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高祖劉知遠簡介 建立後漢,五代後漢開國皇帝
劉知遠(895年—948年),後漢高祖,五代後漢開國皇帝。其祖先本為沙陀部人,世居太原。後晉開運四年(947年),劉知遠在太原稱帝,沿用後晉高祖年號天福,稱天福十二年,同年六月入汴京,自稱為東漢顯宗八子淮陽王昺之後,改國號為「漢」史稱「後漢」。天福十三年(948年)正月改元乾祐,更名劉暠,同月因病崩於萬歲殿。謚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
人物介紹
漢高祖劉知遠,生於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卒於漢乾佑元年(948年)。他在晉朝開運四年(947年)稱帝建立後漢,改名劉暠,廟號高祖。其祖先本為沙陀部人,世居太原。劉知遠是五代大漢王朝的建立者。 劉知遠從小為人沉穩莊重,不好嬉戲。到了青少年時期,正值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割據太原,劉知遠就在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即後來的唐明宗)部下為軍卒。當時,石敬瑭為李嗣源部將,在戰鬥中,劉知遠不顧自己的生死安危,兩次救護石敬瑭脫難。石敬瑭感而愛之,以其護援有功,奏請將劉知遠留在自己帳下,做了一名牙門都校,不久升任馬步軍都指揮使。
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石敬瑭得助於劉知遠等人謀劃,在開封稱帝,建立了大晉,是為晉高祖。從此,劉知遠以其軍政才能和佐命功,歷任檢校司空、侍衛馬步都指揮使、點檢隨駕六軍諸衛事、許州節度使、朱州節度使、檢校太傅、北京(今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等職,日趨顯貴。石敬瑭當了七年兒皇帝,於晉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死去。養子石重貴即位,是為晉出帝,劉知遠也遷檢校太師,進位中書令。晉朝開運元年(944年),契丹主耶律德光率軍南下,劉知遠作為幽州道行營招討使,在忻口大破契丹軍,累遷太原王、北平王,之後又在朔州陽武谷再破契丹。
劉知遠在這段時期的主要意圖是稱霸河東,成就王業,因此對朝廷的詔命半推本就,一方面不服調遣,作戰中逗留不進,另一方面也主動出擊一下,好讓朝廷與契丹不致小看自己。劉知遠認為:契丹乃遊牧部族,貪殘且失人心,加上中原人民的不斷反抗,不會久居不退;而石敬瑭對他有知遇之恩,他曾表示「予未忍忘晉」,馬上就與朝廷反目,又顯不「仁」不「義」,還需要等待時機。
當契丹入開封時,劉知遠使部將王峻表面以祝賀勝利為名,實際則到開封察看形勢;有些部將主張起兵擊遼,劉知遠則以為用兵有緩有急,當下契丹正得勢,不可輕舉妄動,契丹並無大志,重在搜刮財物,天氣漸暖,勢難久留;而晉藩鎮紛紛降遼,也是暫時的,他們當中有的拒遼投降,有的斬殺遼使,但均無通圖中原的豪強之輩;至於南唐以恢復祖業為口實,也不曾設謀取中原。當待契丹去而出兵取天下,可以萬全。這種算盤雖缺乏進取精神,總還算得是伺機而動,志在恢復。鑒於上述原因,他事先與契丹勾結,奉表稱臣,同時廣募士卒,養精蓄銳,加緊稱帝的準備。
晉開運三年(公元946年),耶律德光率契丹軍大舉進兵,攻入開封,石重貴投降,晉朝滅亡。劉知遠看準時機,於後晉開運四年(公元947年)在太原稱帝,建立了漢政權。當然,為了掩飾其政治企圖,他不改國號,而是延用石敬瑭的年號,稱天福十二年(947年)。接著,劉知遠下詔禁止為契丹括錢帛;慰勞保衛地方和武裝抗遼的民眾;在諸道的契丹人一律處死等等。這些措施意在振奮人心,爭取晉朝舊臣的投誠歸附,為順利稱帝鋪平道路。契丹在中原人民抗擊下退出後,劉知遠又乘機進入開封並建都,改名字為暠 改國號為大漢,改天福十三年(948年)為乾佑元年,蠲免賦稅,大赦天下,堂而皇之做起了皇帝。劉知遠果斷採納了皇后李氏的建議,一改過去靠括民財犒軍的慣例,而是拿出宮中所有財物賞賜將士,果然深得人心,加上用人得當,進軍中派史弘肇為先鋒,方能治軍嚴整,所向無敵。不過劉知遠在位不滿一年,便於乾信元年(948年)去世了,時年54歲。其子劉承佑繼位,是為漢隱帝。
由於朝廷激烈的內爭,鄴都留守郭威和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王殷等舉兵攻入開封,隱帝劉承佑被殺,漢朝滅亡,漢朝共傳二帝,歷時四年,是五代史上最短命的王朝。劉知遠生逢亂世,在其主要政治和軍事活動中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問題,就是對契丹的態度。契丹是鮮卑族的一支,唐後期逐漸成為北方強悍的勢力,唐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在太原舉兵叛唐,在契丹幫助下建立了晉朝。為了報答契丹的幫助,不惜將燕雲十六州割讓,並稱比他小11歲的耶律德光為父。從此中原門戶大開,無險可守。在這方面,劉知遠比石敬璃要看得遠些,做法上也有所區別。雖然他和石敬瑭同被契丹呼「兒」,但劉知遠則認為:稱臣即可,當兒子則太過分,多送些金帛使遼兵援助而不必以割地相許,割地會造成將來後患無窮。可見他對契丹更多的是主張籠絡、利用以圖中原,況且他還曾兩次大破契丹,直至稱帝后也沒有中斷同契丹的戰事。還應提及的是,晉開運二年(945年)秋,位居鄴都留守的杜重威打了敗仗後,在契丹引誘下遣使送表,屈膝投降。劉知遠稱帝后不惜率軍親征討伐,兵臨城下逼其歸順。對這一反覆無常、生性難馴的鄴台叛帥,劉知遠在臨終前還不時提醒左右「善防重威」,並授意將其誅殺。
歷代史學家們對劉知遠的評價,多為批評。各種看法不無道理。但要知道五代十國是一個紛擾割裂的時期,是唐朝後期方鎮割據進一步發展的時期,人民不但備受封建軍閥殘暴統治的痛苦,而且還受到契丹進擾的禍害。劉知遠作為這一動盪時期的封建帝王,在戰亂中利用軍事實力和政治權術獲得了統治地位,自然給中原人民帶來了許多災難,但他努力遏制契丹的南侵,對恢復和發展中原地區的生產起到某種積極的作用。當然,同其他的封建軍閥一樣,處於戰亂之中的爭鬥與割據,最終受害的還是廣大人民。
今傳,殘存的北宋唱本《劉知遠諸宮調》以及元曲《白兔記》,均以劉知遠早年的傳奇經歷為題材,同時也反映了五代時期的歷史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