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交織的漢高祖劉邦:缺點和優點都異常的鮮明 | 陽光歷史

 

A-A+

矛盾交織的漢高祖劉邦:缺點和優點都異常的鮮明

2015年12月11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678 次

  從前202年正月,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到二月二十八日劉邦定陶登基,西漢建國,在這短短的一個月裡,劉邦干了很多大事,而鮮為人知的,卻還有一件「小事」:消滅最後一支項羽的嫡系——魯國。項羽在楚懷王麾下時,他的封號就是魯公,封地就在魯國。從那時起,魯國軍民就與項羽建立了至死不渝的忠誠關係,甚至在江東子弟兵烏江覆滅後,魯國地區的抵抗卻依然頑強。劉邦到達定陶後,第一件事是命屬下捧著項羽的人頭,禮送給正殊死抵抗的魯國人。確認項羽死亡的魯國人,這才集體投降。而後,劉邦將項羽埋葬在山東平陰,葬禮以公爵的規格進行。劉邦親自拜祭,在項羽的墳前潸然淚下。秦末漢初的八年內戰,楚漢相爭的四年恩仇,兩位老兄弟的糾葛恩怨,都以這種方式徹底斷了。

  前202年五月,稱帝的劉邦,在都城洛陽南宮舉行宴會,犒勞西漢開國功臣們。宴會上劉邦問了群臣一個問題:「我能夠贏項羽,關鍵原因在哪裡?」部將王陵說:「項羽打仗,雖然對部下表面尊重,卻經常捨不得厚賞部下;而您卻不一樣,每次打了勝仗,都能公平地論功行賞,所有的戰果都能歸有功者。」劉邦卻答:「這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會用人,比如統兵打仗,我不如韓信;運籌帷幄,我不如張良;安撫後勤,我不如蕭何。」因為這段對話,蕭、韓、張三人從此被稱為「西漢三傑」。但這段對話同樣還有另一層「潛台詞」:新朝開基,眾將盼望的自然是厚賞,能封王當然是做夢都想。而劉邦卻告訴大家,戰果是他們劉家的,別人休想分享。

  劉邦有個毛病,就是好喝酒,特別是打了勝仗後,總喜歡開懷暢飲。可是在西漢王朝建國、天下大局已定後,他喝酒時卻經常悶悶不樂。他當時擔心兩個人,一個是盤踞山東海島上繼續抵抗的齊王田橫,一個是流落四方的楚國大將鍾離昧。他先招降田橫,沒想到開始同意投降劉邦的田橫,在去洛陽覲見劉邦的路上反悔,居然當場自盡了。他留在島上的五百個部下,到河南偃師拜祭了田橫墓後,也自盡隨田橫而去。而東躲西藏的鍾離昧,最後躲到了韓信處,直接成了劉邦步步清算韓信的口實。

  項羽覆滅後,對待項羽的舊部們,劉邦的態度也是因人而異的。項羽的大將季布,和劉邦的仇極深。當年劉邦在彭城被項羽打敗,妻兒老小都是被季布抓的,季布還死死追趕劉邦的車駕,逼得劉邦差點兒把兒子扔下車。幸虧駕車的夏侯嬰忠勇,才助劉邦逃過一劫。西漢建國後,劉邦重金緝拿逃亡的季布,除了千金懸賞外,還嚴令敢有藏匿季布者,全治株連三族之罪。無奈的季布,躲藏到了魯國大戶朱公家裡。朱公敬佩季布的英勇,收留了季布,還求到了夏侯嬰門下,托夏侯嬰為季布求情。夏侯嬰勸劉邦說:「季布當年那麼對你,那是因為他是項羽的將領,是為項羽盡忠。你現在這麼緝拿他,萬一逼得他投奔別處,這不是把一個忠勇的人徹底變成自己的敵人嗎?」就這一句話讓劉邦改了主意。事後季布被赦免罪過,官封郎中。

  劉邦過河拆橋,非常不地道。當年劉邦被項羽圍在彭城的時候,是因為向丁公行賄,才得以逃出生天。但西漢建國後,自以為有功的丁公前來投奔,卻被劉邦當場拿下,之後斬首。劉邦的理由是:「我這麼做,是為了讓後來的臣子都不要去效仿丁公啊!」

