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宋江接受朝廷招安葬送了梁山眾兄弟嗎? | 陽光歷史

 

A-A+

揭秘:宋江接受朝廷招安葬送了梁山眾兄弟嗎?

2017年08月21日 解密水滸傳 暫無評論 閱讀 127 次

《水滸傳》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四大名著之一,成書於元末明初之際,經過六七百年的傳播,其中的故事已是人盡皆知。幾百年的時間裡,人們對《水滸傳》的理解可謂是數不盡數,各種說法層出不窮,即使到了今天,很多人在談起《水滸傳》的時候對其中的很多人物還是評價不一,比如晁蓋和宋江這兩個形象,對於招安的看法等等。

有爭論當然是好的,這正說明人們還在關注,對於這些問題,施耐庵老先生當初到底是怎麼想的我們永遠都無法知曉,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自己的理解,文學作品可貴的地方便在於同一個故事,每個人去讀都有不同的見解,也就是平常說的「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整部《水滸傳》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部分,中間以一百單八好漢聚齊水泊梁山為界,即梁山泊好漢排座次。前一部分講述的是眾好漢的遭遇以及如何齊聚水泊梁山,後一部分講述的是招安,而且前後兩個部分梁山泊的頭號首領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是在宋江坐上頭把交椅之後,才開始謀劃招安大計的,這也是很多人對宋江這一形象心懷厭惡的主要原因。

如果仔細琢磨一下又會發現,招安這個想法其實遠在宋江坐上頭把交椅之前就已經開始醞釀了,具體又是什麼時候呢?第一次明確說出來,應該是在降服呼延灼的時候,那又是什麼時候開始有這想法的呢?恐怕還得往前推,從他上梁山的那日。說到這裡很多人不禁開始感歎,如果不招安的話,那梁山眾好漢就不會那麼慘了,但是仔細想想,真的會那樣嗎?宋江主張招安,晁蓋反對招安,真是招安葬送了梁山眾兄弟嗎?下面咱們就從晁蓋和宋江這兩個形象著手來分析一下其中的道理。

晁蓋:綠林草莽的帶頭大哥

晁蓋大哥在他們村兒是個神人,他居住的村子叫東溪村,溪的對岸還有個村子叫西溪村,很久之前的時候西溪村裡鬧鬼,村民就用青石雕刻了一個石塔放在村裡,把鬼怪都驚到了東溪村,這下晁蓋大哥不幹了,太欺負人了,於是他就跑到西溪村用雙手把那座青石塔托到了東溪村,於是得個外號「托塔天王」。晁蓋第一次露面是在第十四回,赤髮鬼劉唐來約他一起去搶劫(劫生辰綱),說到這裡問題就來了,劉唐與晁蓋之前並不相識,為什麼要找他啊?因為這人名氣大,仗義疏財,喜歡結交江湖好漢,更重要的是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幹,在江湖上那都是有名號的。後來公孫勝又找上門來就更說明了這一點,再加上石碣村打魚的阮氏兄弟也很佩服他,都願意跟著晁大哥去搶劫。由此可見晁蓋在江湖上的威望是非常高的,綠林草莽都對他佩服有加。

劫了生辰綱的晁蓋等七人來到水泊梁山,在林沖的幫助下順利坐上了梁山泊的第一把交椅,這就有了一百單八好漢的開始。從梁山泊落草到曾頭市中箭,晁蓋一直都是梁山泊的老大,他奉行的原則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論秤分金銀,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誰敢瞧不起梁山就砍誰,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心胸寬廣,重義氣,為救宋江不遠千里去劫法場,還把梁山泊的大廳叫作「聚義廳」。由此可見,晁蓋是個性情中人,想到什麼就幹什麼,他的腦子裡想的很少,如果單從江湖義氣這一層面上來說的話,晁蓋是個很好的大哥,重情重義,沒人不服,很適合當老大。可是水泊梁山是一個匪巢啊,政府是不承認它的合法性的,所以這個非法組織的未來是很讓人擔憂的,然而晁蓋的雙眼卻看不到這一點,至少看不到這其中的嚴重性。

宋江:一個集江湖氣與傳統「忠君」思想於一身的可憐人

宋江的身份是鄆城的一個刀筆小吏——押司,地位雖不高,名氣卻不小,因為他有一個習慣,喜歡結交朋友,而且倍兒大方,也重義氣,得一外號「及時雨」,江湖上很多人一聽山東及時雨宋公明宋押司都忍不住豎起大拇指,按說這是一大好處啊,可是偏偏宋江又是一個在傳統儒家思想熏陶下長大的孩子,滿腦子的忠君思想,這樣一來,他身上的江湖氣慢慢就會與這種傳統忠君思想形成了一對矛盾,這也是宋江的一生注定是個悲劇的原因之一。

