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蔣介石3次圖謀派52軍馳援朝鮮戰場為何夭折 | 陽光歷史

 

A-A+

[圖文]蔣介石3次圖謀派52軍馳援朝鮮戰場為何夭折

2015年04月14日 戰史風雲, 蔣介石 暫無評論 閱讀 658 次


 


  1949年蔣介石兵敗大陸退守台灣後,痛下決心,要對國民黨及其軍隊進行脫胎換骨式的徹底改造,以期有朝一日奪回失去的江山。不料,1949年8月5日,美國國務院在艾奇遜對蔣介石採取「袖手旁觀」政策的主導下,發表了《對華關係白皮書》,對國民政府橫加指摘,落井下石。杜魯門接著於1950年1月15日公開發表拋棄蔣介石的談話,這對台灣的國民政府更是雪上加霜,使其在國際上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但是,蔣介石並未死心,他一心一意地積蓄力量,以待時勢變化,當時他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上。


  恰在此時,朝鮮內戰爆發。蔣介石從中看到了「反攻大陸」的曙光。從1950年6月到1952年6月,短短兩年時間內,他先後三次準備派兵參與朝鮮戰爭,但均未能付諸實施。當時,我被任命為台灣馳援韓軍隊的參謀長,負責相關準備工作,對此事有一定瞭解,現向讀者作一簡要介紹。


  朝鮮戰爭爆發 蔣介石自言「我們的時機可能要來了」


  1950年的朝鮮沿北緯38度線兩側,風緊雲動,火星四濺。6月25日凌晨,大規模的戰火終於被點燃。戰爭初期,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打得對手潰不成軍。「朝鮮戰爭打開了」的消息經由無線電波迅速傳遍全球,各國愛好和平的人們為此憂心忡忡,唯有蟄伏在台灣的蔣介石卻認為這正是他期待的「時勢激變」,是上蒼賜予他走出困境的良機。


  6月25日上午,蔣介石和宋美齡在台北陽明山官邸做完晨禱,準備乘車前往台北市內介壽館出席總理紀念周,忽見蔣經國、「參謀部長」周至柔上將、「國防部」二廳廳長賴名湯少將和「外交部長」葉公超前來晉見,蔣介石見此情況,知有要事發生,劈頭就問:「你們匆忙來此有何急事?」周至柔、賴名湯報告說朝鮮戰爭爆發。


  蔣介石聽到後,面容頓時由陰轉睛,露出了得意的微笑,情不自禁地低聲自言自語:「我們的時機可能要來了。」當即面諭周至柔等,要他們繼續關注戰況發展和美蘇兩方的反應,以及中共的動向,隨時報告。並說:「上午的總理紀念周推遲到11時舉行」。此時侍衛官楊鳳藻、王玄飛等人已在客廳的牆壁上掛上了朝鮮半島全圖,依照當時已知的戰況,用紅、藍兩色兵棋在圖上標出朝鮮人民軍的進軍方向和韓軍陣地線。


  是日傍晚,葉公超攜帶密電陪同韓國大使來陽明山官邸晉見蔣介石,面呈李承晚求援的密電,該密電較為詳細地敘述了戰爭的新進展,懇切地請求台灣派兵赴援,以解危機,蔣介石面告韓使:「中國」決意派兵赴韓增援,並向李承晚總統和韓國軍民表示敬意,誓與大韓民國攜手並肩,共同戰鬥到底。並令葉公超即以「中華民國政府」和他個人名義致電李承晚總統表達上意,同時將台灣願派兵3.3萬援韓的決定電告東京麥克壓撒,請其作出安排。


  這天夜間,蔣介石即召陳誠、王世傑、谷正綱、黃少谷、張其昀、雷震、吳國楨、俞大維、葉公超、何應欽、周至柔、孫立人、王叔銘、桂永清、黃鎮球、蔣經國、彭孟緝等黨政軍要員在陽明山官邸開會,由周至柔和葉公超分別報告自6月25日凌晨4時朝鮮戰爭爆發以來,朝鮮戰場作戰雙方態勢的演變、國際上對此事的反應、李承晚向台灣當局緊急求援的呼籲,以及東京麥克壓撒的態度與戰爭措施等情況,會上作出如下決定:


  1. 準備選派一個軍馳援南朝鮮,並將此意告知東京的麥克壓撒和華盛頓的杜魯門;


