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北朝皇帝列表:北朝歷代皇帝的簡介及年號 | 陽光歷史

 

A-A+

南北朝北朝皇帝列表:北朝歷代皇帝的簡介及年號

2016年03月28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1,172 次

  北魏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8月4日[七月甲戌日]——409年11月6日[十月戊辰日])386年2月20日(正月戊申日)—409年11月6日在位24年。

  拓跋珪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開,北魏開國皇帝,鮮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孫子,獻明帝拓跋寔的兒子,太武帝拓跋燾的爺爺。376年,什翼犍被自己的庶長子拓跋寔君殺死,代國大亂,前秦軍乘機進入國都雲中,代國滅亡,拓跋珪被其母親賀蘭氏攜走出逃。385年,15歲的拓跋珪趁亂重興代國,在盛樂即位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國號「魏」,是為北魏,改元「登國」,398年,他將國都從盛樂遷到大同,並自稱皇帝。他即位初年,積極擴張疆土,勵精圖治,將鮮卑政權推進封建社會,天下小康。晚年好酒色,剛愎自用,不團結兄弟,導致在409年的宮廷政變中遇刺身亡,終年僅三十九歲,在位二十四年。

  明元帝拓跋嗣(392——423年)409年11月10日(十月壬申)—423年12月24日(十一月己巳)在位14年。

  他是道武帝拓跋珪的兒子,其生母劉貴人在拓跋嗣被立為太子之前,即按北魏後宮舊例,被道武帝賜死,拓跋嗣知道後悲傷不已,因而被道武帝怒斥出宮。 409年10月,道武帝拓跋珪為其子拓跋紹所殺,拓跋嗣在宮中衛士的擁戴下殺了拓跋紹,於同年即位,改年號「永興」。太宗泰常八年(423年),拓跋嗣進攻宋國得勝回來,此役稱為南北朝第一次南北戰爭,北魏獲得勝利,攻佔虎牢關,闢地三百里,並進逼劉宋領土。因攻戰勞頓成疾而終,享年32歲。太宗拓跋嗣雖英年早逝,但上承開國君主拓跋珪武功建國,後有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和大破柔然,媲美前秦符堅統一北方和漢武帝大破匈奴的功勳。因此拓跋嗣在北魏開國歷史中具有承先啟後的樞紐地位。

  太武帝拓跋燾(408年——452年3月11)423年—452年在位30年。

  拓跋燾,字佛狸,鮮卑族,出生於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長子,北魏世祖,太武皇帝。423年(北魏泰常八年 )十一月即皇帝位。他重用漢世家大族崔浩等為謀臣,把握作戰時機。他非常善於使用騎兵,並且開創了騎兵閃擊戰的雛形。

  他從即位之初,便整治吏治,勵精圖治,先後攻滅北燕、北涼,討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渾,取南朝劉宋的虎牢(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滑台(今河南滑縣東)等地,統一了中國北方。兵伐漠北高原,大破柔然,後者成為威震歐洲的阿爾瓦人。在歷次戰爭中,常親自率軍出征,決策果斷,部署周密,講究戰法,指揮靈活。或分道並進,輕騎奔襲,或誘敵出城,設伏圍殲,因而多獲勝利。

  427年(始光四年),魏軍攻夏都統萬城(今內蒙古烏審旗西南)時,拓跋燾將主力埋伏在山谷中,以少量騎兵直抵城下,故意示弱,誘固守之夏軍脫離堅城,當夏軍出城追逐時,又採納崔浩分兵潛出襲其後之計,果獲全勝。他率領北魏軍隊討伐大漠部落——柔然。尤其是在429年,他對柔然作戰中取得了最輝煌的一次戰果。從此,北魏在繼漢武帝破匈奴之後,中原王朝對草原部落作戰又一次取得了重大的軍事勝利。他常從卒伍中選拔將才,用其所長。治軍嚴格,賞不遺賤,罰不避貴。他在生活中,樸素節儉,威武豪邁,剛毅自律,直爽坦率,喜歡聽取古弼,高允等忠臣們直言不諱的進諫,但是在晚年卻刑罰過於殘酷,誅戮過多。 452年(正平二年三月)在平城被宦官宗愛(時任中常侍)暗殺,享年44歲。

  南安王拓跋余(?——452年)452年在位僅八個月。

  拓跋余,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之子。443年(太平真君十一年)獲封為吳王,後於451年(正平元年)改封南安王。452年(正平二年),中常待宗愛弒太武帝,矯皇太后令,殺東平王拓跋翰,迎立拓跋余,改元承平(或作永平)。即位後厚待群下,但徹夜暢飲,夜夜笙歌,很快即令國庫空虛,又多次出獵,即使邊境有事,亦不加理會,百姓皆憤怒,而他不作改變。

  另外,宗愛自拓跋余登位後掌權日久,朝野內外皆忌憚他,而拓跋余則懷疑宗愛另有所圖,密謀削奪宗愛權力,宗愛於是殺拓跋余。452年10月丙午日夜間,拓跋余在平城去東廟祭祀,宗愛暗令小黃門賈周等乘拓跋余不備,用匕首將他刺死。葬處不明。

