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風雲第一鏢:中國十大鏢局及其鼻祖
鏢局
鏢局的鼻祖連專家都無法確定,並且也沒有文字記載,可是具體到每一個鏢局卻不能不知道自己的鼻祖。
每個鏢局都有著自己的賬房先生記賬,別的不說,單從鏢局殘存的賬本上也能找出其鏢局的鼻祖,更別說其後人代代相傳的口碑記述了。
當時在全國各重要商埠所設之大大小小的鏢局不可勝數,其中較為出名的鏢局有30多家,而最著名的、業務覆蓋最廣的、通行全國的有十大鏢局。這十大鏢局分別是:
興隆鏢局,清乾嘉年間,北京順天府,神拳無敵張黑五
會友鏢局,清乾隆—1912年,北京前門,三皇炮捶門宋彥超
成興鏢局,1878—1900年,河北滄州,鏢不喊滄州李冠銘
玉永鏢局,清嘉慶—1838年,江蘇蘇州,長眉老道張德茂
昌隆鏢局,1840—1901年,江蘇蘇州,鐵腿左二把左昌德
廣盛鏢局,1802—1830年,河南賒店,心意拳宗師戴二閭
同興公鏢局,1855—1913年,山西平遙,神槍面王王正清
源順鏢局,1878—1900年,北京珠市口,大刀王五王子斌
三合鏢局,1890—1971年,河北張家口,公議拳傳人安晉元
萬通鏢局,1891—1999年,河北保定,單刀李李存義
從上面的列表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十大鏢局的創始時間和鼻祖,下面我們簡單瞭解一下這些鏢局的概況:
興隆鏢局號稱是第一家鏢局,創始人山西人張黑五,前面已經詳細說過,這裡不再贅述。
會友鏢局會友鏢局的創始人是宋彥超,生平絕技乃是三皇炮捶拳。三皇炮捶門歷史淵源悠久,奉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即人皇氏)為祖,故又稱「人宗門」、「人祖門」、「三皇門」。隨著歷史的發展,三皇炮捶拳不斷地發展完善,繁衍傳遞。至明末清初年間河北冀縣武術名家喬三秀傳授此藝,始有文字記載和文物可考。喬三秀傳其子喬齡(字鶴齡)作為第二代。喬齡將此藝微妙真諦傳給第三代宋彥超(字邁倫)、於連登、張文彩、王雙奎四弟子。
宋彥超集平生所學,潛心鑽研,創「夫子三拱手」之絕技。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宋彥超來京投「神機營」報效國家。神機營老七王爺令宋與營中教練武林高手比武。宋出手神奇微妙,眾高手皆敗於宋手下,老七王甚喜,驚呼「真乃神拳也」!遂賜五品亮蘭頂戴。此後,「神拳宋邁倫」的名字享譽武林。宋漫遊京城,結識八卦掌祖師董海川,遂交成摯友。宋在為官生涯中耳聞目睹了朝政*,自感報國無望,便棄官從賈,在北京前門外糧食店街創辦「京都會友鏢局」,以武會友,從事保鏢生涯,同時傳授武藝。從此開拓了北京三皇炮捶門歷史的新紀元。
清同治五年(1866年),於連登之子於鑒(字鏡堂)先得其父親授,後來京拜宋彥超為師,得宋之奧妙後技更精絕,功達上乘。自此於鑒在北京大開山門,傳授三皇炮捶拳。在一大段歷史時期內「京都會友鏢局」同「三皇炮捶門」名聲大震,鏢局生意興隆。三皇炮捶拳也廣為傳播,得到了很大發展。後來鏢局還出現了李堯臣這樣的傑出鏢師。他在抗日戰爭期間將自創的無極刀法傳授給抗日軍隊,喜峰口戰役中,學了無極刀法的大刀隊,手刃鬼子近百人,追殺日寇60餘里,繳獲大炮18門。跟李堯臣學過武術的人很多,京劇武生泰斗楊小樓演鬧天宮的猴拳和梅蘭芳演虞姬的劍法,都是李堯臣傳授的。
成興鏢局走鏢的鏢局有個規矩叫「鏢不喊滄州」。說的是過去南來北往的鏢車,不管是黑道白道,也不管是水運路行,只要是車到滄州、船過滄州,你必須扯下鏢旗,悄然而過,不得喊鏢號。否則,無論你有多大的名頭,多好的身手,只要在滄州喊鏢叫板,保管你栽個大跟頭,丟盡臉面。
這規矩的來頭就是成興鏢局的開山人李冠銘。繼他之後其侄李鳳崗、李慶臨等三代經營的「成興鏢局」亦聲名顯赫。而李鳳崗的徒弟更是了得,便是那源順鏢局的總鏢頭大刀王五王子斌。
玉永鏢局嘉慶年間由河北滄州人張德茂創立,其外祖父張景和是康熙年間著名拳師,江湖人稱「神拳教習」。張德茂隨其學成武藝後,遂在蘇州開辦玉永鏢局,鏢走大江南北,威振海內。一次走鏢北京,收左昌德為徒弟。回蘇後,因見左昌德才高義重,遂將鏢局轉贈於他。
