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第一個被「長生仙藥」毒死的皇帝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乃是影響中國歷史的重量級人物,而其中的唐太宗李世民更是憑借開創了史家讚譽有加的「貞觀之治」而名垂青史,成為中國歷史上讓後人交口稱讚的「賢君」。可是這位歷史上以「納言」著稱的皇帝,在他五十二歲時卻因為輕信妖言,不聽勸阻,而吞食丹藥,以至身遭暴亡,不僅斷送了自己的性命,也斷送了自己經營了二十三年的貞觀王朝。
雖然身為李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但他憑借卓越的膽識、驕人的戰功,成為了這個龐大帝國的實際締造者。面對父親的猜疑與兄弟的嫉恨,無奈之下,孤注一擲而發動了喋血宮牆的「玄武門之變」,在解除了兄弟的迫害與威脅之後,又脅迫父親退位,從而使自己真正掌控了這個渴求已久的政權。
從成為皇帝的那一刻起,他就時刻牢記隋亡的教訓,廣納忠言、任用賢能,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從不過分驅使民力。他常言:「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並以此,時時警誡自己,以免重蹈隋亡之覆轍。他在朝野廣開言路,貞觀朝著名諫諍之臣魏征一生進諫高達二百餘次,對吏治的整頓、政府辦事效率的提高,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李世民對於人才的任用也可稱得上是獨具一格,對於那些出身貧寒卻極富真才實學的寒門子弟,大加拔擢(譬如馬周),讓人才盡得其用,最大程度地優化了政府各個部門的結構,為貞觀一朝的繁榮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李世民的民族政策歷來也是為後人所稱道的,剿撫並用的策略,使得大唐帝國在他的治理下開疆拓土,最終奠定了「天可汗」的神聖威嚴。在一種開放的姿態之下,造就了「萬國來朝」的輝煌盛世。至今,唐文化影響世界至深,即以此為肇始。
身為封建帝王,李世民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帝王同樣會犯錯誤,而且所犯錯誤會帶來極為惡劣的影響。在他統治後期,漸漸地滿足於自己所開創的「盛世」,開始厭惡臣下的諫言,進而開始了奢侈的生活,開始為自己建造宮殿,並且也助長了社會風氣的腐化。並且迷信天象,因為民間有傳聞:「唐三世以後,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而憂心忡忡,四處尋找以翦除威脅,從而使左武衛將軍、武連縣公李君羨成了無謂的犧牲品。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曾經不屑於秦始皇、漢武帝迷戀神仙術、大肆求仙藥行為的他,在統治後期也同樣陷入了這樣一個歷史的「怪圈」。
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李世民因為又一次患上「風疾」,而修翠微宮療養,本來病情已見好轉,但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大臣王玄策為其進獻了一個天竺的僧人那羅邇娑婆之後,因為輕信他的蠱惑,命其修煉長生不老的「仙藥」。在供給他錦衣玉食之後,又大量滿足他所要求的各種珍貴「原料」,可是當這個天竺僧人煉好「仙藥」之後,吞食以後的李世民不但沒有「羽化登仙」,反而一命嗚呼,丟棄了他的帝國而撒手西去。這一年是公元649年,距離他登上皇位,僅僅二十三個年頭,而此時的他,年僅五十二歲。面對身後錦繡壯美的大唐河山,他卻已無力再指點江山、躍馬揚鞭了,而陪伴他的,就只有昭陵那嘶鳴長空的六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