  太武帝拓跋燾(408年——452年3月11)423年—452年在位30年。

  拓跋燾,字佛狸,鮮卑族,出生於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長子,北魏世祖,太武皇帝。423年(北魏泰常八年 )十一月即皇帝位。他重用漢世家大族崔浩等為謀臣,把握作戰時機。他非常善於使用騎兵,並且開創了騎兵閃擊戰的雛形。

  他從即位之初,便整治吏治,勵精圖治,先後攻滅北燕、北涼,討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渾,取南朝劉宋的虎牢(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滑台(今河南滑縣東)等地,統一了中國北方。兵伐漠北高原,大破柔然,後者成為威震歐洲的阿爾瓦人。在歷次戰爭中,常親自率軍出征,決策果斷,部署周密,講究戰法,指揮靈活。或分道並進,輕騎奔襲,或誘敵出城,設伏圍殲,因而多獲勝利。

  427年(始光四年),魏軍攻夏都統萬城(今內蒙古烏審旗西南)時,拓跋燾將主力埋伏在山谷中,以少量騎兵直抵城下,故意示弱,誘固守之夏軍脫離堅城,當夏軍出城追逐時,又採納崔浩分兵潛出襲其後之計,果獲全勝。他率領北魏軍隊討伐大漠部落——柔然。尤其是在429年,他對柔然作戰中取得了最輝煌的一次戰果。從此,北魏在繼漢武帝破匈奴之後,中原王朝對草原部落作戰又一次取得了重大的軍事勝利。他常從卒伍中選拔將才,用其所長。治軍嚴格,賞不遺賤,罰不避貴。他在生活中,樸素節儉,威武豪邁,剛毅自律,直爽坦率,喜歡聽取古弼,高允等忠臣們直言不諱的進諫,但是在晚年卻刑罰過於殘酷,誅戮過多。 452年(正平二年三月)在平城被宦官宗愛(時任中常侍)暗殺,享年44歲。

  南安王拓跋余(?——452年)452年在位僅八個月。

  拓跋余,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之子。443年(太平真君十一年)獲封為吳王,後於451年(正平元年)改封南安王。452年(正平二年),中常待宗愛弒太武帝,矯皇太后令,殺東平王拓跋翰,迎立拓跋余,改元承平(或作永平)。即位後厚待群下,但徹夜暢飲,夜夜笙歌,很快即令國庫空虛,又多次出獵,即使邊境有事,亦不加理會,百姓皆憤怒,而他不作改變。

  另外,宗愛自拓跋余登位後掌權日久,朝野內外皆忌憚他,而拓跋余則懷疑宗愛另有所圖,密謀削奪宗愛權力,宗愛於是殺拓跋余。452年10月丙午日夜間,拓跋余在平城去東廟祭祀,宗愛暗令小黃門賈周等乘拓跋余不備,用匕首將他刺死。葬處不明。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440年——465年)452年—465年在位14年。

  拓跋濬,字烏雷直勤,北魏太武帝(即世祖拓跋燾)的孫子,拓跋晃長子,北魏孝文帝的祖父。452年,宗愛暗殺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後又把他殺死,殿中尚書源賀等擁立拓跋濬即位為文成帝,殺宗愛。文成帝在位期間,北魏恢復佛教,始建雲岡石窟。465年(和平六年)文成帝病逝,廟號高宗。

  北魏獻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465年—471年在位7年。

  拓跋弘,文成帝拓跋濬長子。456年被立為太子,465年繼位。他崇文重教,興學輕賦,喜玄好佛。469年就將襁褓中的長子立為太子。471年(皇興五年)傳位於太子拓跋宏,自為太上皇,專心信佛。476年,由於殺了嫡母馮太后寵愛的大臣,被對方毒死,時年23歲。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71年—499年在位29年。

  拓跋宏是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公元471年,拓跋宏才5歲的時候,獻文帝就把皇位讓給了他。北魏拓跋家一直引用漢武帝的老辦法,「立其子殺其母」,就是在立兒子做太子的同時,殺掉太子的母親,以此來防止呂後那樣的悲劇重演。拓跋宏的生母也是這樣被殺死的。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北魏的第6位國君。年幼的拓跋宏只能由祖母撫養。所以在471年至490年的20年間,政權一直由太皇太后馮氏把持。490年,24歲的拓跋宏開始親政,他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漢化改革。實行漢化,禁胡服﹑胡語,改變度量衡,推廣教育,改變姓氏並禁止歸葬,提高了鮮卑人的文化水準,是西北方各民族陸續進入中原後民族融合的一次總結。

  北魏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499年—515年在位16年。

  元恪,元宏次子,母高氏。483年(太和七年)閏四月,生於平城宮。497年(二十一年)正月甲午,立為皇太子,499年(二十三年四月十二)即位,死於515年(延昌四年)春正月,終年33歲。廟號世宗,謚號宣武皇帝。

