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情史:楊玉環與唐玄宗大哥寧王有外遇?
人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錯誤也總是犯了再改,改了再犯。四年之後,唐玄宗天寶九載二月,唐玄宗又一次把楊貴妃送回娘家了。這次又為了什麼呢?《資治通鑒》只寫了簡單的六個字「楊貴妃復忤旨」。到底什麼才叫忤旨呢?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這一次,不是唐玄宗花心,而是楊貴妃出軌了!怎麼回事呢?《楊太真外傳》記載,說天寶九載二月的一天,楊貴妃偷偷地吹唐玄宗的大哥寧王的紫玉笛,被唐玄宗看見了。可能有人不明白,吹寧王的笛子有什麼了不起的?其實,這吹笛子不過是古代人一種含蓄的說法,它的真實意思就是楊貴妃和寧王的關係不尋常!關於這一點,唐朝詩人張祜寫得就更露骨了。他有一首詩叫《寧哥來》:「日映宮城霧半開,太真簾下畏人猜。黃翻綽指向西樹,不信寧哥回馬來。」什麼意思呢?霧氣濛濛的宮城裡,楊貴妃站在珠簾之下想心事,但是又怕被人猜到。
可是,越怕人知道的事情越瞞不住。這時候,一個宮裡的小丑黃翻綽就跟楊貴妃開玩笑,往西邊一指,說:寧王來了!楊貴妃雖然不信,但是還是忍不住往西邊看,寧哥是不是真的又回來了?要知道,寧王李憲可是唐玄宗的大哥,要是愛妃居然和他有染,唐玄宗當然無法忍受。但是,它是不是真的啊?根本不可能。為什麼呢?因為到天寶九載的時候,寧王李憲已經死了十年了。我們講過,寧王是開元二十九年年底去世的,當年楊貴妃的前夫壽王李瑁小的時候曾經被寧王撫養,所以還特地打報告要求給寧王服喪。這些都是有據可查的信史。現在,時隔十年,楊貴妃怎麼會跟一個死人有染呢!
這種解釋不可能了,還有別的解釋嗎?另外一種說法認為,這次楊貴妃忤旨,純粹是她姐姐惹的禍。楊貴妃不是有三個姐姐嗎?各個長得美艷絕倫,可惜沒有妹妹這樣的好運氣,都年紀輕輕就嫁了人,又年紀輕輕就守了寡。楊貴妃得寵之後,可憐三個姐姐,就把她們接到長安來了。唐玄宗不是寵愛楊貴妃嗎?愛屋及烏,對三個大姨子也都高看一眼,特許她們隨便出入宮門。還把三人都封為一品的國夫人。其中,老大封為韓國夫人,老二封為虢國夫人,老三成為秦國夫人。這三位夫人之中,虢國夫人最漂亮,也最放蕩。當時一般貴夫人出門不都是作車嗎?只有她與眾不同,偏要騎馬。唐玄宗也是個有豪情的皇帝,一個美人「不愛紅妝愛武裝」,在他眼裡也就有了獨特的魅力。
我們剛才不是講詩人張祜寫了一首詩諷刺楊貴妃和寧王有染嗎?其實,他還寫過一首詩,暗示唐玄宗跟這個大姨子不一般呢。這首詩的名字叫做《集靈台》:「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娥眉朝至尊」。玄宗皇帝見慣了濃妝艷抹的美人了,虢國夫人偏偏不施脂粉,素面朝天,要是對自己的魅力沒自信,誰敢這麼做呀?所以,也有人懷疑,唐玄宗對大姨子也有了非份之想。這個想法有沒有合理性呢?也懸。首先,這種說法的直接源頭就是張祜那首詩。而張祜一會說楊貴妃跟寧王有染,一會又說唐玄宗跟虢國夫人關係不一般,簡直就像個小報娛記,專門製造緋聞,唯恐天下不亂,他的話可信度不高。
其次,如果這個事情可靠,事後虢國夫人的地位肯定非常尷尬,當年武則天發現自己的外甥女和丈夫唐高宗有染,不就把外甥女給毒死了嗎?楊貴妃雖然未必像武則天那樣毒辣,但是也一定會有所表示。可是事實上,整個天寶期間,楊貴妃姐妹之間的關係一直非常親密,這也反證出虢國夫人和玄宗之間的清白。第三,虢國夫人確實有情夫,只不過不是唐玄宗,至於是誰,我們以後還要說到。這樣看來,所謂虢國夫人奪愛的說法也不成立了。