  2. 在台灣本島及澎湖、金門、馬祖自6月26日零時起,全面進入緊急備戰狀態,停止三軍官兵休假和外宿;加強對大陸及沿海的海空偵察戒備活動;


  3. 加強防空、防諜和民防與社會治安;


  4. 加強對交通運輸和經濟活動的管制;


  5. 禁止35歲以內男青年出境(因公派出除外),同時加強對入境人員的管制;


  6. 禁止資財外流。


  蔣介石一相情願積極籌備派兵 作戰竟中途夭折


  6月25日深夜,蔣介石在有陳誠等黨政軍要員的秘密會議上決定派一個軍馳援韓國,並分別電告麥克壓撒、李承晚和杜魯門。接著就討論選派哪個軍去。會上曾出現三種意見:周至柔傾向於從胡璉兵團裡抽第十八軍高魁元部,孫立人則建議派第八十軍唐守治部前往,而蔣經國卻力薦第五十二軍去當此重任。最後蔣介石拍板派五十二軍去韓國增援。隨即將該軍遠在馬祖的第十三師(由二九六師改稱)調回基隆整補,另由金門派陳簡中率四十五師前去馬祖接防。並令周至柔對五十二軍的人員武器裝備加緊補充。周至柔則請孫立人會同「國防部」四廳和「聯勤部」對五十二軍的現況和實際需要進行深入的具體瞭解,制定補充計畫,從速實施,並予監督指導。


  6月26日中午剛過,美軍遠東總部派駐台灣的軍事聯絡組一行九人,在其組長費爾德將軍、副組長漢斯上校率領下由東京飛抵台北松山機場,「國防部」廳長賴名湯和劉廉一在機場迎接,隨即陪其赴陽明山晉見蔣介石。


  費爾德向蔣介石面呈麥克壓撒的信件,並匯報了朝鮮戰爭最新情況,希望台灣派出的救兵能盡快成行,藉以阻止戰爭局勢進一步惡化。蔣介石對費爾德說,當他得知戰爭爆發後,他首先考慮的是用什麼有效辦法及時地對韓軍給予援助。


  蔣介石還就外交、軍事和保衛台灣與救援韓國以及五十二軍赴韓作戰等問題同費爾德進行了深入的商談,雙方一拍即合。當天下午,蔣介石分別給李承晚、麥克壓撒復電,明確表示:將派台灣精銳的五十二軍3.3萬官兵立即飛馳援韓。同時,再次電告杜魯門,表明正在積極進行派兵援韓的準備,請美國作出安排。


  6月27日晨,周至柔在「國防部」召集陸軍總司令孫立人、副參謀總長蕭毅肅、北部防守司令劉玉章、五十二軍軍長郭永等開會研究五十二軍出征有關問題,形成具體方案報經蔣介石核准後由「國防部」發佈命令。


  其中有人事安排、兵員、武器、裝備之補充以及赴韓作戰之諸多事宜。其時我已由陸軍總司令部辦公室主任改任高雄警備區參謀長。其司令、副司令則由八十軍軍長鄭果和高雄要塞副司令劉梓皋兼任,由我這個參謀長(專職)主持高雄警備區的日常具體工作。這天上午我正在司令部召集高雄警備區內黨政軍憲警特各單位負責人開會,佈置並檢查治安問題,適接台北陸軍總部辦公室主任向華超電話,要我立刻到屏東乘飛機(他已同空軍商妥)來台北「陸總」開會,向華超不讓我探詢原委,只是一個勁地催我速速成行。


  我便匆忙結束會議,驅車趕往屏東機場登機,於中午到達松山機場,下飛機後乘車來到「陸總」。向華超正在門前等我,他領著我去見孫立人。


  孫立人一見我便說:「五十二軍即將赴韓作戰。總統知道你在五十二軍代理過參謀長,同五十二軍關係密切,已下手令派你接替楊敬斌擔任五十二軍參謀長。你現在就去參加馬上召開的會議。會後,總統還要召見你。」當我趕到「陸總」的小會議室時,孫立人和「陸總」副司令賈幼慧、舒適存,參謀長趙家驤、北部防守司令劉玉章、副司令李運成、五十二軍軍長郭永、參謀長楊敬斌、第二師師長侯程達、二十五師師長李有洪、副師長何志浩、「國防部」參謀次長侯騰、「陸總」作戰署長陳麓華等均已在座,「陸總」副司令石覺這時正推門而入,我和向華超跟著就座。孫立人便宣佈開會。陳麓華和向華超隨即拉開牆上的幕布,一幅朝鮮半島全圖上用紅、藍兩色兵棋標示戰場的敵對雙方態勢。