  北魏孝明帝元詡(510年4月8日——528年3月31日)515年2月12日—528年3月31日在位13年。

  元詡,鮮卑族,宣武帝元恪的二子,母親胡充華。元詡是宣武帝元恪唯一沒有夭折的兒子。曾有傳言說元恪的前皇后于氏及其所生皇子都被高皇后謀害,元恪雖半信半疑,但為了給元氏皇朝留下血脈,所以還是格外小心,這才讓元詡長大成人。515年(北魏延昌四年),八月,殺大臣裴植等。免高陽王雍太傅官,解除事權。但元詡的生母在元詡即位後,開始擅權亂政,直接導致北魏土崩瓦解。528年,已經19歲的元詡對胡太后的專權非常不滿,於是法密詔命爾朱榮率兵前來幫忙,不了密詔被查出,胡太后看後大怒,於是毒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元詡。廟號肅宗孝明皇帝。

  北魏幼主元釗(526年——528年)528年在位2個月。

  元釗,鮮卑族,南北朝時期北魏第10位皇帝,臨珧王元寶暉之子。528年,北魏孝明帝元詡突然去世,靈太后擁立年僅3歲的元釗為帝,天下震驚,認定太后害死孝明帝,將領爾朱榮遂帶兵討伐,15日後佔領京師洛陽,元釗及靈太后被俘。爾朱榮將幼主元釗和靈太后押送至黃河。靈太后在爾朱榮面前說了許多好話,爾朱榮不聽,下令將幼主元釗和靈太后沉入黃河,另立元子攸即位,是為孝莊帝。元釗只不過是一個曇花一現的皇帝。

  北魏孝莊帝元子攸(507年——530年)528年—530年在位3年。年號:建義、永安。

  元子攸,鮮卑族,彭城王拓跋勰三子,生於公元507年,封為長樂王,爾朱榮於公元528年4月殺胡太后和幼主後,企圖稱帝,因見人心不服,暫於同月戊戌日立元子攸為帝,改年號為建義。元子攸即位後,由於爾朱榮的大肆屠殺,使京城空虛,地方政權瓦解,北魏政權已經名存實亡,爾朱榮因為殺宗室朝官太多,民怨沸騰,不敢貿然進駐洛陽,他一面遠據晉陽,殘酷鎮壓農民起義,一面遙控洛陽,準備伺機奪取政權。

  元子攸不甘心做傀儡皇帝,530年9月除掉爾朱榮,同年12月,爾朱榮侄爾朱兆,爾朱度律聲稱要為其叔父報仇,引兵直撲洛陽,洛陽城防薄弱,叛軍很快就攻入城門,直奔皇宮,皇宮禁衛兵大都聞風逃散,元子攸倉皇從雲龍門逃出,為爾朱榮的幾十名騎兵追及俘住,鎖於永寧寺塔中,在囚禁中,孝莊帝取下頭巾企圖自盡,未遂,不久被送往晉陽,晉州刺史高歡在半路截擊未成,又致書爾朱兆,說明利害,勸他別殺元子攸,爾朱兆大怒,將書信撕成碎片,並馬上命令將元子攸押到并州三級佛寺,於12月甲子日絞殺。 元子攸廟號為敬宗,謚號為孝莊帝。

  北魏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499年—515年在位16年。

  元恪,元宏次子,母高氏。483年(太和七年)閏四月,生於平城宮。497年(二十一年)正月甲午,立為皇太子,499年(二十三年四月十二)即位,死於515年(延昌四年)春正月,終年33歲。廟號世宗,謚號宣武皇帝。

  北魏孝明帝元詡(510年4月8日——528年3月31日)515年2月12日—528年3月31日在位13年。

  元詡,鮮卑族,宣武帝元恪的二子,母親胡充華。元詡是宣武帝元恪唯一沒有夭折的兒子。曾有傳言說元恪的前皇后于氏及其所生皇子都被高皇后謀害,元恪雖半信半疑,但為了給元氏皇朝留下血脈,所以還是格外小心,這才讓元詡長大成人。515年(北魏延昌四年),八月,殺大臣裴植等。免高陽王雍太傅官,解除事權。但元詡的生母在元詡即位後,開始擅權亂政,直接導致北魏土崩瓦解。528年,已經19歲的元詡對胡太后的專權非常不滿,於是法密詔命爾朱榮率兵前來幫忙,不了密詔被查出,胡太后看後大怒,於是毒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元詡。廟號肅宗孝明皇帝。

  北魏幼主元釗(526年——528年)528年在位2個月。

  元釗,鮮卑族,南北朝時期北魏第10位皇帝,臨珧王元寶暉之子。528年,北魏孝明帝元詡突然去世,靈太后擁立年僅3歲的元釗為帝,天下震驚,認定太后害死孝明帝,將領爾朱榮遂帶兵討伐,15日後佔領京師洛陽,元釗及靈太后被俘。爾朱榮將幼主元釗和靈太后押送至黃河。靈太后在爾朱榮面前說了許多好話,爾朱榮不聽,下令將幼主元釗和靈太后沉入黃河,另立元子攸即位,是為孝莊帝。元釗只不過是一個曇花一現的皇帝。

