮,臨行辭帝,隋文帝特別指示他說:「江陵要害,國之南門,今以委公,朕無憂矣。」足見信任。隋文帝猜忌功臣,處處小心,唯對達奚長儒則始終信任不衰,這是由他純粹是一個衝鋒陷陣的作戰名將,並無政治野心,而且關係簡單,並未在中央政府供職,與其他軍政要人,並無若何瓜葛,故能安於其位。開皇五年(公元585年)達奚長儒卒於荊州總管任內,謚「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