  劉邦登基後做的一件大事就是遷都——把都城從洛陽遷到長安。這件事情是由鎮守隴西的婁敬提出的。他能打動劉邦,一是因為他實誠。覲見劉邦的時候,推薦人虞將軍請他換上華美朝服,婁敬回答說:「我穿什麼來的,就穿什麼覲見天子。在這種事上不能欺騙天子。」劉邦知道後,反而覺得他誠實可靠。二是因為婁敬的理由,直接切中了劉邦的要害。劉邦解釋定都洛陽的原因時說:「我定都洛陽,就是為了興復周王朝的興盛局面啊!」婁敬回答說:「可是周王朝經過十幾代經營才滅了殷商。即使這樣,它衰落的時候,諸侯說造反就造反了啊!您擊敗了項羽,可是現在國家貧弱如此,根本不是周王朝那時候的局面啊!」一句話先堵住了劉邦的嘴。為了說服劉邦,婁敬還拿打架來做例子。他認為關中地區好比一個人的咽喉,定都關中,就好比卡住了天下的咽喉。話已經說到這個份兒上,但劉邦還是猶豫不決。之後他召集群臣討論,大多數人果然極力反對,但有個最關鍵的人支持遷都,就是張良。他的理由也最終打動了劉邦:「您和項羽爭天下的時候,雖然屢戰屢敗,但不正是依靠了關中地區的戰略資源,最終反敗為勝嗎?」這個理由也讓劉邦最終拍板——遷都!而提議遷都的婁敬,不但官封郎中,還得到劉邦「賜姓」,於是他在歷史上的名字,也就變成了「劉敬」。

  登基後的劉邦面臨的另一個苦惱,就是西漢還沒有規矩。在他的治理下,大臣不像大臣,皇帝更不像皇帝。他手下的那些功臣武將,各個是脾氣火暴的大老粗,且為人毫無禮法。比如宮廷飲宴的時候,一個個還全是當年打天下時的樣子,動不動就為了一點小事大吵大鬧。劉邦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趁著前200年長樂宮落成的機會,請儒生叔孫通制定朝儀。事前劉邦還特別囑咐:「你制定的朝儀可別太難了,起碼得讓我學會啊!」叔孫通召集魯地儒生,參照《周禮》,制定了一部莊重典雅的朝典。劉邦命令文武大臣們,全聽叔孫通調派,在野外整整綵排了一個多月。之後劉邦去檢閱,對綵排的成果很滿意,但又很奇怪地問叔孫通:「他們上朝這麼麻煩,那我幹嗎啊?」叔孫通答:「您作為天子,只要接受他們的朝拜就可以了。」劉邦一聽高興了:「這我會,這我會。」前200年元旦,在長樂宮的落成儀式上,大漢帝國第一次按照叔孫通的朝儀,舉行了朝賀儀式。整個儀式莊重典雅、儀仗宏大,朝堂秩序井然,官員恭敬有禮。感慨萬分的劉邦發自內心地說:「我今天第一次知道,做天子原來這麼尊貴啊!」

  剛當皇帝的劉邦,不但在外面不像個皇帝,在家裡也不像個皇帝。對他的父親劉太公,劉邦還是按照封建孝道的要求,對他「五日一拜」。直到有一天,劉太公的管家看不過去了,對劉太公說:「你兒子現在已經是皇帝了,你還讓他給你下跪,這是大逆不道啊!」之後劉邦再來看父親,劉太公就當場「撲通」跪倒,口中高呼萬歲。如此情景,弄得劉邦也特別尷尬。後來還是那位管家出主意,說秦始皇曾經冊封自己過世的父親為太上皇,不如你也依葫蘆畫瓢。前201年,劉邦正式冊封劉太公為「太上皇」。就這樣,劉太公也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在活著的時候就被冊封為「太上皇」的父親。

  劉邦在起兵造反前,在家鄉是個公認的無賴,甚至那時候的劉太公也經常呵斥他。這筆舊賬,劉邦還經常拿來說事。比如就在前200年的長樂宮朝儀上,劉邦心裡高興,一下子多喝了兩杯,藉著酒勁對「太上皇」劉太公說:「以前我在老家的時候,你老說我哥能種地,可以給家裡掙錢,你看看現在我和我哥,誰掙得家產大啊!」劉太公除了「呵呵」傻笑外,一句話也說不出。話雖如此,但劉邦對老爹還是非常孝順的。劉太公剛到長安時,雖然錦衣玉食,但老人時常想家,天天悶悶不樂。劉邦得知後,就在長安邊上新修了一個鎮,鎮上的房屋佈局擺設,和老家沛縣一模一樣,又讓家裡的鄉民全都搬到鎮上,這才把老頭兒給哄高興了。

