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中衛國血戰的中國將領們人生大結局 | 陽光歷史

 

A-A+

七七事變中衛國血戰的中國將領們人生大結局

2016年02月14日 近代名人 暫無評論 閱讀 230 次

  宋哲元是國民革命軍第29軍軍長,曾是馮玉祥手下的「五虎將」之一(其他四位是張之江、鹿鍾麟、鄭金聲、劉郁芬)。

  七七事變爆發後,宋哲元試圖通過在日本軍方面的人脈達到停戰。但是宋的第29軍抗日情緒高漲,宋哲元在抗戰與妥協中進行著思想鬥爭。其間,蔣介石多次電示宋哲元切勿對日軍抱有任何幻想。宋哲元率29軍同日軍激戰,失敗後,放棄北平、天津。因為曾在是否組織防禦上猶豫不決,喪失北平、天津,宋哲元曾被國內輿論激烈撻伐。

  此後,宋哲元任國民革命軍第1集團軍總司令,繼續同日軍作戰。1938年春,他任第一戰區副司令,不久染上肝病,於1940年3月辭職改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並回四川綿陽療養。後病情加重,1940年4月5日病逝於綿陽。國民政府追升其為一級上將。朱德和彭德懷聯名輓聯:「一戰一和,當年變生瞬間,能大白於天下;再接再厲,後起大有人在,可勿憂乎九泉。」蔣介石為其贈送「天地正氣」挽幛,又送輓聯:「砥柱峙中流,終仗威稜攝驕虜;星芒寒五丈,不堪殄瘁痛元良。」

  秦德純(1893~1963)

  「七七事變」發生時,秦德純為華北最主要的軍事負責人之一。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以走失一名士兵為借口要求進城檢查。秦當場指示:盧溝橋是中國領土,日軍事前未得我方同意在該地演習,已違背國際公約,妨礙我國主權。日軍堅持進城檢查,否則將包圍該城。秦立即電告部隊「要嚴密戒備,準備應戰」。

  抗戰勝利後,秦德純任國防部次長、山東省主席、青島市市長;1949年遷居台灣,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46年,他和王冷齋作為證人到東京國際戰犯法庭參加了審判日本戰犯的工作,臨去日本前,蔣介石要求他,一定要證明,「七.七事變」是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他和王冷齋不辱使命,為絞死土肥原提供了有力的證據。1949年赴台,1963年9月於台北病逝。

  佟麟閣(1892-1937)

  佟麟閣曾是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盧溝橋事變爆發時,佟麟閣奉命負責守備南苑。7月20日,日軍進軍,同佟麟閣部開始交戰。佟麟閣部的兵力、火力和日軍差距較大。但是佟麟閣與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堅守陣地,指揮二十九軍頑強抵抗。

  1937年7月28日,佟麟閣奉命向永定門方向轉移,途中遭日軍包圍。佟麟閣在組織部隊突圍時,被機槍射中腿部;接著頭部又受重傷,流血過多而戰死。

  秦德純(1893~1963)

  「七七事變」發生時,秦德純為華北最主要的軍事負責人之一。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以走失一名士兵為借口要求進城檢查。秦當場指示:盧溝橋是中國領土,日軍事前未得我方同意在該地演習,已違背國際公約,妨礙我國主權。日軍堅持進城檢查,否則將包圍該城。秦立即電告部隊「要嚴密戒備,準備應戰」。

  抗戰勝利後,秦德純任國防部次長、山東省主席、青島市市長;1949年遷居台灣,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46年,他和王冷齋作為證人到東京國際戰犯法庭參加了審判日本戰犯的工作,臨去日本前,蔣介石要求他,一定要證明,「七.七事變」是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他和王冷齋不辱使命,為絞死土肥原提供了有力的證據。1949年赴台,1963年9月於台北病逝。

  佟麟閣(1892-1937)

