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太宗皇太極的奇特婚姻是什麼樣子的?
清初的皇帝們,其婚姻充滿了政治色彩。努爾哈赤的妻妾見於史籍記載的共有十四人。其中七位妻妾的納娶,是政治聯盟的結果。而其餘的妻妾,也大多來自不同的部落。清初滿蒙政治聯姻盛行,據《清皇室四譜》第二卷記載,清太宗皇太極有蒙古妻七人,佔其后妃總數的一半左右;清世祖福臨有蒙古妻六人,佔其后妃總數的三分之一。
皇太極有名號的后妃共有十五人,在這十五位后妃中,有七位來自蒙古草原。其中地位最為尊貴的「崇德五宮后妃」,全部是蒙古族女子,並且有兩位是寡婦。更有三位出自科爾沁部——莽古思一門姑姑侄女三人同嫁一夫皇太極。皇太極的婚姻之奇還不止於此,他還曾令已經為他生過兩個女兒的側妃博爾濟吉特氏改嫁他人。那麼,貴為天子的皇太極為何娶倆寡婦呢?原來,這兩個女人的身份很特殊,她們都是眾蒙古部落之主察哈爾林丹汗的妻子,她們是在林丹汗死後來投奔皇太極的,先後在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和天聰九年(1635年),被皇太極納入宮中收為己有。
1632年,皇太極親率八旗大軍會同蒙古諸部,大舉進攻林丹汗所部察哈爾軍,激戰之下,林丹汗所部傷亡大半,林丹汗大敗後逃往青海草原,兩年後的1634年,眾叛親離的林丹汗病死在青海,他的部下逐漸土崩瓦解,他的福晉們也開始尋找自己新的歸宿。1634年8月,林丹汗的后妃之一竇土門福晉,由一名叫多尼庫魯克的護送下,率一行人到皇太極的軍營行幄,表示歸順,並選擇了木湖爾伊濟牙爾地方暫時駐牧。其實當時竇土門福晉很想嫁給皇太極,只是自己無法啟齒。善解人意的大貝勒代善見狀,自然明白來者的心意,便到皇太極面前說,此女乃上天所賜,應該把她納為妃子。
竇土門福晉楚楚動人,皇太極對這位送上門來的美麗女子也很中意,只是擔心外界會說他們發動的這場戰爭是為了奪人家的妻子,名聲不好,故而再三推托。大貝勒代善忙說:「不會,相反,我們這樣做,還會爭取一部分蒙古人投降,成為我們的盟軍。」而貝勒們也認為:這樣做,有利於收降林丹汗手下部眾,這也是政治上的需要。
皇太極動心了,考慮了三天後,最後決定娶竇土門。皇太極還對諸貝勒大臣談到了他的一次奇遇:他一次行軍途中駐蹕於納裡特河時,曾有一隻雌雉飛入他的御幄。在他看來,這就是美女入帳的「吉兆」,竇土門福晉來歸嫁是「天作之合」,既然是上天的旨意,那就要接受了。皇太極於是派巴克什希福等前往迎接,護送竇土門福晉的多尼庫魯克非常高興,說他們此來的目的,就是為送福晉給皇太極的,說完望天拜謝。多尼庫魯克的使命完成了,他也歸降了皇太極為其效忠。
1632年,皇太極親率八旗大軍會同蒙古諸部,大舉進攻林丹汗所部察哈爾軍,激戰之下,林丹汗所部傷亡大半,林丹汗大敗後逃往青海草原,兩年後的1634年,眾叛親離的林丹汗病死在青海,他的部下逐漸土崩瓦解,他的福晉們也開始尋找自己新的歸宿。1634年8月,林丹汗的后妃之一竇土門福晉,由一名叫多尼庫魯克的護送下,率一行人到皇太極的軍營行幄,表示歸順,並選擇了木湖爾伊濟牙爾地方暫時駐牧。其實當時竇土門福晉很想嫁給皇太極,只是自己無法啟齒。善解人意的大貝勒代善見狀,自然明白來者的心意,便到皇太極面前說,此女乃上天所賜,應該把她納為妃子。
竇土門福晉楚楚動人,皇太極對這位送上門來的美麗女子也很中意,只是擔心外界會說他們發動的這場戰爭是為了奪人家的妻子,名聲不好,故而再三推托。大貝勒代善忙說:「不會,相反,我們這樣做,還會爭取一部分蒙古人投降,成為我們的盟軍。」而貝勒們也認為:這樣做,有利於收降林丹汗手下部眾,這也是政治上的需要。
