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琅琊榜:一部政治童話
---------
投稿網友:金風細雨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古裝電視劇沉寂多年後,在這個秋日又迎來了一幕高潮——《琅琊榜》的風行。從前期宣傳來看,這部劇集收穫的關注度平平(除了原著小說粉絲看完片花後反映「高還原度」),但開局後,一路低開高走的收視率充分說明,這匹黑馬已經在銀幕上橫越而出。
從劇情上看,《琅琊榜》的故事主線相當明確,西方式的復仇調和了本土敘事的「洗冤」,打通了江湖和朝堂的界限,時不時撒一撒友情糖,插一插愛情刀,引起不同觀眾群的興趣(武俠片、朝廷劇等追捧者),再加上恪守古代典章的禮儀、服飾(與霸佔屏幕的於正戲形成鮮明的對比),符合審美規律的構圖,顏正演技高(包括某些身兼多職的導演)的演員,《琅琊榜》的走紅,也是情理之中。
在筆者眼中,《琅琊榜》的故事是一部政治童話。(梅長蘇的「金手指」開得太多,就不必贅述了)
童話的基本特徵是什麼?虛構的人和事,理想化的結局,對於公正性(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強調,這幾點,在《琅琊榜》裡都有明顯的情節。
一,合理性缺失的虛構:「琅琊榜」能否真實存在?
江湖有琅琊閣,琅琊閣裡張榜單,一張排名表,把「麒麟才子」的赫赫聲名送進了宮禁,主人公徐徐出場。古龍的小說裡也有個對江湖人事做量化性管理的百曉生,他的《兵器譜》引發了整部《多情劍客無情劍》的驚濤駭浪(筆者一直懷疑海宴和一眾網絡作家的靈感從這裡來)。但百曉生不過給劍客遊俠們排排名,理性看來,是有可能完成的(通過江湖人的戰史總結)。「琅琊榜」又是根據什麼來認定梅長蘇堪登榜首,而且有定奪江山的本事?(在此之前,「梅長蘇」並無在朝廷幕前幕後出力的過往)更詭異的是,深宮之中,兩位爭奪皇位的太子、親王為何對這一榜單極其重視,積極延請招攬?難道只是出於「寧可受騙,不可錯過」的心態?而更不可信的是,被公認為看重權力、多疑的梁帝聽到這樣的傳聞,僅是表示了蔑視,而並不對這個明顯要介入國本之爭的民間智庫機構作出調查和裁決(按照他的前科,最寬仁的也是取締)?無論從哪朝哪代來看,只要皇權沒有旁落,任何組織(廟堂之上,江湖之外)通過輿論,議論下一任皇帝的人選,都免不了謀反的嫌疑。
如果真有個到處販賣消息,動輒出最高層藍皮書的琅琊閣,這個國家的政局,必然已是一片亂象。
二,平反還是角力?