既然現成的兩種解釋都不成立,那楊貴妃究竟是因為什麼忤旨的呢?我想,宮闈密事的神秘性就在這裡,真實原因可能永遠是個謎了,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這次楊貴妃的過錯比較大。為什麼呢?從唐玄宗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了。上一次出宮的時候,玄宗不是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當天就把楊貴妃接回來了嗎?可是這次,唐玄宗似乎很是沉得住氣,送回去之後,再沒什麼表示了。這下子,楊家可著了急了。要知道,當時楊家滿門富貴,不就靠著貴妃嗎?如果貴妃失寵了,他們不也得樹倒猢猻散嗎?怎麼辦呢?眼看皇帝在氣頭上,娘家人不好出面,找個說客吧。找誰呢?當時有一個戶部郎中叫吉溫,伶牙俐齒,心機深沉,是個八面玲瓏的傢伙。楊家就托他去遊說唐玄宗了。怎麼遊說呢?吉溫跟唐玄宗說:「婦人識慮不遠,違忤聖心,陛下何愛宮中一席之地,不使之就死,豈忍辱之於外捨邪?」楊貴妃是個女人,頭髮長,見識短,陛下想殺就殺,沒有問題。
但是,她畢竟是一個妃子,你就是讓她死也得在宮裡死,怎麼忍心讓她在外面忍受羞辱呢?吉溫這話說得有沒有水平啊?太有水平了。一下子就把內外的界限劃出來了。楊貴妃相對你唐玄宗是內人,就算處理也要在內部處理,怎麼可能讓她流落在外面呢?果然,唐玄宗一聽吉溫這樣說,大為感動,又繃不住了。趕緊派一個宦官去看楊貴妃。而且,跟上次一樣,還是把御饌分了一半給楊貴妃送去。可能有人會說,唐玄宗是不是上輩子沒吃過飯啊?總是把吃飯看得那麼重?其實,這就是不懂唐玄宗的心了。吃飯是生活最基本的內容,所謂甘苦共嘗,不也是從吃飯引申出來的情感嗎?一個人要是許諾一輩子跟你一起吃飯,可比許諾你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實在多了!
唐玄宗派宦官看楊貴妃去了,楊貴妃什麼反應啊?她哭得和淚人一般。本來,玄宗這次把她趕出宮,幾天都沒搭理她,楊貴妃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了。現在一看見宦官,知道皇帝還在想著她,楊貴妃能不哭嗎!光哭還不夠,楊貴妃當場剪下一縷頭髮,交給宦官,說:「妾罪當死,陛下幸不殺而歸之。今當永離掖庭,金玉珍玩,皆陛下所賜,不足為獻,惟發者父母所與,敢以薦誠。」古代人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頭髮非常重要。所以,結婚的時候,新郎和新娘把頭髮繫在一起,叫結髮;男女定情,信物也往往是一綹頭髮。現在楊貴妃是拿這綹頭髮跟玄宗訣別了。唐玄宗一看見楊貴妃的一縷青絲,所有的怨氣啦,不滿啦,矜持啦全都跑到爪哇國去了,他哪裡真捨得跟貴妃訣別啊!沒辦法,還是高力士出面,又把楊貴妃給接回來了。光是接回來還不算,自從這次風波之後,兩個人都深刻意識到對方在自己心目中的份量,從此更加恩愛了。
按照《資治通鑒》的記載,就是玄宗對楊貴妃從此「寵待益深」了。這個寵待益深怎麼理解啊?《長恨歌傳》裡有一句話,說天寶十載,唐玄宗和楊貴妃在驪山憑肩而立,仰望著天上的牽牛和織女星,不禁感慨萬端。就在這天晚上,他們倆偷偷立了一個誓言,這個誓言我們中國人都知道,那就是「願生生世世為夫婦」。這也就是白居易《長恨歌》所寫的「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雖然學者們都提到,唐玄宗去驪山是為了避寒而不是避暑,因此七月七日他們不可能在驪山,所謂七夕密誓純屬藝術虛構。但是,詩人為什麼虛構成天寶十載而不是其他時間啊?正說明,當時的人都認定,經過天寶九年的出宮風波,兩個人的感情更深了!這樣看來,這第二次出宮風波又像第一次一樣,以鬧劇開始,以喜劇收場了。