昌隆鏢局創立於道光二十年,至宣統三年收撤。玉永鏢局總鏢頭張德茂一次在北京城外相中一精練小伙,打算傳他武藝以繼後世。這小伙是誰呢,就是山西省文水縣孝子鎮渠村人左昌德。由於他排行第二,人們送他個綽號叫「左二把」。張德茂把一身的能耐大多傳給了左昌德,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綿掌。綿掌也叫連環綿掌,手法以掌為主,運轉舒展如綿,動作連而不斷,掌法運行成環,借對方的勁力反擊,故名綿掌。
左昌德也沒辜負老頭一片苦心,早晚苦練綿掌,一練就是八年,武功已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此時小伙已經26歲了。經張德茂介紹到蘇州開設玉永鏢局,第二年改為昌隆鏢局。
從此,左二把開始了保鏢生涯,走遍大江南北,歷三十餘載,其子左安民、其孫左秉信都跟隨他習武保鏢。鏢局全盛時期有一百餘人,著名鏢師有左二把、左安民、左秉信、續仁政等,並在杭州等地還設有分號。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左昌德受江蘇巡撫所囑,保有到北京的一趟綢緞類黃鏢,安全抵京後,道光皇帝親賞黃馬褂一件,鏢旗一面,一時聲譽鵲起。後左安民繼父保鏢,辛亥革命中收撤鏢局回故里。
廣盛鏢局鏢頭戴二閭,字義熊,乳名二驢,出生於山西祁縣官宦武術世家、書香門第,何以起此乳名?皆因其父戴龍邦以為戴家雖然盛名在外,但風險迭出,常有朝不保夕之感,便以山西地方風俗,越以賤物為名,便越能長久平安之意。二驢功成名就之後,人們認為如此稱呼太過不雅,便諧音改驢為閭,以表敬意。戴二閭從小功力過人,跟隨父親戴龍邦學習心意拳,父傳子學,毫無保留,因此將戴家拳、械全部學到手後,日夜操練,其中有五行拳、十大行、七小行、七炮七膀、戴家三拳以及六合刀、槍、棍、四把、閘勢等短小套路。
戴家拳的基本功叫「蹲猴猴」,二閭為此蹲了三年,所以與人交手時,一發動就能把人擊出二丈以外。戴二閭成名後,當時在賒店的山西商人回到家鄉,重金請他到賒店為商行保鏢。據說戴二閭初次來到賒店,當地武術名家亦多,戴二閭與之交手,未能勝出,為此又歸家學藝三年,方於清嘉慶六年(1801年)再次來到賒店,創立了廣盛鏢局,鏢局內的鏢師有其兄戴大閭、任志等。其鏢主要走山西、陝西、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張家口、天津等地。走鏢時鏢車上插有鏢局名稱的鏢旗,趟子手還要一路「喊鏢」,一為顯示鏢局的名聲,二為知會沿路江湖之人不要再動邪念,也表示對江湖之人的尊敬。因當時河北滄州為武術之鄉,各地鏢局為表示對滄州武界的尊重,一進入滄州地面都不能再喊鏢。
一次廣盛鏢局鏢走山東,路過滄州,一位新業的趟子手不懂規矩,冒然喊了鏢。滄州武界尹玉文三武師攔路興師問罪。戴二閭一再表示歉意,可三武師仍是不依,一定要與之交手。戴二閭無奈,只好與他們動手過招,結果三武師均敗於他的手下。自此「戴家拳」更是名聲大震,廣盛鏢局更是譽滿天下。
賒店廣盛鏢局當時設於石門街北端路東,座東面西,面朝「後河」古碼頭,五間門頭,中為高大門樓,門前樹一高高的旗桿,上懸有「廣盛鏢」字樣的鏢旗,內為一進三的大院落,分設會客廳、簽押房、倉房、鏢頭居室、鏢師居室、練武揚等,是賒店當時最著名的所在之一。
清道光三年(1823年),山西平遙商人首創「日昇昌」、「蔚盛長」等票號。商業重鎮賒店相繼開設了「蔚盛長」等七八家票號分號。票號開出的銀票可匯兌全國各地,解決了商人貿易攜帶現銀不安全的顧慮,鏢局業務隨之銳減。為此,廣盛鏢局於1830年歇業,戴二閭回鄉,其子戴廣興留在賒店改營過載行,並成為賒店第一任寨主。
同興公鏢局同興公鏢局為王正清所立,王正清,字松庵,號「面王」,平遙南良莊人。生於清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幼時讀過二年私塾,但家境貧寒,16歲背井離鄉,到北京一家麵館當學徒,當時還沒有軋面機,王正清必須用手肘揉面,由此練就驚人臂力。王正清後來拜武術大師劉留為師,學武三年,進步很快。之後他拜劉留的師兄賈殿魁為師,賈殿魁曾教道光皇帝習武。賈很喜歡王正清,便資助他生活費,要他專心習武。王從師賈殿魁,由此學到少林散手108勢等多套武藝。同時,他與內家高手常義時常切磋武藝,3年後,王正清已貫通內、外二家。王正清30歲那年,成為江西道台朱文的武術教習。