皇太極動心了,考慮了三天後,最後決定娶竇土門。皇太極還對諸貝勒大臣談到了他的一次奇遇:他一次行軍途中駐蹕於納裡特河時,曾有一隻雌雉飛入他的御幄。在他看來,這就是美女入帳的「吉兆」,竇土門福晉來歸嫁是「天作之合」,既然是上天的旨意,那就要接受了。皇太極於是派巴克什希福等前往迎接,護送竇土門福晉的多尼庫魯克非常高興,說他們此來的目的,就是為送福晉給皇太極的,說完望天拜謝。多尼庫魯克的使命完成了,他也歸降了皇太極為其效忠。
在皇太極納娶竇土門福晉後不到一年,1635年3月,林丹汗的多羅大福晉,即嫡妻囊囊太后娜木鍾率領一千五百戶部眾來歸;4月,林丹汗另一個大福晉蘇泰太后和她的兒子額哲,即林丹汗的繼承人,又率一千戶部眾來投,並獻上歷代傳國玉璽;隨同兩位尊貴太后前來的還有林丹汗另兩位側室福晉伯奇太后、俄爾哲依圖太后及林丹汗的妹妹泰松公主等。
在這些女子當中,如果論資格地位,囊囊太后排在第一位,她不僅出身蒙古郡王之家,而且是林丹汗的「正宮娘娘」。那麼,讓誰來娶尊貴的囊囊太后呢?當然只能是地位最高的皇太極。皇太極開始時也是推辭此事。但在眾貝勒的堅持接納之下,皇太極只好答應了,將其迎入城內隆重迎娶。由於娜木鍾地位尊貴,故在公元1636年,即清崇德元年冊封后妃時,被封為西宮麟趾宮貴妃,而比她早一年歸嫁皇太極的竇土門福晉,因地位不及娜木鐘,被封為次東宮衍慶宮淑妃,而早在公元1625年就已嫁給皇太極的原西宮妃布木布泰,則退居為次西宮,封永福宮莊妃。
蒙古的科爾沁部歸附後金最早。科爾沁部左翼首領、明安貝勒之兄莽古思於公元1614年將女兒送與皇太極為妻,這就是皇太極的中宮皇后孝端文皇后,也稱為哲哲皇后。滿蒙聯姻,進一步促進了其政治上的穩定關係。1629年,皇太極起兵征明,科爾沁部二十三位貝勒率領部眾追隨,為擊敗明軍立下了赫赫戰功。
1625年,科爾沁貝勒宰桑之子吳克善送呈妹妹布木布泰與皇太極為妃,即後來在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莊妃。宰桑貝勒是莽古思之子、中宮皇后的兄弟,因此莊妃是皇太極中宮皇后的親侄女。莊妃是順治皇帝福臨的生母,她一生經歷清初三朝,正是由亂到治的關鍵歷史時期。她全力輔佐皇帝,對調和清宮內部矛盾和鬥爭,穩定清初社會秩序,為促進國家的統一作出了重大貢獻。後世稱之為「清代國母」。1634年,吳克善又送一妹至瀋陽與皇太極為妃,這次送來的是莊妃的胞姐海蘭珠,被皇太極納為宸妃。至此,莽古思一門姑姑侄女三人同嫁一夫皇太極。
宸妃海蘭珠是皇太極的最愛,他以《詩經》中象徵愛情的詩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將宸妃居住的寢宮命名為「關雎宮」。宸妃的地位在五宮中位居第二,僅次於其姑母孝端皇后。但天妒紅顏,宸妃海蘭珠在三十三歲就病故了。皇太極為此悲慟欲絕,寢食俱廢,乃至昏死過去,經緊急搶救,才漸漸甦醒過來。皇太極為宸妃舉行了隆重的喪禮,賜謚號為敏惠恭和元妃,這是清代妃子謚號中字數最多的。自從失去宸妃,皇太極朝夕悲痛,飲食頓減,身體每況愈下,還常常「言語無緒」。後來,諸王大臣請他去到蒲河射獵,藉以消愁解悶。不想,路過宸妃墓,觸景傷情,又引得他大哭一場。宸妃死後不到兩年,皇太極也命歸九泉了。皇太極對宸妃這種真情篤意,在歷朝皇帝中都是少見的。
滿清政權初期,儒家的那一套尚未完全佔領其執政者的頭腦。在皇太極的后妃中,一個已經為他生過兩個女兒的側妃——蒙古扎魯特部代青貝勒之女博爾濟吉特氏卻被皇太極命令改嫁他人,嫁給了葉赫部的德爾格爾台吉之子南褚為妻。史載:「汗之第三福晉扎魯特部巴雅爾圖代青之女因不合汗意,給了葉赫部的德爾格爾台吉之子南褚。」皇太極作為一代帝王,卻做出令自己的妾妃改嫁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這在中國的封建帝王中是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