人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錯誤也總是犯了再改,改了再犯。四年之後,唐玄宗天寶九載二月,唐玄宗又一次把楊貴妃送回娘家了。這次又為了什麼呢?《資治通鑒》只寫了簡單的六個字「楊貴妃復忤旨」。到底什麼才叫忤旨呢?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這一次,不是唐玄宗花心,而是楊貴妃出軌了!怎麼回事呢?《楊太真外傳》記載,說天寶九載二月的一天,楊貴妃偷偷地吹唐玄宗的大哥寧王的紫玉笛,被唐玄宗看見了。可能有人不明白,吹寧王的笛子有什麼了不起的?其實,這吹笛子不過是古代人一種含蓄的說法,它的真實意思就是楊貴妃和寧王的關係不尋常!關於這一點,唐朝詩人張祜寫得就更露骨了。他有一首詩叫《寧哥來》:「日映宮城霧半開,太真簾下畏人猜。黃翻綽指向西樹,不信寧哥回馬來。」什麼意思呢?霧氣濛濛的宮城裡,楊貴妃站在珠簾之下想心事,但是又怕被人猜到。
可是,越怕人知道的事情越瞞不住。這時候,一個宮裡的小丑黃翻綽就跟楊貴妃開玩笑,往西邊一指,說:寧王來了!楊貴妃雖然不信,但是還是忍不住往西邊看,寧哥是不是真的又回來了?要知道,寧王李憲可是唐玄宗的大哥,要是愛妃居然和他有染,唐玄宗當然無法忍受。但是,它是不是真的啊?根本不可能。為什麼呢?因為到天寶九載的時候,寧王李憲已經死了十年了。我們講過,寧王是開元二十九年年底去世的,當年楊貴妃的前夫壽王李瑁小的時候曾經被寧王撫養,所以還特地打報告要求給寧王服喪。這些都是有據可查的信史。現在,時隔十年,楊貴妃怎麼會跟一個死人有染呢!
這種解釋不可能了,還有別的解釋嗎?另外一種說法認為,這次楊貴妃忤旨,純粹是她姐姐惹的禍。楊貴妃不是有三個姐姐嗎?各個長得美艷絕倫,可惜沒有妹妹這樣的好運氣,都年紀輕輕就嫁了人,又年紀輕輕就守了寡。楊貴妃得寵之後,可憐三個姐姐,就把她們接到長安來了。唐玄宗不是寵愛楊貴妃嗎?愛屋及烏,對三個大姨子也都高看一眼,特許她們隨便出入宮門。還把三人都封為一品的國夫人。其中,老大封為韓國夫人,老二封為虢國夫人,老三成為秦國夫人。這三位夫人之中,虢國夫人最漂亮,也最放蕩。當時一般貴夫人出門不都是作車嗎?只有她與眾不同,偏要騎馬。唐玄宗也是個有豪情的皇帝,一個美人「不愛紅妝愛武裝」,在他眼裡也就有了獨特的魅力。
我們剛才不是講詩人張祜寫了一首詩諷刺楊貴妃和寧王有染嗎?其實,他還寫過一首詩,暗示唐玄宗跟這個大姨子不一般呢。這首詩的名字叫做《集靈台》:「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娥眉朝至尊」。玄宗皇帝見慣了濃妝艷抹的美人了,虢國夫人偏偏不施脂粉,素面朝天,要是對自己的魅力沒自信,誰敢這麼做呀?所以,也有人懷疑,唐玄宗對大姨子也有了非份之想。這個想法有沒有合理性呢?也懸。首先,這種說法的直接源頭就是張祜那首詩。而張祜一會說楊貴妃跟寧王有染,一會又說唐玄宗跟虢國夫人關係不一般,簡直就像個小報娛記,專門製造緋聞,唯恐天下不亂,他的話可信度不高。
其次,如果這個事情可靠,事後虢國夫人的地位肯定非常尷尬,當年武則天發現自己的外甥女和丈夫唐高宗有染,不就把外甥女給毒死了嗎?楊貴妃雖然未必像武則天那樣毒辣,但是也一定會有所表示。可是事實上,整個天寶期間,楊貴妃姐妹之間的關係一直非常親密,這也反證出虢國夫人和玄宗之間的清白。第三,虢國夫人確實有情夫,只不過不是唐玄宗,至於是誰,我們以後還要說到。這樣看來,所謂虢國夫人奪愛的說法也不成立了。