  孫立人用指示桿指點著地圖上的兵棋,向與會者說明朝鮮形勢已十分危急,接著話鋒一轉說:「應韓國總統李承晚博士兩次來電求援和麥克壓撒將軍的請求,蔣總統在昨晚的會議上已決定派五十二軍赴韓增援,現就該軍應有的準備工作進行研究」。


  經過研究作出了如下決定:1. 全軍家屬集中安置管理。2. 在中壢設立軍部留守處配備電台。3. 各師老弱病殘官兵集中在楊梅、中壢開辦農場予以安置。4. 各部急待補充的人員、武器、器材、彈藥、車輛和軍需裝備、醫療器材、藥品,速報聯勤總部請予補充,不適用的裝備迅速集中上繳。5. 制定識別標誌。6. 編密碼密語和旗語。7. 加強政工組織,配齊所需人員。8. 選定戰地政務幹部並建立戰俘審訊管理組織。9. 做好軍內幹部充實調整工作。10. 各部缺額官兵應盡快予以充實。11. 入韓後與美軍、韓軍之關係、後勤補給、通信聯絡及指揮系統應與美軍聯絡組商定。12. 部隊空運、海運應注意事項及到韓後應注意問題。孫立人還介紹說,麥克壓撒關心台灣安全,並十分支持台灣的政策,已向台灣派來聯絡組。第七艦隊和十三航空隊均已進入台灣地區,協防台灣。為此,杜魯門已發表正式聲明。


  孫立人接著傳達蔣介石的指示:1. 五十二軍(包括十三師)應在兩日內完成赴韓作戰的必要準備,先派一個團在松山待命空運赴韓。2. 對五十二軍主要幹部作必要調整:侯程達和李有洪擔任五十二軍副軍長,由楊敬斌任二師師長,何志浩任二十五師師長,十三師師長仍由劉明奎擔任。五十二軍軍長仍是郭永。另調王楚英任五十二軍參謀長。3. 五十二軍到達韓國後歸麥克壓撒將軍指揮,並接受「聯合國軍」前線司令官華克中將的節制。4. 特派侯騰、陳麓華、侯程達、王楚英四人組成「先遣參謀團」,由美軍聯絡組派員陪同飛赴釜山,會晤華克將軍。空、海軍應為五十二軍主力空運或海運赴韓作戰作好準備;聯勤應為五十二軍出發作好補給供應;「國防部」應為五十二軍補充必需的技術人員、情報、政工和戰地政務人員。另指定賈幼慧、劉玉章監督指導五十二軍作出發遠征之準備。


  6月28日晨,我從岡山坐飛機到新竹,換乘五十二軍來接我的汽車到中壢,向郭永軍長報到。下午在中壢軍部召集全軍營以上幹部會議,由劉玉章傳達蔣介石的指示和孫立人的規定,闡明援韓的意義和應注意事項,並請美軍聯絡組組長費爾德將軍介紹戰況。


  費爾德(John Field)生於1912年,美國密蘇里州獨立城人,與杜魯門有同鄉之誼。曾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和利文沃思參謀指揮學院,1942年3月隨史迪威與多恩、梅裡爾、斯利尼、羅伯茨等人一道來華入緬作戰,任史總部參謀。我於1942年3月11日起任史迪威的聯絡參謀兼警衛隊長,常駐史總部,與之相識相契,經常相伴,隨史迪威到處行走,出入火線。

  他後來調任十四師聯絡官,曾與我一道率「欽迪特支隊」深入湘西敵後作戰四十多天,因功升上校。日本投降後他到東京麥克壓撒遠東總部工作,後到韓國任軍事顧問,現已升准將。這次他來台任聯絡組組長,我與他是老友久別重逢,相見倍感親切。6月28日晚,孫立人做東邀請費爾德及其聯絡組全體成員在台北園山飯店餐敘,我應邀相陪。費爾德在宴會上說:「如果不能得到台灣軍隊的及時增援,又不能立即從日本調兵赴韓作戰,韓國的命運將極其危險」。他又坦率地指出:「在美國軍方和外交官之間意見往往不一致,而美國的民主傳統,是武官必須聽從文官,因此我很擔心五角大樓同國務院會出現政策主張分歧,那將是一場災難。」後來事實果真被他言中了。6月29日,在艾奇遜的極力反對下,杜魯門決定不動用台灣軍隊援韓,並派西博爾德於6月30日赴台向蔣介石解釋。


