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情·義·忠·孝
---------
投稿網友:茄子文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情·義·忠·孝
概括來說劇中的主線就是講的梅長蘇一步步為赤焰軍和祁王洗刷冤屈,這是一個有關情義忠孝的故事。十年前,最喜歡的劇是仙劍;十年後,最喜歡的劇是琅琊榜。當年沒有寫下心中所思所想,太遺憾,現在補回來。
(1)人物
梅長蘇:
首先他的名字就很有特點,"梅嶺藏姝"梅長蘇,梅是梅嶺,梅嶺是赤焰軍冤魂所在之地,林姝將它作為姓氏是不忘過去,又恰好是與林燮當年遊山玩水的姓氏。長蘇,蘇與"姝"同音,梅嶺藏著林姝,林姝從梅嶺重生,又可以理解為時刻保持清醒(時長甦醒)。看到網友說長旋轉後就是木字,梅中也有木字,加起來就是"林"。不知道本意究竟是哪一個,總之這個名字就暗藏玄機,太妙了。
梅長蘇就是一個完美的化身,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他性格張揚,出身將門,作為少年將軍,有些不敗的美譽,武自然不必說。而文呢,他是黎老最得意的門生,重生之後更是用他的計謀攪弄風雲,僅僅靠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就能讓夏江謝玉等人心生畏懼。不僅有才華,有腦子,還有情有義,這樣的一個人,他不管在哪裡都是眾人的焦點與中心,他是最京城最明亮的那個少年。
劇中一直再講他步步為營,最終為赤焰軍和祁王翻案,與其說他只是為了洗刷冤屈,不如說他是為了心中的理想。希望國富兵強,百姓安居樂業,朝臣真真正正為國為民,他希望有一個盛世,他也一直在為之努力。輔佐靖王時,他推薦給靖王的都是不涉黨爭得治國良臣,讓靖王真誠對待,而不是拉攏他們。這不僅是源於靖王的性情,他自己也必然是不願意做的。首先靠拉攏的情義不會長久,更重要的事要保持朝臣心中為國為民的心。拉攏他們,靖王上位自然容易的多,但是他心中不只是要翻案,他是想開創一個盛世天下。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化身,擁有所有美好的品質:赤膽忠心,有情有義。心中有兄弟,有愛人,有君,有民,有天下。作為臣子,他操心的實在太多了。可是他說: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用行動體現了這一句話的內涵。
用性命交換,只願做三個月的林姝,雖然讓觀眾難過,但十三年來,他一直都用病態之軀攪弄風雲,那樣驕傲的一個人,他渴望彎弓射大雕,渴望征戰沙場,這是他最好的結局。他不這樣,林姝也就不是林姝了。
靖王:
"你有情有義,可是你為什麼沒腦子。"靖王沒腦子嗎?衛崢一案中,夏江那麼顯而易見的陰謀,靖王又怎麼會不知道。只是,十多年來,這是他的心結。當年,最好的朋友最需要他的時候,他沒能在他身邊,在朋友的副將落難時,他拚死也要保護。十多年來,因為這件事,想必從來沒有開心過,劇中他一直是悶悶不樂的樣子,一股怨氣無處安放,唯一一次他笑了就是最後和林姝鬥嘴的時候,還有什麼比回到當年兩人吵鬧的時候更開心呢?
靖王為什麼沒有認出林姝?先不說這是劇情需要的安排。從它的合理性來看,他是不願意去相信梅長蘇就是林姝。林姝和梅長蘇是多麼不同的一個人,他不會相信他的好朋友會變成一個謀於算計的人,也不願相信好朋友如今成了一個病態的樣子。
梁帝:
梁帝他是昏君嗎?他不能明辨是非,沒有能力嗎?梁帝是靠謀逆上位的,一般來說朋友怎麼樣,就能看出他這個人怎麼樣,當年林燮和言侯全力輔佐,讓他登上帝位。憑林燮和言侯的性格和智慧,肯定不會輔佐一個昏君上位,這說明,他當年應該是一個德才兼備的皇子。其次,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謀逆上位的人都是很有本事的,比如李世民,朱棣等。相必當年的他有一定的過人之處,也是得到了很多朝臣的支持的。劇中沒有怎麼突現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政績如何。在侵地案中,提到梁帝推行國政,防止土地兼併之風,說明他還是有所作為的。
但凡謀反成功的人都有這麼一個特點,愛懷疑,愛猜忌。自己是通過謀反的手段取得皇位,也就擔心別人用同樣的方法取代自己。首先拿幫助自己的人開刀,這也是歷史告訴我們的,例如杯酒釋兵權。赤焰軍一案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對於梁帝來說,根本就不那麼重要,他猜忌,忌憚祁王想反就能反的能力,他只是借此機會除掉了威脅他皇位的人。
