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朝順治皇帝到底有沒有在五台山出家嗎? | 陽光歷史

 

A-A+

揭秘:清朝順治皇帝到底有沒有在五台山出家嗎?

2015年04月01日 清朝皇帝,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6,545 次

  順治皇帝五台山出家:脫了龍袍換袈裟,想必大家都有聽說過大清順治皇帝出家的傳說,但是順治是否真的在五台山看破紅塵出家那就要讓我們從歷史資料來解答了。

  關於「順治出家」之說,最早見之於清初有「詩史」之稱的吳梅村之《清涼寺贊佛詩》,此詩共四首,長達一百餘句。一些文人學者在疏證詮釋該詩時,認為詩句雖多迷離恍惚詭譎,卻明顯是影射「順治出家」之事,如詩句中說:「王母攜雙成,綠蓋雲中來」;「可憐千里草,萎落無顏色」,句中的「千里草」為董;「雙成」乃用《漢武帝內傳》王母侍女董雙成的故事。都是影射順治之董愛妃;另詩中的「晚抱甘泉病,遽下輪台悔」,是指順治下罪己詔;而「房星竟未動,天降白玉棺」,是暗喻順治未死;還有「戒言秣我馬,遨遊凌八極」;「八極何茫茫,曰往清涼山」,是說順治遜位出宮雲遊至五台山為僧。詩句之所以用影射手法,是因吳梅村身歷滄桑,恐為時諱,不得不將順治出家事以隱晦的手法記入詩中。此詩之後,在有關清代的稗史中,便將順治出家一事演繹得既具體又神秘,從清初至清末流傳不斷。

  如說順治耽於佛法,視帝位如敝履,並未終於帝位,而是於董鄂妃病逝後,棄政出宮,披緇雲遊,在五台山清涼寺依佛門。一些野史與演義中還說,日後康熙之所以多次奉孝莊太皇太后巡幸五台山,虔禮諸寺,其意在於拜謁順治。甚至說光緒庚子年,兩宮西狩,途經晉北,地方上接待中臨時從五台山借來御用器具,都宛如宮廷之物,實是順治的遺物。


  針對上述各種順治出家的傳說,孟森在其《清初三大疑案考實》之二《世祖出家事實考》中,以大量翔實的史實考證,順治雖然好佛,但其確死於天花,終於帝位,並未離宮出家。尤其是孟森持論所根據的是王熙自撰的《年譜》。王熙是順治時的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又是順治的寵臣,順治臨終前的遺詔就是面諭他草擬的。王熙在《年譜》中,詳細記載了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一至初八這幾日順治帝及其本人的言行舉止,而這幾日正是順治病死前的最後的一周,如《年譜》云:「辛丑三十四歲,元旦因不行慶賀禮,黎明入內,恭請聖安,吾入養心殿,賜坐、賜茶而退。翌日,入內請安,晚始出。初三日,召入養心殿,上坐御榻,聖躬少安,命至御榻前講論移時」,「初六日,三鼓,奉召入養心殿,諭『朕患痘勢將不起,爾可詳聽朕言,速撰詔書,即就榻前書寫……』隨勉強拭淚吞聲,就御榻前書就詔書首段。隨奏明恐過勞聖體,容臣奉過面諭,詳細擬就進呈,遂出至乾清門下西園屏內撰擬,凡三次進覽,三蒙欽定,日入時始完。

  至夜,聖駕賓天,血泣哀慟。初八日,又同內閣擬上章皇帝尊謚,又同內閣擬今上皇帝即位年號,又為輔政大臣撰誓文。」王熙《年譜》翔實逼真地記述了順治死前幾日的活動,明確記載順治是染痘(天花)病終於養心殿,並未有遜位出宮之事。無獨有偶,孟森又舉出當時在宮中擔任詞臣的張宸在其《青集》中所記:「辛丑正月,世祖章皇帝賓天,予守制禁中二十七日。先是初二日,上幸憫忠寺,觀內吳良庸祝發。初四日,九卿大臣問安,始知上不豫。初五日,又問安,見宮殿各門所懸神對聯盡去。一中貴向各大臣耳語,甚倉惶。初七日,釋刑獄諸囚獄一空。傳諭民間毋炒豆,毋燃燈,毋潑水,始知上疾為出痘」;接著張宸又記述了順治的整個治喪過程。王熙與張宸都是順治病逝前後的親身經歷者、目睹者,都說順治死於天花。說明孟森的《順治出家考實》有很強的說服力,從而也說明吳梅村以《清涼山贊佛詩》影射順治出家之事不足為憑。

  順治出家的傳說,事出有因,正如史學大師陳垣先生所說:「彼據《清涼山贊佛詩》等模糊影響之詞,謂順治果已出家固非,然謂絕無其事者亦未為的論。」陳垣老還曾撰有專文,說明「順治出家之說,不盡無稽,不過出家未遂而已。」據有關佛教典籍,如《憨璞語錄》、《續指月錄·玉林傳》及《玉林年譜》、《北遊集》等書記載,從順治十四年起,他與當時南北名僧木陳、玉林、憨璞聰、溪森等都有密切交往,順治曾封玉林為「國師」,並請玉林為自己取法名「行癡」,號「癡道人」,且執弟子禮。他還請茆溪森為自己化度剃髮,《續指月錄》曰:「玉林到京,聞森首座為上淨發,即命眾聚薪燒森。上聞,遂許蓄髮乃此」,說明順治本已決心出家,經勸阻方罷(見陳垣《湯若望與木陳》載《陳垣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10月版)。吳梅村的《清涼山贊佛詩》與各種野史、演義中關於順治出家的傳說,似乎都是緣於順治好佛的事實。

  截至目前清史學界有關順治的研究成果,較為一致的看法也都是認為順治晚年確信佛、好佛,也有出家之念,但終未成為事實。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對於中國歷史上的各朝各代都有不少演義和傳說,而關於清代宮廷的傳說尤多,原因何在?我想主要是:其一,清朝乃由滿族居統治地位,滿族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有著不同於漢族的各種社會習俗,人們從有趣與好奇心理出發,編撰各種引人入勝的傳說;其二,在明清易代之際及辛亥革命時期,一方面由於「華夷之辨」的觀念支配,另方面出於反滿、排滿的政治鬥爭需要,多有敵視與鄙棄滿族的心理,出於宣傳需要,人們編撰了各種帶有醜化和誇大其詞的傳說。今天,從統一多民族國家之間的團結友愛出發,對之應有科學地分析;其三,宮廷內部的政治權力之爭異常尖銳和複雜,加之宮闈之內又十分神秘與森嚴,發生在宮廷內的各種事件,經過口耳相傳,難免失實。再加各朝統治者,又常常根據政治風雲變幻而篡改各種官書檔案,因此,今人對於社會上流傳的各種清代宮廷的傳說,應明析有關史料的真偽,科學地予以鑒別。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