  我們正準備飛赴韓國的「先遣參謀團」和五十二軍的先遣隊,便取消出發,各回原崗位。蔣介石和麥克壓撒都對此甚為憤慨,怒斥艾奇遜「患了恐共症,是自找苦吃。」五十二軍援韓之舉遂被取消。


  麥克壓撒再請台灣派兵赴援,又成泡影


  1950年7月8日,麥克壓撒就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即以在韓國大丘的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華克中將為「聯合國軍」前線司令官,設指揮部於釜山,至8月已擁有總兵力達15.1萬人,大炮千餘門,坦克五百多輛。此時美國海軍參加作戰的艦隊達二百餘艘,其海、空兩軍參戰飛機已達千架以上。


  7月31日,麥克壓撒親自到台灣會見蔣介石,密談良久,視察五十二軍,並觀看實彈戰鬥演習,甚為滿意。他還會見了孫立人和曾經準備派往韓國作戰的五十二軍軍長郭永。後經美國國防部同意,由沖繩和菲律賓調撥近10萬噸二戰中美軍的剩餘軍事裝備和彈藥給台灣。這對蔣介石是一種很好的鼓勵。麥克壓撒返回東京後發表聲明:「我們雙方就國民政府和美軍在台灣受到進攻時如何實現相互協調問題達成協議。事先防止中共入侵,就是我們所肩負的任務。我看到了國民政府領導者們堅定的反共決心。這種決心同美國人民所共同關心的目標是一致的。」麥克壓撒後來又利用其他機會,連續發表了同美國政府政策不一致,並露骨地進行抨擊的言論,遂導致杜魯門於次年4月把他撤職,以李奇微接替。


  由於美軍在韓國地面部隊實力迅速加強,海、空軍實力對朝鮮人民軍已居壓倒優勢,使人民軍補給線受到嚴重威脅,遂使在洛東江地區的朝鮮人民軍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不但喪失了戰場上的主導權,而且屢攻屢挫被迫轉為防守,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聯合國軍」於9月15日在仁川登陸,28日佔領漢城。10月1日越過三八線向北追擊朝鮮人民軍。10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發出了嚴正警告:如果美軍越過三八線,中國將不得不派兵援助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共同打擊侵略者。


  麥克壓撒竟被眼前的勝利沖昏了頭,他對周恩來的警告置若罔聞。布萊德雷在9月27日向他下達的指令中要求:「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你的部隊都不准到滿洲或蘇聯與朝鮮交界的地域。出於政策上的需要,在與蘇聯接壤的東北各道或在沿滿洲邊境地區,不得使用非朝鮮人的地面部隊。對於你們在三八線南北作戰的支持,不包括對滿洲或蘇聯領土的海空軍行為。」對這樣的指令他也是一副不屑一顧的態度。


  10月15日,他同杜魯門在威克島會談時,竟向杜魯門報告說:「中共在滿洲集結40萬大軍,是事實。然而,以我專業知識判斷,在聯軍掌握空軍優勢的情況下,中共領導不會愚蠢地往韓國前線投入大規模的正規軍。因為它的主力將會在前往平壤之前遭到聯軍空軍的重大打擊而被殲滅。」麥克壓撒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這種主觀臆斷,實在是非常荒誕可笑。遺憾的是美國這個自稱高度民主自由的國家,當時有識之士群立其側,竟然無人能夠覺察出麥克壓撒的判斷有問題,沒有提出適當的反建議,以致他自以為是而且是狂妄地於10月9日公然發表聲明,要求「北朝鮮必須投降」。


  正當「聯合國軍」追擊朝鮮人民軍至朝鮮北部之時,同小股中國人民志願軍發生了接觸戰。志願軍稍加抵抗即行撤退,麥克壓撒誤以為志願軍不堪一擊,遂大膽冒進,結果卻遭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迎頭痛擊,兵敗如山倒。戰局的逆轉使麥克壓撒再次想起了台灣的國民黨軍,他急電蔣介石,要求他速派五十二軍來平壤增援。