  北魏孝莊帝元子攸(507年——530年)528年—530年在位3年。年號:建義、永安。

  元子攸,鮮卑族,彭城王拓跋勰三子,生於公元507年,封為長樂王,爾朱榮於公元528年4月殺胡太后和幼主後,企圖稱帝,因見人心不服,暫於同月戊戌日立元子攸為帝,改年號為建義。元子攸即位後,由於爾朱榮的大肆屠殺,使京城空虛,地方政權瓦解,北魏政權已經名存實亡,爾朱榮因為殺宗室朝官太多,民怨沸騰,不敢貿然進駐洛陽,他一面遠據晉陽,殘酷鎮壓農民起義,一面遙控洛陽,準備伺機奪取政權。

  元子攸不甘心做傀儡皇帝,530年9月除掉爾朱榮,同年12月,爾朱榮侄爾朱兆,爾朱度律聲稱要為其叔父報仇,引兵直撲洛陽,洛陽城防薄弱,叛軍很快就攻入城門,直奔皇宮,皇宮禁衛兵大都聞風逃散,元子攸倉皇從雲龍門逃出,為爾朱榮的幾十名騎兵追及俘住,鎖於永寧寺塔中,在囚禁中,孝莊帝取下頭巾企圖自盡,未遂,不久被送往晉陽,晉州刺史高歡在半路截擊未成,又致書爾朱兆,說明利害,勸他別殺元子攸,爾朱兆大怒,將書信撕成碎片,並馬上命令將元子攸押到并州三級佛寺,於12月甲子日絞殺。 元子攸廟號為敬宗,謚號為孝莊帝。

  長廣王元曄(508年——532年12月26日)530年—531年在位4個月,年號:建明。

  元曄,字華興,扶風王元怡的兒子,爾朱榮的妻侄,公元508年生,元曄的曾祖父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皇太子拓跋晃,祖父南安惠王拓跋楨。530年十月被爾朱兆與爾朱世隆擁立,由爾朱氏執掌大權。531年被廢為東海王,532年12月26日(十一月甲辰[十四])被殺。

  北魏節閔帝元恭(498年——532年)531年—532年在位1年。

  元恭,廣陵王元羽之子。元恭被爾朱氏集團擁立為帝以前,曾經裝聾作啞地渡過了8年。530年,爾朱兆在廢掉元曄後想改立元恭為帝,但又擔心他真是啞巴,於是派人向元恭轉述他們的意圖。裝啞多年的元恭聽說自己能當皇帝,大喜過望,巧借孔夫子的話說:「天何言哉!」表明自己並沒有真啞,並表示願意當皇帝。531年,元恭被擁立為帝,爾朱氏掌握了北魏的軍政大權。同年,高歡擁立元朗為帝,起兵反對爾朱氏,一年後攻入洛陽,爾朱氏垮台,元恭同時被廢,一個月後被毒死。532年被高歡所廢,其後毒死。謚號節閔帝,又稱廣陵王或前廢帝。

  北魏安定王元朗(513年——532年)531年—532年在位6個月。年號:中興

  元朗生於513年,字仲哲,南北朝時期北魏的第12代君主,北魏景穆太子的玄孫,他的父親是北魏第3代章武王元融、母親是程氏。安定王本是北魏宗室,任職冀州渤海太守。531年十月即位,次年四月被殺,年二十歲。在位六個月。謚號順文皇帝,史稱廢帝朗或後廢帝。

長廣王元曄

  北魏孝武帝元脩(?——534年)532年—534年在位2年。

  元脩,字孝則,北魏最後一位皇帝,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母親李氏。永安三年,封為平陽王。普泰初年,轉任侍中、鎮東將軍、儀同三司、兼為尚書右僕射,後又改加侍中、尚書左僕射。532年被高歡立為帝。534年與高歡決裂,高歡帶兵從晉陽南下,孝武帝率眾入關中投奔宇文泰,十二月被泰毒殺。同年十月高歡另立元善見為帝,遷都鄴,北魏從此正式分裂成東西魏。他死後,其謚號為孝武皇帝或出帝。

  東魏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524年——552年1月21日)534年—550年在位17年。

  元善見,鮮卑族,曾祖父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祖父是清河王元懌,父親清河文宣王元亶。北魏末年,高歡操控了生殺予奪大權。永熙三年(534 年),孝武帝元脩與高歡決裂,於是逃離洛陽,投奔了宇文泰。元脩走後,高歡任命清河王元亶為大司馬,全權處理國家政務。元亶還沒即位,就「出入已稱警蹕」,而且剛愎自用,惟我獨尊,不把高歡放在眼裡。鑒於此,經高歡和百僚的詳細商議後,決定立元善見為皇帝,改元天平,東魏正式建立。這樣以來,北魏同時出現了元善見和元修兩位皇帝,從而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元善見即位時年僅11歲,由權臣高歡輔政。

  550年(武定八年)五月,在十萬精兵的逼迫下,孝靜帝禪位於高洋。552年1月21日(天保二年(十二月己酉[初十]日),高洋設宴款待孝靜帝時,偷偷在杯中下了毒,孝靜帝沒有防備,結果中毒而死。隨後,他的三個兒子也被高洋殺害。