  比起眼光來,作為親爹的劉太公,著實不如他的親家——劉邦岳父呂太公,呂氏家族是周朝開國功臣呂尚之後。年輕時候的呂雉,也是當地的一朵鮮花,連沛縣縣令的兒子求親,都被拒之門外。當時呂家在沛縣辦宴會,赴宴的劉邦當時只是個亭長,連禮金都沒帶,到了宴會上,張口就說自己帶來一萬禮金,事後卻又沒錢給。呂太公很奇怪,問宴會的記賬會計:「這是個什麼人啊?」會計回答說:「這人在我們這裡很出名,一直都喜歡吹牛,卻沒一件事能幹成。」呂太公卻說:「嗯,我看這人將來不簡單,將來一定大富大貴。這樣吧,我把女兒嫁給他吧!」就這樣,劉邦有了他的結髮妻子呂雉。事實也證明了呂太公的眼光:呂太公最後受封臨泗侯,他的兩個兒子呂澤先和呂釋之,分別被封為成周侯和建呂侯,女兒呂雉更母儀天下。而那位宴會上給呂太公簡介劉邦的會計,就是大漢朝的開國丞相蕭何。

  劉邦能戰勝項羽,一個原因就是他「師出有名」。在楚漢戰爭開打前,他討伐項羽的檄文裡,曾歷數了項羽的種種罪狀,比如殺害楚懷王、坑殺秦兵等。但事實上,以「王者之師」起兵的劉邦,也有過不光彩的過去。比如秦末農民戰爭時期,他起兵的第一篇檄文,就是告誡沛縣的父老鄉親,有敢不和他一道造反的,就「父子俱屠」。意思是不和我一起幹的,全家都要殺光。比起項羽坑殺四十萬秦兵來,劉邦也幹過類似的事。他滅秦路上攻克許昌時,居然將當地屠城。

  劉邦做亭長的時候,雖然身份低微,卻也很愛美。當時楚地的小吏,喜歡戴一種像喜鵲尾巴的帽子。劉邦看了後很喜歡,拿來改造了一下,帽子上換成沛縣當地的特產筍殼,整天戴著四處招搖。當時鄉人們紛紛嘲笑,說這是什麼奇裝異服。而後來劉邦做了皇帝,依然喜歡這種帽子,走到哪裡戴到哪裡。再後來,這種帽子成了中國歷代皇帝祭祀時的專用禮帽,並有了一個莊重典雅的名字——竹皮禮冠。

  劉邦被人詬病的另一條做派,就是他的流氓樣。他不但自己流氓,還喜歡有流氓樣的人。儒生酈食其第一次見劉邦的時候,先文縐縐地跟衛兵說:「我是高陽小民酈食其,聽說沛公討伐項羽,特意前來拜見,希望為他謀劃天下大事。」劉邦一聽就很反感,回話說:「我正忙著打仗呢,沒空見他。」結果酈食其當場暴怒,拔劍對衛兵惡狠狠地說:「你去告訴姓劉的,高陽有個叫酈食其的酒徒要見他!」嚇得衛兵屁滾尿流進去通報。劉邦聞聽反而高興了,趕快畢恭畢敬接見,結果酈食其劈頭又是一頓罵:「你這個傢伙沒我有學問,又沒我勇武,你憑什麼打天下啊!」結果劉邦恭恭敬敬,以禮相待,聽酈食其縱論天下大事。

  「流氓」劉邦之所以能夠招攬這麼多人才,最關鍵的素質,就是他的大度。只要是對他有用的話,再難聽他也聽得進去;只要是自己犯的錯,肯定會不顧面子去改。他對陸賈、酈食其,一開始的態度都極其狂傲,在被對方折服後,就改為了終生的禮敬與信任。而另一儒生隨何,在楚漢戰爭的關鍵時刻,說服英布歸順劉邦,為劉邦戰勝項羽立下了大功。戰後論功行賞,劉邦隨口說了句「只靠腐儒怎麼能成事呢」,結果隨何當場大怒,反問劉邦說:「如果給你五萬人,你能打得過英布嗎?」劉邦回答:「不能!」隨何說:「那我一個腐儒,一個人幹成了你用五萬人都幹不成的事,你不是連腐儒都不如嗎?」如此指著鼻子罵,劉邦的反應非但不怒,反而立刻向隨何道歉。另外,劉邦終其一生,還創了另一項「紀錄」——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未誅殺過文臣的開國皇帝。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