  11月28日上午,蔣介石收到了麥克壓撒的電報,下午便在陽明山召集緊急軍事會議。蔣介石扼要說明朝鮮的戰局和麥克壓撒的請求後,宣佈他仍然決定派五十二軍馳援南朝鮮,限24小時內完成出發準備,要求空軍加強對大陸的偵察,海軍及金門、馬祖的防衛部隊要加強戰備,隨時應付共軍的進攻;空軍、海軍均應密切同第七艦隊及駐台美國空軍的聯繫,另就加強台灣防務和增援前線島嶼作戰問題、五十二軍的戰備問題及將運到台灣的武器裝備的接收處理問題等,進行研究並作出決定。


  同時他又指派侯騰、陳麓華、郭永和我於29日凌晨飛往漢城,同華克將軍等商洽五十二軍到達朝鮮戰場後的作戰行動及其他有關事項。這天中午我們十餘人(參謀、譯員及警衛、通訊人員)在美軍上校聯絡官漢斯陪同下,飛抵漢城的金浦機場。國民黨駐韓軍陸軍武官趙學淵少將及美軍第八軍副參謀長柯爾准將,親到機場迎接。我們一同乘車到第八軍司令部進餐,接著就在司令部同柯爾等舉行會談。柯爾向我們介紹了前方的戰況,他說,據中午所獲戰報,目前「聯合國軍」的兵力不足10萬人,而共產黨軍隊投入戰鬥的已有26個師,達30餘萬人,另在東北境內靠近朝鮮邊境還集結了20萬人的預備兵團,以滿洲為基地的中共各式蘇制飛機達三百餘架,對美國的空軍和地面部隊造成了嚴重威脅,「北朝鮮的殘部」已退入滿洲進行整補。


  27日晚,東線的第十兵團兵分三路到達清津附近的鏡城、白巖和惠山、豐西、長津湖附近,即遭到埋伏在那裡的共軍的猛烈攻擊,陷入重圍。他們現在沿東海岸及摩天嶺東西麓盡力向鹹興和興南突圍,進展甚慢。第八軍於27日清晨,分別在狼林山西麓的江界、楚山、 朔州和鹽州等地,遭到中國軍隊的強有力的抵抗和反擊,即次第被圍,經過艱苦的突圍戰鬥後,部隊傷亡損失較大,現已退守清川江一線,戰鬥還在激烈進行中。整個戰局對「聯合國軍」不利,急待「友軍」前來增援。


  我們向柯爾介紹了五十二軍的編制、裝備、人員情況、部隊素質和戰鬥經歷等;隨即就下列問題進行研究並達成協議:1. 五十二軍的作戰地區在清川江。應以一個師空運平壤集中,其餘海運部隊可在南浦、海州、仁川登陸。2. 五十二軍抵朝後歸「聯合國軍」司令部指揮,由美方派出聯絡軍官進駐團以上指揮機關,由中方派參謀軍官五人參加「聯合國軍」司令部的工作。3. 五十二軍抵朝後的補給由美方負責,按常規辦理。4. 五十二軍的作戰行動以命令行之,其內部統率管理、指揮調度、部隊編組、人事調動、官兵獎懲由該軍長按台灣的規章自行處置,非因作戰需要,「聯合國軍」司令部不加干預。5. 五十二軍所需譯員自行配備,享受「聯合國軍」作戰人員待遇。


  我們商定的這五條,當即得到了「聯合國軍」參謀長諾斯塔德中將的同意。他親自同我們談了一些具體問題。華克正在平壤指揮作戰,他同諾斯塔德通過電話後,仍希望同我們談談。當晚9時柯爾陪我們乘飛機到達平壤,在指揮所兵棋室裡見到了華克,他正在緊張地指揮戰鬥,對於我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這時,戰鬥正在新安州、順川、新成川、陽德一帶激烈地進行著,平壤已能聽到前方的炮聲。平壤街上時有坦克、大炮和運輸車急駛而過,共產黨軍隊夜間經常進行襲擊,市內時有槍聲和爆炸聲,氣氛十分緊張。我們在兵棋室裡就座後,華克很仔細地詢問了五十二軍各方面的情況,最後他說:空運和海運著陸地臨時以電報聯絡,暫不決定。我們又詳細地談了五十二軍將來作戰的問題便互相道別,這時已是11月30日的凌晨一點了。我們乘原機回到漢城,派陸軍總部三署上校組長郭民先和五十二軍少校參謀張致祥留在漢城擔任聯絡,囑他們利用「大使館」電台同台灣通報。我們稍事休息後,於30日中午飛返台北。