  西魏

  西魏文帝元寶炬(507年——551年3月28日)535年—551年3月28日在位17年。

  名元寶炬,鮮卑族,是西魏的開國君主,北魏孝文帝之孫。535年,他由宇文泰擁立為帝,改元大統,定都長安,史稱西魏。551年駕崩,太子元欽嗣位。葬永陵(在今陝西富平縣東南)。

  西魏廢帝元欽(525年——554年)551年—554年在位3年。

  元欽,西魏第二任皇帝,西魏文帝元寶炬之子,公元525年生於范陽(今北京),552年(大統十七年)中進士,551年即位,沿用文帝年號,552年去年號,稱元年。宇文泰獨攬朝政,與東魏多次激戰。西魏軍政多所革新。554年被宇文泰所廢,不久被毒死。

  西魏恭帝拓跋廓(537年——557年)554年—558年在位3年。

  拓跋廓,鮮卑族,漢名元廓,魏文帝第四子;代北人(今山西代縣)。北朝時期西魏政權末位皇帝恭皇帝,即位前封齊王,魏廢帝三年農曆1月即皇帝位,去年號,稱元年,恢復原姓拓跋氏。557年農曆12月,宇文泰之侄宇文護逼迫魏恭帝拓跋廓讓位於宇文覺(宇文泰嫡子),改封拓跋廓為宋王,後又尋個理由殺之,至此西魏政權滅亡。

高洋

  北齊

  齊文宣帝高洋(529年——559年)550年—559年在位9年。

  高洋,字子進,因生於晉陽,一名晉陽樂,北齊開國皇帝。他是東魏權臣、北齊神武皇帝高歡次子、北齊文襄皇帝高澄的同母弟,母親為婁氏。出生時有異兆,相貌奇特。幼時其貌不揚,沉默寡言,其實大智若愚,聰慧過人,深沉有大度。雖常被兄弟嘲笑或捉弄,但其才能甚得父親欣賞。

  高洋於550年逼迫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禪位,自立為帝,定國號為齊,改元天保,建都鄴,年僅二十歲,為北齊文宣帝。在位前期勤於政事,以法馭下,並能任用楊愔等人,勤於武備,征伐四克。後來神智昏亂,猜忌殘暴,虐殺兄弟,飲酒無節制,最後因飲酒過量無法飲食。559年(天保十年),高洋去世,時年僅 31歲,他的謚號為文宣皇帝,廟號為顯祖,太子高殷即位。武成帝曾於天統初,改其謚為景烈,廟號威宗。武平初,趙彥深執政,復帝本謚,廟號仍為顯祖。

  廢帝高殷(545年——561年)559年—560年在位

  高殷,北齊第二任皇帝,齊文宣帝高洋長子,生母為李皇后。字正道,小字道人,性敏慧。550年(天保元年)六月丁亥,立為皇太子,時年六歲。高殷自幼溫裕開朗,禮士好學,關覽時政,甚有美名,高洋認為他「得漢家性質,不似我」,想廢他另立太子,在楊愔的勸阻下沒有實行。先前文宣帝登金鳳台,曾召太子高殷親手殺死囚徒,太子很同情,面有難色,再三不斷其首。文宣帝發怒,親手以馬鞭抽打太子三下。以後高殷的精神偶爾會有昏亂。

  559年(天保十年)十月癸卯即位,時年十六歲,楊愔、燕子獻、宋欽道等一同輔政。他即位後勵精圖治,對民生極為關心,曾分命使者巡省四方,求政得失,省察風俗,問人疾苦;整頓吏治,政治清明;武官年逾六旬皆放免,軍事上淘汰老弱,留下精壯,軍力大增;下詔減徭役,使由天保朝國勢的危急有舒緩,實為一代明君。文宣帝臨終前委託自己的六弟高演照顧他。560年(乾明元年),高演發動政變,八月壬午,太皇太后下令廢高殷為濟南王,出居別宮,高演即位為帝。

  561年(皇建二年)九月,高演殺死高殷,時年十七歲。

高洋

  北齊

  齊文宣帝高洋(529年——559年)550年—559年在位9年。

  高洋,字子進,因生於晉陽,一名晉陽樂,北齊開國皇帝。他是東魏權臣、北齊神武皇帝高歡次子、北齊文襄皇帝高澄的同母弟,母親為婁氏。出生時有異兆,相貌奇特。幼時其貌不揚,沉默寡言,其實大智若愚,聰慧過人,深沉有大度。雖常被兄弟嘲笑或捉弄,但其才能甚得父親欣賞。

  高洋於550年逼迫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禪位,自立為帝,定國號為齊,改元天保,建都鄴,年僅二十歲,為北齊文宣帝。在位前期勤於政事,以法馭下,並能任用楊愔等人,勤於武備,征伐四克。後來神智昏亂,猜忌殘暴,虐殺兄弟,飲酒無節制,最後因飲酒過量無法飲食。559年(天保十年),高洋去世,時年僅 31歲,他的謚號為文宣皇帝,廟號為顯祖,太子高殷即位。武成帝曾於天統初,改其謚為景烈,廟號威宗。武平初,趙彥深執政,復帝本謚,廟號仍為顯祖。