梁帝身為皇帝,過的太悲哀。做皇帝以前,他有林燮,言侯這樣的朋友。自從赤焰軍一案後,他的身邊就再也沒有真心待他的人了,太子譽王皇后貴妃,所有人都為了自己的利益奉承他,朝臣涉及黨爭,都是為了自己一派的利益,哪一個又是真心為了皇帝。就連紀王爺,心中也是掛念著祁王。他得了皇位,輸了人心。
"我並非一直是無情之人……""我曾帶你騎過馬……"。最後梁帝與林姝的對話戳中淚點。(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片段之一)梁帝以前應該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希望能做個好皇帝。只是因為皇位,他變了。得與失,都在於選擇的不同。
藺晨:
景琰最懂林姝,而藺晨最懂梅長蘇。
蕭景睿:
用一句來形容他,就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豫津:
愛玩愛鬧,總是笑瞇瞇的公子哥,其實聰明絕頂,並不是一個紈褲子弟。看似張揚,心卻挺細的。謝玉府中,是他保護宮羽,獵宮中,又是他將宮羽,實在貼心。
言侯:
他是如藺相如一般的人物。無論何時,都能鎮定自若。獵宮中,他一句"我們的身體就是最後的防線"安撫所有人。他有情,念念不忘宸妃,雖然對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太殘忍。他有義,時刻都紀念著林燮。
劇中的夏江,譽王,太子,謝玉,皇后,越貴妃都不是什麼善類,可是,卻沒有辦法去討厭他們。不像別的劇,對壞人恨的咬牙切齒。他們為了王位,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但他們也有可憐之處,更多的感到是遺憾,同情。
太子:
太子沒什麼說的,對比譽王,感覺沒什麼計謀,計策大都是謝玉幫忙策劃。無才也無德。
譽王:
對比太子,他顯得更有才能,會算計,有自己的計謀與想法然而。身為滑族的後代,他不可能成為皇帝,而梁帝一次次給了他希望。雖說梁帝說擇賢而立,但依梁帝的性格,除非太子和景琰都不能當皇帝,譽王才有一點可能當皇帝。他成為了制衡太子和靖王的工具,太可憐。
(2)改編劇情
劇中大部分是還原了原著,只有有些細微的地方有稍微的改動。有些地方改動之後,感覺更合情合理,更好了。有幾個印象比較深的:
a.書中沒有說明譽王是滑族公主與梁帝之子,而劇中增加了這一部分。這使秦般弱輔佐譽王,夏江和譽王聯合謀反更加合理。
b.在書中,童路到獵宮密告譽王謀反,這一情節顯得很不合理。獵宮與京城相隔多遠不知道,單從譽王謀反行軍好幾天就能感到相隔並不進。暫且不說在譽王和夏江知道童路逃走之後,勢必會造成阻礙,單憑一人之力難以僥倖逃脫。就單單說童路之前受過重傷,是否有體力一路步行順利到達獵宮都難以保證。劇中童路逃到蘇宅,告訴甄平和黎剛,這就合乎情理多了。而童路最後的結局,拚死保護甄平出城,這大概也是他最好的結局了。
c.劇中增加靖王因為靜妃受罰的事誤會林姝,沒別的,就是使劇情更加虐心了,明明自己心裡最掛念的好朋友就在眼前,卻不知道,反而還誤會他,猜忌他。
d.梁帝與梅長蘇對話那一段。這一段,展現的是梁帝的種種悲哀,他曾經是個有情有義的人,可是最終殺害了朋友,殺害了親骨肉。他想做個好皇帝,卻聽信了小人的話,最終失去了所有人的心。舊人經常入夢,他的心裡也是不安,也是掛念著他曾經的舊友的,在這最後的時刻,他回憶起過往和林姝一起騎馬,可是,所有的一切都回不去了。
e.林姝與靖王的告別。知道這一去兩人再也見不到,可是沒有哭哭啼啼,沒有擁抱。有的只是靖王目送著林姝的離開,有的只是給新軍賜名"長林軍",兄弟的情義,生死又怎樣。想起原著中佛牙死去的片段,林姝問飛流,"佛牙死了,你還會一直記得他嗎?""會""作為朋友,你一直記得他,這就夠了。"這段話更像是林姝對靖王說的話,不必做什麼,我知道你會一直記得我,這就夠了。
f.書中寫聶澤和郡主相愛。而劇中完全沒有聶澤這個人,這樣感覺更好。十多年過去,林姝的容貌變了,可是兄弟對他的情義沒有變,郡主對他的愛也沒有變。郡主變了心,愛上了別人,對林姝太殘忍了。
劇中的改動大多都好,只有幾個比較遺憾的地方。
靖王和林姝的相認太草率了,沒有淚點,沒有驚心動魄,這是最遺憾的地方。還是梅石楠的梗比較好。再就是林姝吃點心試探靖王的橋段沒有,洗刷冤屈的部分也沒怎麼表現,靖王大婚的片段沒有,佛牙的片段沒有。除了這些地方有些遺憾外,對這部劇沒有別的不滿了。
(3)相比其他劇