  當天下午蔣介石即召見我們,聽取匯報,陳誠、周至柔等人均參加。侯騰、郭永分別進行了匯報,我和陳麓華隨時補充,另呈交了經華克等簽署的會談紀要。蔣介石詳細詢問了共產黨參戰部隊的番號、指揮官和裝備情況,有無原國民黨投共的軍隊,現有多少共產黨軍隊戰俘,東北境內的兵力情況,美軍的現狀,南朝鮮二線兵團情況,美軍士氣如何,美方是否同意對五十二軍保持團、師級整建制使用等等問題。散會前,周至柔報告有7艘運輸艦、3艘貨船已開進基隆港,另有30架C-47型運輸機已在新竹和松山著陸。蔣介石聞訊後面露微笑,當即決定:1. 第二師隨郭永、王楚英及軍指揮所一道空運赴平壤,其餘由程、李副軍長率領到基隆準備上船。2. 由聯勤負責接收武器裝備並及時向五十二軍換發,該軍交回的裝備必須擦拭乾淨,重新保養,妥為存放。3. 駐「聯合國軍」的參謀軍官應包括海空軍各一人,由孫總司令選派,即日前往。4. 五十二軍所需政工幹部和技術軍官速予配齊。


  12月1日,五十二軍各部隊分別開赴指定地點集結,換發裝備,待命出發。我和郭永率軍指揮所前往新竹機場待命。這次運來的裝備有各種車輛兩百餘輛,各種口徑的火炮約千門,各種槍械器材工具約兩萬餘噸,足可裝備兩個軍。經這一換,五十二軍的裝備徹底美械化了,躍居台灣各軍之首。從12月1日到6日,全軍日夜處於整裝待發之中。


  麥克壓撒於11月28日急電杜魯門,要求空運台灣的五十二軍馳援韓國。杜魯門立即召集國防部和國務院有關首腦會議,研究有關問題。雖然柯林斯和布萊德雷主張接受麥克壓撒的意見,空運台灣的五十二軍援助南朝鮮並轟炸滿洲,但杜魯門、艾奇遜都害怕蘇聯出兵和中共增加兵力,再加上英國的反對,結果杜魯門於29日復電麥克壓撒拒絕其建議。麥克壓撒一氣之下,於12月3日再次給杜魯門發去一份措詞激烈的電報,申述朝鮮戰場局勢嚴重,如不採納他的建議,後果不堪設想。但是,杜魯門不僅不為麥克壓撒的威脅所動,而且下決心要撤掉麥克壓撒,遂於12月6日給麥克壓撒下了一道嚴厲的命令:1. 禁止他採取任何未經許可的行動,並責成他用現有的兵力保住陣地並盡力保存實力。2. 禁止他發表任何未經國務院批准的政策性聲明。但麥克壓撒卻不甘心受杜魯門的桎梏,分別向馬丁、惠裡等申述他與杜魯門、艾奇遜在朝鮮、台灣問題上的不同觀點。他已知道杜魯門正在策劃撤掉他的步驟和設置整他的圈套,但出於與蔣介石的密切關係和要全力給予支援的目的,他在12月6日電告蔣介石取消五十二軍行動計畫的同時,向美國國防部建議將駐台聯絡組升格為「美國協防台灣軍事顧問團」,保薦騎一師少將師長蔡斯任團長,進一步擴大對蔣介石的軍事援助,並把韓國的兵力擴充到30萬人,再編25個師。這項建議在馬歇爾、布萊德雷的贊同下,很快被批准。五十二軍馳援韓國的行動於12月6日第二次被取消了。


  1951年1月6日,麥克壓撒再次向杜魯門和五角大樓建議:調台灣的五十二軍增強在朝鮮戰場的「聯合國軍」,轟炸中國東北,封鎖中國海岸,以便從朝鮮戰場抽出美軍來保衛日本。但他這份振振有詞的電報依然遭到了華府的斷然拒絕。麥克壓撒進而多次公開發表聲明,攻擊杜魯門的政策,特別是先後發表3月20日給馬丁的信和3月24日的聲明,使杜魯門極為惱怒,乃於4月9日下令將麥克壓撒撤職。4月11日消息公佈時,蔣介石感到了晴空霹靂般的打擊,不但不知所措,而且痛心疾首,深為憤慨。據他身邊的內衛隊長張京雲說:蔣介石對於麥克壓撒被黜的反應,如同在杜威1948年競選總統落選時一樣的懊惱、沮喪、憤怒、痛恨交織,幾天沒有恢復情緒上的常態。