  佟麟閣曾是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盧溝橋事變爆發時,佟麟閣奉命負責守備南苑。7月20日,日軍進軍,同佟麟閣部開始交戰。佟麟閣部的兵力、火力和日軍差距較大。但是佟麟閣與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堅守陣地,指揮二十九軍頑強抵抗。

  1937年7月28日,佟麟閣奉命向永定門方向轉移,途中遭日軍包圍。佟麟閣在組織部隊突圍時,被機槍射中腿部;接著頭部又受重傷,流血過多而戰死。

  馮治安(1896—1954)

  馮治安入伍投身馮玉祥麾下。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第三十七師師長、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七軍軍長、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等職。1937年,日軍發動「七七事變」,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第三十七師師長的馮治安,毅然指揮其第三十七師,與侵略軍展開英勇戰鬥。

  八年抗戰,馮治安大部時間在鄂西北與日寇周旋,艱難拚殺,官階升到33集團軍總司令。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發動內戰,馮治安奉調徐州,任第三綏靖區長官。1948年底淮海戰役剛打響,馮治安最親密的助手、多年的拜把兄弟、後來成為秘密共產黨員的何基灃,會同張克俠,策動起義成功,拉走了大部人馬,馮治安一下成了光桿司令,遭到蔣介石的痛斥和國民黨將領們的責罵。後來他隨蔣去台,鬱鬱苟活,於1954年突患腦溢血病逝。

  張自忠(1891年-1940年)

  七七事變爆發後,張自忠與宋哲元均認為日本還不至於對中國發動全面戰爭,而隨著日軍發動攻擊,第29軍軍部被日軍攻破,佟麟閣副軍長與趙登禹師長殉國。宋哲元決定將第二十九軍撤到保定,將冀察政務委員會與北平市長都交由張自忠代理,以掩護第二十九軍撤退。張自忠曾一度成為眾矢之的,全國各大報刊紛紛發表痛斥張自忠的文章,待二十九軍撤出平津之後,張自忠也逃離北平。

  1940年5月,日軍集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各將領出戰。15日,張自忠率領的1500餘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圍在南瓜店以北的溝沿裡村。激戰到16日佛曉,張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一晝夜發動9次衝鋒。張自忠部傷亡慘重。5月16日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午時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到下午2時,張自忠手下只剩下數百官兵,身邊只剩下高級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8人。5月16日下午4時,張自忠部全軍覆沒,張自忠戰死。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趙登禹(1898年-1937年)

  七七事變爆發,趙登禹為南苑指揮官,與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一起負責指揮南苑軍力。

  1937年7月28日拂曉,日軍進攻宛平城、衙門口、八寶山、北苑的中國軍隊。趙登禹率部與日軍展開肉搏戰。當天,趙登禹和副軍長佟麟閣接到宋哲元的命令,要求他們放棄南苑,率部撤往北平方向。但是,日軍起先獲得漢奸出賣的第29軍作戰計畫,遂搶先埋伏。當趙登禹乘轎車指揮部隊向大紅門方向撤退途中,遭日軍襲擊。趙登禹當場陣亡,年僅39歲。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確任趙登禹為抗日烈士。2009年9月,趙登禹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劉汝明(1895-1975)

  曾是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

  1937年「七七」事變後平津失守,察哈爾位置突出,三面受敵。隨後宋哲元接到報告,約千餘日軍正由古北口向南口與北平間的沙河急進,似有截斷平綏鐵路的企圖。宋哲元當即命劉汝明速返張家口,準備作戰。下午5時劉汝明的火車過沙河站後約十分鐘,日軍就趕到沙河,強行拆除路軌500公尺,日軍這一行動顯然是阻止劉汝明回張家口,但他們晚了一步。在張家口戰役中,援軍傅作義、湯恩伯、高桂滋配合劉汝明部,經過十天的抵抗後敗退。1938年3月20日台兒莊會戰時,劉汝明奉李宗仁令開往徐州一帶。在瓦子口處,劉汝明率領六十八軍猛擊敵人,敵人猝受打擊,驚慌回竄。

