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中國「最早王都」姓夏姓商尚無定論
「二里頭到底姓夏還是姓商,現在還是一個問題。」擔任二里頭工作隊隊長的許宏這樣總結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的歸屬。在追尋「夏文化」的過程當中,這裡曾經被鄒衡等諸多學者視作是夏文化代表,也曾經被看作是夏王朝的都城。但如今在許宏看來,「由於迄今為止沒有發現像甲骨文那樣可以確證考古學文化主人身份的、當時的文字材料,二里頭的王朝歸屬問題仍舊是待解之謎。」他謹慎地補充道,「不過研究二里頭姓夏還是姓商,這也不是考古學家最擅長的。」
1959年,歷史學家徐旭生在豫西進行「夏墟」調查,他在偃師市翟鎮鄉二里頭村發現了一處巨大的遺址。這就是二里頭遺址,距今有3500到3800年歷史。經過幾輩考古學家的挖掘,已經整理出面積達300萬平方米的城址。遺址共分四期,一、二期屬石器、陶作坊、村落文化;三、四期屬青銅和宮殿文化。50 年過去,二里頭遺址仍然是學界的熱點,而且關於此地究竟姓商還是姓夏的問題,始終爭論不休。「但是這些都不影響二里頭在中國文明發展史上的地位和份量。」 許宏說道。
最早的中國
陶制的排水管、城垣模型、龐大的鑲嵌綠松石龍形飾、卜筮用的骨頭……在展廳裡,這些來自遠古的中華文化遺存,能喚起人們心底對祖國過往的最深嚮往。在《早期中國》展覽的第三部分「王國的興起」當中,文物要麼來自二里頭,要麼始於二里頭。許宏經常提到的,是二里頭的「5個『中國之最』」:「迄今可以確認的中國最早的王朝都城遺址、迄今中國最早的大型宮殿群、最早的宮城、最早的青銅禮器群和青銅作坊,還有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和車轍痕跡」。
同樣也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山西臨汾市襄汾縣陶寺遺址在文物普查當中也被發現,經過 1978年到1987年的十年挖掘整理,發現其面積也有300餘萬平方米。陶寺遺址距今歷史有4000年到4600年,而且還在出土的扁壺上發現了類似文字的圖案,歷史學家何駑認為那個圖案其實就是「堯」字的最古老寫法,這種說法也得到了一些學者的承認。由此,陶寺亦讓三皇五帝中堯帝的傳說越發地接近現實。
但為什麼二里頭越過了年代更古老的陶寺,被視作中國最古老的王都呢?許宏這樣解答:「如果我們用『多元一體』概括中華文明早期發展的特徵,那麼從『多元』的邦國到『一體』的王國的轉變就發生在二里頭文化時期。中國乃至東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核心文化——王國文化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從考古和歷史的研究來看,二里頭與之前的龍山時代(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的其他文明相比,有了明顯的中心的感覺。之前的國家形態只能稱作邦國,而二里頭已經是王國了。「在古代中國,『國』是『城』或者『邦』的意思。一個邦國是以都城為中心,和周圍的農村結合在一起的。『中國』就是『 中央之城』或者『中央之邦』的意思。它在古中國有很多含義,最接近本來意義的是『王國都城及京畿地區』,也就是王權國家的權力中心所在,形成了有想像力和輻射力的文化磁場。」洛陽盆地是最早的「中國」區域,而二里頭遺址則是這個區域當中最早的一座大型都邑,堪稱當時的「中央之邦」,也就是最早的「中國」。而陶寺遺址的文明,並沒有向四周輻射的文化能量。它雖然龐大,但是和其他如紅山文化、良渚文化一樣,很快泯然於歷史長河。而且,二里頭的考古證據,說明二里頭只有一個王朝。而陶寺同時存在兩個以上的貴族,輪流執政,經常會有後來者毀壞前任家族墓地、揚屍殺人的事情。
發現二里頭宮城遺址,是最近幾年許宏加入考古隊之後的成果。而宮城的發現,與人們心目中各種發現文物遺址的傳說都相差甚遠,既不是農民挖井時意外所得,更非盜墓者用洛陽鏟探到。許宏根據自己的研究,推測二里頭應該有專門的保護統治者宮殿的封閉城垣宮城,並最終在宮殿區周圍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宮城,「二里頭宮城,不是我們幸運地碰上的,而是通過學術設計『想』出來並且驗證出來的。」
禮制立國
如今我們所熟知的各種儒家禮制,上溯起來都可以在二里頭找到。「從考古發現看,二里頭都邑的許多制度,都是開中國古代王朝文明之先河。」孔子一輩子追求的是「克己復禮」,他要復的禮,也就是周禮,周禮的源頭則要回溯到二里頭。「中國古代王朝文明模式經常被概括為『禮樂文明』。古代中國祭政一體,講究的規範就是『禮』。『禮』字原來的寫法是『禮』,意思是用『醴』,也就是酒,來舉行儀式。」人們可以在展覽當中看到,此地出土的三足酒爵,此後商朝出土的酒爵大多脫胎於這個原始造型,只是細節發生了變化。
許宏強調考古學家的本分,「禮說到底屬於意識形態和上層建築的範疇,我們考古學只能從禮儀的物化形式來做最初步的探究。」考古學家們從與禮儀相關的宮室建築和禮器入手,開始研究。「二里頭都邑大型宮室建築具有至高無上的國家政權的象徵意義,君王在此召集下屬從事政務、舉行宮廷禮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朝廷』。」二里頭的宮殿遺址,與古代典籍裡的記載也相符,「二里頭1、2號宮殿由正殿、中庭和門塾等組合而成,佈局結構與西周青銅器銘文,和《尚書·顧命》篇所提及的建築結構基本一致。」許宏認為,「西周時代成熟的禮儀制度應該就源於此。」
在二里頭都邑的貴族墓葬裡還出土了青銅器,「二里頭是當時唯一一支會使用複雜的合范技術,來生產青銅器的先進文化。」許宏指出,二里頭是一個金字塔式的等級社會,只有塔尖的統治階層才能夠使用這些青銅禮器。後世所熟知的中國青銅禮樂文明,即是濫觴於此,「祭祀和宮廷禮儀用的青銅酒器、樂器、儀仗用青銅武器,以及傳統的玉禮器,構成了獨具特色的禮樂文明。」在許宏看來,中原王朝的青銅文明,體現著「禮制立國」的特質,而同時期其他文明雖然也有青銅器,但主要是以工具、武器和裝飾品為主。
他這樣總結從二里頭開始的中原禮制文化的走向,「龍山時代,禮制已經有了萌芽,但是肇始於二里頭時代,直至商周得到完備,戰國至西漢時代又作為儒家經典,集成於經典。」當我們面對遠古先民生活和儀禮的遺跡時,歷史的演進就是如此讓人感歎。