  蔣介石前兩次要派五十二軍馳援韓國之事已成為過眼煙雲。但是,到了1952年5月,在李奇微調往歐洲、克拉克到東京上任不久,又刮起一陣「從台灣調一個軍去朝鮮戰場替換美軍」的風。於是,第三次從台灣調國民黨五十二軍開赴朝鮮戰場作戰的計畫又在東京、台北、華盛頓之間熱烈地議論起來了。克拉克由義大利調到東京後,發現在蘇聯虎視眈眈之下,日本的防務極其空虛,除7.5萬名警察外,竟無一營美國的地面部隊,他非常吃驚,遂向五角大樓和白宮建議:從台灣抽一個軍到朝鮮戰場,以便從朝鮮戰場抽出三師美軍去防守日本。他滿以為這項建議能獲准通過,遂同時電告蔣介石預作準備。蔣介石明知只要杜魯門還在白宮、艾奇遜還當國務卿,從台灣派軍隊去韓國的事就永遠無法實現,但他為了配合克拉克的行動,還是叫孫立人通知我們進行準備。這次大家遠沒有前兩次那樣有勁頭。我作為軍參謀長還得打起精神,硬著頭皮認真地操持有關的準備工作。這次拖了一個多月,到了6月下旬,艾奇遜又頂住了五角大樓和國會的壓力,再一次唆使杜魯門拒絕了克拉克的建議。克拉克乃深懷歉意致電蔣介石,請其撤銷五十二軍支援韓國的安排。自此之後,五十二軍馳援韓國一事再也無人提起了。


  五十二軍上述三次欲馳援韓國未果的事實,早已成為歷史的插曲殘留在有關人員的模糊記憶之中。為免湮沒,爰追記之。倘能對研究台灣國民黨的歷史有點參考作用,則愚願足矣!


  相關閱讀:國民黨五十二軍簡介


  52軍 關麟征手中的王牌,被稱為國軍的第六大主力


  52軍有個綽號叫「千里駒」因其善於長途奔襲,在抗日戰場上,52軍先後參加過長城抗戰,台兒莊會戰,長沙會戰,中越邊境防禦,在中國戰場上都少不了52軍的身影。香港歌星張明敏曾經有一首《爸爸的草鞋》就是說的52軍的故事。


  第1次長沙會戰中的52軍,1939年,岡村集中了其精銳第6、第13師團5萬餘人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湘北一路猛殺,由關磷征指揮的第15集團軍,下轄52,79,37三個軍來阻日寇。其中就52軍能打,充當主力,張耀明當時任52軍軍長,52軍在新塘河與日軍展開激戰,守軍趙成武部胡春華營自戰鬥一開始就決心與陣地共存亡,堅守三日,打退敵人多次進攻,陣地幾乎被炸平,除7名重傷號先後退出陣地外,自營長以下全體官兵全部戰死,無一生還,第3日拂曉,陣地失守。


  在以後的2天裡,雙方展開了一場極其慘烈的陣地爭奪戰,失去陣地後,常常幾經肉搏,又重新奪回。52軍各部均英勇抗敵,其中以守草鞋嶺的三營官兵尤為悲壯。營長史思華帶領全營官兵500餘人在這裡與5000日軍展開殊死搏鬥,日軍久攻不下,他們想不到在大軍面前竟被一營把守的小小的草鞋嶺檔住去路,戰到第3天,潭異之師長打電話給三營「如無法堅持,不得以可向東靠」可史思華回答說:「軍人沒有不得以的時候」此時所有官兵決心成仁。第2日,全營500餘人全部戰死。日軍支隊長奈良晃少將畢恭畢敬地向他的敵人鞠躬。


  內戰時期,光頭將軍劉玉章任52軍軍長,這位黃埔四期的將軍,說話粗魯,頗有點巴頓的風格。他率領52軍猛攻山海關打開進入東北的大門,而後又參加了打營口,四平,在戰場上都有不俗的表現。劉也喜歡大縱身長驅直入的進攻,在東北戰場上像一只奔騰的駿馬奔跑在遼闊的黑土地上,被共軍視國軍中少有的硬骨頭。東北戰場的失利,在多數部隊被殲的情況下,52軍能成建制的撤出,已數不易。後成為中原戰場的主力,後也是為數不多成建制退回台灣的軍之一,52軍最後成為蔣在台灣的頭號王牌。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