  抗日戰爭勝利後,劉汝明出任第四綏靖區司令官。1948年,被任命為第八兵團司令官,參加徐蚌會戰。1949年,共產黨軍隊發起渡江戰役時,劉汝明率部從安徽貴池撤至福建漳州。1949年8月,奉蔣介石之命,駐漳州的劉汝明率部接防廈門。共產黨軍於1949年10月17日攻佔廈門時,劉汝明即率部乘船撤往台灣。台北《中央日報》發文責備廈門守軍執行上級命令不力,矛頭直指劉汝明。劉汝明從此一蹶不振。1975年4月28日,劉汝明在台灣病逝。

  劉汝明(1895-1975)

  曾是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

  1937年「七七」事變後平津失守,察哈爾位置突出,三面受敵。隨後宋哲元接到報告,約千餘日軍正由古北口向南口與北平間的沙河急進,似有截斷平綏鐵路的企圖。宋哲元當即命劉汝明速返張家口,準備作戰。下午5時劉汝明的火車過沙河站後約十分鐘,日軍就趕到沙河,強行拆除路軌500公尺,日軍這一行動顯然是阻止劉汝明回張家口,但他們晚了一步。在張家口戰役中,援軍傅作義、湯恩伯、高桂滋配合劉汝明部,經過十天的抵抗後敗退。1938年3月20日台兒莊會戰時,劉汝明奉李宗仁令開往徐州一帶。在瓦子口處,劉汝明率領六十八軍猛擊敵人,敵人猝受打擊,驚慌回竄。

  抗日戰爭勝利後,劉汝明出任第四綏靖區司令官。1948年,被任命為第八兵團司令官,參加徐蚌會戰。1949年,共產黨軍隊發起渡江戰役時,劉汝明率部從安徽貴池撤至福建漳州。1949年8月,奉蔣介石之命,駐漳州的劉汝明率部接防廈門。共產黨軍於1949年10月17日攻佔廈門時,劉汝明即率部乘船撤往台灣。台北《中央日報》發文責備廈門守軍執行上級命令不力,矛頭直指劉汝明。劉汝明從此一蹶不振。1975年4月28日,劉汝明在台灣病逝。

  石友三(1891年—1940年)

  馮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石友三一生中曾先後投靠馮玉祥、閻錫山、蔣介石、汪精衛、張學良和日本,而又先後背叛之,故有「倒戈將軍」的稱號。又因喜歡採用活埋等殘酷的刑罰,故人稱「石閻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初期,石友三參加抗戰。為保存實力,遂與共產黨合作。1938年2月,出任第69軍軍長。同年5月,任第10軍團軍團長。12月,任冀察戰區副司令兼察哈爾省政府主席。此後,石友三的反共姿態鮮明,對八路軍不斷進攻。其後,日本方面誘以河北省省長等職位,石友三便策劃投降日本。

  1940年12月1日,遵照蔣介石的秘令,石友三手下的新8軍軍長高樹勳在濮陽對石友三發動兵變,逮捕了石友三。當天即將石友三處決。

  吉星文(1908年-1958)

  在七七事變中,正是他下令:「堅守陣地,堅決回擊,堅持抗戰到底」,從而打響了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他是堅守宛平的駐軍團長,努力保衛盧溝橋,鼓舞戰士士氣,組織敢死隊。敢死隊熟悉地形,神出鬼沒,在20分鐘內,將幾十名日本兵全部消滅,一舉奪下被日軍佔領的橋頭堡。吉星文英勇保衛中華民族的尊嚴,身先士卒,浴血奮戰,在抗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1949年吉星文赴台,1955年任澎湖防衛副司令,1958年晉陞中將,任金門防衛副司令。1958年8月23日,在金門炮戰中被解放軍炮火擊中身亡。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