劇中,靖王向梅長蘇提議,要在自己登基後重審赤焰一案,為冤死者平反,但梅長蘇堅持,赤焰案的重審必須限定在梁帝在位時,這樣才具備合法性,不然只能算是靖王作為最高權力者的恩赦,他們身上謀逆的罪名依舊得不到洗刷。
但微妙的是,赤焰案的重審,恰恰是在靖王從外放的郡王陞遷為一人之下的東宮太子,手握監國大權的時候完成的。在劇中一個跌宕起伏的小高潮——夏江密告梁帝梅長蘇真實身份,靖王和梅被召入宮,面對有可能痛下殺手的帝王時,穆王府和禁軍已經開始集結,打算一旦二人深陷險境,便舉事入宮,雖然後來兩人無恙,兵士回營,但起碼說明,靖王此時的實力,已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和震懾他的父親(梁帝放梅長蘇走,應該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赤焰一案如何證明是冤案?皇帝自然不會公佈心中的隱秘,除了赤焰倖存人的講述,兩個執行人夏江和謝玉的供述是最重要的,這兩個人本來一個是握印信的一品軍侯,一個是直屬最高權力者、不受制衡和監督的特務機構懸鏡司的頭子,把他們從權貴的地位拉下馬,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這個打倒的過程,也就是靖王地位的上升。
壽宴的眾人請審,讓梁帝不得不接受赤焰不再是「鐵案」的現實,與其說是發現了疑點,不如說是被逼就範,當這個垂暮的老年帝王看見,六部重臣、邊陲藩王、京城守備力量負責人都跪在面前時,他明白了,大勢已去,不管赤焰案的真相是什麼,它必須是個冤案,否則,那個已經失去全部制衡力量的兒子將做出他的大皇兄還沒有做的事情。
《琅琊榜》的故事核心,與其說是「一個倖存者如何為父兄平反昭雪」,不如說是「一個倖存者如何和他的政治盟友獲得最高權力和歷史闡釋權」。
記得讀《竇娥冤》,竇娥的冤屈昭昭天日,靠的還是生父作為父母官的權力,赤焰一案最大的推動力量,也是和案件「主犯」關係密切的靖王。
白雪公主嫁給王子,成為另一個國度的女主人,在富麗堂皇的宮殿中,她讓後母穿上在烙鐵中燒紅的舞鞋。
在森林裡的小木屋裡,她找不到一個人,去控訴一次又一次的謀殺。
三,梅長蘇的結局
病骨支離的梅長蘇沒有熬過他心心唸唸的一年,在作為林殊最後的戰役中身亡。這個結局讓粉絲大呼悲情,要求導演改劇本之人不在少數。
但正是這最後一捧玻璃碴,才能成全劇集的童話屬性。(還沒看到最後一集,僅就原作者接受訪談時,「不會更改小說結局」的回復而談)
可以做一假設,如果梅長蘇病癒歸來,他會得到怎樣的安置?無非就是兩條路,歸隱,入仕。
先說入仕,以梅長蘇在奪嫡中的功績,在新朝的地位必然不低,將來會是個舉足輕重的實權人物。自古皇權就是變形藥水,耿介的靖王在登基後會像他無權無勢的時候那樣,幾十年中都信任他的小殊麼?赤焰少帥的聲望、江左盟龐大的江湖勢力、和各路軍隊千絲萬縷的親密關係(或許還會履行與雲南穆府的婚約)、六部重臣的信賴(如沈、蔡兩人)……林家小殊會在剩餘的人生中,散發出比少年時代更耀眼的光輝,五千年史冊中相似的「功臣局」時刻都在預言著前方的懸崖,那時的靖王還會不改初心麼?畢竟,殿前站著的這個人,在他的而立之年,以布衣之身,埋葬了兩位後備儲君。
再說歸隱,不問朝堂事,甘做蓬蒿人。但江左盟還在,奪嫡過程中,不涉江湖的靖王已經看到了這些舞刀弄劍的「小民」翻動風雲的能力,坐穩了位子,他對這些曾經的助力還能放心麼?況且,祁王的遺腹子庭生是梅長蘇的徒弟(如果靖王還想給自己子孫一條活路的話,就不會把皇位傳給庭生,參看趙宋開國事),這個有「賢王」父親的親王,一旦習得了師傅運籌帷幄的能力,接管了江左盟的權勢,還會甘心拜倒在御座之下麼?
以上都是假想,一個架空王朝明君賢相的佳話,在文字和畫面上,編造起來也不是什麼難題,但需要太多陽光普照、人心向善的最高設定,所以,讓一個久病纏身的梅長蘇,在一場惡戰中,在傳奇的頂峰死去,是合理的,也是最光明的尾巴。
正如每個童話的最後一頁,壞人都得到了懲處,好人一直在飲宴、嬉鬧、幸福。
梅長蘇死去,靖王可以留住一生最美好的回憶,為他無人祭祀的宗廟,年年上一炷香,而不是像他的父親在十三年前那樣,將刀鋒指向了摯友、兄弟。
梁帝和林帥,也有過把臂同游、戮力同心、互結姻親的好時光,十年前的梁帝,或許還抱過小林殊,放風箏,騎大馬。
當時的他們,也看不到十年後,梅嶺的那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