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月球內核頗似地球結構 擁有「液態」內核結構
1971年阿波羅號月球觀測數據結合現今最新地球地震技術發現月球內核是:最核心部分是一個固態富鐵內核,其直徑約241.4公里(150英里),其外部是一個直徑約330公里(205英里)的液態鐵核外層結構包裹著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人們通常不會想到現代最先進技術能與40年前太空勘測結果完美地結合,獲得一項重大太空發現。1971年,「阿波羅號」航天器宇航員對月球表面月震傳感器的勘測結果顯示,月球與地球一樣,擁有類似的液態內核結構。
借助當今美國最先進的太空科學技術,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應用現代地震學技術對40年前月震傳感器勘測數據進行了再分析,這項最新研究揭示了月球的神秘內部結構,最核心部分是一個固態富鐵內核,其直徑約241.4公里(150英里),其外部是一個直徑約330公里(205英里)的液態鐵核外層結構包裹著。
這項最新研究揭示了月球「發電機」的進化過程——月球強磁場的形成與維持,揭開月球內核的詳細狀況有助於月球結構精確模式的形成。月球內核中包含著硫磺等少量輕元素,科學家基於此發現進行一項最新地球地震學研究顯示,地球內核外層也存在著硫磺和氧等輕元素。目前,這項最新研究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1969年至1972年,阿波羅被動地震實驗擁有4個地震儀,一直至1977年底持續對月震活躍性進行記錄
1969年至1972年,阿波羅被動地震實驗擁有4個地震儀,一直至1977年底持續對月震活躍性進行記錄。美國宇航局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雷內-韋伯博士是該研究負責人,他說:「我們將成熟的地球地震學技術應用於40年前的月球勘測數據,首次獲得了月球內核的第一勘測資料。」
該研究小組還使用數組處理分析月球震動圖,技術分析鑒定和辨別月震和其它地震活躍性的信號源。他們辨別發現震波何時以及在何地穿過月球內核元素或者被月球內核元素折射,從而分析月球內核成份和不同深度地核層狀態。
雖然目前先進的人造衛星觀測圖像對於研究月球歷史和地形學具有重要意義,但迄今的人造衛星觀測結果僅是自阿波羅時代之後對月球的猜測和臆想。之前科學家基於月球內部特徵的間接評估曾推測出月球內核的存在,但對內核半徑、狀態和成份方面仍存在許多不一致性。
阿波羅號宇航員在月球上安置月震傳感器
過去的月震研究主要局限於月球層級內核結構重疊信號反覆反彈導致的「噪音」沖刷,目前韋伯和研究同事使用一種震動圖分層技術(seismogram stacking),亦被稱為數字信號分割法,研究期間分層技術提高了信號-噪音比率,並使研究人員能更精確地跟蹤震動路徑,以及穿過月球內核的每個震動信號的特徵。
韋伯博士說:「我們希望繼續研究阿波羅號月震數據,能夠未來更精確地評估月球內核特性,以及盡可能清楚地描繪月球勘測信號,以協助未來月球任務的數據判讀。美國宇航局未來太空任務將收集更多詳細數據資料,2011年,美國宇航局計畫發射「發現號」航天飛機等級的「重力恢復國際實驗室(GRAIL)」,該任務將解答關於月球長期令人困擾的問題,並提供科學家更好地理解月球表面至地核之間的地質結構,從而解開月球表面以下的神秘面紗,並間接地瞭解火星熱量的歷史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