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古代科考作弊工具花樣百出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古代科考作弊工具花樣百出

2016年03月10日 野史逸聞 暫無評論 閱讀 121 次

古代科舉作弊工具花樣百出 饅頭也能夾小抄(圖)


科舉匾額博物館藏品今天亮相 500匾額折射千年科舉文化

一座明代家族牌坊,雕工繁複精美,正中的牌匾卻是空白的,家族期盼有讀書人取得光宗耀祖的功名再補刻,苦等了400年空白始終沒填上。如今這個無字牌坊成為科舉牌匾博物館的大門。走過牌坊,李鴻章、張之洞親筆題寫的匾額、武狀元考試時舉的300斤「掇石」、復原的貢院考場……中國學子千年科舉路濃縮眼前,就連作弊用的口袋書也「另類」解讀著科舉制的變遷。


800年間,北京考出了約250名狀元、近五萬名進士,但目前除了孔廟中元明清進士題名碑外,其他有關科舉的遺跡甚少,近日,北京科舉牌匾博物館在高碑店試營業,預計年底正式對外開放。館主姚遠利收藏的500多方木石匾額記錄了歷代學子的喜與悲。此外,館內還佈置了關於科舉歷史的展廳和仿製的金榜、號捨。彌補了北京地區在科舉文玩收藏、展示方面的空缺。今天,館藏珍品將在文博會上展出。



大興出的進士最多



館內處處可見的是進士「出身」的歷朝歷代名人題寫的匾額,譬如張之洞、李鴻章等人書寫的作品。在大廳中央,懸掛著一方北京大興人朱 的匾額「燕翼詒謀」。朱 是乾隆十三年進士,時年僅17歲,這是中國科舉歷史上最年輕的進士之一,也是北京人裡少有的進士。



在歷史上,北京人拿到進士「高學歷」的人並不多,博物館統計了從唐代到清代北京進士登科地區分佈,記者發現多出自郊區縣,其中大興出的進士最多,明代有124位,清代有425位,其次是宛平。其他地區進士人數寥寥無幾。



姚遠利介紹說,館中所藏匾額題字中,僅清代狀元就有29位。此外,還有12位榜眼、13位探花留下的墨寶,而進士所題寫榜書更是難計其數。「但北京的狀元匾目前一直都未找到,估計已無遺存。」館主頗為遺憾。



錄取通知書寫體貌特徵



國子監相當於政府的幹部學院,考入國子監滿3年畢業後就能封官。太學生們報到時要拿「監照」也就是錄取通知書。博物館找到了一個叫張德大的太學生的「監照」,這個學生是花錢買官做,在戶部頒發的監照上寫明,買一個監生身份需要「23兩4錢銀子」。以前沒有照片,為了避免冒名頂替,錄取通知書上必須寫明體貌特徵,張德大的監照上就說他「40歲,中等個,面白,有鬍鬚,俊秀」。



花樣百出的作弊工具



一寸見方的印本上竟寫滿了2.9萬字,肉眼極難辨清。這不是書法藝術品,而是清朝考試作弊使用的「口袋書」,上面印有41篇範文。當年考生門作弊手段也是五花八門,辮子、饅頭都是藏「挾帶」的工具,就連墨盒上開個小洞也能把作弊條塞進去。晨報記者 朱爍



鎮館之寶元代科舉門



科舉匾額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是一座元代的科舉門。這座科舉門實際上是一座漢白玉石雕牌坊。其頂部為元代漢白玉石刻遺存。以前貢院考棚、州縣府學和文廟等考試與教育場所,都立有這類牌坊,但正中所刻一般為「禹門」或「龍門」,唯獨這座牌坊所刻字體為「科舉門」。在整個元代,只有40多年實行科舉,漢人書生在石牌坊上鐫刻「科舉門」,表達了他們對科舉考試的強烈渴望。據專家考證,此門現在在國內外僅此一件。



館藏牌匾中「年紀」最大的是明朝永樂二年狀元曾 為其江西同鄉、永樂九年的狀元蕭時中所題「狀元及第」,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此外,末代狀元劉春林題寫的牌匾也能在博物館中找到。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