  廢帝高殷(545年——561年)559年—560年在位

  高殷,北齊第二任皇帝,齊文宣帝高洋長子,生母為李皇后。字正道,小字道人,性敏慧。550年(天保元年)六月丁亥,立為皇太子,時年六歲。高殷自幼溫裕開朗,禮士好學,關覽時政,甚有美名,高洋認為他「得漢家性質,不似我」,想廢他另立太子,在楊愔的勸阻下沒有實行。先前文宣帝登金鳳台,曾召太子高殷親手殺死囚徒,太子很同情,面有難色,再三不斷其首。文宣帝發怒,親手以馬鞭抽打太子三下。以後高殷的精神偶爾會有昏亂。

  559年(天保十年)十月癸卯即位,時年十六歲,楊愔、燕子獻、宋欽道等一同輔政。他即位後勵精圖治,對民生極為關心,曾分命使者巡省四方,求政得失,省察風俗,問人疾苦;整頓吏治,政治清明;武官年逾六旬皆放免,軍事上淘汰老弱,留下精壯,軍力大增;下詔減徭役,使由天保朝國勢的危急有舒緩,實為一代明君。文宣帝臨終前委託自己的六弟高演照顧他。560年(乾明元年),高演發動政變,八月壬午,太皇太后下令廢高殷為濟南王,出居別宮,高演即位為帝。

  561年(皇建二年)九月,高演殺死高殷,時年十七歲。

  孝昭帝高演(535年年——561年11月23日)560年9月8日—561年11月23日在位1年。

  高演,北齊第三位皇帝,東魏權臣高歡的第六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武成帝高湛同母兄弟,祖籍渤海調蓨(今河北景縣南),字延安。

  560年(乾明元年),高演聯合母親婁太后、弟弟長廣王高湛等發動政變,殺楊愔等人,自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相府佐史進位一等,掌握軍國大政。不久廢掉侄子高殷,登上皇位,改元皇建,時年二十六歲。

  高演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兼盛,頗留心於政事,積極尋求及任用賢能為朝廷效力,政治清明;關心民生,輕徭薄賦,並下詔分遣大使巡省四方,觀察風俗,問人疾苦,考求得失。並親征北討庫莫奚,出長城,虜亡遁,分兵致討,大獲牛馬。事母至孝,友愛諸弟。即位第二年,高演墜馬,傷到肋骨。同年去世,在位僅兩年,終年二十七歲。謚為孝昭皇帝,廟號肅宗,葬於文靖陵。

  武成帝高湛(537年——569年1月13日)561年12月3日—565年6月7日在位4年。

  北齊世祖武成皇帝高湛,小字步落稽,河北景縣人,北齊第四任皇帝,武成帝。東魏權臣高歡第九子,母親為婁氏,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的同母弟。

  元象中封長廣郡公,北齊建國後的天保初年,進爵為長廣王。與兄長高演一起謀劃誅殺楊愔等人,廢掉皇帝高殷。高演繼位後,進位為右丞相,權傾朝野。 不久高演患重病,高湛與族侄高元海及高歸彥等人密議,準備發兵篡位,巫師占卜,說「不利舉事,靜則吉」,高湛才未舉事篡逆。高演臨死時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高百年落得高殷的命運定傳位於弟高湛。

  561年(皇建二年),高演崩,遺詔入繼大統。高湛繼位,改元太寧,是為武成帝。封孝昭帝太子高百年為樂陵郡王。立妃胡氏為皇后,子高緯為皇太子。武成帝殘害宗室,昏庸無能,沉湎於美色之中,寵信小人,不思國事,北齊岌岌可危。565年,傳位於太子高緯,自為太上皇帝。568年(天統四年),因為酒色過度而死,時年三十二歲。年號太寧、河清,謚號武成帝,廟號世祖。

  北齊後主高緯(556年——577年)565年—577年在位12年。

  高緯,字仁綱,漢族,南北朝時期北齊第五位皇帝。北齊武成帝高湛的長子,母親為胡皇后。556年(天保七年),生於并州的王邸。少年時容儀美好,為父親寵愛,拜為王世子。武成帝即位,562年(大寧二年),立為皇太子。565年(河清四年),武成帝禪位於他。568年(天統四年)親政。576年(隆化二年),禪位於長子高恆。在位期間朝政敗壞。

  北周武帝宇文邕伐齊,北周軍隊攻至青州,高緯準備逃往陳國,中途被周將尉遲迥抓獲,送往鄴,被封為溫國公,北齊滅亡。577年(建德六年),被誣與宜州刺史穆提婆謀反,與北齊文襄帝高澄第五子高延宗等數十人無論少長皆賜死。大象末,葬於長安北原洪瀆川。

  武成帝高湛(537年——569年1月13日)561年12月3日—565年6月7日在位4年。

  北齊世祖武成皇帝高湛,小字步落稽,河北景縣人,北齊第四任皇帝,武成帝。東魏權臣高歡第九子,母親為婁氏,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的同母弟。