再說,宋江想上梁山嗎?答案是不想,當初他義釋晁天王完全是出於江湖義氣,或者說朋友情誼,從這一點說他就不是一個稱職的政府官員,後來東窗事發,他失手殺死閻惜嬌,吃了人命官司,朱仝雷橫有意放他一馬,可他偏偏又光明磊落起來了,死活不走,最後鬧的刺配江州。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一心想著報效國家,可怎奈仕途坎坷,一直也爬不上去,最後還背了官司,刺了面,這對宋江來說簡直就是極大的打擊,眼看著前途無望了,面對多年的憤懣不平,懷才不遇的宋三郎終於把持不住自己了,在潯陽樓上幾杯酒下肚,大筆一揮,好詩啊!

他的那首《西江月》詞調是這樣寫的: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洗潯陽江口。這還不盡興,又在後面加了四句詩: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滿心的惆悵與憤懣都隨著這幾句詩詞發洩出來了,這才是他的真心話,空有滿腔抱負,卻鬱鬱不得志,憋屈了幾十年了,發洩幾句也正常。可是這下禍闖大了,日後必是反賊一個,豈能留你!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宋江死裡逃生,無路可走,這才無可奈何,落草梁山泊。所以說,宋江落草是非常不情願的,即使到了水泊梁山,成了草寇,他依然沒有放棄心中的那份執念,這才有了後來招安一說。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晁蓋的死恰恰為宋江提供了可乘之機。宋江招安的意圖晁蓋顯然是早有耳聞,否則他在臨死之前也不會折箭為誓: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按理說晁蓋死了老大肯定是宋江的,晁天王為何又留下如此遺囑呢?他不放心的恰恰就是宋江日後接受朝廷招安,這個遺囑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這個老大的位子不能交給你宋三郎。

晁蓋是堅決反對招安的,在這個帶頭大哥心中,眾兄弟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日子豈不快活,招個鳥安啊,那不是自己給自己添堵嘛!然而宋江也有他的一套想法,根深蒂固的忠君觀念主導了他的思維,甚至可以說從他踏上梁山的那一刻起,他就想到了日後的招安,既然正統的路子走不通了,通過招安來報效朝廷這條野路子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啊。

當然這裡面也有宋江為眾兄弟的考慮,總不能一輩子戴著賊寇的帽子吧,子子孫孫臉上都無光,若歸順朝廷,一刀一刀戳出個功名來,博個封妻蔭子,衣錦還鄉,也算不枉活此一生了。所以必須說宋江的出發點是好的,他有其自私的一面,但又不全是為了自己,可是可悲的是這些都是他的一廂情願,他所處的那個時代,那個環境根本就不允許他這一理想變成現實。但是在宋江心裡忠君是至高無上的,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即使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就這樣他帶著眾兄弟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也是那個悲壯的終點。

如此分析就會發現,晁蓋是一個百分之百的草莽好漢,江湖大哥,在他的心裡活得痛快是最重要的,天不怕地不怕,誰反對就滅誰,脾氣大,習慣意氣用事。那麼在他的帶領下,梁山眾人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呢?不外乎有兩種,一,被剿滅;二,與官府做長期的鬥爭,最終很可能也被剿滅。難道就能不能有第三種嗎,比如起義成功等等,很遺憾,筆者認為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因為在晁蓋的心裡根本就沒有那種概念,或者說他根本就沒有那個志向,按照他的性格也不會去做那樣的事情,再者說他似乎也沒有那個能力,單看曾頭市一仗,他的智商就很讓人懷疑。

因此說,晁蓋充其量也就是個帶頭大哥,當個山大王還可以,在他的帶領之下,梁山眾人的下場也不見得就能好到哪裡去。而宋江呢,他的眼光是晁蓋所不具備的,他看清楚了梁山泊的未來,他心存執念的同時也在為眾家兄弟的前程所擔憂,即使最後搞的眾兄弟死傷無數,自己也被害死,但起碼也為大家博得了一個好名聲。

這裡絕對沒有貶低晁天王的意思,從人物性格上來分析,晁蓋在眼光和謀略上確實輸宋江一截,他反對招安或許也是認為最終不會得到好結果,但是他卻不去想想不招安又能怎麼樣呢?難道胳膊還能擰過大腿不成?所以說到最後,倒不如說梁山泊自從聚義的那一刻起,似乎就已經注定了最終的結局,招安與否都好不到哪裡去。至於宋江,他的那份執念也只能是南柯一夢了。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