1.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有血有肉,人物塑造的特別豐滿。每一個演員的演技都特別好,每一個動作神態都拿捏的恰到好處,眼裡都是戲呀。梅長蘇靖王這樣的主要人物就不用說了。就連高公公那樣出場不多的人物,演技都很好,伴君如伴虎,他處處小心,唯唯諾諾,恰到好處的說話,恰到好處的笑,就讓人感覺他是一個歷經三朝的公公。再說一個片段,在山上譽王謀反被關押,梁帝去看望他,除了痛罵他之外,梁帝彎腰落淚。譽王謀反固然可恨,但是他畢竟也是梁帝的親兒子,抓住他處置他也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那種複雜的心情,梁帝演的真心贊。
2.幾乎所有的劇都離不開一個女主角,情情愛愛是永遠說不完的話題,看著心累。可是這部劇沒有女主角,就算是郡主,戲份也不多,不能算是女主角。劇中有愛情,但是是很少的一部分,兒女情長是小愛,國家百姓才是大愛。
3.色調好看。演員的裝都不濃,服裝也很好看,簡單的樸素美。而其他的古裝劇,清一色的花花綠綠,打扮的花枝招展,看的眼睛疼。
4.細節。很多劇粗製濫造,細節經不起推敲。而琅琊榜確實越推敲越覺得細節拿捏的真是棒。比如林姝愛搓手的那個習慣,不僅在靖王發現之後有,其他的地方也有這個細節。比如最後給郡主的信,變成了林姝的字跡。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要想看,請搜微博"琅琊榜細節"
(4)劇中的情
愛情:
劇中描寫愛情的地方不多,卻讓人感動。
a.林姝與郡主。
林姝失神的佛落郡主身上的花;郡主來獵場救駕,稟報情況,眼睛卻嫖向林姝;在獵場郡主吃錯,林姝無力的辯解。沒有愛的死去活來,但這點點滴滴的愛,卻更讓人感動。
郡主征戰沙場多年,在他人面前,她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將軍。在兄長面前,她只是一個小女孩。在別人面前,她堅強,可是在林姝的懷裡,她會嚎啕大哭。
他們身上有著保家衛國的責任,國家大於兒女情長。最後的最後,只有許來世相聚。"此生一諾,來世必踐"。
b.聶峰與夏冬
十多年來,夏冬不離不棄,每年初五祭拜聶峰。聶峰隱忍多年,只為見上夏冬一面。容貌變了又怎樣,聲音聽不清楚又怎樣,都比不過長久的相伴。劇中,他們算是幸福的一對了,劇中幾乎相愛的人最終都沒有在一起,他們能夠在十多年後相聚,實在幸運。
c.謝玉和長公主
謝玉一案後,謝玉和長公主兩個單獨的相處。謝玉說"這麼多年來,我是真的喜歡你。"就這一句話,喜歡上謝玉。壞人的真情流露總是那麼的感人。當年,用了一些手段逼長公主嫁給了他,其中一部分是利益,一部分也是他真的喜歡長公主。
而長公主了,她喜歡謝玉嗎。相伴二十多年,就算沒有愛情,也有親情了吧。而長公主願意陪謝玉去死,聽從梅長蘇的話在謝玉流放之際救他,長公主對他還是有情的。
親情:
a.梁帝對孩子
梁帝不是一個好父親,他害死了自己的兩個孩子。可是帝王的愛本身就是複雜,沒有辦法像尋常人家那樣愛護自己的孩子。孩子即是子,也是臣。每一個孩子,在不動搖他的地位情況下,他都是愛的。
b.言侯對豫津
豫津不是自己所愛之人所生,對他不管不問,但終究還是有感情的。說起當年的往事,他們兩人更像是朋友。豫津問,我比較像誰。言侯說,你自然是像我了。言侯不怎麼管豫津,豫津也從來沒有恨過言侯,只是很期盼與言侯待在一起。後來,兩人齊心協力幫助梅長蘇。兩人的父子情是劇中閃閃發光的地方。
友情:
a.林姝與靖王
他們從小一起長大,他們是最要好的朋友。小時,林姝把豫津綁在樹上,靖王為他開脫;長大了,他們在戰場上背對背殺敵。十多年來,他們從來沒有忘記過對方。一個精心謀劃,幫助另一個登上皇位,一個一直都留著東海帶回來的珍珠。
b.蕭景睿和豫津
他們也是從小玩到大的朋友。一個飛揚跋扈,一個溫潤如玉,性格雖不相同,但一點都不影響他們。平時爭吵鬥嘴,互相嫌棄,關鍵時刻就會挺身而出。這,就是朋友。
c.夏冬與郡主
她們兩人很相似,有情有義,都是女中豪傑。夏冬希望郡主有個好歸宿,擔心郡主的安危。郡主每年初五隻要在京城都會送夏冬。因為郡主與林姝的婚約,夏冬不承認是郡主的朋友,可是她做的一直都是朋友該做的事。
愛國之情:
愛國愛民是大愛,林姝,景琰,言侯,郡主等等無一不想開創一個太平盛世。他們為國,捨去了自己的利益。很多人登上了皇位,當上了大官,就違背了自己的初心。但他們用行動告訴我們,還有一群人,時時刻刻都記得心中的情義忠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