  元象中封長廣郡公,北齊建國後的天保初年,進爵為長廣王。與兄長高演一起謀劃誅殺楊愔等人,廢掉皇帝高殷。高演繼位後,進位為右丞相,權傾朝野。 不久高演患重病,高湛與族侄高元海及高歸彥等人密議,準備發兵篡位,巫師占卜,說「不利舉事,靜則吉」,高湛才未舉事篡逆。高演臨死時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高百年落得高殷的命運定傳位於弟高湛。

  561年(皇建二年),高演崩,遺詔入繼大統。高湛繼位,改元太寧,是為武成帝。封孝昭帝太子高百年為樂陵郡王。立妃胡氏為皇后,子高緯為皇太子。武成帝殘害宗室,昏庸無能,沉湎於美色之中,寵信小人,不思國事,北齊岌岌可危。565年,傳位於太子高緯,自為太上皇帝。568年(天統四年),因為酒色過度而死,時年三十二歲。年號太寧、河清,謚號武成帝,廟號世祖。

  北齊後主高緯(556年——577年)565年—577年在位12年。

  高緯,字仁綱,漢族,南北朝時期北齊第五位皇帝。北齊武成帝高湛的長子,母親為胡皇后。556年(天保七年),生於并州的王邸。少年時容儀美好,為父親寵愛,拜為王世子。武成帝即位,562年(大寧二年),立為皇太子。565年(河清四年),武成帝禪位於他。568年(天統四年)親政。576年(隆化二年),禪位於長子高恆。在位期間朝政敗壞。

  北周武帝宇文邕伐齊,北周軍隊攻至青州,高緯準備逃往陳國,中途被周將尉遲迥抓獲,送往鄴,被封為溫國公,北齊滅亡。577年(建德六年),被誣與宜州刺史穆提婆謀反,與北齊文襄帝高澄第五子高延宗等數十人無論少長皆賜死。大象末,葬於長安北原洪瀆川。

  安德王高延宗(?——578年)576年在位

  高延宗,北齊文襄帝高澄第五子、後主高緯的堂兄弟。幼時為文宣帝所養,天保六年封安德王,歷定州刺史、司徒、太尉、相國、并州刺史,576年後主南逃,他留守晉陽,被部下擁立為帝,改元德昌,在位2天,被北周武帝俘獲,後被殺,葬處不明。

  幼主高恆(570年8月9日——578年11月)576年在位

  高恆,南北朝時期北齊最後一位皇帝,後主高緯之子。當時北周不斷進攻腐朽的北齊,齊軍屢戰屢敗。高緯便禪位於自己的兒子高恆,改元「承光」,是為北齊幼主。高恆即位25日後,北齊京師鄴淪陷,幼主等10餘人騎馬欲逃往南方的陳朝。高恆見北周大軍緊追不捨,便發佈文書,將皇位禪讓給駐守在瀛州的大丞相、任城王高湝。高恆自稱守國天王,高緯稱無上皇。高緯父子委派侍中斛律孝卿將禪文和璽紱送給高湝,斛律孝卿卻沒有將它送給高諧,而是送給了北周武帝宇文邕。跟隨高緯多年的心腹大臣高阿那肱與北周裡應外合,使高恆、高緯一行數十人全被北周俘虜。578年(建德七年)十月,高緯、高恆等人被北周武帝宇文邕處死。不久被殺,享年8歲。

宇文泰

  范陽王高紹義(?——580年)578年—580年在位2年。

  高紹義,北齊文宣帝高洋第三子。559年封為廣陽王,560年改封范陽王。578年北齊滅亡,高紹義逃往突厥,受到突厥他缽可汗愛重,北齊被滅後逃到北邊者,都歸高紹義管轄。578年,高保寧在營州奉高紹義為北齊皇帝,用武平年號,作武平九年。580年,北周派賀若誼勸他缽可汗交出高紹義,他缽可汗同意了,高紹義在和他缽可汗打獵的時候,被賀若誼所擒,同年7月,賀若誼將忠帝高紹義從突厥囚送長安,北周將其流放於蜀地,高紹義後來死於蜀地,北齊滅亡。

  北周

  文帝宇文泰(507年——556年)

  宇文泰,字黑獺,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鮮卑族,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實際統治者,西魏禪周後,追尊為文王,廟號太祖,559年(武成元年),追尊為文皇帝。

  北周孝閔帝宇文覺(542年——557年)557年在位8個月。

  宇文覺,字陀羅尼,宇文泰第三子。宇文泰死後他襲職,後廢西魏恭帝,稱帝,史稱北周。代郡武川(今屬內蒙古)人,鮮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三子,母親為北魏孝武帝之妹馮翊公主。542年(大統八年),生於同州。556年(西魏恭帝三年)三月,以嫡子被宇文泰立為世子;四月,拜為大將軍。十月,宇文泰去世,宇文覺嗣位為太師、大塚宰。宇文泰的侄子宇文護開始扶持15歲的宇文覺承襲父位,由宇文護輔政。十二月,魏恭帝又下詔以岐陽之地封覺為周公。557 年正月在其堂兄宇文護的扶持下,宇文護逼迫西魏恭帝拓跋廓把皇位禪讓給宇文覺,宇文覺即位稱帝,後來北周武帝宇文邕誅殺宇文護,下令為宇文覺上謚號。於是派遣蜀國公尉遲迥在南郊上謚其為太宗孝閔皇帝,稱其陵墓為靜陵。

