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揭密地球第二大隕星彈坑形成之謎
科學家揭示薩德伯裡彈坑是小行星碰撞形成,該彈坑富含多種稀有金屬礦物質
據國外媒體報道,8億年前,位於現今美國和加拿大邊境的休倫湖附近,來自太空的大量熔化殘骸物質對地球造成大範圍碰撞,形成地球歷史上第二大隕星彈坑,被人們稱為薩德伯裡彈坑。然而,對於這處神秘彈坑的形成過程卻是一個謎團。目前,研究人員最新研究發現,這處彈坑蘊藏著數量驚人的石英、熔化岩石小球體和來自地外星體的銥,由此他們排除了這是彗星撞擊地球的可能,這可能是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結果。
加拿大阿卡迪亞大學地質學家佩爾•普法爾說,「這是一顆喜馬拉雅山脈大小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它的直徑為幾十英里,飛行速度達到4.5萬英里/小時,它碰撞地球形成了150英里大小直徑的彈坑,並沉積了不同尋常和貴重的金屬礦石。」據悉,世界上最大的隕星彈坑位於南非維瑞德費德彈坑,其直徑為190英里。歷經數億年,薩德伯裡彈坑遭受著侵蝕和掩埋,甚至在地球大陸板塊運動中,這個彈坑的形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普法爾在接受《探索》雜誌記者採訪時說,「薩德伯裡彈坑變形現象很嚴重,現在它已是一個東西走向的卵形彈坑。當年的隕星物質都已沉澱在地下1000多米深處。」
美國密歇根州北部跨越薩德伯裡彈坑,普法爾和研究小組成員對地下岩石進行鑽探,以尋找當年隕星墜落的跡象。他們發現岩石層中有長形水珠狀痕跡,這是隕星墜落時熔化隕石碰撞地面的證據,他們還發現這些隕星所包含的物質非常雜亂。
普法爾和同事將這項研究發表在已發行的《地質學》9月期刊上。普法爾說,「這顆隕星墜落碰撞地球後,就像在碰撞地點噴發了一次海嘯一樣,重新改寫了該地點的地質沉積物質。」
新不倫瑞克大學地質學家約翰•斯普雷解釋稱,在該地點發現的來自外星球的銥金屬,證明這並不像是彗星碰撞地球,應該是小行星碰撞地球。然而值得關注的是,這次碰撞濃縮了大量的稀有金屬,碰撞之後形成了一個75英里寬、1.5米深的岩石熔化池,其中包括鎳、銅、鉑、鋨和銥,隨著碰撞地球這些稀有金屬元素濃縮沉積在底部。至今仍能發現非常多的沉積金屬元素。
斯普雷說,「我認為薩德伯裡彈坑可能是地球上最大金屬礦物儲藏的隕星彈坑。」對於普法爾而言,他的研究範圍決不僅限於薩德伯裡彈坑對密歇根州的影響,他強調指出當發現此次碰撞時,海洋化學物質也會發生全球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