36歲,他跟隨朱文赴河南上任,前後9年,制服響馬大盜無數,幫助地方政府解決了治安難題。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47歲的王正清告別江湖,返回平遙,次年開辦同興公鏢局。王正清與祁縣戴龍邦、文水李毓秀一起,並稱「華北三傑」。三人都有鏢局生意,時常互通有無,有時手下人還會在一起走鏢。
河南嵩山少林寺曾為王正清鑿碑刻,載入武林史。其子王樹茂盡得其真傳且有青出於藍之勢,因而同興公鏢局創立之始就成為當時全國著名鏢局之一。據說1900年八國聯軍打入北京,慈禧太后挾裹光緒帝逃往西安,西逃旅途少不了吃喝花銷,八月初九,二宮到達平遙,盤點現銀93萬兩,這麼大的數目,無人敢當此皇銀的保鏢,惟有山西平遙的王家敢接,適逢亂世,王家鏢隊一路上風塵僕僕,日夜兼程,只半月餘將銀兩送抵西安,分毫無差。這塊至今仍掛在王家舊址上的「奉旨議敘」匾額,就是當年辦完這趟皇差後,慈禧太后的賞賜了。
源順鏢局王子斌(1844-1900),字正誼,回族,滄州南門外人。12歲在一燒餅鋪學徒,常到成興鏢局偷藝自習,十分刻苦。後來被鏢局掌櫃李鳳崗發現,欲收為徒。但因李系回族,王系漢族,當時有藝不傳教外之說。經人說合,王改為回族,拜李鳳崗為師,習練六合拳法。他在師兄弟中排行第五,又因其刀術精妙,所用之刀又大於一般,故人稱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早年闖蕩江湖,廣交天下英雄豪傑。這就是他創辦源順鏢局的主要資本。現在尚存的前門外西半壁街13號院就是原大刀王五的源順鏢局的舊址。據大刀王五的後人介紹,源順鏢局正門原是個朱漆的大門,其右側懸掛一面杏黃旗,上書「源順鏢局」四個大字。門道東牆上高掛「德容感化」金字橫匾,西牆上高掛「義重解驂」金字橫匾。大門裡還有「尚武」、「濟貧」兩小塊匾額。這幾塊匾都是北京城的老百姓讚譽大刀王五輕財重義、濟困扶危的精神所掛。整個鏢局有前院、後院和西跨院、共30多間房屋。前院有大車棚、馬和倉房,王五的家屬和存放貴重貨物的地方都在後院,西跨院是眾鏢師練武的場地。練武的場地上擺放著刀、槍、劍、戟等長短兵器和石鎖、砂土口袋等練武所需之器械。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在北京城內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大刀王五義憤填膺,英勇地反抗侵略軍。在前門外護城河邊與敵人戰鬥時,中彈而犧牲。
大刀王五被害後,源順鏢局就沒有人掌管了。又由於京奉、京漢火車線建成後,商人運貨大都由火車站托運。從而源順鏢局的生意被鐵路奪去,大約在光緒三十年(1904年),源順鏢局就歇業了。
三合鏢局山西榆次縣東陽鎮人安晉元所創。據傳,清朝中期,8位少林寺名師為摒棄門派觀念,共同切磋技藝,集太極、八卦、形意、少林、通臂、鷹爪、六合、擒拿等諸門之精華,共議一門拳術,故取名公議拳,亦名公立拳。安晉元(1850一1927年)是公議拳第五代傳人,清光緒年間安在河北張家口開設「三合鏢局」,廣交武林高手,遂將此拳傳播各地。
萬通鏢局創始人是赫赫有名的「單刀李」李存義。李存義原名存毅,字肅堂,後改名存義,字忠元。生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河北省深縣南小營村人。秉性溫厚,輕財好義,性喜拳術,幼年學習長短拳。
三十八歲時,拜形意拳名師劉奇蘭為師,學習形意拳,習之數年,深得形意拳之精髓。以後聞聽北京董海川精於八卦掌,便進京欲拜董海川為師。由於他與程廷華是同鄉人,便請程廷華介紹拜董海川為師。董海川知道李存義精於形意拳,起初不肯收他為徒,後經程廷華、劉鳳春、梁振圃等八卦掌門弟子一再說情,董海川才同意收李存義為徒。曾任兩江總督督標把總,後至保定開設萬通鏢局,兼收徒授藝。
1900年,李存義以53歲高齡,毅然投身義和團,手持單刀上陣,奮起抗擊外敵,面對洋槍洋炮,毫不畏懼,奮勇殺敵。在天津老龍頭車站一役,他手刃洋兵十幾人,譽滿中原,一時間「單刀李」之名不脛而走。晚年棄鏢局,專志授徒。宣統三年(1911),與葉雲表在津創辦中華武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