既然現成的兩種解釋都不成立,那楊貴妃究竟是因為什麼忤旨的呢?我想,宮闈密事的神秘性就在這裡,真實原因可能永遠是個謎了,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這次楊貴妃的過錯比較大。為什麼呢?從唐玄宗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了。上一次出宮的時候,玄宗不是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當天就把楊貴妃接回來了嗎?可是這次,唐玄宗似乎很是沉得住氣,送回去之後,再沒什麼表示了。這下子,楊家可著了急了。要知道,當時楊家滿門富貴,不就靠著貴妃嗎?如果貴妃失寵了,他們不也得樹倒猢猻散嗎?怎麼辦呢?眼看皇帝在氣頭上,娘家人不好出面,找個說客吧。找誰呢?當時有一個戶部郎中叫吉溫,伶牙俐齒,心機深沉,是個八面玲瓏的傢伙。楊家就托他去遊說唐玄宗了。怎麼遊說呢?吉溫跟唐玄宗說:「婦人識慮不遠,違忤聖心,陛下何愛宮中一席之地,不使之就死,豈忍辱之於外捨邪?」楊貴妃是個女人,頭髮長,見識短,陛下想殺就殺,沒有問題。
但是,她畢竟是一個妃子,你就是讓她死也得在宮裡死,怎麼忍心讓她在外面忍受羞辱呢?吉溫這話說得有沒有水平啊?太有水平了。一下子就把內外的界限劃出來了。楊貴妃相對你唐玄宗是內人,就算處理也要在內部處理,怎麼可能讓她流落在外面呢?果然,唐玄宗一聽吉溫這樣說,大為感動,又繃不住了。趕緊派一個宦官去看楊貴妃。而且,跟上次一樣,還是把御饌分了一半給楊貴妃送去。可能有人會說,唐玄宗是不是上輩子沒吃過飯啊?總是把吃飯看得那麼重?其實,這就是不懂唐玄宗的心了。吃飯是生活最基本的內容,所謂甘苦共嘗,不也是從吃飯引申出來的情感嗎?一個人要是許諾一輩子跟你一起吃飯,可比許諾你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實在多了!
唐玄宗派宦官看楊貴妃去了,楊貴妃什麼反應啊?她哭得和淚人一般。本來,玄宗這次把她趕出宮,幾天都沒搭理她,楊貴妃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了。現在一看見宦官,知道皇帝還在想著她,楊貴妃能不哭嗎!光哭還不夠,楊貴妃當場剪下一縷頭髮,交給宦官,說:「妾罪當死,陛下幸不殺而歸之。今當永離掖庭,金玉珍玩,皆陛下所賜,不足為獻,惟發者父母所與,敢以薦誠。」古代人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頭髮非常重要。所以,結婚的時候,新郎和新娘把頭髮繫在一起,叫結髮;男女定情,信物也往往是一綹頭髮。現在楊貴妃是拿這綹頭髮跟玄宗訣別了。唐玄宗一看見楊貴妃的一縷青絲,所有的怨氣啦,不滿啦,矜持啦全都跑到爪哇國去了,他哪裡真捨得跟貴妃訣別啊!沒辦法,還是高力士出面,又把楊貴妃給接回來了。光是接回來還不算,自從這次風波之後,兩個人都深刻意識到對方在自己心目中的份量,從此更加恩愛了。
按照《資治通鑒》的記載,就是玄宗對楊貴妃從此「寵待益深」了。這個寵待益深怎麼理解啊?《長恨歌傳》裡有一句話,說天寶十載,唐玄宗和楊貴妃在驪山憑肩而立,仰望著天上的牽牛和織女星,不禁感慨萬端。就在這天晚上,他們倆偷偷立了一個誓言,這個誓言我們中國人都知道,那就是「願生生世世為夫婦」。這也就是白居易《長恨歌》所寫的「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雖然學者們都提到,唐玄宗去驪山是為了避寒而不是避暑,因此七月七日他們不可能在驪山,所謂七夕密誓純屬藝術虛構。但是,詩人為什麼虛構成天寶十載而不是其他時間啊?正說明,當時的人都認定,經過天寶九年的出宮風波,兩個人的感情更深了!這樣看來,這第二次出宮風波又像第一次一樣,以鬧劇開始,以喜劇收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