宇文泰

  范陽王高紹義(?——580年)578年—580年在位2年。

  高紹義,北齊文宣帝高洋第三子。559年封為廣陽王,560年改封范陽王。578年北齊滅亡,高紹義逃往突厥,受到突厥他缽可汗愛重,北齊被滅後逃到北邊者,都歸高紹義管轄。578年,高保寧在營州奉高紹義為北齊皇帝,用武平年號,作武平九年。580年,北周派賀若誼勸他缽可汗交出高紹義,他缽可汗同意了,高紹義在和他缽可汗打獵的時候,被賀若誼所擒,同年7月,賀若誼將忠帝高紹義從突厥囚送長安,北周將其流放於蜀地,高紹義後來死於蜀地,北齊滅亡。

  北周

  文帝宇文泰(507年——556年)

  宇文泰,字黑獺,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鮮卑族,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實際統治者,西魏禪周後,追尊為文王,廟號太祖,559年(武成元年),追尊為文皇帝。

  北周孝閔帝宇文覺(542年——557年)557年在位8個月。

  宇文覺,字陀羅尼,宇文泰第三子。宇文泰死後他襲職,後廢西魏恭帝,稱帝,史稱北周。代郡武川(今屬內蒙古)人,鮮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三子,母親為北魏孝武帝之妹馮翊公主。542年(大統八年),生於同州。556年(西魏恭帝三年)三月,以嫡子被宇文泰立為世子;四月,拜為大將軍。十月,宇文泰去世,宇文覺嗣位為太師、大塚宰。宇文泰的侄子宇文護開始扶持15歲的宇文覺承襲父位,由宇文護輔政。十二月,魏恭帝又下詔以岐陽之地封覺為周公。557 年正月在其堂兄宇文護的扶持下,宇文護逼迫西魏恭帝拓跋廓把皇位禪讓給宇文覺,宇文覺即位稱帝,後來北周武帝宇文邕誅殺宇文護,下令為宇文覺上謚號。於是派遣蜀國公尉遲迥在南郊上謚其為太宗孝閔皇帝,稱其陵墓為靜陵。

  明帝宇文毓(534年——560年5月30日)557年—560年5月30日在位3年。

  宇文毓,突代郡武川人,生於534年(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48年(大統十四年)封寧都郡公。累授大將軍,鎮隴右。周孝閔帝踐阼,進位柱國。轉岐州諸軍事,歧州刺史。治有美政,黎民懷之。及宇文護廢孝閎帝,乃迎立毓。武成初,以稱王不足以威天下,始稱皇帝,建年號。毓明敏有識量,護頗畏憚,於是進毒弒之。560年5月30日(武成二年四月辛丑日),宇文毓被宇文護毒死,終年僅27歲。葬於昭陵,廟號「世宗」,謚號「明帝」。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560年—578在位18年。年號:保定(561年—565年);天和(566年—572年三月);建德(572年三月—578年三月);宣政(578年)。

  宇文邕,小字彌羅突,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560年(武成二年),權臣宇文護毒死明帝宇文毓,護立時為大司空、魯國公的宇文邕為帝。仍掌朝政。572年(天和七年),宇文邕誅殺宇文護,始親自處理國務。滅齊之後使整個北方成為一體,完成了局部的統一,578年(宣政元年)宇文邕率軍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其長子宇文贇即位。謚號武帝;廟號高祖葬於孝陵。

  北周宣帝宇文贇(559年——580年)578年—579年在位1年。年號:大成

  宇文贇,字乾伯,北周武帝宇文邕長子,鮮卑族,北周第四代皇帝。他是個暴虐荒淫的皇帝。宇文贇即位前,父親武帝對他管教極為嚴格,曾派人監視他的言行舉止,甚至只要犯錯就會嚴厲懲罰。578年(宣政元年)武帝去世後,宇文贇即位,即位後他沉湎酒色,又大肆裝飾宮殿,且濫施刑罰,經常派親信監視大臣言行,北周國勢日漸衰落。579年(大象元年)宣帝禪位於長子宇文衍,任然掌控朝權,他本人則在禪位後次年去世,時年二十二歲。謚號:宣皇帝,葬於定陵。

  北周靜帝宇文闡(573年——581年)579年—581年在位2年。

  宇文闡,原名宇文衍,南北朝時期北週末代皇帝,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孫子、北周宣帝宇文贇的長子。579年,受宣帝內禪即位,時年7歲,由隋國公、外祖父丞相楊堅輔政。581年(大象三年)禪讓帝位於丞相楊堅,楊堅登基。至此北周滅亡,隋朝建立。同年,也是隋文帝開皇元年,宇文闡去世,時年9歲。他的謚號是靜皇帝。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